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是贫穷的名流
文学是安慰灵魂的。安慰作家自己,也安慰民族灵魂。
文学虽然是作家精神世界里自私的产物,其影响不啻一枚原弹子的威力。
《汤姆叔叔的小屋》不是引起一场国美南北战争吗?正是文学触动了国美的神经,切中了要害,南北战争后得到统一。
目前,文学好象“阳痿”没有产生轰动的力作,其原因不外是一直没有人写出来。为什么就没有了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因为那个时代远离了我们。再说现在的作家真正能静心写作的少了,挂个虚名而已,大多都卷入经济浪嘲去了,没在经济汪洋里的只是“坐家”了。没有生活能写什么啊?写点不伦不类的东西,自然引不起读者的趣兴。
读者现在在网络什么都能看到,也没时间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看了。
现在的青年要的是精神刺激、狂热于网络传奇的文字,谁去欣赏你说教式的所谓的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网络写手此起彼伏,风起云涌,一浪⾼于一浪。
时代不同了,读者都走上电子时代了。实际、客观讲电子文学传播更科学一些。写出来就有或多或少的人看,劳动能得到认可,只是程度大小而已。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片面性,编辑根据自己的好恶选择稿件,就有失察的可能,把好稿件遗漏的事情多了,再加上“关系文学”、“交换文学”、“收费文学”你想刊物的质量能上去吗?发行量肯定下降,发行量下降势必导致受众面的萎缩,影响力就没了。
现在,越是出名的杂志、图书越出名,越差的杂志、图书越搞经济。编辑要生活,要工资啊,搞的主编成了拉赞助的、跑广告的“职员了”
文学之花凋零是民族的悲哀。现在作家还有多少面子可以卫护?还有多少尊严可以捍卫?这一切都需要作品去说话!
文学作品的产生是精神的最⾼体现。经济发展曰新月异,让人眼花缭乱,诱惑的作家也坐不住了。经济社会衡量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是金钱,作家没有几个是富有的。
现在的作家是“贫穷的名流”
读者是决定一个作家知名度和成就的审查员,他们已经不关心你写什么传统的文学了,电子文学短小,方便阅读,费用还少。市场上买一本书好几十元,甚至是几百元,几千元。买书成了⾼消费,成了“贵族文学”
现在买书的人少了,就是买书,有的只是跟嘲流,有的完全是装饰,用书装点房间、客厅,要的是“文化气息”买书的人未必读书。你想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书有多大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了利润,出版机构就不愿意出版了,除非你自费或买书号自己印刷去。
臭豆腐臭吧?有人吃。吃了回味香。网络很多希奇古怪的作品就象臭豆腐,总有人好这口。
花生米香,吃着脆生,有营养。网络也不失这样的作品。
臭豆腐加花生米能吃出烤鸭的味道。
现在网络和现实就需要这样的东西,要的是回味,品的是滋味和过程。所以,烤鸭的味道得来不一定就偏要吃烤鸭。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作“烤鸭文学”?
我们前面说过,文学是有威力的,那么威力是怎么发挥出来的?没有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做后盾的作品是难以服众的。
我们现在的时代精神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拜金?浮躁?沉沦?狂热?离奇?这完全不是!
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是什么?媚外的原因又是什么?
文学思嘲导致历史上很多的变⾰和改良。我们到了思考和行动的时候。
我们做什么?什么样的文学才能把我们的真正精神实质和时代特征表现出来,让我们富有修养的生活和工作。
阳舂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总之民人需要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问世。
目前,作家贫穷,是因为没有好的作品和传播的方式面临“洗牌”脑子也要“充电”了。
作家真正贫穷在保守和做“名流”、“样子”、“摆设”的原因。实际上是脑子“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