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锦衣为王 >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宴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宴

目录

  第四卷锦衣都督第三百二十九章大宴

  “咚咚咚…”五凤楼的鼓声响了起来,这是大朝会开始的信号。(。。八)

  戴着梁冠,穿着朝服,玉带在腰,环佩玎珰的勋戚大臣们缓步而入,文武勋亲分途而入,从午门到奉天门左右掖门鱼贯而入。

  “瞧,”蒋安道:“人都进来了,佳木,今儿你可是主角,早些过去为好。”

  “嗯。”张佳木一笑拱手,答道:“赐宴无味,也吃不饱。大官,一会有了空出宮来,或是到我那,或是去你府上,我们好好聊聊。”

  大约就是要说“宰肥羊”的事,蒋安一想,就是眉开眼笑,略微思忖了一会儿,便庒着嗓门道:“我那里关防不密,你家里‮全安‬一些,一会儿,我溜出来到你府上拜访吧。”

  “成。”张佳木简捷一应,便算是说定了此事。

  两人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一个是提督东厂太监,是这会儿顶儿尖儿的特务头子。他们俩在一起谈话,气场十足,那些勋戚公侯都远远避开,等他们说完,各自归位,这才有不少熟人三三两两的上来,当然,也就是说些闲话,大家都知道,张佳木这一次封爵有望,是一件大为值得恭喜的大喜事。

  “佳木,”阳武侯薛暄生性诙谐,和张佳木也是很熟,已经到了熟不拘礼的程度,当下向着他挤眉弄眼的道:“恭喜,真是双喜临门。”

  风声已经传到勋戚和大臣一级了,刚刚上来贺喜的人一个个都咳的不行,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看的张佳木都替他们着急。

  现在薛暄也来打趣,换了以前张佳木必不饶他,不过,今天他心情大好,当下只是横了他一眼,却并没有说话反驳,薛暄倒是忍不住一楞。

  奉天门前地方极大,换成农民打谷的场院得有好几十个了,不过站了几千人在上头,勋贵大臣们排班,光禄寺和宮里的杂役们放桌子,预备碟碗果子,六月的天已经热起来,广场上又是没遮没挡的,又是快午时了,众人都觉得额头上和后背心上都热起来,汗津津的很是难受。

  好在纠仪的御史今天也不算太认真,又不是正经的朝会,大家站的差不离就行,偶尔小声说上几句话,或是咳上两声,御史们也浑当没有听到。

  一会儿喝起酒来,就算大家不敢放浪,可是有时候皇帝却会派人劝酒,可能,皇帝喜欢看人喝醉的模样,引以为乐

  这样的情形下,去认真纠弹风纪,也就太犯嫌了一些。

  没过多久,乐声响起,陈设于云台阶下两侧的大乐只在大朝会等各种大场合使用,今天当然就是一例。

  乐声中,伞盖罗列,皇帝在皇太子和两位亲王的簇拥陪伴之下登座。

  净鞭三响之后,在悠扬的赞礼声中,各人随声拜舞,礼毕之后,场中鸦雀无声,众人的眼光也是时而看向皇帝或是皇太子,又或是看向张佳木。

  皇帝今天看上去兴致颇佳,坐在四面不靠的紫檀阳纹云龙雕海棠宝座上,腰板挺的笔直,时不时的掀一把自己浓密的大胡子,眼睛也是炯炯有神,颇具光采。

  明初这几位帝王,似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圆胖⾼大的⾝材,大肚腩,圆脸,大眼浓眉,面⾊而浓密有须,算是美髯公。

  这副扮相,除了仁宗皇帝不良于行,过于肥胖,怀疑是死于冠心病或是中风之外,都是百姓和大臣眼中的天子模样。

  穿着上,皇帝也很随意。

  元青⾊的曵撒,很素淡,只缀有几朵小碎花,腰间⾰带也是皮带,没有饰玉,脚上黑⾊的⾼脚靴,头上也不是惯戴的翼善冠,而是一顶圆形饰红⾊宝珠的大帽。

  这一⾝打扮,其实是蒙古人的遗风,太祖当年去蒙古旧俗,比如左右尊卑重新以汉俗,衣饰也去胡俗而复汉风,礼仪制度也仿古而行,这就叫复汉官之威仪。

  不过宮中胡风颇浓,可能是和太祖和成祖都有蒙古和⾼丽妃有关,大帽东珠和曵撒,便是标准的蒙古人服饰,流传下来,大家瞧惯了,倒也不觉得有什么。

  其实,汉唐之际,汉人对蛮夷的东西是拿来就用,加一个胡字就是,开放心态,大国之风,就是这般的自信从容。

  今曰大宴,是为了庆麦收顺遂,大家过一阵也要辛苦,所以特别赐宴。再者,就是皇太子平安脫险,当然,这个不便明言,免得细民百姓惊慌。

  不过宴会的规模却是定的极⾼,光禄寺在六七天前开始忙活,备鸡鸭鱼⾁,杀羊宰鹅,宮中犹有前宋遗风,猪是贱物,上不得大台盘,太祖也是只爱吃鸭子等物,贵人们喜欢的是羊⾁和鹅⾁,此次大宴,既然是规格最⾼,听说光是宰的鹅就有千多只,花费之巨,令人咋舌。

  “这一次,光禄寺真是糜费甚多。”

  “光禄寺卿张泽小吏出⾝,凡事揣摩帝意,岂能指望他主动俭省?嗯,他不更加几分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这自然是文官们的议论,凡是正经读书人出⾝的士大夫,对这种大宴所费当然是瞧不上眼,反正,他们挑皇家的⽑病已经渐成风气,不说两句心里反而不怎么舒服。

  此时正是皇朝由俭入奢的关键时候,有的士大夫也开始豪奢无度,更多的还喜欢穿耝布‮服衣‬,骑马或是骑驴出行,家中不宴客,父子不同席等等风俗还保留着上古流传下来的质朴之风。不过数十年后,风气就是大变,想想以后,眼前皇家这点用度倒也还真算不上什么。

  弘治年间,江南有一富户,饕餮好食,又家资巨万,听说就在住处寝室之外养有数千只鹅,每曰宰杀过百只用来吃食宴客,有时半夜想吃鹅翅膀,不及等候,就令人将鹅翅斩下,鹅未死之时,鹅翅已经烤的焦⻩可以下肚了。

  下头心思不一,文官们嫌浪费,武臣们对张佳木嫉妒有加,勋臣们心思各异,在奉天门石阶上⾼⾼向下的皇帝看向诸人,却是语调轻松的道:“诸卿请起,今曰大宴,只是君臣同乐,以庆太平之福,所以不必拘礼,朕不便下去,皇太子亦是君,一会儿,叫崇王和德王下去给诸位敬酒吧。”

  其实大明的亲王也是礼绝百僚,前宋时,是亲王向宰相行礼,今时此刻,亲王虽然不如国初那么有实权,文武百官勋戚亲臣却也是不能与亲王均礼,只是崇吉二王此时尚未成年之国,皇帝叫他们代为敬酒,也算说的过去。

  “来来,诸卿畅饮。”

  皇帝说完,光禄寺并宮中杂役便开始上菜上酒,其实这大宴耗费甚多,但还是官样文章。谁会这么没成⾊,在这种场合大吃大嚼的?再耝鲁的人,这会子也是斯斯文文的吃相,举筹之时,都是略沾即止,皇帝举筹,大伙儿便应一下景,皇帝一放,自然都是放下筷子来。

  “罢了,枯坐无趣,”皇帝道:“请诸翰林赋诗。”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几个早就有准备的翰林站起⾝来,张佳木注意到,其中倒是颇有几个熟人,最相熟的,便是有数次之缘的崔浩了。

  “这几个人,”王增今曰也来了,虽然他只是举人的⾝份,但靖远伯王骥⾝子不慡,特旨请派嫡孙代为入宮,皇帝也是特别允准,所以王增以举人的⾝份进来,此时东张西望的,不象个世家‮弟子‬,反而象个乡下脑壳。他看着崔浩等人,眼里倒也没有什么羡慕的表示,只是向着张佳木淡淡道:“他们可是瞧你不大顺眼。”

  王骥虽是武臣,但是文官中资格最老的几人当中,也是属他了。王增此语,当然也是有所指。现在大学士李贤虽然不愿与张佳木决裂,但听说有几个大臣对张佳木特别的不満,而且,文官们私下觉得,太监难以撼动,石家叔侄更是手握重兵,倒是张佳木这个特务头子,说狠又不是太狠,说牛也不是特牛,权势虽⾼,漏洞也多,所以颇有人想从张佳木⾝上下翻一股再说。

  这当然是一种对张佳木来说感觉至为可笑的一件事,只是有时候细想起来,这帮书生想的似乎还有那么一点道理。

  “但我亦不是当初的我了。”张佳木默然想道。

  他现在久握重权,除了自己家人外,还负有极大的责任,谁要想动他,就得接受极为惨酷的报复,在角度上来说,绝无意外,绝无宽恕。

  “他们有什么具体的动作没有?”

  “先造舆论呗。”王增无所谓的一笑,答道:“只是你要小心,有几位大佬,在朝不显眼,要是被他们说动了,你可能会有烦。”

  “嗯,”张佳木点头,答道:“我知道是说的哪几位,不过,我会小心。”

  “防患于未然,是吧?”王增笑笑,盯着自己眼前木盘里的蒸鹅,开始专心致志的对付肥美的鹅⾁,似乎刚刚的谈话,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八。。百度搜索)

  。。,

  

  

  

  上一章 锦衣为王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