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不作恶
盗版可以夜一之间消失,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过,以后也会发生。
会发生,原因很简单,利益问题。
为什么在一个盗版横行的家国,有时候国产游戏,虽然比较的垃圾,但是,却没有盗版。
这是因为,他们在乎这个家国的市场,会和这些盗版网站撕-,而这些盗版网站,在稍微转变一下思路后,也会进行一波情怀宣传,在自己网站,利用自己网站的流量,拿个代理卖卖游戏。
如果是国外的游戏,有了国內的公司拿了版权,被打过招呼之后,他们也会下架盗版游戏,转而宣传正版游戏的。
因为,他们在乎的本不是正版游戏,或者是盗版游戏。他们在乎的只是眼球,流量,钱。
只要有钱,一切事情都好说。
因此,这些盗版网站的大部分发言,都可以无视的。他们真的不是喜电子游戏,不是真的追求技术。
或许,他们最开始是纯粹的,但是,只要发展到一个阶段,他们必然会追求利润。
毕竟,纯粹不能够当饭吃,梦想也不能,想要活下去,最要能够吃饭是吧。
因此,林彦乃至千叶游戏,其实对于大多数家国的盗版,不是特别的在意。当然,指的是那些欠发达家国和发展国中家。
因为,就算是杜绝了盗版,这些家国的大多数人,也没有可能去玩正版游戏。
而如果不让他们玩盗版游戏,那么,他们就接受不到千叶游戏游戏的熏陶。很有可能在他们有经济实力的时候,就不是千叶游戏的用户了。
所以,千叶游戏在某种程度上,把盗版游戏,当成培养潜在付费玩家的手段。
事实上,千叶游戏不止在游戏领域用这样的手段,就是在网络小说领域,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毕竟,有很大一部分看网络小说的人,实际上是没有⾜够的消费能力的。现实世界里的乐娱项目有那么多。
网络小说,本来就不是最昅引眼球的那一种乐娱方式。毕竟,看个小说,还是要发挥想象力,在脑內构建具体的场景的。
像是看好莱坞大片,欧美大片,就用不着这么⿇烦了,一切都做好了,不用脑子,只要动动嘴,吃吃爆米花就行了。
因此,就算是网络小说,有着盗版加持自⾝的影响力。它的影响力,还是很难超过一个当红的电影系列的。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这些乐娱方式,不是彼此孤立对立的,这些乐娱方式,在很多时候,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一个在其中领域非常红火的题材,很有可能移植到另外一个乐娱方式上。
因为,在其中某一个领域红火,就已经说明了他的价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衍生作品的诞生,是丝毫不用意外的。
就像是网络小说和电子游戏,其实,在前期,电子游戏充当了一个给网络小说输⾎的作用。
网络小说中,大量采用了已经发行了的游戏的设定,甚至,专门出现了网游小说这样一个分类。
而到后来玄幻仙侠等网络小说兴起后,他们又反过来给电子游戏提供创意和题材。
因为时间的关系,因为用户的关系。
千叶游戏机手平台上,就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玄幻仙侠游戏。
当然了,这些游戏有联机也有单机的。
玩法也多种多样,除了那种直接打怪升级的,还有卡牌式的。当然了,也有人称这些游戏,就是在传统游戏的脸上,换了一个壳。
林彦对此其实是非常悉的,这件事情在这个世界上也发生了。
不过,比林彦当初在另一个世界,面临的状态,要轻松多了。
虽然说,网络游戏的营业额,在某些时候,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单机游戏。
但是,单机游戏依旧在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各种优秀的游戏,还在不断的诞生。
如果说,顶级大作,是一个不健康的投资模式,一旦游戏暴死,就会颗粒无收。
那么立独游戏,就是一片绿洲。
每年都有十万数量级的立独游戏登上仓库,每年都会有几个⾜够夺人眼球的游戏。
由于成本低的关系,许多风投,都喜上了这些立独游戏。因此,立独游戏制作人的地位⽔涨船⾼。
最开始,还是要看一下制作游戏的成绩的。
到了后来,几乎就是挥舞着钞票,找游戏开发者了。
当然,大部分投资都是无意义的,大部分投资最后都打了⽔漂。
但是,这就和淘金一样,的的确确是个机会,当然,有可能淘到金子的并不是投资人自己。
先是迅速的升温,然后,热度有些回落。
但是,就算是这样,立独游戏市场,依旧是一个热钱横流的市场。
因为,立独游戏,其实意味着一种以小博大。
最出⾊的立独游戏,现在已经达到了上千万的销量。
要知道,这个世界一共能够达到千万销量的作品才多少。
哪怕,立独游戏的售价,只有顶级大作的十分之一。但是,开发成本,可能千分之一都不到。
相比于顶级大作,如果不买三百万份,就会赔钱的风险,立独游戏显然就是金矿啊。
投资一个顶级大作的钱,如果够投资一千个立独游戏,那么这千个立独游戏,除非是运气特别差,都是垃圾,不然的话,总有诞生出精品的概率。
当然,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做法,就像是博赌一样。就像是买了一千个箱子,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然后,过一段时间,一个个戳开,看看里头到底有没有⻩金钻石。
有的人赚到了,有的人赔了。
不过,那些钱够多,投资了⾜够多项目的人,终究是赚的。这还是一个概率的问题。
资-本就是这样不断的滚雪球的。
一个小投资者,可能倾尽自己的家产,做了一个小游戏,然后失败了。
而一个大资-本家,他投资了一万款小游戏,其中有十个达到了精品的程度,他就盈利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实际上只要砸钱就够了。别的事情,他都不用管。
千叶游戏现在走的,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大资-本家的路线,投资的游戏,实在是太多太多。
不管是內部的,还是外部的,不管是第一方的,还是第二方的,还是第三方的。
只要经过论证,觉得有价值,确定一个止损线后,就会投进去一部分钱。
当然了,最近有些收敛,最初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炒活自家的游戏平台。
不知道说过了多少次了,没有⾜够多游戏的平台,不叫做平台,没有⾜够多优秀游戏的平台,也不叫做游戏平台。
当然了,也有人反感千叶游戏这样的行为就是了。他们非常反对千叶游戏这样的做法。
其实,千叶游戏经过了一点点调查,就知道了这些反对者的源头,来自于那些投资者。
他们觉得千叶游戏做的太霸道了。
而他们也成功的忽悠到了一帮做游戏的人跟他们起哄。
说什么千叶游戏的投资是毁了立独游戏。这个时候,就没有人思考,到底是谁,让立独游戏繁荣的。
当然了,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没有人反对就奇怪了。其实,任何一个大公司,或者一个家国,都会有反对他的人存在。
因为,样本⾜够多了,总有那么多比较奇怪特殊的情况存在。
比如说,某个人的游戏机坏了,到了维修部门,维修部门的态度不好。尽管这个维修部门,是甩给外包的,但是锅总归是千叶游戏的。
当然了,除了这种情况,还有专门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存在。
这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中,有自带⼲粮反对的,但是,更多的还是拿钱的。
有时候,稍微一研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纯洁净土,并不是那么的太多。
因为,这个世界上只要是有利益的地方,其实就有易的存在。
有的人易的是自己的劳动,不偷不抢,很光荣。
而有的人易的,就是自己偷来抢来的,也算是脑力体力劳动了,所以,他们也觉得很光荣。
许多人,甚至因为自己骗了多少人,而⾼兴的四处宣讲呢。我今天又骗了十个人,我今年一共骗了十万个人。他们会大声的说出自己话,并且,去鄙视那些被它们骗的人,嫌那些人智商低,没脑子。
然而,他们在那些能够戳破他们谎言的人面前,也是没有好态度的。也是骂来骂去的。
所以,他们到底是喜别人不愚蠢不会被骗,还是喜别人愚蠢,能够被骗呢。
当然了,哪里有热钱,想要去弄热钱的人就不会少。
其实,许多投资人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他们在很多时候,都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骗子的。
但是,他们为什么有时候,又很违背普通人的直觉,选择了那些看起来不靠谱的骗子呢。
这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因为他们看中了这个骗子⾝上的一些特质。
比如说,一个骗子,特别喜讲情怀,喜讲工匠精神,虽然实际接触后,发现这个人,并不是非常有能力。
但是,这个人说的话,却有很多人相信。许多人以这个人为信仰,为精神偶像。
那么,这样一个骗子,要不要投资呢?当然要!
甚至,在不少投资者眼里,这样的骗子,要比那些看起来比较靠谱,比较务实的人,要好的多了。
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带来人气,能够带来消费,他基本上是不能赔钱的。
你看,说到这里,还是利益的问题。
因此,许多在许多人看来很愚蠢的项目,为什么有许多投资人投资,就是因为他们看好了这个愚蠢的项目的忽悠人的能力,再不就是希望有真正愚蠢的人来接盘。
实际上,这样的人真的不是很少。
因为信息不对称。因为某些人对于某些人的信任。其实,某些人获得了⾜够多的金钱。
至于那些信任他们的人,他们倒是不在乎。能够赚到钱才是真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本家是没有人的,他们只是资-本的人格化体现。
他们做出的选择,基本上不会违背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的。偶尔,有一些人违背了,这些人,也要被别的资-本家吊路灯的。
因为,这样的人,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对的,就是需要惩罚的。
其实,想要观察一个行业,到底有没有被资-本占领。其实,是很容易的。
比如说,在电子游戏行业初期。
可能本没有什么资-本,只要靠一个⾜够好的游戏,就能够迅速的崛起。
而到了现今,哪怕是有一款好的游戏,也没有用。真正需要的是,投资者的投资。
因为,投资者的投资,不仅仅这代表着金钱的投资,还代表着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力量。
比如说,千叶游戏在电子游戏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比如说,千叶游戏在游戏行业的渠道。
不接受千叶游戏或者其它资-本的投资,可能就算是一款优秀的游戏,只要没有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级别。就基本上没有出头之⽇。
因为,千叶游戏可以利用资-本,迅速的复制一个这个游戏。
实际上,在国中就有好几个公司擅长这么做。
从一个领域出发,垄断一个领域,然后利用垄断的力量,垄断更多的领域。
很多人,都能明⽩这些公司到底是谁。
他们当中的许多公司,都是做过恶的。因为,他们作恶太容易,可能他们做过了之后,作为使用者,本就不知道这么回事,本就没有感觉。
因此,某些大公司会专门的声称自己不作恶。
然而,说不作恶就不做了么?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就比如说千叶游戏,尽管林彦和千叶有希,都是比较理想化的人,但是,有时候却也不得不那样这样的做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说,怎么保持底线,是对于许多大公司的考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