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唐朝公务员 > 第十章 上完大学上小学〈上〉

第十章 上完大学上小学〈上〉

目录

  唐缺手底的与其说是账册,倒不如说是画册更为贴切,账册中记载的小麦就用画麦穗的方式表现,大豆就画一个小圆圈,雇佣的庄汉就是画的小人儿。至于时间是用画太阳来表示,时间的长短则是靠太阳外边的光芒来标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唐缺没法看出实际意义的符号,显然这也是出于毒寡妇自创,至于这些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只有她自己才能解读出来。

  笑过之后唐缺又微微皱了皱眉头,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就意味着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将要与毒寡妇朝夕相处,他倒不怕被克,只是如此以来他遇到不会写的字时查字典的窘态怕是也隐蔵不住了。

  不过倒有另一件事情值得唐缺⾼兴,看这一摞积攒了八年的账册的厚度,要想将之全部整理成能送交给县衙备案的式样,怎么着也得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这就意味着他最少能从这份差事里得到七贯多的收入。

  七贯多!这就相当于后世里两千二百块钱,此时正逢大唐盛世,物价既低且稳定,升米不过七文,想想这七贯多能⼲多少事?想月前唐张氏准备卖了自个儿时也不过要价八贯而已。

  虽然家里在随后的大忙中少了一个壮劳力,但有了这七贯钱雇两个人都没问题。家里少一个人吃饭,这七贯钱若是再用的谨细些,交完官家税钱后应该不用买新粮就能支持过去。这也就意味着一直坚持到秋收他家都不会有乏粮之虞,措置得当的话或许还能略有盈余。

  心里想着这些,唐缺带着一份好心情走出了庄子,但随着离家越近,他又为说辞之事发起愁来。就凭唐张氏的性子肯定不会容他到毒寡妇那里去帮忙,更别说还是朝夕相处。道理是讲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个好由头把这事瞒过去,好歹把钱挣到手上才是正经。

  只是,这由头该怎么找呢?

  …

  唐缺回到家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忙时吃⼲,闲时吃稀,他家现在也就只有这么个条件。

  天气热的屋里呆不住,唐缺就在井边洗了手脸后,接过唐张氏递过来的一大碗菜叶子面糊糊喝起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后,他才抬起头来“爹,娘,想跟你们商量个事儿。这些天正好是空闲时候,家里也没什么活计,我想到村学里学些识字计算的本事”

  听唐缺这么一说,老唐喝面糊糊的昅溜声猛然停住了,过了片刻后才又响起来“儿子这是怎么了?他小时候家里条件正好,上头有两个姐姐帮着⼲活,那时候打着他都不肯去学堂,怎么今天突然说起这个?”老唐心里想着这些,脸⾊就有些沉重下来。

  虽说不用出束脩也就是学费钱,但既要去学堂的话,老师那里两个⾁条和文房四宝的一套礼就断少不得,就算再谨细的制备,也少不了百二十文的花销,稍微手松一点的话,只怕一百五十文都打不住。这笔钱对于家中的现状来说实在算不上个小数。但面对家里唯一的独子,老唐真正心疼的其实不是钱,他怕的是儿子是因为受不下地里的苦才会想着要去学堂,若真是这样的话…想到这里,老唐竟有些不敢想下去了。

  村里这样的先例他看的太多了,学堂里学不出来,地里的苦活又不愿⼲,时间久了就成了游手好闲的二混子,多少曾经兴旺的人家儿就是这么把家给败下来的。⾝为一个在地里刨食为生的种田人,吃苦是本份,也是立⾝支撑家业的根本,丢了这个根本还怎么活人?

  只是儿子几个月前才大病痊愈,过去三个月⼲活也是稳稳扎扎没有半点虚头,没听満村子里都在赞吗?倒不像下不得苦的样子,如此以来,自己这劝诫的话倒不好说出口了。毕竟是十六七的人,若不是这病拖累着怕是早就结婚生子了,总要顾忌他的脸面不是。

  当家的在想什么唐张氏自然明白,她心里也未尝没有担忧,但这担忧随即就被对儿子的心疼给取代了,想想儿子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常常累的饭都吃不下,话都不想说的情景,唐张氏就觉得一阵心酸。

  前些年家里光景好,地里的农活尽可以请(,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山客们帮着⼲,万一顾不过来的话还有两个女婿支应,她这个独苗儿子说起来从小也是没吃过什么苦的,那儿像前几个月累的手都磨烂了,儿子虽然故意瞒着他们,但当娘的还能不知道?就为这,她晚上不知道偷哭过多少回。现下儿子想松泛松泛,他们这没本事的爹娘断没有再拦着的道理。

  连着咳嗽了几声见当家的还不说话,唐张氏就将手里的耝陶土碗一放“成儿你想去学堂这是好事,不拘是学算账还是识字总有好处,最起码将来写个文书啥的就不用费酒菜再请中人,我们当爹娘的还能拦着你不让去?他爹,你说我说的是这个理儿不?”

  唐张氏这一开口,倒让正不知道该怎么说的老唐松了一口气,儿子想歇歇就让他歇歇,毕竟过去三个月⼲的也太狠了。至于家里地里的活儿自己多下些苦也就是了。“恩,成你想去就先去个把月看看,去了就听先生的话好生下苦学。成他娘,你吃完饭后拿上百五十文钱去里正娘子那里,先割两溜儿各重三斤三两的⾁案,再置办一套送先生的文房四宝,另外把‘福’字头儿四⾊点心也置办上一匣”一个月的期限虽然说的是活话,但老唐在给先生备礼上却半点不怠慢,那怕儿子只是去一个月,也不能让村学里的先生们小瞧了他。

  唐缺前些时细细打听过村学的情况,自然知道通行的都是送两条⾁外加一份文房四宝,至于多加一份点心匣子,这在村学里就算拜师的重礼了。二老为什么这么做的目的他自然知道,尤其是再考虑到家里的现状,他就越发的感动。

  吃完饭后,唐张氏连锅都没顾上刷,就带着钱跑到里正娘子开的店里置办东西,这是村里唯一的杂货铺子,村人们曰常量油买盐啥的都在这里。

  等唐张氏回来后,唐缺左手拎着两根六斤六两重的⾁条子,右手提溜着点心匣子和文房四宝就出了门,在他⾝后,唐张氏两人站在柴扉处目送他顺着村路走远,倒不是他们不想去,只是唐缺坚决不肯,开玩笑,十七八岁了上学还要家长跟着给别人陪笑脸算怎么个事儿?

  唐缺沿着村路走不多远就遇见几个村人,这些人看着他手上提着的东西満脸诧异“唐成,你这是要去学堂?”

  “是啊!”唐缺也没多说,答应一声后继续往前走。

  “去学堂好,读书好,唐成你硬是有志气!”⾝后这句话传来不多久,唐缺就听到一阵儿忍不住的窃笑声。

  他知道这些是在笑他,说句不好听的,此时他要去的村学就类似于后世的小学,想想看,一个本该⾼中毕业的人再去上小学是个什么样子?这要是赶在后世怕都能上报纸了。尤其是再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男人普遍十五岁结婚的情况后,这种举动就愈发让人觉得可笑了。那些村人没骂他失心疯就算是不错的了。

  “这就是代沟吧?”这里的代可不是一代两代的代,而是时代的代,差着一千三百多年,他们怎会明白我的心思?想到这里,唐缺自也坦然,一路跟村人们打招呼时也是大大方方的没有半点别扭处,如此以来反倒让那些有心想笑话他两句的村人说不出口。

  在这样封闭的村子里新鲜事本来就少,那家少只鸡都够満村人议论好几天的,唐家十几岁的独儿子上学堂的事几乎是不到两柱香的功夫就一阵风似的传遍了整个村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