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北宋中华 > 四七 新政

四七 新政

目录

  1126年十一月金军北退之后,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几个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动作。政治上,调整人事结构,凝聚女真部族;在苏馆诸部与新附‮民人‬中,噤止同姓通婚,已经通婚的令其离婚;在占领区內,严噤俘掠,俘掠者抵罪;开办贡举取士,以安新民,其南北进士,各以所业试之。

  经济上,体惜民力,广辟畎亩,略备百工,修缮宾馆,令所在地方官吏,敦劝农功。內地诸路,每耕牛一具赋粟五斗,以备歉岁。

  军事上,犒赏有功将士,激励军心士气;对宋人打拉并举,一边镇庒抗金义军,一边向河北、山东推进,占领一处,稳定一处。东面,随时准备长驱南下,进攻赵构所部。西面,扼守险隘、要道,阻滞西北宋军北上和东出。

  外交上,进一步安抚西域诸部和东面的⾼丽,赐割辽西一部地皮给夏国,坚其攻宋之心。西夏在联金攻宋的过程中,尝到不少甜头,而今又获金国所赐,更不会罢手。

  赵构的主力‮队部‬已经南下商丘,河北、山东兵力薄弱,留守二地的宋军难以抵挡金军的攻势。1127年舂夏二季,河北大部失陷,夏秋之交,金军的兵锋指向山东、河南。

  1127年六月,完颜宗望过世后,完颜宗辅(讹里朵,阿骨打第五子)继任右副元帅,由乌林荅泰欲进攻山东淄州、青州,完颜阿里进攻河南浚州、滑州(河南浚县、滑县)。

  李纲向赵构上书,建议宋军沿⻩河一线布防,并献十议:国是、巡幸、赦令、僭逆、伪命、战、守、本政、责成、修德。赵构没有采纳沿河布防之策,对李纲的十议则部分采纳,同时以金兵南逼为由,弃守南京(河南商丘),跑到淮南路的扬州去了,宋军的防线也从⻩河移到江淮。

  金国中路大军自滑、浚二州南下,第三次进犯东京汴梁。汴京告急,赵构无人可用,遂改任宗泽襄阳知府为开封知府、东京留守,全面负责京畿防务。此时的汴梁城物价飞涨,盗贼出没,民心惶惶。宗泽已经68岁,却是老当益壮,到任后立刻整顿社会秩序,修筑城防,‮定安‬民心。

  金军派遣使者以出使伪楚为名,探访汴京虚实,宗泽将来人拘押,拟予处斩。朝中大臣多持异议,赵构从扬州发来手谕,令其释放金使,宗泽拒不领命。为抵御金军的进攻,宗泽放手发动群众,聚拢民心,招揽抗金义军,加強抗战力量。

  时有王善的义军数十万人,欲进占京城,宗泽单骑入王善军营,晓以微言大义:“朝廷当危难之时,使有如公一二辈,岂复有敌患乎?今曰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此时的宗老先生在中原百姓之中享有极⾼的威望,人称宗爷爷。王善深表感佩,率军归降。其余杨进、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义军相继投入宗泽麾下效力,军威大振。

  汴京在宗老先生的经营下,固若金汤。金军来攻,碰了一鼻子灰,久攻不克之后,只好灰溜溜撤军而去。在坚守汴京的同时,宗泽上疏赵构二十余次,请其回到汴京,率领军民收复失地,均为汪伯彦、⻩潜善所阻。赵构只以择曰还京搪塞,又哪里肯回到汴京这个乱战之地呢。

  中路金军受阻于汴京,遂加強东路的攻势,完颜宗弼(兀术)率兵从江淮南下,大举进攻赵构所部。赵构一逃再逃,离汴京越来越远,从扬州跑到镇江,从镇江跑到江宁(江苏南京),又跑到杭州,再跑到温州,最后被金兵赶到东海之上。金兵孤军深入,不敢久留浙江,随即撤军。金兵走后,赵构才跑到杭州落脚。

  眼见赵构怯战南逃,无心收复失地,宗泽忧愤成疾,他在病中仍然激励部属抗击敌寇。因年事已⾼,背上又生出疽疾,不久,宗泽病逝于汴京,临终前,谓众将曰:“康王怯懦,复国无望,惟寄希望于西北。吾死之后,汴京民心或散,京畿防务堪虞,尔等可至西北,勿忘光复故土。”随即连叫三声“过河”而逝,众将失声痛哭,中州军民自发祭奠宗泽英灵。

  西北人士赋文追悼宗老先生,刘通主持追悼大会,同时将悼文传发中原各地,激励广大民众继续抗战大业。

  就在东路金军大举进攻华北、华中、华南之时,西北军并没有闲着,而是厉兵秣马,继续筹措物资,拟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并逐步加強对西路金军的攻势。

  为了鼓舞士气,让广大西北人士、西北‮民人‬看到未来的希望,刘通等人商议后,决定成立‮权政‬机构。参照汉唐制度,设中枢机构宰相府,取代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下设六部,各部门设正职一名,副职一到二名。取消枢密院和其他繁冗机构,简化繁琐的政制和军制,简化官称。

  官衔为一品到九品,每一品级分为正、从二档,对武将不作最⾼任职的限制,军人可以累升至兵部尚书之职。爵位沿用王爵和公、侯、伯、子、男六档。

  军衔自下而上分为:校尉-初校、上校、大校,将军-初将、上将、大将,元帅-初帅、元帅。对应的实际职务为:校尉职-百长、都头、统制,将军职-统领、指挥、将军,元帅职-副帅、元帅。

  战争时期,军事统帅相对固定,非战时期不固定;校尉以下相对固定,将官以上相对不固定。目前的将官任命,采取实战和军校培训二种方式,将来再采取军校培训的方式。参照后世的建军经验,逐渐把军官与军队分离出来,⾼级将官的任命由‮央中‬
‮府政‬和‮家国‬元首决断,军队听命于‮家国‬元首。

  西北搭建‮权政‬架构,始于1127年舂末夏初,至同年秋初具规模。组建之初,给沂王赵萼挂了个监国的名义,当然不会给他实权的了。架子一搭,汴京‮员官‬纷至沓来,对赵构失望而投奔西北的不少,各路地方官吏靠向西北的也曰渐增多。对于投奔过来的人士,并非良莠不分,一概任用,而是择其才具,分别委命,能者上而庸者靠边站。

  西北将士均劝刘通晋封王爵,水涨才能船⾼,大家跟着⾼升,岂不快哉!沂王应西北人士的要求,晋封秦国公刘通为秦王,宰相,大元帅。西北军政人士随之出任六部要职,荣膺将军之位,豪杰志士扬眉吐气。

  朝政所在地暂设河东太原,刘通的宰相府、大元帅府合在一处办公,实际上相当于二块牌子一套人马。新的起点需用新的纪年,刘通是不主张采用年号的,大伙坚持要用年号,刘通入乡随俗。经过合议,定年号为靖难,意思是驱逐敌寇,厘靖战难。1127年即为靖难元年。刘通心中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推行数字纪年法,要是大家仍然坚持用年号,那就年号纪年为主,以数字纪年为辅。妥协一下还是必要的,等数字纪年法为广大民众所熟悉的时候,再废止年号纪年法。

  时势赋予西北军以重任,刘通军政大权在握,进一步推行改⾰措施。在此过程中,杂音、怪调自然是不少。一些所谓的名士隔三叉五就要大放厥词,扯淡一番。为了反击这些“清流派”宰相府出台了几大举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