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求求张恪吧
自从张恪上书保举崔呈秀以来,京里的情况一天三变,弹劾崔呈秀的奏折越来越多。而崇祯多疑的子也暴露出来。他几次想调动义州兵去剿灭流寇,张恪都给挡回去了,两个人之间就有了心结。
这一次崇祯更是明发弹劾奏折,这一手的目的昭然若揭。
一下弹子劾的奏疏就像是雪片一样飞来,不光是崔呈秀,甚至连张恪也没有跑了,崇祯思索再三,毕竟张恪还手握大权,他亲自派遣员官到天津安慰张恪,当然只是张恪一人,至于崔呈秀,你自己想去吧!
夜⾊渐渐稠浓,茶⽔也喝淡了,崔呈秀越发着急,额头都冒出了汗⽔。
两个人同时遭到弹劾,只安慰张恪,崇祯的意思再明⽩不过了,那就是着张恪丢卒保帅。
虽然张恪答应会力保他,谁知会不会有变化啊!一旦张恪松口了,他这个阉余孽保证⾝首异处了!
等了半天,张恪没说法,反而随手拿起了茶杯,闷头喝茶,送客的意思非常明⽩。崔呈秀涨红了脸,起⾝走了两步,突然回头,犹豫一下,冲着张恪深深一躬。
“永贞兄,我一直有个疑惑,不知道永贞兄能不能给我解惑。”
“崔兄,你说吧。“
崔呈秀深深昅了口气,目光紧紧盯着张恪,郑重道:“永贞兄,这些年义州兵势力越发強盛,武力之雄,冠绝天下,京城又在咫尺之间。为何永贞兄舍近求远,先是东南,接着西北,甚至把主意打到了海外,却迟迟不取呢?”
话音不大。可是每个字都重若千斤,崔呈秀经略辽东以后,对张恪的实力越发清楚,他第一反应就是这家伙肯定有不臣之心。可是偏偏不见张恪有什么举动,反而是左腾折,右腾折,在他看来都是些无用功。
张恪看了看疑惑的崔呈秀,淡然一笑。
“崔兄,你是想当从龙功臣?”
崔呈秀老脸一红,咬咬牙。赌了!
要想让张恪保自己,就要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
“要不是永贞兄庇佑,崔某早就随着魏忠贤死了,我这条命早就是永贞兄的。试问京城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他除了姓朱之外,还有一丝可取之处吗?永贞兄文韬武略,又有大功有天下,实在不该屈居人下。”
说着崔呈秀竟然跪在地上,以头触地。发誓道:“臣虽不才,愿意替永贞兄打先锋,昏君不纳忠言,就该由能者却而代之。古往今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啊!”
崔呈秀说完,五体投地。趴在张恪面前,⾝上的汗⽔不停落下,没一会儿。地上赫然多了一个⽔印。
每一分一秒,都是前所未有的煎熬,当张恪说出“起来吧”三个字的时候,崔呈秀扑通摔了个大马趴,半晌才爬了起来。
“崔兄,你先坐下歇会吧。”
“微臣不敢。”崔呈秀恭谨地说道。
“你是认准我要当皇帝了。”张恪轻笑道:“崔兄,我也不瞒你了,张某的确有这个心思。”
崔呈秀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可接下来的话让他更加骇然。
“其实早有人劝过本王,只是时机还不成啊。”
“怎么会?”崔呈秀脫口而出,说道:“是缺兵,还是却粮?我看辽东的积累都够了,再说打下京师也花不了多少工夫。”
张恪意味深长一笑“京师不在话下,可是那些流民该如何?”
“发粮赈济就是了,辽东不是做的好吗?”
张恪摇头摇:“崔兄,从大明立国以来,田地增加不过五成,而户口呢?至少翻了三倍!就算没有兼并,没有官吏盘剥,这些土地也养不活大明的百姓。又一轮治替已经不可避免,若是没有充分准备,就算是当上了皇帝也会陷⼊无休止的战之中,直到多余的人口消耗殆尽。”
崔呈秀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此时一听,不由得浑⾝战栗,汗⽔冒的比刚才还多。
“王,王爷,您打算怎么办?”崔呈秀艰难咽了口吐沫。
“很简单,就是我让崔兄做的事情。”张恪突然笑道:“开拓海外疆土,屯田异域,大力移民海外,只有如此,才能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才能避免汉末,唐末一般的战。”
“百姓安土重迁,不愿意迁移又该如何?”
“不是有流寇吗!有他们到处闹,百姓就算是不想走,也没有办法!”
明⽩了,彻底明⽩了!
崔呈秀艰难消化着张恪的打算,很明显这位已经不把大明王朝放在眼里,他想要做的是用最小的代价进行改朝换代。
想到这里,他骤然发觉,自己这个海外总督可不是寻常的安排,相反,还是极为重要的那一个!
⾎霎时间往脑袋涌去,崔呈秀涨红了脸膛,动地嘴都有些磕巴了。
“多谢王爷看重,臣一定不负所托,只是…”他的脸⾊又垮了下来,苦笑道:“只是崇祯小儿不同意,您看?”
张恪微微一笑:“崔兄,你只管去弄清楚南洋的局势,至于朝廷,我有办法摆平。”
…
敬酒不吃吃罚酒啊,张恪本想着和崇祯击鼓买糖,个⼲一行,谁知道崇祯这么快就不听话了,少不得就要按照他的节奏办事了,张恪如是想到,空气中都弥漫着谋的味道。
自从张恪巡边之后,从蓟镇,到宣大,全都大力裁撤士兵,另外贺世贤也在京营裁撤人手。
如此一来,大量的业失兵痞或是落草为寇,或是加⼊流民军队,成为队部骨⼲力量。使得流民势力比起历史上要強大无数倍。而且他们时不时的,还能接收到武器商人的接济,有刀,盔甲,甚至有不少火绳。
这些武器可了不得,竟然比起大明军队用的还好,如虎添翼的流寇越来越凶悍。抢县夺州,杀官放粮,闹得不亦乐乎,除了太原等少数地方能撑住之外,其他地区多半沦陷。
不过崇祯也不完全是饭桶,他起用洪承畴为五省总督,专门负责剿匪事宜。
还别说,洪承畴算是个⼲才,上任之后,立刻整饬人马。置办刀,而且多派人手,弄清流寇动向。几个凌厉的杀招,就接连大败流寇,挽回了局面。
流寇在山西没法立⾜,就退到了河南,在荥各地流寇头目聚齐,商量着下一步的方略。作为义军之中的后起之秀,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略,得到一致赞许。
会盟结束之后,⾼祥、李自成、张献忠立刻率领着流寇南下,从河南侵⼊南直隶。由于是奇兵突出。守军应变不及,竟连战连败,溃不成军。
沿途的流民听闻义军杀来,纷纷起兵造反。扶老携幼,加⼊流寇的队伍,李自成的势力越发庞大。
临近年末。流寇终于杀到了凤!
这里既不是战略要冲,也不是富庶的天堂,可就是因为两百多年前,这里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就变得无比重要起来,那个人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在大明朝,凤还有个名字,叫做中都。⾼祥和李自成率领着大军,猛扑凤。凤守将朱国相率兵战。
可是他不知道,早在流寇到来之前,已经有一批流民混⼊了城中。就在朱国相和⾼祥等人拼死厮杀的时候。城中的流民到处放火,到处杀人,霎时间后方大,两下夹攻之下,朱国相很快撑不住,力战而死。
⾼祥大军冲进了凤,挖掘朱家的祖坟,将昔年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烧焚一空,接着又杀戮宦官,抢掠珍奇异宝,好不畅快。
一心狂喜的⾼祥不知道他们惹下了多大的⿇烦,就在攻占凤的三天之后,消息传到了京城,正在处理奏折的崇祯一听,朱笔落地,半晌没有觉察,仿佛呆住了一般。
突然他嚎啕痛苦,声音比起啼⾎的杜鹃还要凄厉,宮中之人,无不悚然而惊。
第二天早上,天刚刚亮,崇祯就跑到了太庙,对着大明朝历代列祖列宗的灵位,嚎啕痛哭,几次昏厥。幸亏內阁的众位大学士及时赶来,要不然崇祯说不定都会哭死。
凤乃是大明龙兴之地,竟然遭此横祸,难道是上天厌弃大明不成!
有什么都冲着朕来,由朕一人承担。
不要牵连祖宗啊!
从台面回来,整整三天,崇祯都坐在乾清宮,一动不动,如果不是眼珠转动,都会让人把他错当成雕塑。
经过三天的苦思,崇祯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把杨嗣昌叫来。
杨嗣昌可不是寻常之辈,出⾝书香门第,⽗亲杨鹤曾经官至三边总督,⽗子两个都以知兵著称,算得起是朝廷之上,为数不多的军事人才之一,至少在崇祯心目中是这样的。
君臣见面之后,崇祯咬着嘴,直截了当就问道:“爱卿可有消灭流贼之策?”
“有!”
杨嗣昌回答地十分肯定,或许他早就料到了这一天,因此慷慨陈词,一点没有犹豫。长篇大论下来,竟然把士气低落的崇祯说的来了精神,到了最后,甚至两眼冒光,拳头攥得紧紧的。
“臣的策略总结起来就是四正六隅,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征讨。如此一来,天罗地网,就算流寇有通天的本事,也难逃一死。按照臣预料,不出三年,流寇定然星落云散,天下重归太平。”
整个方略就是九个字,大手笔!大纵横!还有大消耗!
如果是张恪毫不犹豫地拒绝,甚至会重罚提出建议的人,开什么玩笑,把十个省都变成场战,就算是百万大军,也没法围追堵截,把流寇给看住了。本就是大而无当,纸上谈兵的胡说八道。
幸运的是杨嗣昌面对的是崇祯,他对这个计划有着异乎寻常的赞赏。
“爱卿果然有大才,朕心甚慰,听旨,朕加封卿为兵部尚书,总督剿匪事宜,另外任命熊文灿为右都御史,总理诸省军务,协助爱卿,扫平流寇。”
杨嗣昌不过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二十年间,冲到部堂⾼官,而且是主管各省的军政大权,真是舂风得意马蹄疾。
可是上任之后,杨嗣昌就面临着最大的困难。
按照他的设想,需要增兵十四万,增加粮饷二百八十万两。
想的很好,可是却没地方弄银子。崇祯咬了咬牙,从內帑凑了二十万两给了杨嗣昌,其余的银子都要从户部拿,可是户部早就空了。
庞大的计划还没开始,就搁浅了,不论是崇祯,还是杨嗣昌,都陷⼊了空前的尴尬。
没办法,就只能增加田赋,苦一苦百姓百姓,只要流寇剿灭了,天下就太平了,崇祯只能如此自我催眠。
就在准备下圣旨的时候,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此时对明廷的打击,甚至超过了中都沦陷,祖坟被刨!
南直隶,主要是松江府,和苏州府,加上浙江,福建,全都是大明朝的财富重地,万名士绅联名上奏,要求朝廷减少漕粮数量,如果再不与民休养,东南就要了。
相比遥远的凤,漕粮关乎京城百姓的肚子,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一下子京城的文武百官都吓傻了。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崇祯在御书房来回转圈,不停头摇:“东南是鱼米之乡,财赋重地,怎么可能没粮食了,简直是欺人之谈,查,朕一定要派人查,把赃官找出来,严惩不贷!”
王承恩在一旁脸⾊凄苦,不由得说道:“皇爷,老奴有言,不得不说。”
“讲。”
“是,隆庆开关以来,尤其是松江开关,东南和西洋贸易越发兴旺。百姓争相改稻田为桑田,不种粮食种棉花,农田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近年漕粮数量与⽇俱增,从二百多万石,一口气增加到了八百万石,东南就算有金山银山,也都搬空了。”
崇祯万万想不到竟然如此结果,他颓然坐在龙椅上面,精气神好像都被菗空了。天底下就剩一个东南了,要是这里都了,大明朝可真就没救了。看着崇祯痴痴坐在那里,一语不发。
王承恩偷偷凑到近前,低声说道:“皇爷,老奴以为或许可以下旨,问问安东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