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登基
在举朝忙于新天子的登基大典时,谁都不曾注意,宮內的宦官悄然分成了两派,一派以王甫为首,而其余的那些正直宦官也一改往昔不争权威之风,互相联合,隐隐与王甫相抗,使得王甫始终难以掌握整个省中宮噤。
建章宮內,在宮女的服侍下穿上天子衮服,刘宏在左右宦官的簇拥下,趋步而出。宮门外,羽林骑,执金吾以及北军五营早已等候多时,玄黑和⾚红⾊的旌旗几乎遮蔽了御道两侧。
“天子起驾!”随着中官的⾼喝声,刘宏登上了青盖帝车,在三千士兵的护卫下,浩浩地驶向了天子主政掌权的嘉德殿,那里文武百官⾝穿朝服在寒风中在等待着他。
嘉德殿前,刘宏踩着张让的背而下,在百官的目视下,沿着铺着红毯的道路,一路走向殿前,那里摆好的明皇案台上,摆放着传国⽟玺以及大汉⾼祖皇帝斩⽩蛇之剑以及天子的十三疏冕冠。
刘宏每行一步,两侧的卫士及百官纷纷跪倒,犹如⾚黑⾊的浪嘲向前席卷,却又寂静无声,似乎在积蓄着崩云穿石的千钧之势。
窦妙看着越来越近的天子,忽然有些恐惧,她说不上为什么,只是心中有种強烈的不安感。
“太后!”看到太后发愣,窦妙⾝后的心腹女官不由低声呼唤,这是天子的登基大典,容不得半点差错。
阶下百官中,陈蕃和不少大臣看到太后迟疑,都是目光投向了窦武,面⾊冰冷,当年质帝之死对他们这些士人来说实在是毕生难忘的痛楚,聪慧的质帝本来被寄托了士人们对朝政和大汉中兴的希望,却因此而受到梁冀的忌惮而被毒杀,现在新天子一路上雒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出一位明君该有的气度风范,如今太后在新天子的登基大典上迟疑算是什么意思。
感受到那些如利刃般的目光,窦武额头上冒出了冷汗,看着女儿,眼中一片焦急。
在女官的声音里,窦妙回过了神,连忙按照礼制,将传国⽟玺和⾼祖皇帝的斩⽩蛇剑给天子,接着亲手为天子戴上了十三疏的天子冠冕。“万岁,万岁,万万岁!”当刘宏立起的刹那,台阶下的文武百官还有士兵们齐声山呼,惊破了先前的沉静。
“天子起行,祭祀太庙,敬告列祖列宗。”唱礼的中官⾼声喝道,文武百官跟天子和太后的车驾行往太庙,祭祀历代大汉先王,随后再前往郊外祭祀社稷山川,直至⽇斜西山,方才完成整个登基大典。
车驾內,刘宏的目光落在手中的传国⽟玺上,按照传统,在他元服前,将由太后掌管传国⽟玺,今天不过是做个样子,用不了几天,北宮就会将传国⽟玺收回。
“诏,太傅陈蕃,宮內对奏。”掀开车帘,刘宏朝车驾旁的司马防道,有陈蕃向窦武推荐,原本只是⻩门侍郞的司马防成了自孝和帝以后第一位以士人⾝份出任的中常侍。
“喏!”司马防沉声领命,如今他已被天下瞩目,士人无不以为天子此举乃亲贤臣,远小人的明见之举,他⾝上的担子不轻。
随着天子车驾回雒的百官车队里,陈蕃虽和窦武同乘一车,但自从刘宏遣⾼虎私下拜会陈蕃后,陈蕃已不如先前那般与窦武亲密,本来他和窦武的联盟只是因为窦武虽然是外戚,但是素有名声,可以为人依靠才为其出谋划策,而非他本意。
窦武很想为⽇间太后的事情向陈蕃表明心迹,可是仔细想想又觉得这样一来反倒只会让生刚強的陈蕃误会,几次言又止,最后始终没有开口,车內的气氛沉重异常。这时车子忽然停了下来,就在窦武惊讶的瞬间,一个年轻却沉稳的声音在车外响了起来“诏,太傅陈蕃,宮內对奏。”
“臣,奉诏。”车內,陈蕃在听到诏命后,连声招呼也没跟窦武打,就径自下了车。
“太傅,陛下请您同车。”就在司马防刚下完诏命,被封为⻩门侍郞的⾼虎却又到了,而天子车驾就停在不远处,窦武就算涵养再好,也不由脸⾊变得铁青,陈蕃虽然德⾼望重,可是天子却是他所立,如今当着他这个大将军的面诏陈蕃同车,置他于何地。
看到窦武脸上的神情,陈蕃不由摇了头摇,暗道外戚始终是外戚,不可与之共事。
看着陈蕃离去,窦武狠狠地子套间佩剑,砍在了车上,这几⽇他听从陈蕃的意思,将天子⾝边的人一一封官,没想到却是得到这般对待,实在是让他气愤难平。
“大将军,看起来天子对您起了猜忌之心。”窦武⾝后,尚书令尹勋的⾝影渐渐清晰起来,年约四十的他素来以智计著称,算得上是窦武的半个幕僚。
“不可胡言,天子心事,岂可妄自揣测。”窦武面⾊一沉,喝住了尹勋,此时的他初为大将军不久,还保持着士人本⾊。
“大将军,天子虽然年少,但是却极有主见,曹节便是前车之鉴。”尹勋倒是没有停下的意思。
“好了,不要说了,我等⾝为臣子,自当效忠天子,忠心王事。”窦武喝断了尹勋,他实在是怕再听下去,自己会对天子生出怨恨。
见到窦武发怒,登车而去,尹勋叹了口气,他本意不过是想提醒窦武行事时要多顾及天子感受,毕竟大汉能出一个明主不易,数十年积弊可不是他一个大将军所能扫除的。
天子诏陈蕃同车⼊宮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甫那里,饶他一向沉得住气,也不由心中惴惴,陈蕃可是他们这些宦官的死对头,想到这里,他不由有些怀念被天子勒羁于河內的曹节,若是他在的话,或许能看出天子的心思来,不过这个念头他也只是一闪而过,曹节才⼲在他之上,若是回来了,恐怕现在这个盟主之位也轮不到他来做。
“等会找张让赵忠他们来见我。”面⾊晴不定的王甫最后朝⾝边的心腹道,他在天子⾝边安排张让和赵忠这两个宦官中的佼佼者,便是为了探听消息而用。
天子车驾內,年逾七十的陈蕃在刘宏面前倒显得有几分拘谨,虽然他在孝桓皇帝的时候说过‘有事社稷者,社稷是为;有事人君者,容悦是为。’(事人君者就是取悦于人君,而事社稷者就要以社稷为重,而不能取悦于人君。)的话,把社稷和君主区分开来,认为君主并不等于家国,可是当符合他心中明主形象的刘宏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又和那些年轻的儒生一样了。
“太傅,朕已命人在宮內备好了大榻。”陈蕃素喜宽大的木榻,只不过能被他引为榻上一谈的人也只一个豫章徐孺,刘宏知道他的喜好,便命人在宮內府库寻了一张大榻,不管怎么说,这位老人可以说是帝国目前最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天下士人心中也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自然要君臣相,示之以诚。
“陛下隆恩,只是老臣…”陈蕃倒是婉拒了,虽然天子是好意,可他为人臣子,又怎能…只不过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刘宏打断了。
“太傅不必推辞,就按朕的意思办。”刘宏虽是轻声慢语,不过那种神情姿态却是不容违逆,就算是陈蕃也不由一愣,最后答应了下来。
“太傅,朕今⽇找你来,其实是有一事相请。”车驾驶⼊宮噤时,刘宏说出了他请陈蕃对奏的目的。
“陛下尽管吩咐,只要老臣力所能及,定为陛下办到。”见天子面⾊严肃,陈蕃心中一动,以为天子是打算要铲除宦官了。
“宦官一事,朕已有布置,如今让朕最担忧的是羌人叛,现在库府空虚,若是一旦战事延绵,恐怕朝廷难以应对,所以朕想让李膺出任护羌校尉一职。”刘宏不无忧⾊地道,东汉一朝亡于羌,五次平叛战争耗费军资达数千亿钱,让本就空虚的帝国财政更加不堪重负。
陈蕃默然,自和帝开始,羌人就叛不停,将三辅地区生生变作了关东士人眼中的化外之地,天下有识之士莫不痛心疾首,如今天子有此认识,也算是凉州之幸,李膺的才能,他最为清楚不过,若是以他为护羌校尉,当可以镇抚三辅,为朝廷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只是如今是窦武掌政,想让他点头同意,怕是有些困难。
见陈蕃面露难⾊,刘宏也不催促,只是道“太傅,先随朕进宮上榻用膳再说不迟。”说完,竟是亲自去扶陈蕃,让这个历仕四朝,却不得重用的老人大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