第十七章 村落粮税
秋季商议的最后结果,苏翎等几人并未对外透露,在会议结束时,一直护卫左右的祝浩等人也没有看到任何不寻常的表情。
对于这几位在生死与共之中结下情义的男人,祝浩是打心眼儿里佩服,甚至偶尔会产生晚生了几年的懊恼,若是当初也在振武营做一名夜不收,如今他也可理直气壮地叫声“大哥”尽管知道苏翎等人也是从辽东最底层的兵做起的,但如今作为数万人口、万多铁骑的顶层武官,几个男人却丝毫未改往⽇习。这吃食自不用说,平⽇里与骑兵们相差无几,就算是饮酒,也并不比军营里特供的果酒要多。至于什么女人、金银之类的,更是未见苏翎、郝老六等人有过特别的嗜好。这自上而下,不仅骑兵们人人敬重,单那不行跪礼,以及每一个骑兵能够依靠自己所长而得到重视的律令,也⾜以让这些骑兵们将往⽇所在营伍中的堕气尽数消除,取而代之的,是作为千山堡骑兵的荣誉感。苏翎命令军营中传唱的那几首军歌,更是让这些普通的汉子们吼出平生从未有过的力量。当每人二两的饷银第一次发放之时,即便骑兵之中仍然有少数心神不定者,也都将犹豫扔到九霄云外。考虑到银两未必能够及时凑齐,苏翎在发放银两时并未说明这是每月都有的定数,但即便这样,也让每一个领取饷银的骑兵成为那些百姓羡慕的目标。这与辽东都司中卫所军户们的地位截然不同,有关提⾼骑兵地位的举措正逐步地实施。
会议结束后的第五⽇,术虎便带着大批的驮队踏上返回海西的旅程。这些驮队在宽甸市场启运了大批的布匹、铁锅等物品,其余还包括诸如釜、席、缸、瓶、碗、碟、匙、筷子、⽔桶、簸箕、槽、盆等杂七杂八的物什,这些家居用品多数是宽甸五堡的本地百姓自制的,为此苏翎付出不少的银两,当然这些物品并不值多少银两,但对于那些出售的百姓,却是一大笔收⼊,这正是苏翎设立市场的初衷之一。术虎的驮队还将在千山堡启运一部分粮食,作为海西两城的补给,同时,古里甲还将在随后的冬季里运去来年舂耕所需的粮种与农具。这些都将对术虎在海西一带的发展有更多的助益。
不为人注意的是,在术虎的驮队中夹杂着两支十人小队,他们各携带着五十粒上好的东珠以及百张极为难得的⽑⽪,在渡过浑江渡口之后,一队将越过万遮岭,向东前行;一队则在抵达海西之后,由术虎帮助寻得向导,再向更远的北方行去。与此同时,还有一支同样的小队,渡过浦石河,向瑷方向潜去。他们将在辽一带的哨探帮助下,也是向东行去。
郝老六返回太平哨,开始着手即将到来的冬季里的全军整训。秦瞎子的队伍被作为典范在全军予以推广,同时郝老六亲自出马,在军营中设立骑校场,有步,骑,以及短弩的比试,奖品有两项,一是将获得在军营出时领唱军歌的机会,二是,会被排在前往武官学院整训的名册之中。类似提⾼战力的举措,还会不断地推出。
苏翎在郝老六、术虎等人离开宽甸之后,便开始着手处理在宽甸第一次税粮的征收事宜。
由千山堡派遣的五百管事,分由五堡的五名县长管带,中间每十人设一组,设一人做上下联络之用。这五十五人被紧急招至宽甸堡的管事学院进行为期三⽇的征粮特训,本着在千山堡的经验,结合最近在宽甸五堡所接触到的实情,这些人各抒己见,将税粮征收做了一次详尽的预演,所以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数种方案以供商议。
苏翎在听过众人商议的结果后,做最后陈辞。话并不多,但随后便毫无疑义的被实施。
“这次你们是第一回征粮。”苏翎目光扫视众人,说:“鉴于今年的天灾,这粮收起来不会容易。每一个村子,都要设立征粮处,另外,同时设立赈灾处。不论收成多少,每一户都必须上缴税粮。那些收成不够自家吃食的,在上缴税粮之后,让他们到赈灾处登记名册,我们将保证其全家都能够过冬。”
下面有一个管事问道:“若是有人虚报,瞒报如何处置?”
苏翎不加思索,回答道:“这次我会给你们每一支征粮小队配备一个小队的骑兵,若是有这类现象,我让你们全权处置。规矩便是,虚假瞒报者,没收全部家产,全家驱离宽甸辖区。有敢于顽抗的,就地格杀。”
宽容并不代表软弱。对于可能出现地狡黠之人。苏翎不会有任何手软之处。
全场静默片刻。一人又问:“请问将军。这如何才能判明是虚冒?”
苏翎说道:“将规矩都张贴在每一处征粮点上。让他们自己报。你们地首要是征粮。这是否虚报自有各家田亩数可估计。你们不必做到最详尽地估算。先征粮。至于其中蒙混地。我自有办法处置。你们都明⽩这先后顺序了么?”
“是。明⽩。”众管事齐声应到。
苏翎満意地微微点头。随后又说道:“前些⽇子。你们也都了解了一些村子里地情形。千山堡地规矩在这里铺开。还都要靠你们来做。但有一点你们要清楚。”
苏翎略停一下。看了看管事们。说:“千山堡地规矩。说地是每个人都是一样地。没有⾼下之分。这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凭自己地本事吃饭。用自己气力换粮食。这一点你们要向村子里地人讲清楚。他们可以拥有自己地土地。自己地家产。只要是自己肯下气力去做。不会有人夺取他们地东西。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借此不服从规矩。以后每个村子都将再选出一人作为你们地助手。具体实情由此人向你们提供。你们将是村子里地一言九鼎地人物。言出必行。违者必究。明⽩了么?”
“明⽩。”经过训练的管事们,这应声还算齐整。
“先征粮,再辨真伪。”苏翎再次強调这先后顺序。
这几个字作为管事们的征粮原则,被迅速执行下去。同时展开的,是较为详尽的户籍造册,这使得宽甸堡一带的征粮一直延续到年末。每一个村子,每一户人家都被写在名册上,其所拥有的土地也第一次与户籍联系在一起。按千山堡的规矩,所有的土地暂不允许私下买卖。若是在千山堡,这种事情也不会发生,确有困难需要帮扶的,千山堡也有许多办法给予帮助,远不至于需要变卖土地。而宽甸五堡这一带,因尚未完全建立起千山堡的模式,这变卖土地只是不允许私下买卖,但可以由苏翎所部收购,价钱也算公道。这仅仅是一种临时的规矩,实际上出现的买卖土地倒并非是穷困所致。这里的百姓在经过初次清洗之后,贫富差距并不明显,家家都是以农事为本,土地作为活命的本,是再穷也不至于卖地的。但宽甸市场的逐⽇兴旺,让一些原本有手艺的人,可以通过市场换取银子、粮食,并且这⾜以超过自家田里的收⼊。那些家中缺乏壮劳力,或是在宽甸市场寻到活计而无暇伺弄自家所有田亩的,便将一部分土地卖出。被公家收购,算是弥补将土地荒芜的一种预防措施。苏翎在宽甸一带基本上消除了佃种的现象,真正做到了家家有地,户户有田的地步。那些多余出来的劳力,可以狩猎,采集山货,或是充当看上去永远不会止歇的驮队的一员。尽管那酬劳有时仅仅是一袋粮食,或是几斤盐,但这在宽甸一带也是能够为自家换取更多财富的一条途径。
当然,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还是憨厚老实的人,埋头苦⼲,听从规矩是普遍现象,甚至说逆来顺受也不算过分,不论是谁做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这缴税粮都是免不了的。但人的私心有时总会蒙蔽住危险的征兆,在看到征粮队的人数实在不多,且都忙得不可开,一些人或许是因家中粮食确实太少,另一些人则是不想缴纳太多,这瞒报、虚报的便开始出现了。这一旦有人得逞,便有蔓延趋势。这些朴实的农夫们,被常年的劳作磨练得一种异常珍惜粮食的心理,看到的,只是眼前的粮食,尽管征粮管事们⾝后都制作了一块木牌,上面将规矩写得清清楚楚,并且,为大多不识字的人方便,每隔上一段时间,管事们会不厌其烦地读上两遍,应该说不知道后果的,没有。
惩罚来得稍稍显得迟缓,最先出现的,反倒是赈济行为。在一户人家只缴纳了一石粮食,但全家人口都算上的话,剩余九石粮食远不⾜以支持到腊月。很快,在管事们菗出一人略作调查之后,便拨付第一笔赈济粮,五石,并言称在三年之內还清便可,没有利息,或是以参加宽甸堡的一些工程代替偿还。若是五石不够,到时还可申请。这自然使得看见的、听到的人略略诧异,不说那些內里暗暗点头的人,只说那些心思不正者正琢磨着是不是也把自家弄得窘迫一些时,惩罚随即到来。
到征粮结束,总计有近一百户被剥夺了全部家产粮食,其中仅三十人因顽抗被杀,其余的则被骑兵们立即带往浦石河,驱赶至河对岸,一时间,哭声、喊声震天动地,但这并没有带来丝毫怜悯。这些行动都发生在征粮中途,赈济加上惩罚,使得后面的征粮行动进展十分顺利。这些虚报、瞒报者,大多是家中粮食尤多,这次旱灾蝗灾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损失,而这些人便想着钻个空子。也不知是否是贪意蒙了心,这农田亩数一核实,就算是遭受灾荒,也不会仅仅只缴一石粮食吧?随后骑兵小队⼊户搜查,这些人竟然连蔵匿都未做好,不论如何反悔,惩罚依旧降临。这么做并不能将虚报完全除尽,但随着管事们进⼊每一个村子越深,这些总会有一⽇完全杜绝。
这次征粮,让苏翎将宽甸一带的百姓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而宽甸地区的百姓也真正明⽩了苏翎的规矩,只要听话,这位将军会带给他们比以往更多的好处,但一旦违令,则会遭致灭顶之灾。另有一点,就是派驻到村子里的管事,便是苏翎的化⾝。虽然看上去那人也就与村民们一样,很多甚至也是农夫出⾝,据说还准备在村子里扎落户,也有田耕种,但这次以后,没有人敢对管事的话不予服从,即便没有那些黑甲骑兵在场,仅凭一人,也⾜以掌控全村。令村民们略感放心的是,那位管事看来只是办事,其余的倒不多加⼲涉。偶尔出现的邻里纠纷,除了苏翎有明文规定的以外,大多采用村民们悉的方式与办法处置。在随后的冬季里,闲下来的村民们被管事们逐一划分成数个小组,按千山堡的互助模式编排,同时又选出几个大家都信得过的人作为管事的助手。未开舂,管事们已经开始与这几人商议来年的农事,以往的各自耕种将变为互助的集体劳作,至少开挖引⽔渠之类的工程,是一户人家所不能,但却对全村人都为有益。
这些管事们的行事方法,都是经宽甸的管事学院教授,甚至做起来也很少有所差异。这基本上就奠定了苏翎对村落这一最基层的管理模式,以后所有的管事都将在管事学院整训后派驻。
这次征粮,苏翎得到的粮食虽比预计的要少,但还是超过了对天灾损失的预估,至少这个冬天,这一带的人不会缺粮,而苏翎骑兵们的补给,也添了几分保障。
随着赵毅成哨探人员的禀报,宽甸堡又将面对一个新问题,那便是有逐渐增多趋势的人员流动。这些不是从宽甸流出,而是沿着浦石河,四散着向宽甸境內聚集。
【收蔵、推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