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明月东升 > 第三十七章 欲赴蒙古

第三十七章 欲赴蒙古

目录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四⽇,辽城內仅剩下一万多人尚未离去。据钟维泽禀报,这些人各式各样,既有富户大室,也有穷苦百姓,尽管有人劝说,但却始终不愿离去。苏翎对此‮头摇‬作罢,吩咐钟维泽不必再管,由得他们去。

  午时,城外的黑甲骑兵禀报,说有二百四十多人来到辽城下,声称是援辽兵马,为首一人名叫张神武,所带之人具是其家丁。

  苏翎有些好奇,这辽城都快逃空了,竟然也有人敢于带着二百多人驰援,这份胆子倒是不错。当下,苏翎进⼊袁应泰的经略行辕,直接问袁应泰是否知道此人。

  袁应泰当即大喜,立即要让张神武进城。苏翎挥了挥手,示意照办,那报信的黑甲骑兵随即离去。

  苏翎便问道:“袁大人,这人是谁?”

  袁应泰大约为此人前来辽支援所打动,面⾊红润,说道:“此人原籍江西新建,万历甲辰武科第一人,曾任四川都司签书,因事系狱。前⽇由我举荐,令其援辽,立功赎罪。倒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

  苏翎说道:“倒算是敢战之人,不过,人手少了些。”

  袁应泰一怔,倒未继续说什么。援辽兵马一向动作迟缓,反复催促才能到得一半。如今这张神武到来,至少还算是有人支援吧。

  苏翎接着说道:“袁大人,方才哨探回报,说过虎⽪驿一直到沈附近,都未见建奴大军的踪迹。想必这辽这几⽇不会有何危险,我这便要去蒙古一趟,这辽城,便要留给大人了。”

  “怎么?你要走?”袁应泰忙追问一句。

  “是的。”苏翎答道。

  “为何去蒙古?”袁应泰接着问。

  “进袭界凡地人马。会绕道蒙古返回。这几⽇尚无消息。我要前往接应。”苏翎说道。

  “那这辽如何处置?”

  “袁大人不必多虑。如今这张神武不是来了?大人自可坐镇辽。继续等待后续援兵。”苏翎说地轻松。

  “这…”袁应泰没说完。言下之意必然对援兵地行进速度没有把握。

  “袁大人。”苏翎接续说道。“放心。这辽已是座空城。我已留有哨探。若是建奴发兵来辽。至少会有半⽇地准备。到时我会让钟维泽告知大人。大人即可带人向镇江堡方向退去。或是前往广宁亦可。”

  袁应泰想了想,便又问道:“城內不驻兵么?”

  “不必。袁大人,我走之后,除非辽能屯兵十万,否则定是守不住。大人切记!”苏翎正⾊说道。

  袁应泰当然明⽩,屯兵十万。没几个月是不可能的,也只有按苏翎的安排去做了。

  说完,苏翎便告辞出去。自去布置,留下袁应泰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没多久,那叫张神武的人,便到了门外。

  不说袁应泰与那张神武见面是何种情形,苏翎很快召集到顾南、郭杰中以及祝浩、钟维泽前来,当然披发军地田大熊也不列外,赶进辽城內领命。

  待几人全部到齐,苏翎便一一授命。

  “田大熊。”苏翎首先叫道这位新任武官。

  “在。”田大熊昂首

  苏翎瞧了瞧,说道:“我已经让袁大人上书朝廷。保你一个游击将军的武职。”

  “谢将军。”田大熊的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表情。

  “跟着我好好练兵,你的前程不止一个游击。”

  “是。”田大熊再次直了⾝子。

  “待我带骑兵启程之后,你便前往瑷堡,袁大人会给你公文,令瑷一带的所有的官兵都听你地号令,你给我好好守着,别让努尔哈⾚从那一路出现。另外,粮草你自己要带够,至少半月。没有补给。”

  “尊令。”

  苏翎又转向祝浩,说道:“城內剩下的军需,抓紧时间运送。带不走的,一律妥善处置。明⽩么?”

  “明⽩。”祝浩答道。

  “钟维泽,你的哨探要小心探视。一旦建奴来袭,便全数撤走。尤其是袁大人,要保他平安离去。”

  “是。”钟维泽答道。

  “另外,若是紧急时刻,城內的这把火。得由你亲自动手。要确保不留下一粒粮食。”

  “是。将军。”

  苏翎点点头。这才转向顾南与郭杰中。

  “你们二人,一驻城西。一驻城东,将哨探都‮出派‬去。辽城环城太子河对岸,都要密布哨探游骑,一旦发现敌踪,便拔营而退。”

  “是。”顾南与郭杰中答道。

  “顾南,你那一营沿海州退往金州,若是建奴紧跟不退,便往镇江堡一带退去。若是建奴停在辽,你便持袁大人的公文,前往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四卫,接管所有卫所军兵马。我已让袁大人在公文中说明,抗命者斩。你只管去办。”苏翎待着。

  “是。”顾南答道。

  “郭杰中,你的营一样,若是建奴近,便退往弓长岭。有兵近,便再退往凤城与瑷堡之间。同样,袁大人也会有公文给你,命沿途各堡寨悉听你的调遣。”

  “是。”郭杰中答道。

  苏翎将众人环顾一周,说道:“你们都是初次独自带兵,都务必小心从事。号令要严,军纪要紧。”

  “是。”这回是几人一起应声。

  “按这两⽇的情形来看,建奴不知在做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地,八旗兵不会立即兵临辽。若是一旦来袭,这何时该打,何时该撤,就看你们随机应变了。谨慎与胆识,都不可缺。”

  “是。”几人声音稍低,显然都在思索这话里的含义。

  “最坏的估计…”苏翎稍停一下,才继续说道。“若是都退往镇江堡,便都听从赵毅成地调遣。”

  “尊令。”

  “你们去吧。”

  几位新任武官行礼退去。苏翎便又将一直闲着无事的李永芳招了来。

  “这两⽇如何?”苏翎望着李永芳,问道。

  “听候将军差遣。”李永芳一直等着苏翎对其下令,但却一直未被赋予任何使命,这不免令其有些不安。

  苏翎盯着李永芳,半响才说:“我给你一万两银子。你去分派赏赐,让你的人分别潜⼊沈与萨尔浒。这你该有办法吧?”李永芳连忙点头,说道:“只要有银子,属下还是能做到的。”

  苏翎笑着说道:“你别省银子,办好这件事,少不了属于你的银子。重赏之下,也得做出几件大事来。”

  “是。属下一定尽力。”李永芳答道。

  “这一,自然是打探努尔哈⾚地动静。沈城內守军如何,粮草几何。这些不必我细说了吧?”

  “属下明⽩。”

  “另外,那些跟从努尔哈⾚的人,能够拉拢的。不妨去试一试。这个你该清楚,只要投奔过来,也算是你的一件大功。”

  “是。”李永芳一个劲儿地点头。

  “银子眼下我不缺,你尽管开出价钱去。只要将努尔哈⾚弄得七零八落,你使出什么法子都行。”苏翎大方地说道。

  “是。”

  苏翎再次给李永芳吃了个定心丸,说道:“你放心,朝廷那边自有我来应付。只要你真心为我做事,哪怕朝廷不赦免你,我也会保你安稳无忧地过下半辈子。”

  “谢将军。”李永芳似乎果然为此担忧。听这么一说,自然放了几分紧张。

  苏翎沉昑片刻,接着说道:“当初见你时,你可记得我说地话?”

  李永芳回忆片刻,点头说道:“属下记得。”

  “那好,以后这辽东,便会有另一番样子。你好好做事,自有你的好处,我也不会再拿你以往地事敲打你。你可明⽩?”苏翎问道。

  “属下明⽩。”李永芳是说什么答应什么。不知是一贯如此,还是自努尔哈⾚那段⽇子里养成的。

  “你先去分派,再过一个时辰,你随我走。”苏翎挥了挥手,并未说明要去哪里。

  李永芳也不敢问,俯⾝退了出去。

  苏翎随即下令黑甲骑兵准备行装。先是召集起钟维泽属下的蒙古哨探,让其随队前往蒙古,一方面是带路,一方面也算是个通事。毕竟黑甲骑兵里可没有会说蒙古语的。又在祝浩的队伍了调集了三百匹骡马。带上粮食以及五万两银子,预备着跟蒙古人打道。按广宁一带的规矩。这些蒙古人只要给了赏银,倒都是乖乖听话,不再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为此,苏翎特意将明军大旗多带数十面。进⼊蒙古境內,能不冲突,还是避免开战地好。

  对于郝老六一路,苏翎并不十分担心,尽管现在还不知道是否救出了宰赛,但有胡秋青在队伍里,郝老六一部进⼊蒙古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胡秋青与喀什克图地联络,至少能保证郝老六一部的粮草不会断绝。就算是万一有什么意外,凭郝老六所部的战力,击败蒙古人也是做得到地。只要不是所有喀尔喀蒙古都全数进攻,郝老六一部骑兵凭一己之力,也可以游走于蒙古草原。

  再说,已经有传闻说努尔哈⾚进攻辽之时,喀尔喀蒙古一部便已袭击了沈边境的堡寨,尽管没什么战果,但至少表明喀尔喀蒙古没有与努尔哈⾚联手,这也便是郝老六的好消息。苏翎只是趁着努尔哈⾚还未有所反应之前,前往蒙古,进一步敲定这种松散的联盟,将套在努尔哈⾚脖子地锁链拉得更紧一些。

  在这一个时辰之內,钟维泽带着银两,招募城中剩余地穷苦人家的劳力,为苏翎地黑甲骑兵准备炒面。但那些留在城內的人,却提出可否给粮食,不要银两。看来留在城內地人不是不知道所在的处境。但仍旧选择留在城內。不过,钟维泽禀报苏翎之后,苏翎当即答应,吩咐只要尽快准备好所需地⼲粮,粮食尽管由钟维泽负责分派,却对其留在城內的原因。依旧不闻不问。

  有了这个答复,辽城內很快便満城飘动着炒面的香味儿。虽然事情紧急,远没有千山堡所制作的炒面添加的內容多,但盐、油、⾖粉等,在辽城內还是不缺的。一个时辰里,这些香味儿便变成了⾜够苏翎四千多黑甲骑兵们食用五⽇地⼲粮,将每一名黑甲骑兵早就配备地口袋装的満満登登。但这并未停止辽城內香味的蔓延,既然已经召集到制作⼲粮的人手,则田大熊与顾南、郭杰中营內的⼲粮不妨一并解决。

  李永芳也从祝浩手里领到了一万两银子。至于怎么悬赏他属下的那些人,苏翎并未过问。而李永芳也办的十分利索。毕竟这种事情其一直在做,不免延伸出“精益求精”的态势来。以往在努尔哈⾚营中。经李永芳之手策反地普通士兵,低级武官,甚至一些书生、商人,也亏得李永芳记忆深刻,倒是没忘了一人。

  至于那些人该用哪种方式,而哪一个属下派往何处刺探军情,李永芳与属下倒是尽心尽力地商议了许久,直到苏翎召唤其随行出发,这才吩咐那些属下一一散去。留在辽地钟维泽。成为这些人所探得消息地汇集处,并约定若是辽有变,则俱都前往镇江堡,面呈赵毅成。为此,钟维泽专门为这些人准备了一套标记、暗语,以供事态紧急时,不至于耽误大事。

  那些经胡秋青招募而来地蒙古人,大多都已给了银两赏赐,而此次苏翎每人再赏十两。并在四千黑甲骑兵中每一队都分有蒙古人,前锋哨探更是有数名一起行动。

  经过一番询问,苏翎最终选择一处叫“⻩泥洼”地地方,作为进⼊蒙古地界的⼊口。

  此处为浑河与太子河的汇集段,再往南,便与辽河合流。⻩泥洼一带河⽔较浅,大军可徒步直接涉河而过。而与此处相距不远便是长安堡,正是蒙古人趁努尔哈⾚攻打辽时,趁机攻占的堡寨。换句话说。⻩泥洼便是蒙古一部炒花的地界。

  苏翎巡视黑甲骑兵。见诸事全部备妥,便下令出发。以蒙古哨探为先导,直奔⻩泥洼而去。

  那袁应泰站在城墙上望着黑甲骑兵远去的背影,一时间有些怅然若失。与苏翎相处的这几⽇,对袁应泰而言,印象极为深刻。从昏昏然中醒来之后,所见所闻均是令人惊异。而这辽,果真又回到自己手里,自己依旧是奉皇命而赴辽东经略的重臣。

  想到这里,袁应泰不噤收回目光,转向站在⾝边地张神武。

  这位赴辽立功赎罪的武科第一人,果真不负袁应泰的推荐,执意要来辽。其实当张神武抵达广宁之时,已经得到辽失陷的传闻。当地武官都劝其就在广宁留下,一样算是援辽兵马,但其仍然带着自己那二百四十名家丁,赶赴辽。这一举动,适才已经对袁应泰说过,经略大人的双眼算是又红了一次。

  袁应泰此时才问道:“你在路上可见溃兵?”

  张神武答道:“自广宁至三岔河,沿途均是。”

  袁应泰神⾊黯然,又问:“你估计,有多少人马?”

  张神武望着袁应泰,略略迟疑,答道:“十万总是有的。”

  袁应泰摇‮头摇‬,无声地叹息。自沈失陷之后,袁应泰几乎将全部兵马都收缩到辽,辽之战开始时,算下来有近十三万的明军,可惜除了已经在辽驻守的实数之外,大部分都还仅仅是文书上的数目,且有不少都徘徊在三岔河与海州一带,更多地都推说路上马匹倒毙,或是天雨泥泞,军伍难行,而迟疑于海州与广宁之间的路上。明显是能拖便拖,大都等辽的消息明确之后,再做进退选择。

  更有甚者,袁应泰收到的兵马名册中,还有报说已近辽。人实际上还未出山海关的。袁应泰在辽一战之中能指挥得动的,都是自沈一带调回的兵马,而来自广宁方向的援兵,怕是也只有眼前这位张神武了。可惜,也仅仅二百多名家丁而已。

  想到广宁一带已经风传辽失陷地消息,袁应泰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尽管他已经派人快马急报。但算算时间,怕是广宁报往京城地消息,还要早上一⽇。那么,朝廷上,很难说是否在袁应泰地奏书抵达之前,便下达对袁应泰的处置结果。当然袁应泰没有料到地是,广宁的传闻中,他这个新任辽东经略,已经死于辽东门。且一样是举火**。

  想到自己写地奏书,袁应泰当即振作其精神。

  那两份捷报,该当扫除所有对袁应泰失地陷城的责难。不管这之前传闻如何。赫图阿拉这几个字,定然会使朝廷大臣们大吃一惊,仅这一笔,就够了。

  苏翎给袁应泰所描绘出的前景,袁应泰此时倒未失去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辽城的处置,袁应泰虽然赞同,但心內仍然抱有幻想。毕竟失而复得来之不易,而在一次丢掉,更是难以接受。

  想到这里。袁应泰当即带着张神武走下城墙,回到经略行辕中,再次奋笔疾书,写下数本文书,由张神武的家丁们,连夜飞奔广宁,要紧急调兵前来辽。尽管苏翎说过,没有十万之兵,无法守住辽。更别说辽城此刻城墙都不能算是完好,整固更是非一月可成。但袁应泰下了决心,要让这辽城再次留在自己手里,为此,紧急调兵的文书中,屡屡提到尚方宝剑的功效,要让所有接到命令的大小武官,领略一下袁大人地“虎威”

  第一道调兵令,便是给广宁的总兵官李光荣。令其将三岔河以西原用来防御蒙古人的兵马。由西平堡、西宁堡直至振武堡、镇宁堡等等数十处堡寨,所有驻守官兵一律星夜奔赴辽。限两⽇內抵达,否则定斩不饶。

  这还是袁应泰第一次用这等语气发布命令,一反其文官地常态。从广宁至辽,两⽇內抵达便是马匹奔行的极限。但袁应泰已顾不得许多,趁着苏翎奔赴蒙古,他定要将辽城死死握在手中。

  就在袁应泰心急如焚、连发数道文书之时,苏翎带着黑甲骑兵却是不慌不忙地向⻩泥洼进。

  苏翎临行之前,便‮出派‬哨探游骑,先一步渡过太子河,与一直游弋在虎⽪驿一带的哨探汇合,并将消息直接送到⻩泥洼。苏翎要在赴蒙古之前,最后一次判断努尔哈⾚八旗兵的动向。

  若是仍然没有动静,苏翎将带着黑甲骑兵直接过河进⼊蒙古境內。而一旦有异常消息,这趟蒙古之行便要取消。努尔哈⾚若是立刻挥兵再犯辽,苏翎便必须返回镇江一带,以便阻止努尔哈⾚向东行进。

  这是苏翎所估计的形势中最坏的一种。以目前的人马来看,苏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单独对抗努尔哈⾚仍然健全的八旗兵马。即便一发而捣毁努尔哈⾚的后路,苏翎也不会小看努尔哈⾚地全力一击。跟袁应泰所谈的粮草问题,是基于长期的估算。眼下努尔哈⾚若是孤注一掷,仅凭沈城內缴获的粮草,也能再次发起进攻。只是这个方向选择上,苏翎是不敢胡估算。

  努尔哈⾚若是一心想要复仇,那么追着苏翎死命不放,便是唯一的进攻方向。为此,苏翎已打算一退再退,直到镇江堡,若还是紧追不舍,那么再退回千山堡便已不合适,唯有朝鲜的义州可以存⾝。这样的打算,是对苏翎现有人马损伤最小的办法。保存实力,才是立⾝之道。

  不过,努尔哈⾚若是如此选择,那么跟一条疯狗可没什么两样。苏翎已经将辽搬空,努尔哈⾚就算追到镇江堡,也不会收获多少粮食。那些迁移的百姓们,携带地粮食顶多够自己路上吃的,不会给努尔哈⾚留下多少。是故,攻打苏翎,努尔哈⾚无法解决其缺粮的窘境。

  苏翎估算着,努尔哈⾚作为一个立国的首领,征战多年,已经算是拥有不错的头脑,他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那么整个辽东还有何处有粮食?

  广宁,这是唯一的答案。

  以努尔哈⾚一向多加哨探的做法,广宁一地所存储的粮草、甲杖、器械,其不会不知,若没有苏翎奇兵突出直奔赫图阿拉,努尔哈⾚攻下辽之后地目标,便也是广宁。

  另外,对与苏翎来说,这些估算仅仅是其一,而另有地含义,却只有苏翎自己知晓,不过,这个问题,也要以努尔哈⾚攻打广宁,作为必要的前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