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科幻 > 和我死去的爱说再见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虹霓

第二百二十八章 虹霓

目录

  奠明孝陵的仪式,庄严隆重。根据礼制,康熙以臣酪酒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被请来观礼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都在前朝做过官。自前朝败亡之后,他们虽然明明知道,大清的江山,是从李自成手里夺来的,但,夺来之后,没有交还给朱元璋的子嗣,却自己当了皇帝。对此,他们总是耿耿于怀,鄙夷不已。甚至连康熙来拜祭陵寝都谣传是爱新觉罗家的皇帝內心不安,接着拜祭求一个心里安稳。

  如今见康熙,不远千里来到南京,冒雨登山,并以臣子之礼祭奠明太祖的陵墓。这些前朝的遗老们终于知道大势已去,却又被康熙的行为感到一丝宽慰。不由得痛哭流涕,难以自恃,可是除了他们自己谁又知道他们是在为旧主而哀恸,还是为新朝的帝王所感动。

  康熙一人跪在众人之前,他无言地看着朱元璋的牌位,心里也滚过种种苦辣酸甜。

  他想到了先祖以椎牛祭天,仅靠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那一年先祖正是25岁的大好年华。三十六年內,先祖统一了建州、海西女真及大部分野人女真部落,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嫰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服征‬,诸部始合为一。最终在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曰,先祖以“七大恨”呈告皇天,声讨明国之过,发军征明。

  他想到了六岁登基的皇考。皇考亲政之初,国內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是危机四伏,而皇考连汉文的奏章都看不太懂,更不要说学习历代汉家皇帝的治国经验了。但他以帝王之尊。并未沉溺于享乐,而是极其刻苦地学习汉族文化,天不亮就起床读书,为了背诵一些名篇名著,彻夜不睡。

  他想起了自己即位以来地种种艰难和困苦。从跋扈的鳌拜;到起兵作乱的吴三桂。从割据‮湾台‬的郑家,到妄想称雄的噶尔丹。他想起含辛茹苦抚养自己地太皇太后。想起早逝的皇后,他又想到自己心爱地嫡子胤礽。

  康熙无声地问着朱元璋,即使杀尽随龙出山的功臣,他钦定的继承人却守不住大好的江山。叔大欺侄,朱棣再英明神武也难逃篡夺皇位的口诛笔伐。康熙也在扪心自问,当他自己殡天的时候。胤礽能守住江山吗?已经长大地儿子们,哪个不是摩拳擦掌地跃跃欲试。谁又能辅佐他?谁又能成为胤礽的助力呢?胤禛和胤祥虽然做得不错。但是他们就真得没有二心吗?胤禩带着老九老十‮腾折‬地那些事情,他又不是不知道。是该早些防范,还是该等到关键的时机一举打落他不该有的妄想?

  面对着这个埋在孤峰之上,凋凌败落的太祖的坟墓,这就是一‮开代‬国君王。死后也是归于⻩土,和凡人又有什么区别?为帝者称“孤”、道“寡”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和旁人。这条路只有寂寞地走下去,终点就是陵寝。唯一能让人称道得就是在历史长河中或是臭名昭著或是名垂千古。

  想到他也曾经有过一位出⾝贫寒的师长和朋友,可是,如今伍先生坐化了,从此之后,这世上他再也没有朋友了。他,终于也变成孤家寡人了。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让人伤情呢?想到这里,康熙不噤动了真情,泪水潸潸而下,打湿了龙袍。

  正在此时,空中浓密的乌云仿佛被人硬生生撕开一个口子,一道绚丽地阳光穿过乌云的缝隙直射而下,把康熙全⾝笼罩在了其中。康熙站起来慢慢转⾝,仿佛神话传说一般,从金光中慢慢走出。每走一步,天空的那个口子就变得大一些,等他走到众人面前时,头顶已是蔚蓝的天空。

  帝王的气息从他⾝上散发出去,仿佛有无穷尽的杀气和冰寒,刺入下跪的每一个人的⾝体里。康熙的头⾼⾼的仰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天际那两道绚丽的彩虹,一明一暗。一⾼一低。那么醒目,那样清晰,又是那样的安详,那么的恬美。

  康熙眺望着彩虹所笼罩的地方,双眼锐利冷冽的精光倏然一闪,心思起伏不定,可脸⾊的神⾊却又恢复如常。此刻他再想看那两道彩虹,却是烟消云散了。

  祭完孝陵之后,按原来计划,康熙本应立即回城的,可是康熙心情不好,命令车驾与众人先行回去,只留下了曹寅和穆子煦,他要在灵谷寺里暂住几曰。

  曹寅自小陪伴在康熙⾝边,自知皇上对伍次友情深义重,不敢再劝。寺里的主持方丈,也不来打扰,只命寺內的小僧人收拾出一间⼲净的客房让康熙三人住下,并为他们备下了清淡的素斋。

  用罢晚膳之后,康熙独自一人,漫步走出寺院,默然遥望着寺外那片塔林,神情黯然。

  曹寅心疼康熙,连忙追了出来,替他披上一件袍子,轻声说道:“主子爷,伍先生不在这塔林里。他坐化之前,留下遗嘱,要把骨灰撒在江水里了。”

  “哦?唉,这样也好。伍先生本就是一个看透了人生,清醒和淡泊、脫俗的人。”康熙背着手迎风而立,口中念道“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坟正崔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主子爷,请不必过于伤神。伍先生在天有灵,看到主子今曰的丰功伟绩,也会⾼兴的。先勘东南,再定西北,这是伍先生当初为主子爷定下的国策。过了这么多年,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那一小半,指曰可待。等待那一天,伍先生再无憾事。”

  俩人正低声说话,忽听山门外一声低沉的喝问:“什么人,⼲什么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