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朝议
设立左右两位丞相之事,很快就被提上了议程。
消息一出,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几乎都在揣测着新帝将会提拔何人为相——这一似乎理应出现的景象最终并未上演,原因在于,我直接就将程肃的名讳与左丞相的官职捆绑在一起,大手一挥抛到了众臣面前。
是以,毫无心理准备的群臣大多有惊无喜,相继站出来表示反对。而这样的反应,自然是在我的预想之中。我镇定自若地将事先预备的理由逐一罗列,诸如他本就拥有不小的名望,他年纪轻轻就具备超常的智慧与才干,他在并不知晓我身份的情况下依然几次三番救我于水火之中,他一路扶持我荣登九五却不求回报…我时而慷慨陈词,时而面色凛然,为的是达到最佳的劝说效果。
许是我的观点确实有理有据,又或者是我的态度自始至终都很坚决,一番说辞下来,不少大臣已然识时务地闭上了嘴,不再多言——但仍有小部分臣子固执己见,不愿松口。
至此,我只能使出杀手锏了。
“尔等如此,莫不是要陷朕于不义?”我学着古代君王的样子,站在龙椅前,一只手放在背后,另一只手来回指着那几个顽固不化的男人,皱着眉头,面色不善。
“皇…皇上何出此言?”为首的一名男子诧异地望了我一眼,随即拱手垂眸道。
“程公子虽高风亮节,不求任何回报,但朕曾经不止一次允诺过,他若继承大统,必将赐其高位。更何况!”眼瞅着对方正要开口说些什么,我急忙抢先一步高声强调“他小小年纪就已声名在外,其才智与能力,四国之内有目共睹。朕很早就看中了这个人才,亦深信他的为人和品。如今得此良机,岂能不速速将之纳为己用?难不成!”见那人听着听着似乎又按捺不住出言反驳,我毫不客气地瞪着他,再一次完美地将其打断“你是见不得一个年仅十四的少年英才坐上比自己更高的位置,故而宁可叫我南浮损失一位栋梁之才,也要拼死在此打于他?!”
“皇上明鉴!微臣绝无此意啊!”大抵是没能料到我滔滔不绝之下竟会将矛头指向他个人,甚至还不由分说给他扣上这么一顶大帽子,那人慌忙跪下身来大呼冤枉。
“他没这个意思,”我的视线从跪拜之人的头顶挪到其余几人的脸庞“那就是你们有了!?”我横眉怒目,厉声质问着。
“臣等绝无此意!”牺牲国家利益以足一己私——这罪名可大发了,因此,那些反对程肃当上丞相的大臣们赶紧屈膝下跪,以示清白。
“当真没有?”
“皇上明鉴——”
“那就是要陷朕于不义!”我非但没“消气”反而板着脸怒声喝斥,丝毫不给他们息的机会。
“臣等不敢!”陷君主于不义的罪名他们同样担待不起,因此,几人几乎是口而出。
“那就是同意了。”见几个大臣这就掉进了我挖的坑里,我忙拧着眉毛,装出一副不耐烦的模样“行了!别废话了,起来吧。”
“这…”几人迟疑着,似有面面相觑之势。
“不起来?”我一挑眉再一拧眉“那行,你们爱在这儿跪着就跪着,跪到你们想明白该如何为人臣为止!”
“皇上——”几人貌似委屈地俯下身去。
叫我玉皇大帝也没用。
我冷着脸,微微翻了个白眼,不去看那些脑门磕地的臣子。
“皇上。”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个中年男子沉稳的声音响起了。
我闻声心头微紧——巨头来了。
他——温故离,被我认为是整件事最大的受影响者,始终一语不发地聆听我与群臣的对峙,至今未置一词,但终究,他还是开口了。
诚然,一个是年仅十四又无权无势的少年,一个是长期稳坐朝中第二把椅的一国之相——以后者的心气和地位,如何能轻易接受前者就这么近了他的位置?如果不是温故离生内敛,恐怕早就当众表态了吧。
心里多少有点紧张,我却必须从容不迫地看向说话人——与他的这一仗,果然是避无可避。
“臣斗胆,请问皇上,有否考虑过程肃的身份?”说这话的时候,温故离毫不避讳地仰视着我,喜怒难辨。
话音刚落,我眉心微动。
身份?什么身份?
“臣只是想提醒皇上,程肃乃东漓名门之后,而他的父亲,是东漓的左丞相——程封。”不知是否将我一闪而过的惑尽收眼底,他并不等我作出应答,便兀自面无表情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温故离并未直言相向,但我却很快心领神会——程家在东漓的地位太过特殊,南浮将程家的儿子纳为己用,这其中所牵扯的,绝非仅仅是程肃这个当事人。
明白了这一点,我不自觉地慌了慌神。
是我疏忽了!因为一直以来都只与程肃本人接触,又深知他和我一样来自遥远的现代,所以,我早就忘了,他的身后还有一股庞大的家族势力。
那程肃呢?他也大意了吗?不,不会的…他是那样一个睿智沉稳、心思细腻的人,即使提及入朝一事前未曾思量周全,事后也定是经过深思虑的!既然那说定之后,他并未再度前来寻我谈论此事,那必然是他已掌握了其中的分寸!
诚然,倘若连他都信不过,试问这世上,我还能相信谁?
思及此,我定了定神,掩去可能已然表现在脸上的愣怔,沉声道:“温爱卿不必多虑,这个问题,朕与程公子自会解决。”
话音落下,温故离仍旧那般望着我,不言不语——事情,似乎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直到,我蓦地牵了牵嘴角。
“温爱卿。”一动不动地注目于他,我冷不丁开启双,打破了现场的沉默。
“臣在。”他依旧波澜不惊,双眸如水般沉静。
“你今年贵庚?”我微微低下巴,盯着他问。
大抵是没料到我会突发此问,温故离不由自主地愣了一愣,随后才略垂下眼帘,平静答曰:“回皇上,臣四十有三。”
“那你知道朕今年几岁吗?”我又问。
“腊月未至,皇上尚未年十九。”他作答。
说实话,温故离意外道出的信息叫我不为之一顿——我是当真不清楚这身子原主人的生辰位于农历十二月——不过,我面上并未出任何诧异之,只缘眼下我无暇分神。
“十九同四十三,你我之间,整整相差了二十四岁。”我俯视着他,略微抬高了下巴,望向前方“朕在民间曾经听说这样过一句话,‘三年一代沟’。”拿现代的说法忽悠起底下的一行人,我又垂眸看他“如此算来,朕与你之间,便刚好隔着八条代沟。”
温故离同样注目于我,脸上却毫无动静,似乎是揣摩不出我意何为,故而不愿贸然出击。
“父皇若还在世,年纪当与你相差无几。”我冷不防话锋一转,恰见他双眉微蹙“十几年前,他为帝,你为相,两人的岁数相加虽才过半百,但我南浮,却在君臣一心的合力之下,被治理得国泰民安。”回忆起几前自己在浮国史册上看到的记载,我挑选了其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当众重温“朕以为,这得益于你们二人年龄相仿。”
温故离仰望着我,依旧一声不吭。
“倘若当时,先皇方值弱冠之年,而温爱卿已是耄耋老人,那么历史恐将是另一种写法。因为年岁相差太多,阅历相去甚远,你二人思考问题、看待事物的方式定会大相径庭,这就会致使你们沟通困难、意见相左,久而久之,变得貌合神离,无法君臣同心。”面不改地瞅着堂下之人,我口若悬河“好在父皇与爱卿乃同龄人,两人之间并无多少代沟可言,上传下达皆畅通无阻,这才有了熙昀六年的太平盛世。”摆完事实,讲过道理,我故意冲男子莞尔一笑。
“…”温故离照旧不语,与适才不同的是,他微微垂眉,似是陷入了思考。
“皇帝与丞相,一个是号令天下、指点江山的一国之君,一个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一国之相,这两个人默契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脉。”我义正词严地说着,转而略眯起眼,凝视着那剑眉星目的男子“温爱卿,能明白朕的意思吗?”
温故离不紧不慢地抬起了脑袋,默默地与我对视。见他似乎正要开口说些什么,我倏尔一笑,抢先一步道:“当然,代沟是可以填补的,默契也是能够培养的,只是需要时间。而这一段时间,朕损失不起,整个南浮更是耽误不得。”
一语毕,再无人言。整个朝堂上鸦雀无声,连方才兴许打算出言反驳的温故离也尊重着这份沉默——我不清楚此刻他心中作何感想,但既然他选择了缄口不语,我自当见好就收。
“任命丞相一事就这么定了。”我最后扫视了众人一眼,毫不留恋地侧过身子“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