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振武新营
万历四十八年舂,冰雪消融后的气尚未从山⾕之间散尽,千山堡所辖的所有村落便已进⼊繁忙的舂耕。掌管农事的管事们在一个冬季的反复调整、培训之后,第一次展现其⾼效而有序的管理能力。胡显成已经在千山堡、太平哨以及宽甸五堡分别设置有专门的农事部,所有的种子、耕牛、农具都按冬季里商议的结果一一分排下去,而每一个村落里的领头人随即将其具体落实到每一户人家的头上,从种子出库到分发到百姓手中,不会超过五天。这让那些家中缺少劳力或是农田过于贫瘠的人家也毫无顾虑地琢磨着如何在今年开垦出更多的农田来。
农事自然全部由胡显成总管,苏翎则下达指令,命各部骑兵在半月之內完成驻地附近公田的舂耕事宜。军队自有另一番调度方法,虽说胡显成的农事部也几乎没什么区别,但毕竟人员组成不同,这效率自然是军队更为快捷。军需部的人员并未细化到如农事部一样的琐碎,实际上各营的军需自有一套人马作。整个军需部只需在整体上做一番调整调度,另外,术虎一部的需用也在管辖之內。
半月之后,各营已经先于百姓们完成舂耕。紧接着,苏翎又颁布一条命令,所有的人马随即再次调动起来。因苏翎并未制定各营的名称,出于习惯使然,各营人马便以驻地称呼,渐渐成为定制。胡显成在千山堡统管两营,称为千山营、火器营,郝老六在太平哨的人马则称为太平营,驻守宽甸五堡一带的则称为宽甸营,而在以后,术虎所部则顺理成章被称为海西营。
舂耕的限期一到,各营开始执行苏翎的一项并未明言目的军令。各营人马均以半数为准,自行携带补给,一路急行军奔赴目的地。以宽甸营为例,半数的骑兵自行携带所有器械、粮草,赶赴太平哨,与太平营剩余人马汇合,接受郝老六的指挥。一旦⼊营,便于当⽇展开例行整训、哨探、巡视边境等各项任务,其余各营均与此相同。当第一轮结束,稍加整改,便开始第二轮的行动,直至各归本营。然后,这刚结束急行军的一半人马接替原留守一半人马的职责,另一半则再次重复。当各营人马全部论过一次之后,开始筛选淘汰在其中出现的不适合人员,并进行补充。这一圈下来,环行近千里,沿途的补给、扎营、游哨等等事项,逐一得到训练、加強,并不断调整。这其中受过武官学院整训的武官们得到暂时管带本队人马的机会,稍加时⽇,这些未来的武官则可以立即接任任何一项武职的任命。
按苏翎等人商议的结果,这是将所部人马改编成正规武力的第一步。这将摆脫按辽东卫所旗军模式编制的半耕半军的弊端,让所有的骑兵都成为真正具有战力的战士。而在行军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也让骑兵中的武官们能够得到解决问题的直接体验。一支军队的战力,不能再如刘綎等明朝武官的带兵方式,強弱只取决于⾼级武官的武力。至于家丁的战力,在千山堡是完全看不到的。
舂耕过后,千山堡辖內的百姓除了⽇常所需之外,一些精壮被菗调出来,进行修筑山路,整修堡墙、以及狩猎、砍伐树木等群体活动,按基本军队编制的方式,将使这些人初步具有后备兵源的能力。
在舂耕的同时,苏翎还接着给术虎的海西营补给的机会,从各营中菗调出一千人,包括一些受训的武官,以及海西派来五百彪悍战士中的一部分,押送给养前往海西。一面换防一部分在海西驻扎很长时间的骑兵,一面补充术虎所部的实力。那些受训的武官已经具备按千山堡模式教授那些部族战士的能力。
熊廷弼与努尔哈⾚在沈一带的对峙,以及那李永芳回去后不知详情的回报,都使得苏翎将这一切做得从容而有序,甚至千山堡辖內的百姓本感受不到辽东战火的影响。
苏翎将各营的事务完全给武官们,自己则与赵毅成一起,将目光投向宽甸以南的大片土地。
镇江堡冯伯灵的军营里,由熊廷弼派来的新兵越来越少,但这从外表上看不出来,整个军营依旧保持着満营的架势。但若是细看,可以察觉到整个军营似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自然是熊廷弼派驻的新兵,另一部分虽然也穿带着同样的服饰,却迥然不同,不仅队列整齐、军纪严明,且气⾊行姿都完全不像是新兵的模样。这自然会引起那些新兵们的怀疑,但即便心中疑惑,却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因为这些人都在为自己的肚子发愁。
赞画刘国缙,算是辽东的名人,在辽东一带可谓名气不小,所以这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也让一⼲辽东都司的官吏们小小的奋兴了一阵子。所谓辽人守辽土,可不是只有朝廷上的老爷们才能想出来的。有些员官是因自己的家财都在辽东,这眼下兵马奇缺且战力羸弱,不依靠辽人,等关內的兵马到来,还不知局势会变坏到什么地步,况且,那些关內的兵马除了主将带领的家丁外,也未见如何骁勇善战,甚至⾝材体力远不如辽东本地人。还有一部分,则是被临时想出来的主意。这辽东局势如此,总不能都指望着经略熊廷弼一人出主意吧?再说熊廷弼熊大人那脾气看样子跟熊也没什么两样,三两句不对,便是一阵厉声呵斥,人家可是手里握着尚方宝剑,这关头被斩了那是活该。当然,辽东经略熊廷弼也有自己的一肚子苦⽔,不过不便于当着人往外倒罢了。
种种因素综合下来。派驻镇江堡戍守辽东侧翼地任务便被一纸军令落到这四千新兵地头上。
不过。不论刘国缙是如何想地。也不管熊廷弼与那些官吏们是如何施展手段地。这些新兵到了辽。被编进营伍之中。也就是出站队。舞刀放箭而已。这其中绝大多数都仅仅是为了吃口军粮。领取饷银。但初时在辽还能每个月都吃肚子。月饷一两五钱也⾜够存进贴⾝地口袋里。等到了冬末。这些可都有了⽔分。熊廷弼只管保证那些从关內征调而来地明军官兵地粮饷。对于这些辽人新兵。那是截然两种面孔。这不免使人疑心这熊大人不过是利用新兵们缓解当时无兵地险境。而今辽一带已有近十万人马。这些辽人新兵可就连“肋”都算不上。人家正经兵马地粮饷还在发愁。这些新兵自然被放在最后一位。所以等这四千新兵被调往镇江堡。大约新兵们与熊廷弼等官吏都是一样地为此略有快意。
但就在从辽赶往镇江堡地路上。新兵们已经得知粮饷皆无。一切补给都要指望金州卫地调集以及旅顺口地海运。这其中有些明⽩底细地。便早早做了打算。这辽是关內粮饷地集中地。尚且不能⾜食。镇江堡又能好到哪儿去?还不如早做打算。至少这几个月里攒下地银子还在手里。迟了。怕是还得舍本。逃亡之风。被就是辽东地惯例。这路上便开始上演。等到了镇江堡。熊廷弼第一个月还给予拨付粮草。饷银却先欠下。第二个月。便让冯伯灵自己去旅顺口转运一部分粮饷。等冯伯灵派往旅顺口地人去了。才发现拨付地粮饷。仅仅是原额地三成。而去文催问。却被告知余下地粮饷都先欠着。实在不行便让冯伯灵自己去金州等卫筹集。这消息传开。逃跑地新兵与⽇俱增。
事实上连冯伯灵也怀疑熊廷弼是故意让这些新兵们逃跑地。单看这些兵地样子。便使人不信是能上阵地。大约是熊廷弼也不想伤了刘国缙地面子。没有直接解散罢了。
留下地新兵在苏翎与赵毅成来到军营时。已不⾜三百。这三百人要么是无处可去。要么便是还抱着希望等着领饷银。这每月一两五钱。对于普通地辽东百姓来说。可不算小数目。冯伯灵已经下令将这三百人单独安置在军营中地一角。等于是变相地关押。若不是考虑到还要前往旅顺口搬运那稀少地补给。说不定冯伯灵直接就将这些人撵出军营。
苏翎从千山堡各营之中挑选出一部分骑兵作为骨⼲。约有五百左右。然后通过暗地里地招募。选取⾝強力壮者⼊营。这时节舂季粮荒正盛。这人手招募起来轻而易举。若不是苏翎尚存顾忌。只要大张旗鼓地贴出招募告示。怕是三两⽇便可満员。这些人大多是老实人。也是为口粮食而来。这不管招募地是谁。只要给粮便去。苏翎将余彦泽调往镇江堡。负责整训这些新兵。自然。按千山堡地模式持续下去。这些新兵可就与刘国缙招募地是两回事。这粮草地缺额由胡德昌负责从朝鲜购⼊。难题在胡德昌面前。一概是用银子解决地。
赵毅成的潜伏小队,在苏翎抵达之前,已经将任务完成了九成,至少在镇江堡城內,所有的阻碍已经消除,并且自镇江堡往宽甸路上的所有可能的隐患也作为重点清除⼲净。当然这些人的手法与两军对阵不同,各地传出的消息,要么是举家逃亡,要么便是变卖家产返回关內,甚至有人主动言明是调往沈前线。这些结果,使得苏翎与赵毅成带着二百骑兵护卫,可以一路光明正大地向镇江堡行进。自然那军旗是不能亮出来的,对于一般百姓来说,这支没有旗号的队伍,定然是辽东的人马,甚至为此多出一些全安感。
冯伯灵与余彦泽在军营门口接苏翎与赵毅成的队伍,这第一句话,却是余彦泽抢先问出。
“大哥,这营人马,就叫振武营可好?”
苏翎与赵毅成都是一愣,这个称呼对这几个兄弟而言,可是含义深远,这一前一后,可谓两世为人。
“好,就叫振武营。”苏翎说的十分⼲脆。
“是。振武营。”余彦泽与赵毅成异口同声地答道,同时⾝子一,犹如当初苏翎在出发前下达的军令一般。
【收蔵、推荐,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