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独立大潮,势不可挡
前,在缅甸、印度支那和印度尼西亚等殖民地都曾经,在马来亚的华人中也有过规模较小的,但至少在有一些家国,宗主国的控制曾有所放松,这些家国的民人曾指望有一种虽然缓慢但不断发展的自治。大多数有识之士都认为:为了使政治和经济结构有秩序地发展,宗主国的援助是必要的;另外,既然在当今的世界上弱小的立独 家国的生存前景十分渺茫,与宗主国保持紧密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本对东南亚的服征使人们对这些原则的一切信念都发生了动摇。欧洲人被赶了出去,当地民人失去了欧洲人的行政和经济方面的援助,⽇子却仍然过下来了,行政管理工作在没有欧洲人…员官以及其他人…在场扶持的情况下,仍然维持了下来,至少是勉強维持下来了,而这种扶持曾被欧洲人认为是东南亚人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本人给予当地行政员官的权力范围可能极其有限,但是⽇常的行政事务都给了当地的文职人员;而对大多数民人来说,重要的就是府政的这些⽇常行政事务。因此,所谓在管理东南亚共公事务中需要外来援助的说法,原来只不过是一种错觉而已。或许比起战前来,效率差了一点,但现有的效率已⾜以应付⽇常的工作。
当地的文职人员和军人被提升到他们在战前连想都不敢想的级别,并且已经设法掌管了他们自己负责的部门的工作。长期以来,殖主民义家国力图为自己统治附属国作辩护,其理由是。至少它们做到了保护附属国免受其他強国地略侵。可是,当考验来临时,他们溃退了、投降了,完全没有履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国美人、英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都一样,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而这正是府政的首要职责。
对比之下,象暹罗这个东南亚唯一的立独 家国。倒比其他地区容易的多地幸免了战争地浩劫。而恰恰是那些殖民強国力图坚守的地区如马来亚、缅甸和菲律宾,却损失最重,由此可见,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依附于西方宗主国。其实在战时并不一定是有利的。也许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本地军事占领下,印度支那、菲律宾、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在名义上都成了立独的主权家国。
虽然在某些方面,⽇本给予它们实际上的立独可能比以往西方大国统治时所给予它们的政治自由还要少,但无论是印尼人、缅甸人或其他东南亚人,在当了那么多年的仆从之后。没有一个不为自己能当一个名义上自由的主权家国地公民而感到骄傲的。而⽇本做到了西方列強曾说过地而事实上从未做到的事。
此外,几乎在东南亚的每一个地区都掀起了抵抗运动。这些抵抗运动绝大部分出于自发。它们并不是由从前统治这些地区的強国鼓动起来的,而是东南亚民人自己组织起来地,而且大部分是由政治上的左翼分子自愿结合而成,因为右翼分子(他们通常在本国拥有大宗财产)对于要冒着生命和财产的危险去公开反对得胜地敌人,是要更为小心翼翼。瞻前顾后的。
抵抗运动虽然经过多年的挫折,但最后结果证明了他们是胜利的一方,这使他们赢得了大巨的威望。而且他们对自己在赢得胜利这件事上所作的贡献,也许倾向于估价得比其实际的贡献为⾼。他们对他们的狭小地区以外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在胜利中的那一份功劳、而对别人所起的作用却没有同等看待。因此,他们要求取得胜利的果实,而他们认为,唯一合适的报酬是由他们自己来管理家国,这个家国不仅是他们自己的,而且他们认为是自己从敌人手中拯救出来的。
因此,在政治领域內,一个主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要求立独…这一要求,是抵抗运动所大声疾呼、并得到上述有关的大部分家国其他各阶层人士支持的。比较清醒的民族主义者仍然希望同宗主国进行友好合作,而左翼却仍然保持着战争时期的组织,并且得到一些准军事组织的支持。
缅甸的国民军领
在仰光的集会上发表演说,谴责英帝国主义为魔鬼“法西斯主义者”以此来鼓动群众,号召缅甸民人起来摆脫英帝国主义的奴役,争取自由,行使自决权。他们已不能満⾜于英国自治领的地位或英帝国主义体制內的任何其他地位,声称将通过由成年人普选产生的立宪议会来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而且这个议会必须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立宪议会,而不是一个在英帝国主义庇荫下选出的议会。
在越南,胡志明导领的越盟在⽇本人投降前夕,发动全民暴动夺取全越南很多城市,于1945。9。2布越南主民共和国成立,随后与赶来想恢复殖民统治的法**队展开了武装斗争。并且宣布完全同法国脫离关系,废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一切条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
越南全民族要坚决地用全部精力、生命和财产来维护这个自由、立独的权利!
自1945年8:。,⽇本人同意印度尼西亚立独。在此鼓舞下,苏加诺博士和哈达博士于8月17⽇在巴达维亚宣布了共和国的诞生,第二天,曾由⽇本月赞助成立的立独筹备委员会通过了共和国宪法。苏加诺指挥军队在泗⽔保卫战中,阻挡盟军对印度尼西亚的再度占领,继续囚噤着成千上万名被⽇本人关押的荷兰侨民,借此手段来迫使盟国表态,并影响荷兰人在即将举行的立独谈判中的态度。
印度,曾经是英国称霸世界的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誉为女王皇冠上最闪亮耀眼的宝石。然而在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咄咄人的攻势,却不得不让英国人重新考虑与印度的关系。印度这个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辉煌后突如其来的没落,困扰了印度人上百年,积聚了一百多年望渴自由的期望具有惊天动地的力量。此时的印度已经对大英帝国的殖民者失去了耐心,立独的步伐越走越急,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抵抗运动开始,国大号召印度民人掀起了一**立独浪嘲。
马来亚,就在英国人为解除了华人抗⽇军的武装,重新掌握了这块殖民地而弹冠相庆的时候,华人立独 主民却异军突起,以极其漂亮的政治、军事攻势给了英国人当头一击。而且,在面对着英国人的強力反扑时,民族解放军在那位神秘的叫汉风的指挥官的导领下,却依然没有丝毫溃败的迹象,顽強地用弹子和死亡回敬着固执的英国佬。
二战后的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争取自由立独的浪嘲席卷着整个东南亚,而英国,这位昔⽇的世界霸主,已经没落了,只能生活在美、苏两大国的大呼小叫之中,蜷缩在际国社会的一角,看着两位老大在那里风风火火地大展拳脚。
政治地位的丢失往往都是建立在一片狼籍的经济基础之上,当英国府政向国美请求经济援助的要求再一次被拒绝时,当国美劝说英国洒脫一些,《大西洋宪章》中已经声明了战胜德国的目的是和平,两国不能对外扩张,各民族有选择其府政形式的自由,如果有家国剥夺了各民族的主权和自治权,美、英两国都要设法予以恢复;当民族解放军的渗透和袭击越演越烈,英**队以每天伤亡五十余人的代价不断损耗的时候;当际国舆论越来越对英国不利的时候;当国內的反战情绪越来越強烈的时候;英国人意识到要想再用殖主民义的老思路来维持,已经不行了。
伴随着皇家印度海军的起义,英国府政是真的筋疲力尽了,在印度连续发生的反英浪嘲中,他们只能不断退让。印度总督韦维尔在写给乔治六世的信中,语调悲凉且无奈地表示,现在的印度已经是没有全安和法律可言的家国,罢工、行游、起义、暴动说来就来,象家常便饭一般,尽快撤离是平息风波的唯一途径。
而此时的马来亚半岛,英国府政努力保持起来的強硬也面临着大巨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