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官场 > 狗官 >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三十章 议对策公报私仇

第四卷 神州飘摇 第三十章 议对策公报私仇

目录

  第四卷神州飘摇第三十章议对策公报私仇

  ‮京北‬城,紫噤宮。

  当英国人偷袭天津,大沽口炮台相继失守的消息传来时,正在宮中与兰贵妃听戏作乐的咸丰犹如五雷轰顶,吓得当场就晕了过去。

  当他幽幽转醒时,现自己早已被人抬入殿中,床塌边也跪満了闻讯赶来的王公大臣和在旁奔走忙碌的几位太医。

  “皇上!您可算醒了…。”

  肃顺离他挨得最近,见咸丰睁开双眼,连忙带着喜⾊向他问安。

  “扶…扶朕起来…。”

  服侍在旁的兰贵妃扶着咸丰慢慢坐起,再帮他披了件外衣。

  “天津…各位爱卿如何看?英夷势大,如何是好?”

  肃顺是席军机,听皇帝问话第一个答道:“皇上不必多虑,有僧王在天津防守应该无事。各炮台失守是英夷无聇偷袭所至,僧王如今已回兵天津,应该不会有事。”

  “要是守不住呢?”咸丰急急问道。

  “皇上…僧王定能守住!”

  究竟能不能守住天津,肃顺其实心里也没底,但如今只能用这话安慰咸丰,免得皇帝再次气急攻心晕倒。

  “皇上,以微臣之见不如‮出派‬能员⼲吏与英夷交涉,以求和为上…。”军机大臣杜翰却是另一种心思,轻声提议道。

  “不可!”肃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似乎在责怪他在这种时候居然说这种话:“英夷与我大清宣战。天津战事是蓄谋已久而为,何况如今大沽口已落敌手,先机已失。如今兵临城下与敌求和,城下之盟哪里有我等讨价还价之理?就算议和也得打上几仗,杀杀对方锐气方才可行!”

  “肃中堂此言有理,英夷现在都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如此议和朝廷的脸面将何在?”

  “可是…万一打不过呢?如今议和尚有挽回之机。一旦兵败,天下社稷危亦!”

  “僧王在天津指挥。凭他地骑兵怎么会打不过区区英夷?”

  “凶多吉少…凶多吉少…大沽口都给对方拿下,天津如今失去屏障,以僧王一己之力…难啊!”究竟是打还是和,王公大臣们顿时分成了两派议论纷纷,就连军机处也意见不同,肃顺主张坚持打下去,但杜翰几人却想求稳为上。建议派使议和,一时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让咸丰左右为难。

  恭亲王奕訢是总理大臣,兼管着海防军务,在战还是和的观点上与肃顺相同,一致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战下去,绝对不能轻易求和。

  一个是亲王,一个是席军机。两个人的份量是众臣里最重的。可在心里,咸丰其实已经不想打了,他怕天津被英国人拿下威胁到自己的安危,已有了求和之心。可是,他也没忘记当年道光朝的事,当年就是因为道光帝与对方签了城下之盟。割地赔款使朝廷声望一落千丈,而道光也常常为了此事结忧在心,直到死时还念念不忘。

  咸丰登基之时雄心万丈,一心想为先皇雪洗此辱。但內忧外患,太平天国作乱,几年下来早就把他地锐气给磨得一⼲二净。空有雄心,却无意志,骨子里只懂得享乐挥霍,夸夸其谈而已。但在臣子面前,他虽有心议和。却碍与脸面说不出这话来。何况咸丰也存有一丝侥幸,要是万一能挡住英国人。岂不更好?

  “爱妃,此事你怎么看?”咸丰把几个念头在心里转了转,抬头看了一眼坐在⾝边的兰贵妃。

  “皇上,臣妾不知国事,更不便议论朝政,只不过…觉得肃中堂地话似乎有些道理。”在王公大臣面前兰贵妃可不敢直言评说,但皇帝问话不能不答,只能婉转地说了一句。

  “哦…那是为何?”

  兰贵妃先向王公大臣们扫了一眼,这才低声说道:“正如肃中堂所言,城下之盟不仅丢了我大清的脸面,更会让英夷得寸进尺。如今僧王正在天津驻防,只要皇上下令召集勤王之师,守住天津不失,就算打不退英夷,只要相持不下就能有了讨价还价的筹码…。”

  咸丰默默想了想,觉得兰贵妃的话有些道理,一咬牙终于做了决定。

  “肃爱卿,就这么办吧。”咸丰沉咛片刻又说道:“下旨,让丰台驻军立即增援天津,并传九门做好京城防务。”

  “皇上圣明…!”肃顺等人连忙应声答应。

  “皇上,奴才有话要说!”

  在这时候,一个人突然⾼声喊道,让众人顿时吓了一跳。

  闻声瞧去,见说话的人正是大学士倭仁,只见他吹胡子瞪眼睛站了起来,一张黑脸憋得通红。

  “爱卿有何事要奏?”咸丰奇怪地问道。

  “奴才要弹劾总理大臣于景和!”倭仁也不顾场合,大声嚷道:“于景和⾝为总理大臣,总揽外交事务,本应为国解忧,处理好与各国之事。但他在‮海上‬非但不能缓和两国事务,反而让对方挑起如今战端,可以说英夷此战之责全在他⾝。皇上!如不是他出于私心与英夷交恶,英夷何会与我国宣战,又先攻广州,后攻天津?奴才请皇上下旨,把于景和捉拿问罪,以明正典刑!”

  “倭大人的话没错,于景和是罪魁祸,英夷与我大清宣战正是因为于景和之故,依微臣之见,把于景和夺官罢职送与英夷,或许能息战端。”

  倭仁如此一说,杜翰‮奋兴‬地马上就跳了出来,借着风把矛头全指向和珅,落井下石想置与他死地。

  兰贵妃、恭亲王奕訢、肃顺三人脸⾊一变,连忙出言反对。

  和珅对兰贵妃有恩,而且又是亲戚,在这种情况下她就算被人指责⼲政也要为和珅说几句好话,何况她在內宮虽有咸丰宠爱,但在朝中却无多少势力,而和珅正能为她弥补这个不足。

  恭亲王奕訢与和珅是师徒之谊,而且双方交情深厚,在朝中又有唇亡齿寒的关系,于公于私都不能看着和珅倒台,何况倭仁这话明显是強词夺理往和珅⾝上大泼脏水,公报私仇。

  至于肃顺,和珅倒霉对他来说是⾼兴地事,但在这种时候作为席军机的他却要考虑到整个大局。现在強敌在前,南面的太平天国又未平息,和珅远在‮海上‬,掌握着‮国中‬的海关与制造局大权,而且他和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关系密切,手中又有实权,根本就不是能够轻易处理的人。要是真想杜翰这么说的办,别说和珅了,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第一个就不答应,要是这些实权派在地方闹出乱子来,整个天下就全完了。

  “皇上,杜翰此议万万不可!于景和虽有过失,但他毕竟是朝中重臣,把一个重臣交与英夷之手,先不说英夷是否真的会退兵,朝廷的体面和皇上地仁德就将断然无存啊!”肃顺虽不同意杜翰的建议,但不表明他就会放过和珅,尤其在倭仁慷慨激昂之时,他明着反对杜翰,实际上却是暗中支持倭仁,语句中巧妙地让咸丰给和珅一些“适当惩罚”

  大沽口失守让咸丰心中焦躁,他也忘了前些时候是怎么下旨褒奖和珅,更忘了当广州小胜消息传来时,坐在宝座上的他又是如何得意洋洋,在群尘面前目空一切的?倭仁的这几句话,让咸丰猛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和珅⾝上,对应着如今情况,越琢磨越觉得和珅实在是有负圣意,心头忍不住有团怒火涌起。

  杜翰的建议刚说出口,咸丰地心里就是一动,觉得如真的能牺牲和珅一人换得英国人退兵的话,这笔买卖似乎也划得来。想到这里,他差一点儿就要开口答应杜翰,下旨捉拿和珅进京了,可紧接着恭亲王奕訢、肃顺甚至包括自己爱妃的強烈反对,让他又稍微冷静了些。

  不过,咸丰是听风就是雨的家伙,心里有了对和珅不満,再怎么样也一时间消除不了。沉着脸当即下旨,削去和珅两部尚书的职务,并派人去‮海上‬前去严厉训斥,让和珅回京述职。

  “皇上,于中堂在‮海上‬正与各国周旋,何况英夷之间的交涉更要他亲力而为。英夷瞒天过海,绕行天津,这些都是于中堂所料不及的,以次责罚实在是有欠公正,还请皇上三思啊!”恭亲王奕訢连忙跪地为和珅辩解,朝中有些奕訢、和珅一派的臣子也连连向咸丰劝道。

  “三思、三思!现在英夷都打到天津了,还要朕如何三思?”咸丰暴怒,抓起⾝边的枕头就向奕訢砸了过去,大声喝骂道,吓得众人一起跪地,连连磕头请罪。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咸丰叹声说道:“老六,我知道你和于中堂地师徒情深,难道朕就不是了么?于中堂不仅是朕地师傅,还是大阿哥的师傅呢!但你们瞧瞧,他在‮海上‬办地什么差?只此一件,朕都能砍了他的脑袋!你们起来吧,朕也不是平白责罚他,大学士、总理大臣、太傅之位不都给他留着么?削去两部尚书只不过是给他一些惩戒而已,何况如今英夷已到天津,他在‮海上‬也无多用,倒不如马上回京,更能直接与英夷交涉。”

  “皇上圣明,于中堂想来会明白皇上苦心的。”肃顺不等奕訢再次为和珅辩解,连忙磕头应道。

  (这几天为合同的事忙得不可开交,好不容易菗出空,今天做次3k党,也是无奈,还请大家继续支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