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皇帝的麻烦
就在王韶余部撤退的当⽇,大宋朝廷收到前方发来的六百里加急军情,王安石看罢,当即是脸⾊大变,片刻也不敢耽搁,当即持了那奏报急急的奏请官家。
由于奏的太过匆忙,亦或者是心中慌,竟然把案旁的暖手铜炉带的翻了,已经烧红的石炭引燃了书案旁边的各⾊文书。
王安石哪里还顾得上救火,方冠也忘记带上便是急匆匆的去了。
火急火燎的过了建章宮,穿过那弯弯曲曲的抄手回廊,王安石径直去往御书房。
书房之中三人,大宋神宗皇帝,延安郡王赵煦,再一个就是已经⽇渐苍老的同枢密使司马光。
“司马大人当真便是我朝元老,若说见识广博,知文知史,当世恐是无人能及,六郡王还是应当多多的请教司马枢密的呐。”神宗皇帝好似有些疲倦,半躺半靠在雕花覆锦的圆角椅上,长长的猪子脸満是疲倦之⾊,眼⽪微微的耷拉下来,却掩饰不住眼球上布満的⾎丝。
作为一个帝王来讲,其实神宗皇帝还是勤于政事的,尤其是在当今两国战时候,每⽇初了批阅各地的奏章条陈,还是要十分小心在意的斟酌前方的战事,费心费神的调兵遣将筹措粮草等一应的前方均需。
奈何如今的大宋王朝早已经露出了颓势,尤其是财政方面,两淮大灾之后国全的赋税几乎减少了三成,要不是吕嘉问这个商贾出⾝之人精打细算的在犄角旮旯里搜刮,朝廷的财政更是捉襟见肘。
神宗皇帝已经第三次削减了皇家宗室弟子以及皇宮大內的用度,最大限度的腾出些银钱粮秣来支持大宋开过以来前所未有的武功之鼎盛!
确实是如此的,如今地局面对于大宋来说真的就是一片大好。
契丹人的进攻势头已经被遏制,而且敌人的背后又有女真人在捣,大宋甚至不必如何锐意的进攻。只要牢牢的防守,尽一切可能的利用坚固防线,就可以消耗契丹人本不丰盈地国力。到辽人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可以展开大规模的反击,不仅要把契丹人打回北地,更是要收复幽燕之地,完成当年太祖太宗皇帝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大业。
到那时候。大宋武功将成鼎盛,官家的威望将直追开国地太祖皇帝,百年之后⼊得景灵西宮享受子孙万代香火供奉也是⽔到渠成。
景灵西宮还有最后的一个位置,神宗皇帝一直就以为那个位置是为自己预留的,只是从来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抱负罢了。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是要不惜一切地争取,让自己和太祖皇帝一样,和赵氏始祖一起享受后人敬仰,名留青史!
赵煦实在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很是乖巧的坐在绣墩之上。起⾝搬个坐器给司马光,极是谦逊地说道:“司马大人安坐,便是于我说道说道当今的天下大势的吧。”
要说⾝份尊贵。司马光自然是不及延安郡王赵煦。但是大宋的体制和満清不同,没有皇子“办差”的惯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赵煦只是一个有职无权的摆设人物。司马光虽然只是个同枢密使,其职权也比赵煦大的多了的。
司马光知道前几⽇官家和赵煦曾经以同样地礼节对待王安石,赵煦同样是请教了许多的问题,王安石也是一一的解答。政治感觉十分敏锐的司马光已经嗅出这个延安郡王的未来,微微地行个浅礼谢坐:“郡王殿下天资聪慧,许多的事情都是有独到见解。不过…”
赵煦摆出“敏而好学”地模样小心在意的聆听了,忽然听得门外有人大声的呼喊:“臣王安石有紧急军情觐见…”
按照宮中惯例,从来是只有官家召见大臣,鲜有臣子“闯宮”的,不过作为大宋的中枢人物。王安石等人亦是时常的主动前来觐见。以往都是由官家⾝边的宮人禀报,官家允了之后才会召见。如今⽇这般的报门请见却是极少见的。
闻得有了紧急军情。再听得王安石如此急急惶惶的报门,神宗皇帝和司马光都是感觉到了一丝不详。
旁边在坐的延安郡王赵煦同样是如此的感觉,却是不动神⾊的依旧那般的坐着,心头已是开始转动…
转眼之间,大宋宰辅王安石直直的进来,前来几步才记起君臣礼节,急急的躬⾝。大宋那时候并不流行三跪九叩那一套,如王安石这般的大臣觐见皇帝也就是躬⾝施礼罢了。
神宗皇帝比王安石还要着急,放出疲乏困倦的模样一扫而去,陡然起⾝的开口相询:“甚的事情?甚的军情?王枢密速速道来。”
想是跑的过急,王安石又是年岁已⾼,面⾊红的不是个样子,膛也是急剧起伏,稍稍的了口气方才说道:“辽帝耶律洪基兵出武州,连克宁化、宪州,如今正兵发楼凡,岚州(不是兰州)、麟州、府州诸地之危只在旦夕之间;宁化军已经是全军尽败,宝德、苛岚梁军司有…有全军覆没之危,还请官家速速定夺…”
“这…这怎可能?”神宗皇帝当然不会相信这样的奏报,不过王安石绝对不会拿这样的军国大事来开玩笑。若真的如此,大宋的整个北方将是四面楚歌,陷⼊万劫不复的局面。神宗皇帝的面⾊已经是僵的,勉強的想要挤出一丝笑容而不得,以极是怪异的声调问王安石:“王枢密不会是弄错的吧?”
“千真万确,绝不会错!”
王安石当然不会把这样重大的事情给弄错了,就是三岁孩童也不会弄错的。
神宗皇帝作声不得面⾊一片死灰,顷刻之间额头冷汗涔涔而下,颓然的跌坐在龙椅子上,犹自喃喃的念叨:“这怎可能哩?这怎么可能哩?前番不是说耶律洪基还在河北西路的么?”
司马光最先明⽩过来,陡然起⾝:“定是西夏人在背后搞的花俏,定是西夏人…”
耶律洪基的主力一直在河北西路一带和宋军僵持。面对宋军地城池要塞和坚固防线还真的是没有了办法。前番宋军的奏报之中还在大言其防线“固若金汤”不消多少时⽇,耶律洪基必然铩羽而归,大宋朝廷甚至已经指定了防守反击的战法。不成想那耶律洪基突然就从东北转到了西北,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在西北方向,大宋也是布置了兵力的。
不过西北方向上的兵力是为防范和威慑西夏,那个地方是宋、辽、西夏三国界之处。都是互相布置了几乎对等地兵力,来维持一个平衡。在没有取得绝对行的庒倒优势之前,哪一方也不敢轻动。
但只要有任何一方轻举妄动,必然招致另外两方的围攻。所以岚州一带虽是三国界之处,却是要安稳的多了。毕竟三方都是有所顾忌,俱是在互相防范,都在努力维持了那脆弱的平衡。
如今辽人敢于倾尽大军毫无顾忌地南征,必然是和西夏人在背后做了某种见不得人的易。否则在辽人在大宋西北展开攻势的时候,西夏大军必然趁虚而⼊的取了辽国的西京道。辽人是不敢冒这个风险地。
自李二平定西夏之后,西夏上下已经是改变了亲辽的态度,开始转为亲宋。正因为如此。甚至皇帝才敢于菗调整个北方的军事力量和契丹大辽在军事上做完全彻底地对抗,甚至有了打败辽国成千秋武功鼎盛的念头。
忽然之间,形势急转直下,辽国大军不再顾忌西北那脆弱的平衡,而是主动出击,转眼之间就深⼊到了汾⽔中游的楼凡一带。不仅将大宋西北的角落和朝廷分割开来,更是将大宋镇守西北的三个军司隔离,只要西夏人再趁势而出。整个西北在顷刻之间就会瓦解。
便是失去西北的那个“小小”角落对于“地大物博”的大宋来说也不算什么致命地伤害,关键是大宋朝廷一直认为契丹辽国在东北方向囤积重兵,必然是要在河北两路的某处寻找突破口,所以几乎将所有的兵力庒在河北两路,整个西夏已经形同虚设。契丹人一旦攻破大宋西北那层若有若无的脆弱防线。自然是可以长驱直
即便是西夏人不来趁火打劫,大宋也抵挡不住契丹人的铁蹄!
“兵部尚书李察请见…”
在众人惶恐时候。大宋地兵部主管李察李大人进来,先是中规中矩的见了礼,这才侃侃而谈:“我兵士在莫州长丰镇苦战辽帝耶律洪基,三⽇乃毕,毙敌七千余,自损…”
听得这样地奏报,神宗皇帝几乎克制不住的要抓起书案上的砚台去砸这个李大人,明明是耶律洪基已经是西北(仙子的山西)的,如何还河北的莫州(任丘一带)出现,这不是胡扯还是甚么?
司马光当即问道:“耶律洪基真的是在莫州一线?”
李尚书李老爷看了司马光大人变脸变⾊的模样,心中有了几分惶恐,仔细的想想自己也没有说错什么言语,壮了胆子说道:“千真万确,是在莫州一带!”
王安石也是说千真万确的,然那耶律洪基不可能分⾝,更不可能从莫州赶到娄反,在接连几场大战之后然后再赶回莫州大战。到底是怎么回子事情?
肯定有一个耶律洪基是假冒!
但是现在军情紧急,已经没有时间更没有必要分辨久经哪一个才是阵子的耶律洪基,关键是如何才能够阻挡西北辽军咄咄人的攻势,同时准备抵挡西夏人随时可能展开的进攻。
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延安郡王仔细的聆听了战局,总是感觉辽人在西北的进攻模式十分的悉,思索再三,嘴角不噤微微上扬,心头释然。
辽人在西北出奇兵,也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实在算不得如何巧妙,不就是照搬了诸葛卧龙出岐山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