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督察之职
徐庶被任命为督察院院长,官居一品。
按照后世的记载,督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遇到重大案件时,就由三法司会审,又称为“三司会审”。大靖朝没有设大理寺的职位,却有北镇抚司,但北镇抚司管理的与督察院不同。
北镇抚司是由影卫转变而来,在暗。
督察院在明。
大靖朝的督察院的职责有三个,一是监察百官、弹劾、风纪管理,二是配合刑部查理案件,三是为百姓伸冤,相当于后世的法院,但不完全是法院。
督察院在每个州都设立督察府,府下面每个县设立督察局,县级一下地方设立督察队。每个督察府内配有一百名督察兵,身穿专门的督察服。督察局内配有五十名,督察队则是二十五人。
这些人专门管理当地的治安。
凡是有杀人、盗窃、抢劫等违反大靖民律之行为,可依照民律来处置。
按照古代官员管理,此事当由本地知县管理。
但张绣把这个事儿从知县的手中剥离出来,专事转办。此事关乎到万千百姓的利益问题,知县本来就很忙,再把这些事儿交杂在一起,力不从心,不如交给督察院去统一管理。
其实,徐庶也没想到,自己手中的权力会如此大。
到目前为止,整个大靖共有六大州域:凉、雍、北、益、冀、幽州。这些州郡到县,大大小小的,加起来,他管理的人超过了五万。
督察院下面由设置左、右都御史,配合自己。
刚刚解决了迁都的问题,张绣缓了口气,总算是在自家儿子的帮助下,说动了这几个老家伙,就等着田璟那边国策推行成功后,就开始准备迁都之事。
而且此事耗资巨大,必须提前做个准备。
估计贾诩反对的原因,十有八九跟钱有关系,毕竟他手里管理的是户部,相当于是大靖的财务当家人,心疼钱。
随着大靖通宝在全国的实行,逐渐地替代了五铢钱。
钱掌握在自己手里,国库也随之充实起来。虽然去年的大战耗资不小,但今年有逐渐的起来了些,尤其是跟曹魏、刘楚的舆论战,让大靖挣了不少钱。
冀州和幽州成为大靖的领土后,大量的大靖通宝流入市场,使得五铢钱快速贬值,百姓为了脱手五铢钱,全部哄抢着将手中的五铢钱换成大靖通宝。当然,这个换是等价的,不然当地的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这算是张绣给当地百姓的甜头。
等舆论战结束,张绣决定亲自前往幽州去看看。之前去幽州是为了张郃、高览而将,过于匆忙。等有机会,就准备去看看未来的国都之地。
就在此时,苏瑾进来禀报:“督察院院长,徐院长求见。”
张绣:“让他进来吧!”
然后看向张标:“标儿,叫你母后熬一碗红枣粥!今儿晚上,朕想吃饺子猪肉饺子!”
“喏!”张标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