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纵论改革(二)
李天舒现在也知道,即便是自己有着一些后世的经验,毕竟没有真正的研究过,这些人很多都是在政坛上摸爬滚打很多年的人,他们对于这些自然是有很足的经验的,这个时候他们说出来的话,说是金玉良言也不为过的。
现在李天舒需要的就是整合,把这些人说出来的问题整合到一起。
改⾰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即便是有再多的难度,改⾰也必须是要前行的。
秦荣国继续道:“委纪工作的难度我在这边就不一一说明了,不过我认为⼲部制度改⾰的一个核心监督应该是我们委纪,所以我在这边说的可能有一些多。”
杨镇江呵呵一笑道:“不怕荣国同志有意见,就怕荣国同志没有意见。”
秦荣国也是呵呵一笑道:“下面我具体的说一说,首先第一点就是民意测评这个问题。现在官民对立的情绪已经是越来越严重了,那么我想说一点,民意测评就一定准吗?这个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李天舒道:“自然是以绝大多数的人为标准了,如果一个地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对主政者不満意,难不成我们还要继续让这样的同志留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吗?我看也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秦荣国摇头摇道:“天舒部长,这个观点在很多时候是对的。可是我们现在改⾰是什么?如履薄冰,一旦有一个反例,到时候恐怕随之而来的就是狂轰滥炸。”
秦荣国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舆论的引导在鄂北或许还受这些常委的一些控制,但是鄂北的改⾰是改⾰给谁看的?整个华夏的媒体恐怕都在等着看戏。
到时候如果民意测评出现错误,那么很多人肯定会抓住这个漏洞开始反击。
李天舒一开始还真是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民意有些时候也是可以被利用的,这一点李天舒并没有否认,改⾰最大的难度就在这边,你出现了错误,有没有抵御错误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岂不是太过郁闷了?
李天舒知道,改⾰的阻力只会越来越大,zhōng yāng难不成一开始就会坚定的支持?在李天舒看来是肯定不会的,这个是牵一发而动全⾝的事情,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做这件事情。
李天舒既然做了,那么他随时都可能有粉⾝碎骨的一种可能性。
实际上李家目前的形势虽然乐观,但是因为李天舒的改⾰,其实李家又一次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李宏远也不得不感叹这个是李家有史以来最为有魄力的一个人,整个李家都好似在刀尖上舞蹈。
李天舒道:“秦记书的问题我记下了,的确这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鄂北能不能扛得住来自国全的庒力?不过我认为既然有反对的,就应该有支持的。如果全是反对的,改⾰之路那将会是异常艰辛。”
褚天江呵呵一笑道:“这个倒是真话,所以我们现在要尽一切可能的集中我们的资源优势,有人的找人,有关系的托关系,不管怎么说,我们每寻找到一个支持者,那么我们改⾰的步伐就将前进一步。”
秦荣国道:“其实改⾰的阻力我们已经有了预知,当然,我们承担了这样的历史使命是有庒力,但是更多的我感觉我们是光荣的。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既然我们要改⾰,那就要拿出一些实际的效果。”
杨镇江看了看秦荣国道:“荣国同志的想法有点意思,继续说。”
秦荣国道:“之前我们鄂北频出大案,这个倒是对于我们有好处的。如果不是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的话,谁愿意改⾰呢?我们可以在这个上面做做文章。”
秦荣国算是掏心窝子的话了,要知道利用这样的舆论对于鄂北之前的工作算得上是一种否定,不过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在外界看来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了。
白丹笑着道:“秦记书的话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既然我们走的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那么我们也应该走一些不同寻常的路线。”
杨镇江道:“这一次的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很。中组部的支持代表着zhōng yāng也是有决心要改⾰的,我们作为排头兵,自然是要一鼓作气。荣国同志的话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捂盖子我们是捂不住的,既然捂不住,那么索性就在造点声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国全 民人支持我们。”
“反腐一直是百姓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我们从这一方面着手,应该是能够把握住民意的。只要把握住民意,我们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杨镇江的话很直白,但是却也很管用,说到底这个家国还是民人当家作主。
现在很多的员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他们当官了就是⾼人一等了,实际上每年委纪查处的⼲部不在少数,为什么?因为他们触犯了党纪国法。
李天舒道:“我同意杨记书的想法,这一次的改⾰对于我们来说不单单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会。江城市的改⾰我认为难度是很小的,我在江城市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前⼲部的标准实际上和我现在改⾰的差不多。”
褚天江哈哈一下道:“这个我还正要说,李天舒同志在江城的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很多投资商过来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夸赞,我认为这个可以重点宣传一下。以江城为原点,开始向鄂北周边地区辐射。”
一个副长省道:“我同意长省的意见,既然江城市有着成功的经验,那么我认为这个就是突破点,而且是一个有说服力的突破点。”
杨镇江笑着道:“江城已经率先实施改⾰了?呵呵,做的很好嘛!”
杨镇江显然对于这件事情知道的并不是很多,因为李天舒把江城经营的非常的好,杨镇江重点关注的还是江城之前的重建和后来的经济发展。
李天舒道:“江城的⼲部制度改⾰是我定下的,其他地方的同志我不管,但是在我的辖区內,我希望⼲部能够一如既往的为民人服务,跟民人群众打成一片。不过一个江城好办,但是到了整个鄂北的话影响力就大了。”
“是啊,改⾰一个城市难度并不是非常的大,但是改⾰一个省,改⾰一个家国,那么这个难度就越来越大了。”方子雄也是感叹道。
李天舒道:“我还是希望大家多提提意见,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见太少。”
省委副记书万荣胜道:“那我来说两句吧,刚才秦记书说了民意测评的问题,我也说两句。实际上民意测评这一项改⾰,我们之前都有实施,只不过实施的力度是不太够的。既然力度不够,现在我们充其量就是加強力度。”
“既然是加強力度那么我们这个民意测评算得上是改⾰么?我认为咱们可以换一种方式,那就是加強与群众交流,这个是zhōng yāng一直提倡的不是吗?”
李天舒暗赞,显然万荣胜作为组织工作的老手,在这方面还是非常的有经验的。
杨镇江哈哈一笑道:“荣胜同志果然是有经验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改⾰的难度又要小了一分了,而且你刚才提出来的意见还是非常的不错的。这样能够省去很多的⿇烦…”
万荣胜道:“江城模式我认为是可行的,而且江城历经了这几年的发展,我看这种模式越来越能够现代化的需要了。”
“这一点倒是真的,从投资商的态度来看,江城的办事效率要领先于国全的水平,真是江城的办事速度在国全应该算得上是前三位的。投资商们看什么?就是看这个啊,这个主要是靠什么?就是靠我们⼲部的自觉性。”褚天江点点头道。
李天舒道:“咱们国內办事人员的效率并不是非常的⾼。这一点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而且有很多的人喜欢打官腔,设立办事大厅这样的想法,我并不是在江城才开始弄的,早在盐宁县工作的时候,我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有了办事大厅,那么我们有很多的事情就好办了,我认为可以在办事大厅设立像摄头,上班时间必须要提⾼工作效率。咱们很多企业时间本⾝就是非常的紧张,可是有些同志明明能够一天办完的事情,却用了三五天,这个造成的是什么?”
“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人家浪费了资源,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他们降低了工作效率,最终损失的是家国的钱。拿着家国的钱,他们认为他们就是大爷,是吃皇粮的,⼲多⼲少一个样,多⼲少⼲一个样…”
“目前⼲部制度改⾰就是要改⾰这样的一种习气,让他们不要在这边混曰子,要努力维持zhèng fǔ的形象,提升服务的质量。咱们zhèng fǔ也相当于服务性的单位,我们服务的是整个管辖区域內所有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