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锦衣为王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一十二章 治乱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一十二章 治乱

目录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一十二章治乱

  说到这里,王骥已经大约懂得了胡濙的意思,他神⾊不悦,着窗户,沉昑着道:“我想,源洁,我懂你的意思了。”

  “唉,我倒但愿你不懂。”

  “怎么能不懂?”王骥苦笑“就是说,张佳木再強,总不能比太祖⾼皇帝強。治标,亦不能治本,所以一时得手,然后贪风复炽是必然的事。”

  “就是这个意思了。”

  “那么,就成了纯粹打击政敌的工具了,没有意义。”

  “张佳木的用心,我看倒不是这么小,但是,我看结果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意外。”

  “其实,”王骥欲言又止的“张佳木倒是和我说起过,治乱之道,为什么隔二三百年,由大治到大乱,他的意思,这就叫兴亡轨迹,是有规律可究的。按他的说法,就在于王朝之初,开国之君能够驭下,所以官吏勤奋而廉洁,百姓因此而安然平顺,不会生事。而时间一久,即位之君生于深宮,长于阿保之手,有的懒,有的勤,有的更愿意写写画画,不愿理政治民,那么,怎么能保证‮家国‬平安,又怎么控制的住‮员官‬勤奋廉洁如初?所以到了期,⽑病就多,总会出一个大乱子,使得国力骤然下降,接着,就是末世光景。源洁,你看,他说的对不对?”

  “对,太对了”

  三百年一大乱,在当时虽然有人提出,但绝没有人总结归纳的这么仔细,这么有迹可寻。胡濙一听完,就已经是神情jī动,大加赞赏了。

  “那么,”胡濙接着道:“如何跳出这兴亡规律呢?”

  “依你说,有没有办法?”

  “没有…”胡濙显然也不是草包,早就考虑过类似的问题,但他的答案显然是悲观的,听着王骥发问,他摇了‮头摇‬,道:“帝王由圣明到平常,再到昏聩,甚至残暴,这都是无可更替的事实。你看,从周朝的武二王,再到幽、厉,汉之景,再到恒灵、唐之太宗比起僖宗,宋之太祖太宗,比起钦宗,哪一朝,不是由治到乱,帝王血脉,也是由強到弱。从来没见过,一朝亡国时,帝王能英明如类祖宗的。”

  “帝王不成,大臣呢?”

  “大臣又没有全权,有全权的,就成了新朝的开国之君了,比如杨坚,李渊。”

  “如果大臣有全权,又不篡逆,如汉之诸葛亮呢?”

  “那也不成,一个人再強,也不能成为整个‮家国‬的救星。”说到这,胡濙也面露吃惊的神⾊,他看向王骥,笑道:“佳木该不会是想当这个人吧?”

  “我看蛮象。”

  “这可真真是天大的野心。”胡濙沉昑着道:“要说权势,魏国公、英国公等诸家也不及他,宦官也得让他三分,现在又打倒了咱们,这个‮家国‬,除了皇上,也真的没有人可以制约他这个人了。”

  “皇上也会让他几分的,皇上虽不算明君,但信起一个人来,还是能包容的。当然,皇上一般也不大信人就是了。”

  “但愿他能成功吧。”胡濙不大想谈下去,他笑道:“今天晚上,谈的够多了说实话,我们是已经故去的人了,虽然人还在世上,但实在的精神,却已经死透了。”

  “是的。”王骥承认“我每天‮觉睡‬,想的都是永乐和宣德年间的事,正统和景泰这二十多年,说实话,老夫不大在乎,也象局外人一样。”

  “为儿孙计,说真的,”胡濙劝他道:“叫增儿不要和张佳木斗下去了,他不是对手。”

  “你该知道,”王骥苦笑道:“我这个嫡孙是什么脾气,劝是劝不动的,而且,当初是咱们拱他出来,现在叫他收手,也是难了。”

  “你这个孙儿,也是胸有丘壑的人,只是,在见解上,看来是不及张佳木了。也真真是出奇,张佳木的父亲,我们都熟悉的人,谨愿朴厚,很老实缜密的一个人,当年给皇家当秘密差事,辛苦一场,落个没下场,因为这个,所以皇帝和咱们有心照顾,愿本以为,此子当个指挥佥事就算到头了,谁知道竟是现在这局面人生,真是从何说起。”

  “儿孙自有儿孙福,”王骥倒是看开了的样子,笑道:“我是不打算再问世事了,这一回的事,我已经看清,咱们这位一手扶植起来的小子已经不是咱们能掌握控制,更加不是咱们能对付的人了,既然如此,不如就在一边笑看。说真格的,我对他的治乱循环很有‮趣兴‬,倒真的想再多活几年,看一看他如何解决这个⿇烦。”

  “哼。”胡濙冷哼一声,道:“我看你是太过迷信于人了,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乃是天道,人力是无可挽回的。张佳木要是逆天而行,下场可能会很不好。说真格的,我倒想看看,这一次肃贪之后,他有什么动作,不必把话说的太多,就能把‮员官‬贪贿和驿站的使费降下来,再把迎来送往的应酬规矩给改了,这样,老夫就伏了他。”

  “谁知道?”王骥笑道:“话可不必说太満了,你这个礼部尚书,可不要被他抓到什么把柄,到时候闹个没脸,可就把一世的英名都丢光了。”

  “我可不会叫人抓小辫子”胡濙神⾊泰然,道:“老夫已经决定致仕了”

  “什么?”这一下连王骥也大为吃惊了,他道:“你能舍得?”

  “有什么不舍得的?”胡濙淡淡一笑,道:“从宣德年间到现在,一晃三十年了,还有什么没够的?”

  “这…”“老王头,不必为我可惜了。倒是老夫致仕之后,不打算留在京师居住,预备回乡闲居。京师虽好,到底不是故乡,老夫想饮家乡的水,想笑问乡间童子,是否还能听得懂老夫的家乡话?说真的,衰朽老翁,没有几年活头,原本还有雄心能带一带小辈,不要把国事弄的太坏,现在看来,老而不死为贼,还是老了不肯认账,想多赖几年,现在想想,真真是可笑,可怜,可悲”

  他这般说法,是把王骥所有的劝告的话语都堵在了嘴里,根本说不出来。呆了半响,王骥才道:“你若走了,老夫也回乡算了,和人放放牛,看看风景,也比留在京师气闷的好。”

  胡濙走后,和王骥一个行辈的人是一个也没有了,就算有耿九畴这样相差不大远的,但彼此间气味不对,平素没有什么往来,根本说不到一块去。

  吏部王直,也是致仕回乡了,王骥想想,竟是老泪纵横。

  “何必如此”胡濙劝他道:“人生如戏,有开场,就有落幕的时候,你我少年科名,年戎马,老年操持国柄,是为国之重臣,再加上活到这个年纪,子孙満堂,富贵已极,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唯一可做念想的,就是⾝故之后,见到前朝诸位君皇,我们要如何回奏现在的国事,是好,是坏,将来天下事会如何,这才是我们这样的阅历,境遇,年纪才来操心的事”

  这番话,也是当真说出了境界,王骥不觉频频点头,两个皓首老儿,此时只觉得心境平和,而回首一生,倒也真的不曾虚度过。

  “只是,到底舍不得你这老匹夫走。”王骥笑骂。

  “老夫又不曾用军功搏个伯爵,”胡濙拂袖道:“又没有赐给的大好庄园,土地,留在京城做什么,京城居,大不易”

  “看看,看看”王骥指着他笑道:“这就是人心,真真是贪欲难填。你这个官职,一年也好几百石的俸禄,你又没什么使费,全买了地,加上皇上也会赐给你这样的老臣绢匹、金银,盐茶引也有,你在我面前,哭什么穷”

  “唉”胡濙倒也不辩,只是笑道:“我可真想不到拿什么来治贪欲?说真的,咱们算是书几十年了,现在更是把什么也看淡了,但叫我抛却⾝家,什么也不要,那也真是办不到的事。了不起,官儿可以不当,但如果不置几亩地给子孙,不住大宅院,不建上好的祠堂祭祀祖宗,那么,请问我这一生,辛苦为皇家效力,为社稷谋心,难道自己就该穷困而死么?”

  这个问题,王骥是不能回答了,事实上,他自己亦是如此的想法。如果不是为了军功博个赐爵,当初又何必以转武?

  但现在谈了半天的‮家国‬社稷,谈了很久的兴亡更替,在自己⾝上和胡濙⾝上,却是看到了难填的贪欲,到这里,他也是迷茫的紧,倒确实是不大清楚,究竟是能有什么好办法,使得人満足自己sī欲的同时,又不致为祸‮家国‬?

  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究竟该如何掌握,他心里殊无底气,或者说,根本没有任何的想法。至于权柄如何平衡,如何抑制帝权而又不出现篡逆禅让之事,就更加的让人费解了。

  ⾝为官的一份子,其实当时的士大夫是没有什么君权神授这一套的。这一套只是嘴上说说罢了,事实上,有明近三百年,就是一部士大夫和皇帝争权,并且一直试图夺取皇权的一部历史,这一点,王骥清楚,胡濙清楚,但究竟如何做才对,想到这里,两个一生经历过无数风浪的老臣,却也是茫然四顾,彷徨无措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