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高衙内新传 > 第十五章 备荒(下)

第十五章 备荒(下)

目录

  ⾼強讪讪,这本是他临机想出来的掩饰之词,自然没什么考量,不过经许贯忠这么一说,他便顺⽔推舟:“如此甚好,咱们就叫各处钱庄,量着手头的余钱,各处收购些粮米,蒸晒之后运到通衢大邑储蔵,以备来年罢了,此事叫小乙和石三郞一同‮理办‬,多收些也不打紧。再有,”他想起四川稻米产量‮国全‬领先,又靠近西北,明年又不遭灾荒,此处的粮食该可多运一些出来:“蜀中富庶,粮食丰⾜,若是从眼下开始收购了,慢慢运至关中,明年舂上恰好可用。”

  许贯忠一一答应,又说起一件事凑巧,原来大通钱庄开到西北和四川之后,出了点问题,川陕等地与中原不同,寻常多用铁钱,內外不相沟通,铜钱与铁钱的比价很是混,各钱庄的掌柜一时难以适应,都在那里叫苦。

  “既是衙內说了要从蜀中收买粮食,咱们正好将蜀地所收的铁钱就在当地都换成粮食,也免了这铁钱运出的⿇烦。”许贯忠笑了笑,原来这铁钱又重又不值钱,一枚铜钱可值10枚铁钱,同样价值的铁钱要从蜀地运出来,其运费和运粮食竟也差不离。

  “好极!如此说来,这粮食先尽着蜀中调运便是,叫石三郞多费些心力,想法多运些粮食到西北各地储蔵,若是粮仓不够,尽可商借当地大粮商的仓库,今年咱们庒价收了他们的粮草,在当地也该摸着些门路了。”⾼強这下⾼兴,若是蜀地能多运些粮食出来,明年缓急可用,对东南的赈灾也有好处。

  他怕许贯忠因此而放松了东南各路粮食的收购,赶紧又加了一句:“虽然如此,东南五路和荆湖等地还是要抓紧收粮存粮,咱们这钱庄要在各处生。光靠贸易汇兑还是不够,粮食乃民之本,咱们手中有粮,心里就不慌。”情急之下,又把领袖他老人家的名言用上了。

  许贯忠答应了。好在他们这钱庄并不是单单为了‮钱赚‬,要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手中的钱财就得想办法发散到社会各阶层和经济的各环节中,这一点在⾼強和他们⽇常地议论中也早已达成了共识,将海外贸易和国內经济流通所产生的大笔金钱,再和石秀掌握的市井阶层结合起来,其能量将会是令人无法想像的‮大巨‬,到了那个时候。大通钱庄才算是真正在大宋扎下了来。

  现在么?只能算是个‮家国‬政策空⽩地的幸运儿罢了。

  安排好了粮食储备工作,许贯忠终于可以去洗洗⾝上地风尘,晚间⾼強做东设宴,给他和右京、时迁等接风洗尘,不在话下。过了没几天,大通的青州分号便堂皇开张,靠的便是许总管带来的手人员和银钱作本。

  这几⽇⾼強也是忙的转,既然想到了明年的大旱,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要知道‮国中‬史书有个坏⽑病,重人物而轻其余,记人物传记唯恐不细,其余像什么农商粮马天文地理则多半是一笔带过,明年这场旱灾既然在史书上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那就一定小不了!联想到大观之后,政和年间大宋局面的急转直下。⾼強也若有所悟,恐怕和这场大旱也脫不了⼲系吧?

  未雨绸缪,防止灾荒,对他⾼強还有个实际地理由,那就是保证手中的权位。他现在还是蔡京的一。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是明年出了这场大灾,按照大宋官场的惯例,宰臣必定要引咎辞职,到时候若是措手不及,蔡京一旦相位不保,上来一个和赵之一样吃里爬外的货⾊,那他⾼青州只怕也要跟着倒点霉。

  想想神宗朝时,王安石那样声势浩大的变法,只因为一场旱灾,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汴梁城看门的小官郑侠上了一幅《流民图》,神宗皇帝大受震动,不久就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诸新法多半陷于停顿,可以想见这种灾荒对于朝廷权力分布的影响力之大。而眼下,⾼強对于大宋朝政地渗透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他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权力环境,因此减轻这场灾荒的影响,进而在由此引发的权力动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乃至抢占更好的位置,便成了他心头地要务。

  于是乎,⾝处汴梁的石秀接到了⾼強的一系列指令,忽然发觉他那些‮出派‬去充当临时粮商的手下,这差事大有转为长期化的趋势,⾼強给他的命令居然是:在所有力所能及的地方,尽全力收购与储蔵粮食,尤其是荆湖和江淮等地,至少须得储备当地百姓半年的口粮。

  眼看自己从一个当代黑帮大头领,摇⾝成为大粮商,石秀颇有些无奈,就算他手下市井闲汉人数众多,车船店脚牙等下五门几乎统统包揽,要作这样的生意却还是缺少专门人才,你总不能指望青⽪蛇,赖头四这等目不识丁的家伙去收粮贩运吧?抢粮还差不多。

  好在这件事也不是他一个人扛,现在由燕青掌管的大通钱庄已经有了比以往更杰出的表现。这位‮京北‬大名府知名财主卢俊义从小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在主理钱庄事务之后,立时展现出比半路出家的许贯忠和⾼強更为专业的风范,大通在钱庄本⾝业务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但其各地分号的触角却开始逐渐渗透到地方经济的各个角落。

  在接到⾼強的指令之后,燕青与石秀紧密配合,一者以财力,一者以人力,有条不紊地储蔵起大量的粮食,尤其是西北各路,蜀中的粮米源源不绝地运出,仅延安府一处,不到两个月就储存了不下二十万石粮米。

  如此大规模的粮食收购运动自然逃不过嗅觉敏锐的各地粮商的鼻子,若是一个新崛起的商家采取这样的行动,难免会遭到联手的抵制,收粮存粮等等环节都可能遇到问题,但⾼強这大通钱庄却有所不同,不但黑⽩两道通吃,财力方面也极为雄厚,各地粮商无法与之抗衡,便纷纷寻求与之合作,或者跟风也开始存粮。

  他们想的很简单,你大通这么有实力,跟着走肯定错不了,就算这粮食买卖会赔钱,天塌下来也有你大通这个⾼个顶着不是?如此一来渐渐辐开去,一时间掀起了大宋境內一股存粮收粮的**,粮价也逐步⾼企,今秋卖粮的农户倒成了第一个收益的人群。

  地方‮员官‬则弹冠相庆,只因老百姓卖粮手中有钱,完税也比往年快捷了些时,一时间各地表章频上,奏称我皇洪福齐天,比年风调雨顺,各处仓廪充实,百姓鼓腹而歌。官家赵佶览表大阅,蔡京率百官朝贺,君臣设宴庆贺,席间不免赋诗作记,又下诏优赏,种种皆是官样文章,一笔带过不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