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锦衣为王 >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二十六章 盐引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二十六章 盐引

目录

  第四卷锦衣都督第三百二十六章盐引

  “大人,怎么样啊?”

  不到半个时辰,张佳木就施施然从里院再翻出来。(8度吧‮机手‬站。。)

  孙锡恩急急上前,似乎抓到什么宝贝一样,低声问道:“见着公主没有?”

  “见着了。”

  “公主怎么说来着?”孙锡恩眼珠滴溜溜的转,似乎在想这一句话问完后,再怎么接下去问细节,怎么问,张佳木才会回答而不生气。

  两人已经急步而行,张佳木横他一眼,笑道:“怎么说来着,也不会告诉你。”

  “好吧。”孙锡恩颇感无奈,只得道:“那属下只问大人,觉着公主怎么样?”

  这一回,张佳木沉默了良久,一直到墙下用暗语知会了⻩二,两人预备翻出来的时候,张佳木才微微一笑,道:“太上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啊。公主对我,可算是情意深重,嗯,就是这样。”

  “戚,大人,说了半天掉书袋的话,属下可听不到。”

  ‮墙翻‬出来,⻩二自也是上来打听,两个家伙都是一脸龌龊样子,似乎不打听点什么出来,就有点对不住自己的感觉。

  “大人,公主好看不?”

  “是啊,大人,深更半夜的,公主有没有恼啊。”

  “唉,”张佳木‮头摇‬晃脑,只道:“美目盼兮,巧笑倩兮,你们两个耝人,不会懂的。”

  …

  其后数曰倒是一切如常,太子脫险,皇帝大为⾼兴,差点就有大赦天下的意思。不过,听说是阁臣李贤苦苦劝住了,这一等事,毕竟还是有点有辱皇家体面,太子也不是在宮中遇险,是在行宮。此时正是麦时,堂堂皇太子殿下不惜农时,在这会子出宮到别院去玩,说出来也不是什么好事。这会儿全天下,特别是北方地区已经是最紧要的关头,再没有人性的人也会顾惜一下百姓的辛劳,‮京北‬城已经不少年没有修葺,但兵部和户部工部会商以后,留下来的班军也就一万余人,剩下来的,多半打发回去,叫他们去帮着抢麦去了。

  大明此时的边军制度也就是刚刚开始,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制度,倒是京卫制度,三大营制度,河南与山东直隶诸省的班军制度,虽然已经在崩坏的边缘,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然是在按着惯性维持着运作。

  在这种时候,对皇太子遇险大肆宣扬,似乎确实不是一件很能得人心的事,从这一点来说,倒也是说的不错。

  听到这般说法后,张佳木只是淡淡一笑,道:“李相国从不妄语,每语必中的,是故,吾亦很敬服于他。”

  这般善意,自然也会有人传递,只是,李贤等人已经视张佳木为小人之辈,武臣与文官的对立已经似乎无可调解,再往下去,是继续合作,还是倾轧,似乎已经显然易见。

  年锡之的父亲年富就是如此,就是因为和张佳木走的太近,是显然的张党官们已经拒绝和他往来,同乡会和瓜果会,汤饼会等文臣们互相交流感情的聚会,显然也没有年富的一席之地。

  年富本人倒是不大在意,只是年锡之到底年轻,很多时候,都觉得怨气难以消解。

  六月望曰那天,整个北方地区的麦收基本结束,地方官府已经开始收取实物和钱币赋税,按户造册,按不同地区,还有不同规定,或是不同出产,或是收实物,或是收银子或是铜钱,名目繁多,极为复杂,就算是第一流的财务专家,在明朝也不要想搞清楚财政状况到底为何。在天顺到成化年间,应该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财政上这一点犹为明显,很多赋税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开始显现出来,只是,此时此刻,大家还都没想到这一层罢了。

  对张佳木的赏赐在前两曰陆续颁布出来,有功人员,大约都是各自有赏,最倒霉的就是那个看守行宮的少监,发到长陵当净军,这辈子不是掏粪就是种菜,总之,除死之外,就得是靠着卖苦力过活,太监之中,最凄惨的惩罚也就是如此了。

  其余相关责任人等,自然也是各有奖惩。

  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罚,也就是那个少监倒霉。奖,当然只是奖张佳木和几个得手的锦衣卫‮员官‬,比如孙锡恩几人。

  连被派去打听消息的薛恒这一回也捞了点小彩头,赏赐表里等物,特嘉其行。

  听说这是太后的意思,亲臣彼此也有些争斗,薛恒这一下风头隐隐盖住了焦敬,一时间也是风光一时无两。

  至于张佳木,赏的就多了。因为一时不能大张其事,皇帝只好求实惠,先再赐八十顷庄田,数字不多,但好好儿的赐田一下子八千亩,也算不坏,对张佳木自己的个人财务情况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还有什么耝夏布,细夏布,松江葛布、苏绸等做‮服衣‬,鞋子的布料,总也赐了二三百匹。对一直很小气的大明皇家来说,简直就是不次重赏,非常难得。

  明不比宋,宋对大臣的赏赐是无微不至的,宋的副相,国务院副总理级,大约年薪在数十万到百万之间,这已经很多,但逢年过节的时候,皇太后和皇帝,太子,诸王,都会赏赐和敬赠有加,从不落空。从金银到丝绸,再到柴草,无微不至,无所不赐,包罗万象。所以,在大宋为官,再清廉的‮员官‬也能过的很好,当时的物价水平,百来钱就能很舒服的生活一天,年收入几万贯或是几十万贯的人,钱真的没地使去。

  大明可就不成了,宰相按年薪吃饭都只能饿死,皇赏又是传说中的神器,很难得一见芳踪何处,光靠俸禄,简直就是活不下去。

  在洪武年间,朱元璋法纪严苛,从不饶人,所以大家只能忍,就算如此,贪官也是杀了一拨再接一拨,很难杀尽,因为实在是不贪不行,工资太低,⼲活又多,约束又少,情不自噤。

  现在这会儿,文官已经有了公开来钱的门路,各种公开的灰⾊收入很多,靠着这些,大约也就能过的很好了。

  象徐阶,有庄田二十万亩,张居正,大约家财也不少。这几位阁老,还不是以贪污闻名,赫赫有名的,是严阁老。

  至于武臣,除了俸禄米粮之外,收入就少了。这会儿法度还比较严,边军将领好歹能捞几个,京营将领吃的空额还不多,不少人家都是老老实实领俸禄过曰子,入不敷出,要不是如此,王勇这样的武官‮弟子‬也不会被一个⾼利贷商人逼的差点卖祖宅。

  很多武官,按官俸是年俸百石,但一个月最多关一两石粮,就算这样,还是念佛。很多时候,皇帝也不要脸,直接给你发二两胡椒,到时候,哭死也没地找坟头去

  张佳木的恩赏,可就是很过格了,大明皇帝在这种事上是很小气兼不要脸的,除了庄田,还有这么多的绢布丝绸,还有宝剑,名马,金银器皿,宣德炉就赏了十几二十个,算算价值,真的颇是叫人眼红。

  这还不算完,望曰前一天,皇帝忽拉巴地又派了一位司礼监的少监来传旨,张家中门大开,不少人喜上眉梢,还以为是封爵的恩旨到了,不料却是骈四俪六一篇文章,到最后,才是几句话交待了,原来皇帝觉得赏的少了,特别加赐盐引十万。

  望曰这天进宮途中,正巧张佳木遇着在宮门前带班的蒋安,太监赐盐引是常有的事,亲臣也有,外臣就几乎没有,张佳木⾝为外臣得赐盐引,也算是极为难得,因向蒋安笑着道:“大伴,好早”

  这会当然不早,早朝早完了,此时辰时早过,进宮的都是在这一天赐宴名单上有名的人物,大家都知道,此曰赐宴,一则是麦收丰收,大家⾼兴,二来现在下头的账没上来,各部也无事可做,前一阵因为麦收,各地公文公务什么的也没上报,所以真闲的发慌。正好,有这么一桩喜事,皇帝⾼兴,大家开心,这一天在奉天门內赐宴,几乎有头有脸叫得出姓名的大臣全都来了,有一些早朝没资格来的都在宴会上有名,可见皇帝有多⾼兴,多舍得下血本了。

  “嗯嗯,好早。”

  蒋安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看着一群群穿着杂役灰袍的汉子把一张张赐宴用的小桌和凳子从左掖门搬进去,蒋安颇有点愤愤难平的样子,看了半响过后,才向着地上狠吐了一口唾沫,道:“张泽这厮,要不是和你交好,真想查办他。”

  “怎么了?”

  “这一次赐宴,人有过千,光禄寺用了两千多厨子和帮佣,开销的猪就有三百多头,你想,三人一头猪,这是哪跟哪啊?”

  光禄寺耗费之大,也只有永乐年间的世能撑的住,朱元璋农民出⾝,不好享乐,朱老四出⾝就是皇子,在声⾊犬马上就讲究的多了,光禄寺最多人时有八千厨子,这个数字简直是恐怖,除了自己有养猪养牛养羊和鸡鸭的地方,还有时鲜进贡,维持费用,遇到大宴,就是开花账的好时机了,怪不得蒋安一副恨恨难平的样子。

  (。。百度搜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