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曹袁鏖兵战官渡 南关合力过五关(15
华佗送走了道谢的病人回到书房,拿起一本医书翻了两页却发现本看不下去,随手将书放在桌案上叹了口气。
自从他被曹请到许昌治疗头风,就几乎成了曹的人私医生。虽说曹也允许他为别人诊病,可是门外有曹派遣的甲士拦截,平民百姓本不敢登门求医。也只有曹麾下将官,有可能求到府上。今⽇登门道谢的便是陈留一位员官。
华佗情慡朗刚強,淡于功名利禄,醉心于医道。他的志向是用自己的医术来解除广大百姓的病痛,而非专为少数官僚贵族服务。当吉平死后曹经人推荐来请华佗时,他所提出的唯一要求便是让曹不要限制他的自由,允许他继续为百姓治病。当时曹也同意了华佗的请求,可是到了许昌华佗才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再想离开已然不可能了。
就在华佗唉声叹气的时候,府中下人来报道:“主人,国师与关将军来访,此时正在门外。”
华佗闻言皱了皱眉很不习惯主人这个称呼,他还是喜别人称自己医者或先生。自从成了曹的人私医生,华佗的名气也更大,许昌不少官绅都知道华佗的医术比宮中御医还強。于是纷纷登门拜访,想要结华佗。
这些官绅的心思也很简单,谁能没个生病的时候?提前结一位神医说不定就能在关键时刻保自己一命,当然都想结华佗。可是华佗却不耐烦和这些官绅打道,他觉得有时间应付这些官绅还不如多看一些医书,多救治几个病人呢。
此时听南烨关羽联袂来访,华佗习惯的问了一句:“他们谁生病了?”
华佗府中下人都是曹派来的,听华佗一问就一撇嘴,心想那两人一个比牛还壮,一个是得道成仙的圣人,怎么可能生病?下人无奈头摇道:“国师和将军皆无病,只是说来拜望邻居。”
本来华佗对于病人之外的访客是一律不见的,可是当他想到南烨曾经救治过洛瘟疫,也算是同道中人,便起⾝出。这让报信的下人也松了口气,他还担心华佗会不见这两个曹面前的大红人呢。
南烨和关羽在门前等了片刻,便见一人出府来。只见此人相貌甚显年轻,也就三十左右,可是胡须却颇长,绝不是三十岁的人可以蓄成的,实际年龄应该在五十开外。除了胡须之外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此人额头宽大前凸,与传说中的寿星有几分相像。南烨当时施放技能存星、取星。
姓名:华佗字:元化
体力:99技能:养生
统帅:8技能:无
武力:37技能:无
智力:78技能:博学
政治:46技能:发明
魅力:85技能:名士
将星:353特殊技能:外科圣手五禽戏⿇沸散
将星录: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另外精通內、妇、儿、针灸各科,行医⾜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华佗与张仲景一样擅长养生,所以体力数值极⾼。给南烨提供了一颗将星,让南烨的将星达到了796。令南烨感到意外的是华佗的武力值也⾼于常人,看来五禽戏的锻炼再加上常年行医四方、登山采药,让华佗的力气不小,不同于寻常医者。
出于职业习惯,华佗也打量了南烨和关羽一番。他倒不是看二人外貌如何,主要是观二人精神气⾊,见二人⾝材拔,目有神光都无隐疾在⾝,华佗才又打量二人相貌。
南烨取星之后当先与华佗见礼道:“久闻华神医美名一直无缘得见,不想今⽇有缘比邻而居,故特来拜望。”
华佗急忙还礼道:“国师洛救治瘟疫,仁心妙术令人钦佩。在国师面前老朽怎敢当神医二字?国师称老朽表字元化便是。”说罢又与关羽见礼。
三人屋中落座之后,南烨便问道:“我听闻元化先生一直云游四方,为百姓诊病。不知何时定居许都?”
华佗也不知南烨为人,不敢在他面前轻言曹不是,便道:“曹丞相患有头风之症,每次病发,心目眩,头痛难忍,便招我来医。只是此证为脑部痼疾,难于除,只可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寿长命。”
南烨听华佗说完奇怪道:“元化先生不是可用⿇沸散令人昏睡,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便可除吗?”南烨之所以有此一问,就是因为他记得华佗就是因为要给曹做开颅手术,引起曹猜忌才被杀的。
华佗和关羽闻听南烨此言全都惊讶的看向他。此时华佗心中比南烨还奇怪,反问道:“脑袋劈开人岂能活?国师又如何得知我新制成的⿇沸散?”
南烨听华佗反问自己也愣了,心中仔细一琢磨才想到华佗会做开颅手术恐怕也是以讹传讹。想想古代既没有输⾎条件,又不具备无菌条件,怎么可能施展开颅手术?而且华佗敢提出给曹做开颅手术,至少说明这个手术技术成十拿九稳,这在现代都不可能,更别说是古代了。其实南烨还有一件事不知道,就是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也是虚构的。
想明⽩自己是被演义忽悠了,南烨感觉有些脸红,咳嗽了两声辩解道:“咳咳~⽪⾁破裂可以愈合,骨头断了可以接上,头颅劈开自然也能活命,只是不能伤及大脑而已。至于⿇沸散乃是外科手术必备之物,元化先生既然长于外科必然用到此物。”
华佗听南烨说完当时眼睛发亮,因为他发现南烨法师不但是同道中人,还是个⾼手中的⾼手。当时起⾝行礼道:“国师大道通神,还请教老朽劈颅诊病之法,老朽愿拜国师为师。”说完便长揖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