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以色列复国
梅厄夫人对于以⾊列的犹太人来说是一个象征,是一个英雄,这位出生于苏联的犹太女人,自从二十年代初离开苏联之后,就一直⾝在巴勒斯坦。因此,对于巴勒斯坦犹太人社区內的情况,她可谓是了若指掌。
对于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来说,所谓的社区并非是什么福地,那里是真正的集中营,是本不存在什么自由与人权的地方。在那里,所有犹太人的活动范围都被限制在一个极其狭小的区域內,不能随意出⼊社区,就像是一群被圈养的牲畜。
可即便是这样一个地方,那些从欧洲各处流亡来的犹太人,也不得随意的进⼊。在梅厄夫人以以⾊列复国委员会名义发给苏共央中的外函件中,披露了此时正在巴勒斯坦地区所发生的大规模歧视犹太人事件。
原来,自从希特勒的纳粹权政在德国上台之后,直到德军大规模⼊侵捷克、波兰等国,一些意识到局势不妙并且有些家底的犹太人,开始不约而同的逃离欧洲,前往世界各地避难。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全世界大多数家国都不怎么这个精明的民族,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不愿意去招惹德国之外,也是因当时逃亡的犹太人实在太多了。因此,当时出逃欧洲的犹太人,家底丰厚的就选择逃往东方,那里的国中 海上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城市,在当时的情况下,外国人进出海上是不需要理办签证的。同时呢,国中地府政也没有像国美以及其他家国那样,对犹太人的⼊境横加限制。而对于更多的犹太人来说,国中实在是太遥远了,没有相当丰厚的财力支持,一个普通的家庭本无法远渡重洋跑到那里去定居,于是呢,就有更多的犹太人选择了前往巴勒斯坦。
但是从战前的一九三五年开始,直到二战结束,德国人被最终击败。英国人一直对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社区实行着森严的封锁政策,任何人未经批准。都不能进⼊这个社区。至于说要怎样才能得到他们批准,其实也很简单。拿出一笔⾜够的钱财就可以了。至于那些拿不出⾜够钱财地,则会被英国人的驻军阻挡在外,从而无处可去。
在这几年地时间里,无论是社区內的犹太人还是社区外地犹太人,都在想尽办法打通英国人的封锁,而犹太人的心齐也在这一段时间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英国人的封锁很严,但是几年时间內。仍旧有无数犹太人从约旦河偷渡,进⼊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聚居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了大巨的代价,甚至是生命。不要以为西方所宣扬地那种主民与人权是实真的,那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甚至只是一种宣传的骗局,而在事实上,他们的忍残暴并不比德国法西斯差多少。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这一点,从英国人事如何对待偷渡的犹太人上,就可以看个一清二楚,他们甚至敢于对收⼊寸铁地平民动用武力,将无家可归的偷渡者抛进约旦河里活生生的溺毙。
为了能够给全世界地犹太人找到一个安⾝立命之所,也是为了使犹太人不再受到别人的欺庒、辱凌,以巴勒斯坦工为首的一大批犹太人,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以⾊列复国的努力。而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复国主义者们逐渐分成了強硬派与温和派两个阵营,温和派的几个代表人物,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游说各国府政,希望在复国问题上得到际国的支持。而強硬派则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们以武力为依靠、以杀自的恐怖袭击为手段,四处打击反犹的阿拉伯人。后世以⾊列温和派的以⾊列工与強硬的利库德集团,基本上就是在此基础上脫生演化出来的,而后来伊斯兰极端分子所惯用的杀自炸爆袭击,也差不多就是和此时的犹太人学来的。
作为工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过四旬的梅厄夫人在将近十年的游说中可谓是处处碰壁,原本在她以及整个巴勒斯坦工看来,二战的结束、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应该是他们成功复国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个时候,由于德国法西斯大肆害迫、杀屠犹太人的事实真相曝光,全世界都对犹太这个不幸的民族充満了同情。毫无疑问,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是让犹太人获得了际国舆论的支持,而有了舆论的支持,如果再有某些大国的声援,那么以⾊列的复国也就应该顺理成章了。
可是残酷的事实证明,他们这些犹太复国主义者还是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在柏林战役全面结束,德国人正式投降之后的这一个月时间里,他们的游说工作仍然没有任何的进展。而就在这些几乎要失去希望的时候,希腊的英苏冲突爆发了,再之后,英国在希腊失去了所有主动权,作为英国盟友的国美,却在这件事情上保持了缄默。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似乎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从中看出些问题来了,那就是苏联将会从一场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希腊冲突上,获得两个方面的利益:第一,一场战争,他们在希腊扶植起了一个亲苏的府政,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整个巴尔⼲半岛,甚至还直接影响到了土耳其的政治局势。第二,挑战美英为首的西方势力霸权。美英最终在希腊问题上的让步,等于是向全世界宣告,战后的苏联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可以任由西方势力围攻的家国了,他凭借着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強横军力,已经跻⾝到了那把可以同美英平起平坐的椅上。
“为了避免犹太人再次受到惨痛的伤害,为了避免整个犹太民族彻底成为历史,以⾊列必须复国。犹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家国。”这是长久以来全世界犹太人心中地呼声,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者们四处游说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但是呼声归呼声,它说到底都只是一个要求,而在这个明显由抢着掌握话语权的世界里,一个弱者的呼声再強烈,也不会有任何人去理会 ̄ ̄你还真以为际国博弈的舞台上存在着什么公平与正义啊?要想实现复国的大业,以⾊列就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为它开口、同时又有着強大实力的支持者,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无疑是他们最后的一个选择。
其实说起来犹太人同苏联之间的关系还真地复杂,作为一个民族与一种社会理想。坚持以及信仰**的犹太人,恐怕是相当多地。且不说马克思就是一名犹太人。就单从苏联本⾝的⾰命史来看,在十月⾰命地那段岁月里。仅占苏联人口百分之五不到的犹太人,就在⾰命者的行列里占据了百分之五十的席位,大多数跟随列宁并且在苏共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命者,基本上都是犹太人,而在这其中,则以托洛茨基最为出众。只不过后来在斯大林掌握权力之后,也许是出于民族歧视的原因。又或者是出于清除托洛茨基余的考虑,苏共导领层中地犹太人几乎被清洗一空了。
当然,巴勒斯坦工之所以向苏联方面寻求支持,也并非仅仅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最为重要的是,工內部认为。在目前的际国局势支配下,支持以⾊列复国完全符合苏联的利益。
作为一个在战争中起家的军事大国,战后苏联势必要在全球各个地区扩展自己地影响力。在如今的亚洲。他们的势力已经蔓延到了⽇本,其后,他们将⽇本为跳板,继续向东南亚一带扩张。在欧洲,整个东欧早就伴随着德军地溃败,一股脑的投进了苏联的怀抱,而当希腊争端结束之后,巴尔⼲也等于是落进了他们的手里。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人的扩张步伐会就此停止吗?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可以想见,他们的下一步计划,将会是通过影响土耳其进一步向广大的中东地区蔓延。
这样一来,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将会出现在苏联府政决策层的眼前 ̄ ̄如今的中东几乎完全是美英的地盘,中东各国的王室,几乎都同英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苏联除了在伊朗北部地区享有一定的影响力之外,他在中东几乎就找不到什么存在感。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要想把触角伸到中东,就需要有一个名正言顺、能够得到际国认同的借口,这个接口从哪里来?巴勒斯坦工的导领层认为,自己一方的出现,将会让苏联人眼前一亮。
也就是出于这一点考虑,巴勒斯坦工趁着莫斯科会议的时机,秘密向苏联外部提了一份公函,这份公函的提,一方面是真的为了寻求苏联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做出一个试探。如果苏联人有心揷手中东事务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不会错过莫斯科会议这个机会的,骤然将以⾊列复国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不仅能够起到打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效果,还能够对外表一个态 ̄ ̄我们苏维埃共和国联盟要进军中东了,中东那些一直抱着英国人腿大的大小地主们都给给我收敛一点儿。
对于楚思南来说,他本人对犹太这个民族并没有丝毫的偏见,与此相反,他甚至对以⾊列这个家国有着几分好感,要知道在历史上,以⾊列是最早承认国中的几个家国之一,而且在六七十年代,它也是极力支持国中重返联合国的家国之一。
当然,作为苏联如今的最⾼导领人,楚思南绝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某一件家国大事,尤其是这种支持了某一方就会得罪另一方的际国关系大事,他绝不会忘记国美人曾经犯下的那些错误。
不过精明的犹太人这一次并没有庒错宝,当楚思南将这个问题在国务会议上提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与会代表都赞成支持以⾊列复国,并且应该将这件事情立刻提上⽇程。把它作为一个议题,放到莫斯科三国会议上去谈。毋庸置疑,随着苏联军力地膨以及对德战争的胜利,尤其是在希腊争端问题上的大获全胜,苏联国內决策层出现了一种自信心⾼度膨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相当普遍。在这种自信心膨的驱使下,以強硬与对外扩张为主流的鹰派思嘲开始弥散,而向中东扩张影响力,显然符合这种思嘲的本质。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现象的出现,让楚思南提⾼了警惕。他觉得鹰派思嘲的泛起,绝对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鹰派意味着強横、意味着大国沙文主义地蔓延、意味着“苏联老大哥”气派的重新出现。而如果不对这种思想进行庒制,那么毫无疑问。若⼲年后,在他导领下地苏联,将会重新转回到那段曾经走过一次的历史轮回中去。
在有了这样地警惕之后,楚思南也做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检讨。作为在苏联府政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导领人,他在鹰派回嘲的问题上绝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什么叫做统帅?什么叫做元首?顾名思义,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府政的核心。是整个家国机器运转地作手。无论是在苏共內,还是在以克里姆林宮为核心的苏联家国 权政体系內,任何一种思想的出现或者说是政策的走向,都是以他楚思南的决策以及倾向为指导的。
在这一段时间里,他楚思南在希腊问题上表现出来地強硬态度,以及英美妥协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苏共內部以及苏联权政核心中鹰派思想的出现。“上面说需要刮风,下边就赶紧送上一场雨。”这历来就是政治圈里一个相当普遍地现象。而今他楚思南都对外那么強硬,那么积极的对外扩张影响力。下面那些看他眼⾊行事,揣摩他的心思说话的人,又岂能不跟着他的指向走?
同英美作对是必要的,那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必然冲突,是现在与将来都不可避免的。但是,刹住国內这种沉渣泛起的大国沙文主义思嘲,也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楚思南绝不希望自己在对付一个敌人的同时,⾝边却涌现出一些令他感觉恶心的东西。
就这样,在经过一番深思虑之后,楚思南决定作出一些举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首先,他决定低调处理希腊问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褒奖希腊战事主要军方指挥官的事情上。包括阿赫罗梅耶夫、索科洛夫一⼲在希腊战役上表现出⾊的指挥官,楚思南决定让他们受点委屈,虽然该有的勋章、奖励一项都不少,但是却没有举办公开的庆功宴会,他这个最⾼统帅部的统帅,也没有照例单独接见他们。与此同时呢,楚思南却决定要在三国会议结束之后,专门在克里姆林宮召开一次国全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所有人一个暗示,他并不看重希腊那便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对外战略目前并非他考虑的重点,他现在目光的主要着眼点,仍旧是国內的经济建设。其次,对以⾊列的复国问题,楚思南仍旧决定采取支持的策略,但是支持的方式却不想所有人想象的那样,要借助此次的三国会议,乘胜追击,一举強庒英国。他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三国会议上提出来,但是却并不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解决,苏联大可以通过某种暗示,告知美英的代表,苏联将会在联合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大会上,将以⾊列复国的议案提上去,并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份,提请安理会通过这份议案以支持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成立自己的家国。与此同时,苏联府政还将在三国会议之后,邀请巴勒斯坦工主要导领人来苏访问,以向全世界明确表达苏联府政在以⾊列复国问题上主张。但是,这种支持是有限度的,准确的说,苏联仅支持以⾊列在和平的条件,通过与阿拉伯人的进一步磋商来达成复国目的。苏联绝不支持、也绝不会鼓动以⾊列用任何非和平手段达到复国目标,更加不会向犹太人的复**事组织提供包括经济、军事在內的任何形式的援助。
导领人的举动就是整个克里姆林宮决策层的风向标,尽管楚思南没有明确的说什么,但是能够跻⾝与府政上层的员官,没有一个是傻瓜。这些异常精明的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嗅出潜蔵在最⾼导领人某些举动背后实真的目的,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內,整个克里姆林宮的论调就起了变化。有些人甚至在国务会议上慷慨陈辞的向楚思南进言,说什么目前大战刚刚结束,家国需要休养生息、社会经济需要长时间的恢复,所以在对外政策的制定上应该走温和路线等等。
见风使舵,对于这词的理解,恐怕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文字学家都没有一个普通的政客来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