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仙翁画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松子念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茱萸少一人。”我应景地答道。
却收获了松子的一个百分之百的纯白眼,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把两首诗给搞混了,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先生也常常批评我总是记岔,诸如此类的愚蠢错误还有许多,例如“借问酒家何处有,姑苏城外寒山寺。”
又例如“知人知面不知心,寸金难买寸光。”
或者是“小荷才尖尖角,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记混,以至于长大之后跟着师父学习。也需要背诵一些古文的字句,这个习惯也依旧难以纠正。于是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于我看了太多差不多组合形式的句子所造成的。但是此刻被松子一个纯白的白眼嘲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我挠挠头,干笑几声试图化解我的尴尬,却不知为何冒出一句,当初王维的这首诗写得真是不错。
大概是觉得我在刻意搞笑,于是松子没有再纠正我这首诗的作者其实是李白这样的问题,大概连他也觉得特别解释的话,会拉低他的智商。他只是说道,当初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称作为“黄鹤楼”了,而吕祖留下的字句,很显然他是知道此地叫做“黄鹤楼”而不是“黄鹄楼”的,但也犯不着跟我们猜这种简单的字谜游戏,所以我觉得,这里的“鹄”就是在说黄鹄矶的黄鹤楼。
我对松子说,看样子这两天你也没闲着呀,趁着秦不空不吃不喝,你也做了不少研究呢,早就猜透了吧?松子有些得意的说,这其实不算什么,而且还多亏了当初吕祖留书里写的内容,否则我们也不会将范围直接就缩小到蛇二山当中。而这黄鹄矶本身就是蛇山的一部分。根据南朝祖冲之所著的述异记里记载,说黄鹄矶头原本有一户姓“辛”的人家,辛氏在此地开设了一家打尖歇脚的小酒肆,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来到这里,说路过口渴,想要讨杯酒喝。于是辛氏就给他端上了一杯酒,此人喝过便离去。
可是在那天之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这个衣衫褴褛的人每天都不间断地来到酒肆,依旧说自己身上没有银两,但是由于口渴,想要讨杯酒喝,每天都如此,而辛氏也每天都打赏了一杯酒给这个人。换了寻常人,也许三番五次之后,就会认为对方只是一个骗吃骗喝的混蛋无赖,可是辛氏却并未因此拒绝这个人,反而热忱招待,辛氏说,江湖落难时,上门即是客。自己开酒肆的,予人以食,本就是积攒功德的事,所以并不在意对方到底有没有酒钱。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在混吃混喝半年之后,就对辛氏说,我欠了你千杯之酒,无钱偿还,就略施小计,帮帮你这生意吧。
于是此人就从怀里取出一块橘子皮,用皮里挤出的汁水在墙上画下了一只鹤,然后对辛氏说。我走之后,只要在座宾客鼓掌拍手,这只鹤就会合着节拍翩翩起舞。辛氏原本只当是玩笑,结果有一次客人在店里说话高兴了,于是就拍手鼓掌起来。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只画在墙上的鹤竟然好像活了一样。真的开水随着节拍跳舞。这件奇事于是就此传开,许多原本不是经过此地的人,也都特意前来观瞻,酒肆的生意因此好了很多,那些看客也会因为看了稀奇而打赏一些酒钱。
十年之后,辛氏因此而积攒了许多财富,而那一天,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再次光临,辛氏此刻已经知道对方是个神仙而非乞丐,于是恭敬地说,愿意在家一直供养此人,但是此人哈哈一笑。取出笛子吹奏一曲,引来天上白云,墙上的鹤也变成了活的,这位衣衫褴褛的人便就此坐上鹤背,飞天而去。辛氏为了答谢这位神仙的十年之恩,就用这些年积攒的钱财。在此地修了一座楼阁,因为辛氏是修建者,所以周围的人就称这座楼为“辛楼”但落成之后,因为当初那位神仙是用橘子皮画的鹤,所以那只鹤是黄的而不是白色的,于是就起名叫做“黄鹤楼”
听松子讲着这一段神话故事,我一方面非常神往,觉得这个故事太过浪漫,以至于浪漫的有些不真实。但是一方面又非常钦佩松子对这些事情的了解,这归功于多年来的勤学苦读,才有了今的智慧。同时我也明白为什么松子会这么确定,所“仙翁画鹄”其实指的就是刚刚他说的这一段故事,由此才确定此地的线索,就是黄鹤楼。
于是我问松子说,那照你的意思,这黄鹤楼如今已经整体搬迁重建,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找到最初它的原始基座,就能够找到埋藏石头盒子的地方对吗?松子点点头说,正是这个意思,但是现在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咱们还没能解决,除了这四个字之外,我们并无其他线索。吕祖也未曾料想到千年之后旧楼会搬迁别处,甚至不像早期无影塔那样,我们还能够根据传说和正午的太阳光影来判断其位置所在,眼下我们若是到黄鹄矶上寻找,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运气好我们几天就能够找到。但是如果运气差的话,一年半载,都未必有音讯。
我们一边说一边往回走,但是听到松子这番话之后,我不免有些沮丧,时间咱们有的是,但是长年累月的搞,基本上也不太现实,更不要提这当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变故,例如有人来进行桥墩的维护,那就会看见我们到处都在挖坑,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人和人之间最缺乏的东西就是宽容,说不定还以我们妨碍建设为由,当做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走资派给再次打倒了。
正在我和松子都一筹莫展之际,秦不空却突然开口说,这他或许有办法,因为早前自己曾经去参观过本地的博物馆,其馆展物品中,就曾有过关于这黄鹤楼的旧照片,如今的黄鹤楼其实是在晚清时期复建的一座,真正的黄鹤楼据说历史上几经灾祸,原楼修建于三国年间,早已无迹可寻。但是即便是直到晚晴同治年间最后一次复建,也是在原址的基础上修建的。
说到此处秦不空突然停顿了下来,就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样。我和松子也都停下脚步等着他,等他说出更有进展的话。果然过了几秒钟,秦不空说道,我记得展出品里有一些武汉开埠时期外国人拍摄的照片,上边的黄鹤楼就是在同治之前的老楼房。可是我是好几年之前去看的了。当时也没有将黄鹤楼和咱们这件事联系到一起,于是也就是匆匆一瞥,没有细看。
松子赶紧问道,那如果咱们明天再去看的话,还能够看到当时的那些照片吗?秦不空说这个就不一定了,博物馆这样的地方,有新的藏品进来之后就会把一些老旧的相对价值较小的淘汰掉,这个就不好说了。我嘴道,我觉得应该还在,武汉的三大胜迹,黄鹤楼,晴川阁,伯牙台,这当中有以黄鹤楼“天下第一楼”为代表,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武汉还有晴川阁和伯牙台,但是黄鹤楼一定是人人尽知,所以关于黄鹤楼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早已难寻的老照片,多半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淘汰的。
于是我们三人决定,明天一早动身去武汉博物馆,去看看当初那些外国人拍摄的老照片。
第二天再博物馆里,我们没有闲逛,毕竟这么多东西,要看个仔细的话估计也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我们就一路直奔黄鹤楼相关的展品而去,果然如我所料,老照片依旧还在,不仅如此,甚至还有历代画家在不同的朝代画下的黄鹤楼。由于修建大桥的关系,其实黄鹄矶的原貌在照片上的样子已经和我们早前去闯“魑”关的时候看到的样子大不相同。但是还能够从江对岸的一些山形走势区分出大致的位置,在众多老照片和画作,找到了相对而言更加写实几幅,稍微加以比对,我们就能够测算出黄鹤楼旧址大致的位置。
而让我们非常兴奋的是,测算出的位置就在距离武汉长江大桥引桥部分的桥墩附近。因为建设桥墩的关系,应当是挖了不少渣土,但是根据我们的回忆,当天我们第一次去到那里的时候,那些桥墩其实大多数是填河道而建立起来的,换句话说。并没有影响到旧址的所在地,而那个旧址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就是我们当初第一次去河边的时候,那个我们途中会绕到经过的一个长杂草的荒土坡。
这个结论让我们充了信心,至少大大缩小了范围,就那么一个土坡就算每一寸都挨着找。也花不了多少时间,而我们既然锁定了范围,就知道我们到时候到了那里,一定会遇到一些幺蛾子,如此一来,间接就证明了我们的推断。
眼下来看。似乎除了直奔那里之外,我们也并不需要做过多的准备,于是接下来我养伤的每一天,都感觉特别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