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军事 > 抗战之还我河山 > 第578章 拼刺进行时

第578章 拼刺进行时

目录

  晋绥军的装备的确不错。

  拼刺需要的训练装备一应俱全。

  木制的65式步除了没有刺刀,其余重量和长度几乎和真没有什么两样,头前都包着厚厚的棉布蘸着⽩石灰,士兵护甲要害位置一旦出现⽩点,就会被裁判判负出局。

  而士兵⾝上穿着的带护裆的护具和带铁丝网的头盔也是仿⽇式设计,很好的杜绝了误伤**的发生,那可比‮立独‬团在四川时所制作的藤甲要好得多了。

  阎老西山寨的能力的确強啊!刘浪眼前一亮,都说太原兵工厂制作武器的能力不比汉兵工厂和东北兵工厂弱,看来还真的是名不虚传。

  这当然就是所谓的窥豹一斑,就如同看一个人一样,细节能做好的,也必定能成大事,所以才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说法。太原兵工厂能把一个小小的护具都做得如此精良,仿制的其他⽇式武器自然也差不了。

  刘浪倒还真没想错,几⽇后他参观太原兵工厂时,才知道老阎同志数十年在山西的苦心经营真的是非同小可。

  当然,这是后话,此时不提。

  两军合计快一万人的目光都投注在训练场上相隔三十米各排成一横排队列的两队已经穿好护具,端好木的士兵们⾝上。

  三十米,最适合冲刺的距离,可以使士兵的速度加至最大。

  场上的士兵们还在等待裁判的发令。

  两边的士兵们却都已经为自己的战友加油助威起来。

  “晋绥军,必胜。”

  “⼲掉‮立独‬团哈怂。”

  晋绥军喊的山西土话倒是没起‮立独‬团的对立情绪,老李同志倒是眉头一皱,颇有大将风度的说道:“说个球哩,刘旅长,让他们不要骂人。”

  而‮立独‬团这边,则是四川话,广粤话,陕西话,东北话,湖北话各地方言尽出,虽然不大齐整,但也是颇为热闹。

  尤其是老猴子,又开始‮奋兴‬了“开盘了开盘了,炮兵连赢,1赔0。8,炮兵连输1赔5,炮兵连胜出10人以上1赔2,胜出20人,1赔1。5…”

  不过这回,却是没人响应他了,刚吃完亏,谁还会再去上当?就是再忍不住上当,那也是过几周的事儿,反正现在不会了。

  天知道这老货是不是又把人家赵二狗连长的心思给摸透了?

  赌神寂寞啊!⼲吼了半天却没得到回应的老猴子満脸萧瑟失望的坐下了,多好的挣钱机会啊!却无人敢应战。

  老猴子当然有信心,以他对赵二狗的了解,喜的赵大连长一定会令他麾下的那帮家伙们全力搏杀的,以那帮小伙的能力,胜出20人应该没问题,所以,胜出10人以上那个档次才被他调整为最⾼赔率,谁投谁输。

  事实上老猴子这种赌徒对人的心理还真是摸的比一般人強,赵二狗的确在耿大山率领麾下炮兵们下场之前就给他们下了死命令:“狗⽇的,柿子想捡软的捏,耿大山,别留手,用事实告诉他们,老子炮兵连的兵,不仅打炮厉害,玩拼刺刀,他们也不是个。”

  赵二狗之所以如此有信心,实是‮立独‬团那三个月新兵连训练的作用,耿大山麾下的这帮迫击炮兵几乎都是以新兵蛋子为主,他们当新兵那三个月,可是都和普通步兵一样,练了三个月狼团座所教的拼刺术。

  虽然没有机会在长城之战中面对面的和⽇寇一展⾝手,但能通过考核的,可都不是庸手。

  没参加过新兵训练但却是在军队里混了好几年的赵二狗一次心⾎来嘲,非要拉着新兵们检验一下他们的拼刺能力。

  哪知道愣头青们并没有给他这个长官面子,浪团座传授的武术大家顾留馨所糅合东洋刺术和‮华中‬术的拼刺术直接把赵大连长挑得面子全无,经历过淞沪⾎战好歹也击杀过两名小短腿⽇寇的赵二狗只坚持了两分钟,就被膀大圆力气⾜的新兵们了个十⾜十,口和下腹连被戳了好几次。

  换句话说,如果是在敌对‮场战‬,那帮子新兵能把赵二狗这个老兵戳个死透。

  而且,浪团座传授的拼刺术也不仅仅只是在训练场上纸上谈兵,在罗文裕‮场战‬,‮立独‬团和⽇寇爆发的⽩刃战大小不下十次,而最终笑到最后的,从来都是‮立独‬团。

  最牛的刘大柱更是以六十残兵和一个完整⽇军中队近两百小鬼子对⼲,最终的战果却是⼲掉了对方的大尉中队长外加留下了近一百小鬼子的命,而己方,仅阵亡十六人,伤十八人。

  这就是赵二狗澎湃的信心,他相信,除了‮立独‬团那帮凶残的步兵兄弟们,想用这个在他炮兵连⾝上占便宜的,还真没谁。

  随着站在场边的刘潭馥一声令下,两队士兵端着,各自开始‮速加‬向对手冲去。

  只是,双方的阵型略有些不同。

  晋绥军这边,是每人之间留有两米的间隙,横排着呈现弯月型向‮立独‬团炮兵排气势汹汹的呈包围式冲杀过去。

  倒也不是他们就想一口吃个胖子把对手⼲掉,而是对手的阵型稍显散,四十多人,十几个人在前,二十几个人在后,把他们的阵型缩小了不少。

  队列更宽的晋绥军想不包围他们都难。

  这训练⽔平参差不齐啊!⾝在战阵中的晋绥军老兵们心中暗喜。像拼刺这种⽩刃战,气势很重要,一队四十多人齐整的大声怒吼着冲过去,自然比十几个人组成的面看着要威势⾜的多。

  若是没经历过这种场面的,看着气势汹汹几十条大汉端着冲过来,不吓得腿软脚软才怪。

  己方气势已成,而敌方却有的快有的慢,双方⾼下自然立判。

  当然,这只是晋绥军老兵们单方面想法。

  如果他们站在场外,就会惊讶的发现,‮立独‬团的士兵虽然队列并不整齐,但他们却仿佛分成了若⼲个小组,以三人为一伍,一人在前,两人紧随其后一步保护侧翼,这种颇为独特的冲锋阵型晋绥军的将校们没见过,但,貌似有些印象。

  三十米的距离,由双方⾝強力壮的士兵对冲,其实不过一个呼昅的事儿。

  当木制长怦然错传来令人牙酸的闷响,老李同志脸⾊猛地一变,他想起来这种较为独特的拼刺阵型是哪里来的了。

  这分明是他在保定军校学习时,从⽇本留学归来的教官专门提过的,⽇军拼刺战术。

  ⽇本陆军用此拼刺战术,甚至有一个三人小组⼲翻过人⾼马大的俄国人一个班的记录。

  ‮立独‬团的兵,竟然也学上⽇本人的战术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