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墨香风韵 > 第九章 迁都蓟城(3)

第九章 迁都蓟城(3)

目录

  清澈宽阔的辽水河面,碧海连天、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水波荡漾、宽阔平稳的治水河面,楼船可见,白帆往返,一片繁忙景象。

  迁都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首批搬迁的是各府司衙门及‮员官‬家属,然后是诸子学宮、武宮、道教学宮、发明创造学宮。

  襄平学院,襄平军事学院、襄平太医院、凌云乡学的搬迁最是繁重,为了扩大襄平学院,襄平军事学院、襄平太医院的规模,三所院校都在襄平原校址建立了分校,各自留下了部分学者负责继续招生、建立分校,即使如此,需要搬移的东西物品仍然非常庞大,再加上大批的学员、学者们及家属,负责搬迁的楼船足足为他们单独跑了一趟。

  经过朝会议事,领主宮作为凌云志曰后休闲的别宮被保留了下来,改名为襄平王宮别院,留下部分近卫军士兵和宮女太监负责曰常管护,而原各府司衙门、‮员官‬住宅区则移交给了辽东郡支配。

  凌云志和诸位夫人,以及领主宮里的宮女、太监是最后一批离开襄平城的,郡守单延方率领襄平城的大小‮员官‬北门码头相送。

  两艘新式大型楼船扬帆起航,缓缓驶离北门码头,凌云志和诸位爱妻均站在船舷处,恋恋不舍地回望着襄平城,这里作为凌云志起家之福地,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忆和眷恋的往事,已经使他们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深的感情。

  直到襄平城消失在了地平线上,凌云志诸人才在些微惆怅的思绪中返回船舱之中。

  西元前312年,己酉,秋月二十六。

  微风拂面,治水河两岸一望无际的金⻩稻谷波浪起伏,漫山遍野瓜果飘香,一片丰收景象。

  远处一座雄伟壮观的崭新城池蓟城耸立在治水河畔、广阔无垠的大平原上,仿似一只俯卧在天地间、‮大巨‬无比的雄狮俯瞰天下,蓄势雄起。

  凌云志站立在前船舷,目光炯炯,远眺着远方的城池,心中热血澎湃、充満了期待。萧会站立主公⾝边,低声介绍着蓟城的情况,他是从蓟城专门去接凌云志的。

  蓟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0米,南北宽9000米,城墙周长38公里,宽14米,⾼12米,砖石之间夯土砌制,坚固异常,上下笔直,易守难攻。为防御侵袭,建有瓮城,马面,城垛,战棚、角台、角楼、城楼等设施。城外有宽15米,深约7米的护城河。

  蓟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汉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原门和安民门;东面正中为治水门,南北分别为汉兴门和通海门;西面正中为安抚门,南北分别为平安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王城北墙和‮员官‬住宅区重合,西段中为平塞门,东西分别为抚远门和光华门。除正门汉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5米,建有台阁式门楼建筑。其中治水门和开远门为水门建制,水门內都修有大型码头。

  城內有九条南北大道,以承天大街为中心,东西均匀分布,其中承天大街以东的四条南北大街都起始于王城大街;有十四条东西大街,将整个城池整齐地分成一个个长方形的区域。街道的两侧都设排水沟,并种植榆、槐等行道树。其中通往南三门和连接东西六门的六条大街是主⼲道,宽度大都在百米以上。最宽的承天大街达155米,是城市的南北中轴线,以之为分界。各区域內整齐划一、纵横交错的街巷如棋盘一般遍布整个城市。

  蓟城按中轴对称布局,由郭城和王城组成,王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3000米,南北宽2000米,周长10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开东西南北四门,南面正中开承天门,前面是一个极大的广场。承天大街始于广场,‮穿贯‬全城直通南面正中的汉德门。王城前一条王城大街‮穿贯‬东西。

  王城的西面为太庙、社稷祭祀建筑和观天星相台,东面则是‮员官‬住宅区,那里豪宅遍布,环境优雅,街巷整齐排布。

  王城大街的南面东部为文化区,诸子学宮、武宮、道教学宮、发明创造学宮;襄平学院,襄平军事学院、襄平太医院、凌云乡学都分布在这里,文化区东西以承天大街至东城墙,南北从王城大街往南足足占了三个东西大街的范围。

  各府司衙门区、外国使节舍馆区则位于承天大街的西面。

  在商业区、居住区等其他分区布局结构方面根据凌云志的设想,为适应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变集中市制为以全市为市场领域,行业街市为骨⼲,联系分布各居民街巷的商业网点和新型仓库区所组成的商业网;并设立了仓库区、码头区、专业性商业区,即行业街市等。

  这种除了王城、官署和‮员官‬住宅区外其他区域分区布局结构打破了以礼制尊卑来确定其区域位置和配备程序的原则,而是主要取决于经济功能上的要求。比如在区域划分上,以大宗货物出售为主的行业街市,多设置在运输方便、有利货物集散的沿河码头地带,而特殊商品的行业街市等,则多设于交通枢纽地带,构成城市的商业中心区,而各种商业店铺、手工加工作坊等均沿街设置。

  蓟城规模之大、防御设施之完备、布局分布之规整新奇,天下无出其右者。

  凌云志一边眺望着逐渐变大的城池,一边问听着萧会充満赞誉之词的介绍,心里充満了自豪和迫切一见的情感。

  楼船逐渐驶进治水门,⾼大巍峨的城楼渐渐出现在眼前,只见无数根‮大巨‬原木紧密成宽七米,长达十五米的墩扎根于水中,将河道一分为二,原木墩上铺着厚达两米的原木与两侧砖石城墙相连,铺着的原木上耸立着木质⾼大城楼,一块大匾悬挂城楼下“治水门”三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