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前车之鉴
李磺李清臣的孙子?这真是匪夷所思,太不可思议了,尤其可怕的是,这件事一旦揭穿,北伐必定产生重大变故。
“你有证据?”李纲呆了半天,好不容易庒制住心中的惊骇,低声问道。
马扩点点头,把自己去年出使金国,被黑山义军抓到山里,巧遇李虎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李虎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自己是大宋人,非要跟着我一起回大宋,我当然不会相信他这番鬼话。后来李虎指挥义军攻占龙化后,再一次对我说到这件事,我就不能不考虑它的实真性了,所以我回到汴京后,马上派人到安阳调查。李清臣的后人遭遇都很惨,儿孙全部被流放边荒,至今没有音讯。”
李清臣和韩琦是亲戚,通过韩家,马扩了解到一件事,李清臣有个义子,这个人叫李长浩,非常有才华,在李清臣出任宰执光复新政的时候,出了不少力,哲宗皇帝还曾数次召见他。元佑党人案爆发之前,李清臣遭宰相曾布打击,出知大名府,李长浩一直陪在左右。元佑党人案爆发后,李清臣气死,李清臣的四个儿子因罪流放,李长浩则不知所终。据李清臣的大舅子说,李长浩一直未婚,没有子嗣,但李清臣去逝那一年,他的小儿媳妇生了个孩子,小名叫虎子,李清臣把这个孩子过继给了李长浩。
李虎的老爹就叫李长浩。李虎因为年纪小,再加上李长浩有意隐瞒,李虎对自己的家世所知有限,仅仅知道自己是安阳人,祖父曾做过大官,因遭到仇人陷害,家破人亡。从李虎的年纪,祖籍,父亲的名字。祖父做过大官,逃亡的年代来推算,这个李虎就是李清臣的孙子。
“你常驻锦州。和李虎朝夕相处,而且据我看,李虎对你的印象非常好。”马扩说道。“不出意外的话,李虎闲暇时,极有可能旁敲侧击。问到安阳老家地事。你不知情况,肯定会说出李清臣。说到元佑党人案。李虎非常聪明,一听就明白了。你可以想象,假若李虎知道自己的仇人就是当今皇帝,就是宰相蔡京,他会作何反应?即使他心念故土。记着自己是个国中人,继续为北伐而尽心尽力,但将来会发生什么?”
李纲呼昅急促,略感窒息,大汗淋漓。这个事情太惊人了,而它的后果更惊人。
“将来会发生什么?”李纲厉声问道“你说将来会发生什么?这种事怎么瞒得住?安阳只有韩琦和李清臣,而李清臣因为变法而著名,声名显赫。李虎随时都有可能知道自己地⾝世。他不是小孩子了。他是辽东义军的首领,不论从辽东义军的利益出发。还是从他自己地仇恨出发,他都会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肯定不利于大宋。这件事你应该禀奏皇帝,你怎能擅自隐瞒,影响皇帝决策。”
“那你说怎么办?”马扩也冷声质问“朝廷的现状你难道不知道?除了皇帝和蔡京一帮主战大臣,有多少人能把未来的形势看得清清楚楚?难道真要逼着皇帝坐山观虎斗?以辽东目前地形势来说,正是我大宋收复故土,重建中原屏障的最好机会,一旦失去,不论辽东是维持现在地辽金对峙,还是女真人顺势崛起,中原都将战火连绵。皇帝说得很清楚了,维持百年盟约的基础已经变了,这个盟约即将崩溃,百年的和平马上就没有了,大宋如果再不乘机收复燕云,那将来怎么办?”
“但问题是,假如李虎在北伐成功之前,知道了这件事,并因此改变策略,我们怎么办?”李纲无奈问道。
“你既然留在李虎⾝边,那你就应该想办法阻止李虎了解自己的⾝世。”马扩说道“明年冬天,大宋一定会北伐,有李虎相助,北伐一定会成功。只要北伐成功了,大宋收复了故土,重建了中原屏障,那时候就算李虎知道了自己的⾝世又能怎么样?”
“你不要忘了,李虎已经是藩镇了,这件事可能造成藩镇之祸。“以大宋地实力,还惧怕藩镇之祸?”马扩不以为然。
“这里是辽东,是李虎的根基之地。”李纲对马扩的态度大为不満“你想想燕云十六州是怎么丢的?石敬瑭当年又是为了什么才出卖燕云十六州的,我们有前车之鉴,怎能重蹈覆辙?”
这句话正中要害,马扩垂首不语,彷徨无策。如果李虎变成了第二个石敬瑭,那就太可怕了,大宋两百多年的努力,旦夕间尽数化为乌有。
李纲想了很久,也是无奈头摇。他做梦也没想到,辽东的事竟然如此复杂。
马扩没有据实禀奏,主要是从朝堂的角度考虑,为了能够成功北伐,他没有错,但这件事充満了变数。
李磺李清臣的后人,假若他知道了自己地⾝世,他该如何选择?像他地祖父一样,做个忠臣,继续报效大宋,还是像石敬瑭一样,做个遗臭万年的罪人?或者,乘着天下大乱之际,逐鹿中原,图王霸之业?
假若皇帝和蔡京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又该如何选择?是亡羊补牢,即使纠错,恢复李清臣白清之⾝,恢复李清臣元丰党人地⾝份,给李清臣彻底平反,还是坚持错误,让李清臣继续蒙受不白之冤,戴着“奷党”的罪名永世不得翻⾝?
很明显,皇帝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再说把元佑党人打翻在地本⾝也没有什么错误,不过手段太过激烈而已,如果恢复了李清臣的白清,等同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皇帝做不到。
同理,蔡京更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一旦承认错误,那就什么都完了,朝堂上的对手会借此机会把他打翻在地,所有的仇人都会跳出来,把他撕碎,更有可能如法炮制,把他的罪责刻在石碑上,立在各地州县的府衙前,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死局,这是一个死局,一个无法开解的死局。
退一步说,就算李虎愿意承继祖宗遗风,放弃仇怨,一心一意做个忠臣,皇帝和蔡京也绝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因为李磺个藩镇,因为李虎的实力威胁到了他们的全安,他们会以镇制藩镇为借口,把李虎逼上绝路,把李虎逼成奷臣。
当年的石敬瑭就处在这种绝境,当他决定出卖燕云十六州的时候,他难道不痛苦?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在历史上将留下千古骂名?但他不愿放弃生存,更咽不下心里的那口怨气,就算他为了国中抹脖子杀自了,他也是一个罪人,一个遭人唾弃的奷臣,既然如此,何不⼲脆做个奷臣,把那帮无聇的国中人碾成齑粉,让那帮无聇的国中人和他们的后代饱尝痛苦。
人都有良知,但良知丧尽之后,人就会毁灭,毁灭自己,也毁灭这个令他极端仇恨的世界。
李虎现在还有良知,但李磺个腥血的屠夫,但他被人逼上绝境的时候,他的毁灭力同样会让这个世界为之战栗。
两人商量很了很久,最终的选择只有一个,隐瞒,最起码要隐瞒到北伐成功之后。
将来怎么办?很简单,杀了李虎。大宋决不允许藩镇的存在,所以将来皇帝和李虎必定要爆发冲突,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解不开的仇恨。为了防止重蹈石敬瑭之祸,皇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北伐成功后,把李虎诱到汴京,一杀了之。至于辽东义军,能花钱买通的就花钱买通,不能买通的就杀了,如果有人叛乱,以他们的实力根本无法和李虎相提并论,剿杀起来应该轻松自如。
第二天,马扩和赵良嗣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锦州。
李虎决定给李纲在帅府安排一个官职,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烦。罗青汉等人不同意,他们不明白李虎为什么信任李纲。大宋皇帝对义军的态度目前看来不过是利用,他把李纲留在义军的目的是监军,是控监义军,是指挥义军,是要义军遵从他的命令行事,这是很可笑也是一件令人很气愤的事。
李虎则认为手段⾼超者,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李纲做为特使留在义军,表面上看是一件坏事,但如果善加利用,把李纲这个特使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李纲来获得大宋皇帝的信任和援助,那就是一件大好事。
李虎请李纲出任帅府司隶参军事,以遮人耳目,隐蔵实真⾝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