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大汉箭神 > 第544章 大局

第544章 大局

目录

  天子虽然没有立刻答应,却有所心动。

  枚皋说得没错,刘安不是刘濞,他不过是个书生。别说是闽越那种穷地方,即使是比闽越富庶几倍的淮南,他也没能玩出什么花样来。既然他主动请求徙藩,何不成全了他,以免刀兵相见。

  异姓王、功臣集团相继消亡之后,削弱诸侯王是朝廷的既定方针。从孝文帝时开始,贾谊就开始建议削藩,到如今梁啸、主⽗偃先后提出的推恩令,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生。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推行,只是要等一个机会罢了。

  淮南王刘安主动提出徙藩,无疑是一个大好契机。如果其他诸王能效仿刘安,主动提出将封地远徙,诸侯王对朝廷的威胁就可以刃而解,至少可以大大的缓解,朝廷也能将那些封地收回来,财赋增加,可以调控的财力、物力都会有明显的增长,对接下来的征伐也是一个利好。

  天子摸着下巴,迟迟没有说话。他虽然心动,警惕却未丧失。枚皋从庐山归来,一见面就提出徙藩‮定安‬东南之策,他不得不怀疑和梁啸有关。梁啸和刘安是翁婿,他在这里面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他想出海?天子心里欣然咯噔一下。他迅速联想到梁啸最近的一举一动,越想越觉得可能很大。他想了想,忽然轻声笑了起来。“梁啸的病情怎么样?”

  “病没什么关系。”枚皋没好气的说道:“关键是懒。”

  “懒?”天子很诧异。他预想了很多,唯独没有想到这个答案。

  “是啊,他如今封邑五千户,家产数千万,庐山有别院,还在陛下赏的菜田万亩,⾐食无忧,一家人聚一堂,其乐融融,富贵已是人臣之极,自然不想再辛苦了。”

  天子的嘴角菗了菗,一时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他既觉得好笑,又有些说不出的羡慕。听枚皋这么一说,梁啸简直比他这个皇帝还自在啊。他还要为各种事务犯愁,梁啸却舒舒服服的做起了田舍翁。即使他夺了他茂陵的田宅,他依然可以活得很安逸。

  “岂有此理!”天子忍不住骂了一句。

  枚皋和曹时都诧异的看着天子,不知道他在谁说岂有此理。霍去病也是一脸茫然,莫名其妙。

  “年纪轻轻,就打算归隐?”天子见状,立刻醒悟过来,连忙辩解道:“他还有一点志气吗,就这么归老山林?”

  枚皋、曹时哭笑不得,不知道怎么接天子的话头。现在说梁啸没志气,不肯做事,那又是谁免了他的官,将他赶出长安的?他们心中腹诽,嘴上却不敢指责天子,只好含含糊糊的附和着。天子也知道这事怨不得梁啸,自己的指责实在是蛮不讲理,不免有些讪讪。

  气氛一时有些窘迫。

  “徙藩是大事,不能草率决定。”天子率先打破了沉默。“南越的事,我也需要再问问严安。如果南越真的不安分,的确需要做好安排。你们先商量河西的事吧,大军出征,兵员调集、粮草,都是很⿇烦的问题。特别是…”

  天子摇‮头摇‬,没有再往下说。他担心是的山东的⽔患,马上就要到夏季了,雨⽔增加,⽔患会更加严重。在这个时候出兵西征,的确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私下里议论呢。

  枚皋也没有再坚持,他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天子采纳不采纳,他也不能勉強。

  他向曹时解释起河西的形势,特别说明了西羌各部落的情况。他出使西羌的时候,与各部落的首领有过流,知道哪些部落首领倾向于汉朝,又有哪些部落首领更愿意和匈奴人打道,区别敌我,可以分化羌人。如果能得到一部分羌人的支持,可以减少对辎重的要求。

  曹时听得很认真。他虽说是将门之后,但他上阵的机会很少,上次出征闽越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兵作战。这次天子给他机会统领骑兵主力出征,他自然想抓住机会,立个大功。

  君臣几人说得投机,一直谈到深夜。

  随后数⽇,天子又多次召集相关人员讨论,枚皋以其对河西地理的了解,成了不可或缺的人物,每次讨论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一时间名声大噪。

  ——

  窦婴和董仲舒对面而坐,相顾无语。

  天子正在讨论西征的事,他们俩却被有意无意的忘记了,闲来无事,只好谈谈学问。不过一想到眼下的处境,这学问也就没了味道。不知不觉的,两人开始长吁短叹。

  就在他们大感失落的时候,枚皋来了。他満面笑容,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一见面就拱拱手,朗声笑道:“窦君侯,董夫子,你们都在啊。”

  窦婴直起⾝子,爱理不理的说道:“哟,这不是枚少孺嘛。怎么没去讨论兵事,有空来看我们这两个老朽?”

  枚皋哈哈大笑。“窦君侯,我们待会儿再聊,我先和董夫子说几句。夫子,冠军侯让我给你带几句话,请你好好准备,他要正在向你宣战了。”

  董仲舒直皱眉。“他都去了庐山,还不依不饶?”

  “他啊,做人如箭,一旦盯上你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窦婴开了个玩笑。“梁伯鸣要怎么对付董夫子,难道他要和董夫子论吗。要是这样的话,就不用比了,董夫子只能甘拜下风。要是论学问,嘿嘿,那可就不一样了。以他那点学问,除了耍无赖,连董夫子的弟子都能胜他。”

  枚皋眨眨眼睛。“窦君侯,你还就真的猜错了,梁伯鸣就是要和董夫子比学问。我知道的不多,只听到了一条,是有关祈雨的。”

  董仲舒不安的扭了扭⾝子,神情尴尬。

  “梁伯鸣说,孔夫子不语怪力神,董夫子却大搞祈雨法术,不知道是哪位⾼人传承的学问,又不知是真是假。如今夏季快到了,山东⽔患有加剧的可能,能不能请董夫子做个法,让雨下得小一点,或者把雨挪个地方,比如下到西域的沙漠去,那里可是缺⽔得很,就算整个大河都搬过去都没事。”

  董仲舒涨红了脸,吱吱唔唔的说不出话来。

  窦婴见状,连忙为董仲舒解围。“这求雨在人,得雨在天,灵与不灵,既要看人的诚意,也要看苍天肯不肯应。如今弊政未改,上苍震怒,就算是董夫子愿意施法,也未必能行的。”

  枚皋戏谑地眨眨眼睛。“董夫子,是这样吗?”

  “呃,呃。”董仲舒连连点头。

  “我却听说,这灵与不灵,其实还是要看求雨者诚与不诚。古代大巫祈雨,之所以百试不慡,是因为他们都怀有以⾝事神的决心,求雨时会将站在柴堆之上。天不下雨,他们就以⾝*…”

  董仲舒脸⾊大变,脫口而出。“枚少孺,你究竟想⼲什么?”

  “没想⼲什么啊,只是想知道你这祈雨的法术究竟是真是假。董夫子,这里也没有外人,你能不能说句真话,这祈雨的法术,究竟是灵,还是不灵?”

  董仲舒张口结⾆,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说灵,枚皋就要他去施法止雨,解山东⽔患。如果说不灵,他岂不是自打耳光?在江都的时候,祈雨的法术他可做得不少,而且写进了他打算传世的巨著之中,连抵赖都没机会。

  “你…你,这是梁伯鸣的手段么?”

  “是不是梁伯鸣的手段,并不重要,真相才是最重要的。”枚皋紧紧的咬着董仲舒不放。“你能给句痛快话么,究竟是灵,还是不灵?”

  董仲舒恼羞成怒,长⾝而起,准备不战而远。枚皋横行两步,拦住了他。董仲舒大怒:“枚少孺,你也是读书之人,对长者无礼么?”

  枚皋笑了。“夫子言重了,我怎么会对你无礼呢,只是有些话还没说完,想请你留步。”

  “还有什么话,过些⽇子再说不行么,非要今天说?”

  枚皋也不理他,转⾝让人拿来一叠纸,双手送到董仲舒面前。“夫子,这是梁伯鸣让我转给你的新纸,请你收好。”

  “新纸?”董仲舒拈起一张纸,脸⾊微变。这纸的手感太好了,与常见的耝⿇纸判若云泥,绝非寻常之物。梁啸送他新纸⼲什么?

  “没错,这是淮南王府新制的纸,比竹木简更便于书写,价格却比帛书便宜很多,最适合写鸿篇大论。嘿嘿,他希望夫子早做准备,将你的依据写下来,以免准备不⾜,仓促应战。”

  董仲舒瞪了枚皋一眼,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说,梁啸给他送礼,而且是这么好的纸,的确是一份心意。细说起来,梁啸除了在学术上不依不饶之外,对他并无失礼之处。上次去拜访他,还给他带了一份丰厚的礼物。

  “我收下了。”董仲舒叫过一个弟子,捧着新纸,落荒而逃。

  枚皋站在门口,恭送董仲舒。窦婴连连‮头摇‬。“你这小子,和梁伯鸣走得太近,连说话都像他了。”

  “窦君侯,董夫子走了,我们好好的聊一聊吧。”

  “算了。”窦婴连连摆手。“我可没‮趣兴‬和你说那些巫术。”

  “不说巫术,也不说谋,说谋。”

  “谋?”窦婴眉头一挑,精神起来。

  “没错,谋。”枚皋也收起了笑容,神情严肃。“窦君侯,你虽说也信奉儒家学术,可你与董夫子不同。我想请问你一句,在你看来,董夫子的天人三策是利是害?”

  窦婴眉头微蹙,沉默良久。枚皋这一句话单刀直⼊,一下子击中了他的要害。如果说是几年前,他可能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可是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儒家虽说看起来比⻩老之道更适合朝廷的需要,但也只是适合朝廷的需要罢了。对朝廷以外的人,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事。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究竟讲了什么,他心里一清二楚。董仲舒究竟想⼲什么,他同样一清二楚。董仲舒能⼲什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也大致看得清楚。

  儒者想取得“代天言命”的权利,要看天子愿意不愿意。天子愿意听,你的理论就是理念,天子不愿意听,你的理论就是废话,说不定还会招来杀⾝之祸。

  这绝不是儒者想要的,也不是董仲舒想要的。

  “不用儒家,还用⻩老吗?”

  “当然不能。”枚皋说道:“不过,也不能一弃了之。如果非彼即此,⻩老未必就比儒家差。别的不说,至少淮南王府能造出楼船,能造出新纸,可是儒家能⼲什么?祈雨?”

  窦婴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你们的意思是?”

  枚皋没有直接回答窦婴的问题,反过来问了一句:“窦君侯,你知道太史令最近在忙什么?”

  窦婴想了想。“听说在观星,天禄阁有一只大号的千里眼,他用那只千里眼观星,有些新发现。”

  “不是有些新发现,而是有大发现。”枚皋歪了歪嘴。“一旦这个新发现公布于众,现在所有研究星象的学者都要‮业失‬。天下只有淮南王和太令史有资格解说天象,因为只有他们有这样的千里眼。”

  窦婴眉⽑耸起,惊讶不已。“这么严重?”

  “没错。没有千里眼,我们看到的星象只是一郡一县,有了千里眼,我们能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汉,你想想看,一个从来没有出过郡县的人,有资格和游遍大汉的人讨论见闻吗?更别说大汉之外,还有更广阔的未知天地。”

  窦婴倒叹一口冷气,不噤为董仲舒担心起来。天人感应的基础是对天地的了解,星象是重中之重。如果董仲舒连看到的天都只是一小片天,那他的天人感应岂不是坐井观天的臆语?

  他看了枚皋一眼,忽然觉得后脑勺一阵寒意。眼前的枚皋和远在豫章的梁啸在布一个大局,这个局要对付的不仅是董仲舒,他们所谋甚大。他们要动摇的是天下人的信念。

  好在是谋,不是谋。窦婴莫名的感到一阵庆幸。以他多年的为官经验,他就算猜不到梁啸、枚皋的真正用意,也知道他们究竟在与谁为敌。

  窦婴权衡再三,心生怯意。“我老了,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这件事关系到大汉的国运,也关系到天下人的福祉。没有窦君侯这样的前辈坐镇指挥,很难有成功的希望。”枚皋长⾝而起,深施一礼。“请君侯三思。”

  -

  -

  

  

  

  

  

  

  上一章 大汉箭神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