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官场 > 新中华之官运亨通 >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央党校(下)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央党校(下)

目录

  林夕和宋学堂进了校园虽然惊叹于学校的建设的确不愧为‮国全‬党员⼲部教育的最⾼学府。惊叹归惊叹,可又不能总是站在学校当中傻傻的看风景。

  好在学校里的人都比较热情,两人通过不断的打听,才找到了他们这次进修班的报道处。报道处一位老教师接待了两人。交齐了各种费用,两人领到了宿舍的钥匙,还有一份学校简介。

  两人被安排在学校五号宿舍楼的504,五号宿舍楼是前些年‮央中‬党校开办县处级‮导领‬进修班时才新建的,地方比较偏僻。虽然报道处的老师已经告诉了他们宿舍的地址,但学校实在是太大了,两人在学校里转了半天,才找到他们的目的地五号宿舍楼。

  两人找到504,进门一看,这里环境还不错,估计能达到三星级宾馆的条件。地上铺着墨绿⾊的地毯,一进门是一条小过道,右边是一个大衣厨,左面是卫生间。房间里边摆了两张单人床,床对面是一张小写字台,旁边是两张休闲椅。还有一张电视柜,上面摆着一台25寸的彩电。

  两人从舂城赶到燕京,一路上坐‮机飞‬,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并不觉得疲劳。

  由于林夕和宋学堂提前来了一天,刚才报道处的老师也告诉他们,明天下午2点在学院礼堂为他们这班召开一个欢迎仪式,有‮央中‬
‮导领‬到场讲话。晚上会餐后,还有一个迎新晚会,让他们准时参加。其余时间由他们自己安排。

  宋学堂一看时间还早,就会林夕到市中心去玩。等明天正式开学,再想出去玩恐怕机会就不多了。可林夕却想在学校里转转,熟悉一下环境,顺便详细领略一下学校的风景。

  两人还不太熟,所以也都没有再劝说对方,宋学堂反正还有朋友在城里,也就没有硬拉林夕。林夕也更愿意自己一个人独自在校园里领略这里浓郁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蕴涵。

  年复一年,曰积月累,如今‮央中‬党校校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已经初步形成寓古融今,中外荟萃的自然、人文格局。

  等宋学堂走后,林夕找来刚才发给他们的学校简介,跟据简介的介绍,林夕一路行来,沿途风景数不胜数。

  在主楼正面的浮雕上,刻画了党的历史的部分內容,整体建筑风格⾼大宏伟,庄严肃穆,与‮央中‬党校地位相称。大礼堂则带有明显西部窑洞的风格,这也标志着学校告试后人,要永远继承⾰命传统。这一类建筑有着丰富的⾰命传统精神內涵,更是党的理想、信念和传统作风的象征,弥足珍贵。

  ‮央中‬党校主校园是原圆明园的一部分,明显带有皇家园林的遗风,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要文物,如矗立于掠燕湖畔的“弘佑天民”牌坊便是明代的作品,半个世纪前从城里移来,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亭”亦是历史上遗留的古建筑。此外“燕园”、“楚园”“‮疆新‬花园”等小型园林都是“*”后复校以来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水木园景区,林夕漫步于⾼大蔽阴的槐树、杨树、柳树、松树、柏树、枫树、橡树、椿树、银杏树、梧桐树、玉兰树、白腊树、核桃树、柿子树以及各种灌木组成的树林中,流连于芳草萋萋的草地上,驻足于荷花盛开、水波涟漪的池塘边,领略着这种自然之美。

  在“荟茗园”景区,站在鉴水平云楼上展眼四望,沿掠燕湖一周依次排列的明代牌坊、正蒙斋、蟠龙桥、霁月亭、光风亭、敞轩、聚观亭等形成一道整体风景线,红绿相间,⾼低错落,天光水⾊,尽收眼底。溪涧若大若小,板桥就中而铺,石山随势而立,草间树杪,鸟语虫鸣,足可豁人胸襟;细雨蒙蒙之曰,小坐亭中,林间之空翠,湖中之涟漪,雨中之花容,风中之柳态,令人涤尽俗虑。园中还有罔极楼、秋观楼、留筠馆、敷山亭等仿古建筑,细细品赏,颇有韵味。

  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深深为之叹服,这些校园景观,不仅是服务党校教学、科研的物质财富,更是历练精神、涵养文明的精神财富,必将代代传承。

  当天晚上,林夕舒服的躺在床上,回忆着下午校园內的风景。宋学堂晚上也没有回来,只是给林夕打来个电话,告诉他事情没办完,明天中午再回来。

  第二天午饭前,宋学堂才急匆匆的赶回来。一看就知道昨天喝多了,现在还有几分醉意。吃过午饭,林夕和宋学堂来到了学校的小礼堂。参加今年开班仪式的人并不多,只有几十人,都坐在礼堂靠前的位置。

  林夕和宋学堂找了个位置坐下。林夕打量着周围的人,这些学员都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派来参加此次进修班的县委‮记书‬。不看不知道,林夕本来以为自己三十岁能当上县委‮记书‬已经够年青的了,可一看周围才知道自己也并不年青了,周围的学员,最小的看上去也就二十六七岁,最大的也不过四十来岁。看来能参加这个进修班的都是各地的精英,未来的栋梁。

  快到两点的时侯,坐在主席台上的人才继续到齐,最让林夕吃惊的是他竟然看到了不少以往只能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人物。坐在最边上的党校副校长主持了今天的开班仪式。

  开班议式很简单,党校的常务副校长和中组部的一位副部长先后作了讲话,最后由进修部部长宣读了在校期间学员必须遵守的一些纪律要求。

  简洁的开班仪式让林夕见识了党校⾼效率的办事作风,看来这些年一直提倡的开短会,讲短话的会议要求在这里已经实现了,可是在下面的基层单位为什么却一直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呢?林夕暗中纳闷。

  晚上的会餐和迎新晚会只不过是给林夕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员们一次彼此增进了解的机会。全班80余人因为来自祖国各地,虽然近年来‮家国‬一直大力推广普通话教育,特别是要求‮国全‬各地公务员也更是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必须讲好普通话。

  可是这些学员的地方口音还是重得让人吃不消,也因此形成了几个小的团体,不然的话,连彼此在说什么都听不懂,又怎么可能沟通?东北三省的几名学员因说话有着更多的共同特点,当然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小团体,其他学员也各自按照地域分成了各自的团体。

  虽然大家以前都不熟悉,但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的学员⾝份,彼此间又不需要小心防范,其实在大家的內心深处也‮望渴‬着交流,只是在原来工作的地方,大家都要拿出一种威严,一种‮导领‬特有的威慑力,大家都在戴着一幅假面具做人,现在终于把这幅假面具摘掉了,所以大家很快就谈到了一起,交流着各自的一些心得。

  正式开课后,林夕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了,他来这里只有两上目的,一个是努力学习好老师所讲的內容,另一个是多交朋友。

  给林夕他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党校有名的老师,不但博学多才,更可贵的是这些老师都有着一种特有的文人气息,但决不是那种愚腐的酸气,而是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大气,这让林夕羡慕不已,暗道不虚此行。

  学习的內容对林夕来说不存在一点难度,除了上课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外,林夕还经常到党校的大图书馆查找各种资料。以加強自己的政策理论修养。

  来到学校已经一个月了,林夕也交到了不少朋友,不仅有同班的学员,而且还有学校的老师。特别是同为东北三省的其他两个省的几名学员性格都是十分豪慡,林夕发挥了他能喝酒的长项,他的酒量让这几名自以为酒量不错的同学大开眼界,在酒精的熏陶下,没几天就成了好朋友、好哥们。

  这天又是周末,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习后,宋学堂约林夕还有几名学员一起到市里去玩玩。林夕本来不想去,他想利用周末时间泡图书馆的,可是噤不住其他人的劝说,而且林夕已经一连推了几次酒会,已经让这些人有一点不⾼兴了,林夕今天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再推拖,而且他觉得自己也应该与这些人走得更近一些,所以便答应了宋学堂。

  一行六个人,除了林夕、宋学堂外,还有吴瑞、向城、仁良、龚海涛等四人,打了两辆车,直奔市中心。宋学堂一上车就打电话。林夕知道,宋学堂是在给他们县驻京办事处负责人打电话。林夕在青吉时,也有人建议他在燕京设上驻京办事处,可被林夕一口否决了。

  林夕对‮国全‬各省、市的驻京办虽然了解不深,但还是有一定耳闻的,知道这些所谓的驻京办除了争取‮央中‬相关部门的资金拨款、进行招商引资和拉关系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充当服务员的角⾊。一旦家乡来了‮导领‬,他们就要负责安排好吃、喝、住、行及购物等事项。

  虽然作用是有,可是林夕觉得青吉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设立驻京办有些得不偿失,‮央中‬各部委‮导领‬们的胃口早就被各省、市的驻京办养大了胃口,自己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过几个亿的小县,拿什么跟人家比?外一礼送得少了,被人家以为是没瞧起人家,那不是弄巧成拙了吗。

  不过宋学堂就不一样了,安西县是省会城市的下属县,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在十几亿左右,有钱好办事,所以安西县的驻京办事处可是办得风风火火。

  一会儿功夫,宋学堂已经打完了电话,转过头对林夕和另一人道:“行了,晚上就安排在鸿运酒楼,吃完饭,再去唱会儿歌,泡个澡,怎么样,这么安排,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

  林夕和另一人都摇‮头摇‬,表示赞同宋学堂的安排。

  半个小时左右,出租车来到了鸿运酒楼门前,安西县驻京办事处的主任冯振已经等在这里。一看宋学堂下了车,忙迎了过来,抢着付了两辆出租车的车款。

  林夕等人以前见过冯振,前几次宋学堂请大家吃饭,每次都会叫他,最后结帐的也一定是冯振。所以大家对冯振也不陌生,冲冯振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冯振付过车款,走到宋学堂⾝边道:“宋‮记书‬,都安排好了,还是上回的兰花厅。”

  宋学堂点点头,冯振又跑到前面为众人带路。冯振对宋学堂可是半点不敢得罪,就怕宋学堂一不⾼兴撤了他这个驻京办主任,现在就是拿个副县长来换,冯振也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