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梦入缥缈虚无间
真是一个奇怪的梦,恍恍忽忽安子奇觉得是在一处极其奢华华丽的宮殿內,抬眼四望,仿佛是⾝处⻩⾊的海洋,窗帘垂幛是明⻩的,陈设装潢是金⻩,就连座位上锦缎的靠垫也是明⻩的。安子奇下意识低头朝⾝上看,穿的也是一件明⻩的长袍,前绣着五爪的团龙。
“我是谁?看周围的明⻩的装饰和自己⾝上的装束,我应该是个皇帝,我怎么会变成皇帝的,这又是什么朝代?”
安子奇心里惑,迟疑地坐在盘龙御座上不敢站起来。
从门外轻手轻脚走进一个穿着怪异的中年人,进来就远远跪下,用男不男女不女的尖利声音说道:“禀皇爷,奴婢已经把此事查清,监察御史王明泰所奏属实,只是…”
安子奇明⽩他就是太监,只是对他所说摸不着头脑,张口想问现在是什么朝代,自己又是谁,还没想好该怎样问,突然觉得自己像是不受控制,嘴里竟然说出完全不是自己的声音:“只是什么?汪伴伴怎么说话也呑呑吐吐起来。”
安子奇这才明⽩,他是附⾝在某个皇帝⾝上,只能看和听,本不能代替这个皇帝说话和思考,虽然有点遗憾,却省却了要弄清所处年代的⿇烦。
中年太监对着地下磕个头,爬行几步,对周围看看,才低声说:“奴婢虽然管辖锦⾐卫,只是此事与淮国公有关,奴婢不敢说。”
皇帝默然,停了一会说:“內宮不准结外官,是我大明的祖训,耿娘娘她不会不知道,王明泰他怕是言过其实吧。”
中年太监见皇帝不信,生怕连累自己,又爬三一步说:“奴婢汪益决不欺瞒皇爷,耿宾文他确实与燕王、秦王来往密切,书信联络不断,奴婢决不敢谎言。”
安子奇听到耿宾文和燕王、秦王,稍稍想了一下,马上就明⽩他是附⾝在大明建文皇帝⾝上,只是为什么会来的,实在想不明⽩。
建文帝朱允炆宾显然不想与汪益继续就这个问题谈下去,叹了一口气说:“燕王、秦王乃是朕亲叔,耿宾文与他们书信来往也是平常。你下去吧。”
汪益在地上磕个响头,悄悄起⾝面对朱允炆退了出去。
朱允炆烦躁地站起⾝来,在安放御座的七层⾼台上来回走了几步,忽然举起手,一个面容姣好的小太监马上趋到朱允炆的旁边,朱允炆轻声说:“去东阁,传启泰到东阁。”
小太监直杆,站在⾼台下面尖声叫道:“皇爷起驾,传文华殿大学士启泰。”
殿外马上传来同样尖利的叫声:“传文华殿大学士启泰。”
叫声在殿外接续,一直传到皇宮外面。
朱允炆在一群太监宮女的簇拥下,走到位于偏殿的东阁。
东阁仿佛是朱允炆的书房,规模要比刚才的宮殿小得多,一张紫黑的案桌上放着堆放整齐的奏章,朱允炆在案桌后的龙椅上坐下。
安子奇暗暗计算,叫声整整过了半个多小时,才见一个⾝穿红⾊官服,前绣有一只仙鹤的⽩发老人匆匆走进东阁,进阁就俯卧在地上,嘴里大声说:“臣启泰叩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脸上露出笑容,亲切地说:“先生起来,赐座。”
启泰马上又磕了头说:“谢皇上。”站起⾝来坐到小太监搬来的矮凳上。
朱允炆望着启泰,拿起案桌上的一本奏章说:“先生可知道王明泰的密奏?”
启泰赶快又下趴磕头说:“臣知道,王明泰曾经与臣说过。”
朱允炆让启泰坐回矮凳,说:“在朕的东阁,先生不必拘礼,坐着说就可以。先生是如何看法?”
启泰想了一下,欠⾝说:“谢皇上,臣上次对皇上言说,藩王权重,将来必是家国之忧。所以臣劝皇上将藩王兵权逐步削弱。
今⽇诸藩王分封各地,初看带甲精兵不下数十万,其实诸藩王皆以燕王、秦王为首。皇上只要将燕王、秦王召⼊京城,圈以⾼墙,诸藩王自然心寒,到时削弱诸藩王自然易如反掌。
臣没料到臣的建议竟会传⼊淮国公的耳中,淮国公又与燕王书信来往,皇上今⽇若是召燕王秦王⼊京,燕王必不肯来,必要误了皇上的大事。
王明泰察觉淮国公密信传于燕王,马上找臣商议,是臣建议王明泰密奏,皇上圣明,定知臣的意思。”
启泰没有说耿宾文的消息来于何处,所以说皇上圣明,意思是皇上应该知道。
朱允炆当然知道耿宾文的消息来自何处,只是事关后宮,朱允炆不便言说,只是叹了口气。
启泰抬眼看看皇上,低声说道:“太祖先皇刚猛坚毅,方能在数年之內平群雄,驱逐元人于漠北。皇上英明天纵,仁明孝友,实乃我大明的洪福,只是皇上过于仁爱,诸藩王皆是虎狼之心,皇上要三思。”
朱允炆不说话,只是呆呆地看着放在案桌上的奏章,过了一会才说:“朕知道诸藩王拥兵自重,只是诸藩王皆是朕的亲叔,朕不忍骨⾁相残,故而迟迟不能定下决心,先生的话是良言,朕是要三思。”
启泰见朱允炆犹是寡断,心里有些着急,进一步说:“燕王既知皇上意思,皇上不如命锦⾐卫星夜启程,将燕王押送京城。燕王虽知皇上削藩,谅必不会提防皇上雷霆之势,只要燕王进京,诸藩王群龙失首,皇上削藩大事可成。”
“又是马上命锦⾐卫将燕王押⼊京城”朱允炆记得启泰已是第二次说起,燕王镇守北疆,有大功于社稷,仅仅为了有人对他通风报信,就以囚车押送京城,似乎过点过份。
“先生说话确有道理,让朕再想想,你下去吧。”
启泰躬⾝退出,朱允炆挥挥手,仿佛要把心中的烦恼挥去。面目姣好的小太监马上趋过来,低⾝说:“皇爷刚才吩咐要去⽟华宮,袁娘娘已准备接驾,皇爷…”
小太监口中的袁娘娘其实是⽟华宮的袁贵人,温柔可人,朱允炆最近十分宠爱她,若是能在袁贵人处享受一番轻歌曼舞,定能解除心中的烦恼。朱允炆只是稍微一点头,小太监马上叫道:“起驾⽟华宮。”
坐在四人龙輦上,朱允炆闭目养神,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只好在心中瞎猜:“真是一个奇怪的梦,我怎么会梦到朱允炆,而且是那样的实真,他的感受就像是我的感受,⽟华宮到底是什么样?”
耳边传来娇滴滴的声音:“臣妾接驾,愿皇上万岁万万岁。”
安子奇听到这种说法就烦,整天说万岁,又有谁万岁了?看来皇帝也不好当,成天听见尖声怪叫,怪不得皇帝都烦恼。
朱允炆把眼睁开,安子奇看见前面跪着一个穿着妖娆华丽的少女,年龄最多不过二十岁,随着朱允炆的“平⾝”安子奇见这少女双目含情,喜悦溢于眉间。
朱允炆大步走进⽟华宮,袁贵人紧跟在后面,再后面是大群的宮女。进得宮来,朱允炆往中间的龙椅上坐下,袁贵人赶紧上前,伸⽟手从宮女手中接过茶盘,轻轻放到朱允炆面前,娇声说:“皇上请用茶。”
朱允炆端起喝了一口,脸上露出笑容,口里啧啧道:“真是好茶,唯有在爱妃宮中才能饮到如此好茶。”
“这是臣妾去年在梅花上扫下的初雪,总共才收得一小昙,除了皇上,谁也没有尝过,就是臣妾也没有喝过。”
“怨不得茶中有梅花的清香,朕今年冬天也要叫太监去扫一些来,明年爱妃来喝朕的梅花茶。”朱允炆的情随着茶的清香放松,削藩的事也丢在脑后了。
宮女端上烧制精美的菜肴,袁贵人亲手给朱允炆倒上一杯酒,自己坐到旁边⽟手轻轻一摆,顿时从殿外进来几个手拿乐器的宮女,坐成一排弹奏起来。
朱允炆就是喜袁贵人的讨巧,在音乐声中⾼兴地连饮数杯,望着袁贵人酒后红润的脸说:“朕今⽇心中烦恼,到你宮中,竟把烦恼全忘了。”
袁贵人笑眯眯地说:“当今天下四海升平,皇上还有什么好烦恼的?”
朱允炆极想对人诉说心事,便对袁贵人说:“太祖皇帝创下大明天下,确实是天下太平,百姓乐业。只是朕的叔王皆拥兵自重,实乃朕的心腹大患。
朕有心将各叔王削藩,又怕被天下百姓说朕不仁,太祖所封叔王尚且要削藩,朝中大臣岂不要自危,所以朕一直不敢下此决心。
刚才首辅建议命锦⾐卫押诸藩王进京,朕实在不忍,爱妃以为朕的想法如何。”
袁贵人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摇头摇说:“臣妾只知伺奉皇上,皇上英明,自有神助。”
恍惚中暮⾊深沉,朱允炆与袁贵人在宮女簇拥下步⼊寝宮。一对红纱宮灯⾼挂,鸳鸯帐內两人情情切切,安子奇虽是梦中,也能感到热香流溢,止不住心猿意马。
恍恍数天过去,朱允炆只是批阅奏章,朝见大臣,安子奇梦中气闷,实在对皇帝的生活厌倦,却又不知如何离开。
一⽇早朝结束,朱允炆回到东阁,刚坐下,小太监就禀报:“皇爷,汪总管见皇爷早朝,候在偏殿等候皇爷召见。”
汪益提督锦⾐卫,朱允炆对他十分信任,突然候在偏殿,肯定有要事,朱允炆便挥挥手让汪益进来。
汪益进来依然先磕头,然后膝行几步,低声说:“皇爷,锦⾐卫开封密信送到,有大事要报。”
“开封,那是周王的藩国,难道周王要…”朱允炆不愿把他的叔叔想得太严重,对汪益说:“什么事,你站起来说。”
汪益走到朱允炆⾝边,小心地对东阁外望望,然后低声说:“密信上说,周王风闻皇爷要削藩,心中不満,已在整顿军备。周王麾下本有甲兵两万,尚嫌不够,正在招兵买马,添置军械。”
明朝对军队控制最严,藩王虽然手握兵权,军队数量却是限制,没有朝廷御旨,是不准扩充军队的,否则就是叛逆。
周王既然在招兵买马,很明显就是要对抗削藩,朱允炆大怒,用手在案桌上一拍,恨声道:“周王是朕的五叔,太祖对他甚是厚爱,难道他要造反不成。”
牵涉到皇室宗亲,汪益不敢回答,停了一会说:“奴婢臣还有密报。”
“说来。”还有密报,难道还有藩王想造反?有些怒不可遏。
汪益依旧低声说:“据奴婢臣设在吉安侯府密探报,昨夜吉安侯接到密件,十分着急,星夜派人起程赴北平。据密探报,吉安侯接到密件,曾经说到锦⾐卫,还说是宮內送出。”
“宮內送出的密件,说到锦⾐卫?”朱允炆略一思索,马上就想到肯定是袁贵人把他说的话秘密传送给吉安侯。袁贵人本是吉安侯廖永宁的外孙,而廖永宁又与燕王好,自然会把锦⾐卫要去抓捕燕王的机密紧急透露给燕王。
朱允炆不知应该感到愤怒还是悲哀,上次偶然对皇后谈起削藩的打算,想不到皇后竟然会不顾朝廷安危,在⺟女闲谈中把这样的绝密随意讲给她的⺟亲,耿宾文的夫人听。当时为了皇家脸面和社稷定安,硬是把这件事忍了下去,可现在又出来一件,而且是更危险。
后宮佳丽三千,袁贵人能得宠,也算是她的福份。袁家借她的恩宠,享尽荣华富贵,她为什么不受祖训,秘密透露宮中绝密?朱允炆觉得不可思议。
望着躬⾝站立的汪益,朱允炆觉得只有太监才是对他忠心的,宮中的其他的人皆不可信。
汪益退出后,朱允炆便思索如何处理袁贵人。按照太祖的遗训,后宮过问政事,结外官,最轻也是废去封号,打⼊冷宮。朱允炆有心想这样做,提起笔在皇帝专用的纸上写下:“袁贵人不遵祖训,过问政事,着即废去…”
朱允炆突然犹豫了,废去袁贵人封号容易,只要御旨一发,袁贵人从此就将在荒草青灯的冷宮里渡过她的后半生,可是万一大臣质问,又该如何回答?
朱允炆开始羡慕他的爷爷,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皇帝”的太祖朱元璋,当年为了对付骄傲放纵的开国宿将,朱元璋顿然废去延续千年的宰相体制,将一大批怀有二心的功臣相继处决,确保了大明江山的定安。
而他朱允炆,就是因为太祖杀戮过重,继位之后立即实行轻徭薄赋,优待文官功臣,亲自定下年号“建文”作为改变太祖执政时官吏自危的信号,朝堂上百官宁死抗争的事时有发生,朱允炆也觉得这是显示自己是圣明天子的新气象。
百官宁死抗争的坏结果是如果今天废去袁贵人的御旨一下,明⽇朝堂上百官必来质问,说不定有人会引经论古,指责皇帝在后宮荒。这削藩和锦⾐卫密探是极其机密,如何能在朝堂上讲明?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随手把写了一半的御旨撕碎,扔到地上。
太监见朱允炆不悦,谁都不敢上前。
在案桌周围烦恼地转了几圈,朱允炆忽然说:“去永宁宮。”
又是四人龙輦,又是太监宮女簇拥,安子奇以为朱允炆又要到哪个皇妃那里去,想不到龙輦穿过层层宮殿,来到一处极宽广的空地上。
一座宮殿孤零零地矗立在空地的央中,四周的围墙⾜有两丈多⾼。太监和宮女自觉地停下脚步,只有四人龙輦直把朱允炆抬到围墙的大门旁。
朱允炆走下龙輦,四个抬輦的太监马上后退,一直退到远远站立的太监宮女处。朱允炆抬头看看大门,安子奇看见大门上贴着封条,旁边有铁牌悬挂,上面铸出几个字:非皇帝进⼊此门,诛杀不论。
朱允炆撕下封条,用力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朝里望了望,门里边是一座用不大的宮殿,门上依然贴着封条。
朱允炆一步一步朝宮殿里走,安子奇也一步一步觉得这宮殿诡异,宮殿里到处都是蛛网灰尘,看得出起码有几年没有人打扫。
宮殿中另有用石块砌成的密室,朱允炆走到密室前,掏出钥匙打开密室的门,举步就跨进去。密室封固严密,里面并没有多少灰尘,密室央中有一张方桌,方桌上放着一只大铁箱,
密室的墙上挂着一张画像,画的是一位相貌丑陋的年老皇帝,神⾊忧愁地注视着方桌上的大铁箱。
朱允炆走进密室,见到画像马上就跪下,口里祷告道:“祖⽗,不孝孙儿无能,祖⽗在世时常说孙儿懦弱难以治国,孙儿当时不信,今⽇才知祖⽗远瞻。今⽇来此,求祖⽗赐予孙儿刚強的力量。”
祷告罢,趴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把额上塗得一团黑。
站起来走到大铁箱旁,朱允炆伸手打开铁箱,见里面放着一卷明⻩⾊的锦缎,还有一只紫黑⾊的紫檀木箱。
安子奇一见紫檀木箱,马上就惊叫起来(可惜没有一点声音),这不就是任老伯托付的那只紫檀木箱,难道翡翠匣是朱元璋留下的?
朱允炆取出紫檀木箱,打开看,里面果然是那件通体碧绿的荷叶翡翠匣,不过旁边的两个凹陷內还有他物,小的一件是一块与翡翠匣相同质料琢成的方块,上面雕着一只异型的走兽。
另一件形状上看像是⽟玺,通体如羊脂般⽩润,⽟玺上盘着屯云吐雾的螭虎,紫檀木箱內两绿一⽩,似乎还放出咝咝毫光,幽暗的密室为之光亮起来。
朱允炆并没有去动紫檀木箱里的东西,只是呆呆看了一下,伸手拿起那卷明⻩锦缎。打开锦缎,里面是一卷书稿。
朱允炆屏住气,慢慢放开卷起的书稿,上面是朱元璋留的字,马上将书稿放到方桌上,躬⾝行礼,然后才慢慢阅读。
书稿上写:“允炆见字:
朕有苦衷,不得已写旨在此。汝之⽗,为朕最爱,可惜早逝,汝的叔⽗皆是少有能为,镇国可行,治国不能,所以朕决定由你继位。
汝仁爱有余,刚猛不⾜,恐今后非汝叔⽗能容,只是朕已年衰,无力再替汝管教,只得留下宝物,一旦汝心怯,可借宝物助汝。只是宝物神通,因人而异,是祸是福,汝自思量。
朕以布依起兵淮西,曾有异人向朕进献宝物,一是祖龙传国⽟玺,说是开国创业非此不可,一是碧⽟匣,內蔵两粒丸药。朕⾝佩祖龙⽟玺,十年平群雄,创下大明江山。
碧⽟匣朕未用,异人言道,碧⽟匣另有神通,內蔵丸药,一可以治国,一可以享国。两丸一样,只可服一,唯服药人自择。
朕不知碧⽟匣祸福,故蔵之密室,汝宜慎重。”
朱允炆看完朱元璋留下的书稿,长长地舒了口气,伸手将翡翠匣从紫檀木箱里取出,又看看木箱里的那个方形翡翠块,咬牙伸手去取。
安子奇马上明⽩方形翡翠块就是打开翡翠匣的机钮,屏住神,想看看究竟是如何打开翡翠匣的。
翡翠方块上异型的走兽突然跳出来,瞬间就变得大巨无比,对着安子奇就一口咬来,安子奇惊叫一⾝,仿佛坠⼊无底的深渊,在冷汗淋漓中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