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鼓手咚咚咚~一封看似过时的信
——给北一女的一些师生
前言:几年前,北一女的两个女生学,一起杀自了。留下一封遗书,说“在社会生存的本质”不适合她们。当时北一女校长以及某些老师和同学的态度,让我非常反感,使我在杀自事件发生后的不久,写下了这封信。信里提及的人名,很多当然已不在其位,引述的报纸,现在也早已堆在图书馆里,泛⻩变脆。我多么希望这封信里谈的问题,也能够就此成为过去式,不再有讨论的必要。
很遗憾的,类似的生学 杀自事件,依然继续在发生,学校反应的态度,也依然是如此眼,如此令人失望。这封写给当年北一女师生的信,虽然早已过时,但这封信里担忧的问题,并没有过时。我决定把这封信,依照当初刊登在国中时报的原貌,一字不改的重新登在这里,以提醒所有应该被提醒的人,包括我自己。
1
两位女生学的杀自,得很多人不得不对一些事表明了想法。
现在你们读的这篇文字,绝对无意揣测死者杀自的原因,也无意追究是谁的责任——生命是大巨的惘,谁有资格判定原因?谁有资格负起责任?
没有人。没有人有资格。
我写这篇文字,是在读了许多这次事件的报导后,发现了一些你们表达的信念,一些你们采用的态度,这些信念和态度,是我想探究的,也希望能引起你们注意。
2
首先,如果我们承认:没有人有资格“肯定”她们的死因,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承认:没有人有资格“否定”任何一种她们可能的死因?
我在报导中,一再看到北一女校长或辅导室主任“排除这种可能”“否定那种可能”却又同时一再表示“无法理解真正原因”
如果你们不理解,如果你们无法想象,那你们到底是凭什么“排除”、“否定”
一些可能的死因?
据七月二十六⽇的中时晚报,记者石文南的报导——“丁亚雯今天郑重否认,所谓的两人关系的传闻,她強调,绝对没有可能。因为班上同学及辅导室內并没有相关的说法及访谈纪录。”
丁校长“辅导室內没有纪录”正是整个事件的重要病征之一,你怎么反而拿来当证据?如果察警认定某人犯了罪,通缉他,这人还会在彷徨无助时,上察警局去“求助”吗?他如果去了,只能去“自首”而已,他能留下的纪录,只能是“忏悔录”、“犯罪纪录”而已!
3
所以,我接下来就必须问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并不只请问丁校长,而是请问在整个事件中,曾经表达过意见的北一女师生,因为我相信整个学校的气氛,不会只决定于校长一人——
我绝对没有质问的资格或心态,我很真心地请问:
第一,你们认为两位死者之间,如果曾互相爱幕的话,这是错的吗?是道德上的错吗?是法律上的罪吗?
第二,如果你们不觉得两人有感情是错的,那为什么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要一再否认这种可能?为什么在你们要求外界“勿作揣测”的同时,你们自己却作了最大的揣测,断定这件事和爱情没有关系?
两位少年,在人生初识爱情的阶段,在自由意志之下,如果互相产生了爱意,这到底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地方?!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情被规定要“在辅导室留下纪录”?要被放败道德的天平上接受审判的?
七月二十七⽇国中时报,记者陈荣裕的报导——“至于有人揣测两名女生学可能因彼此的感情关系而有此举动…校方希望外界勿臆测而造成死者家人及其他人的无谓困扰。学校人员指出,当以此事向该班生学询问有无迹象时,同学们多笑了,认为不可能。”
我不相信你们笑了,我认为那位“学校人员”叙述有错。我不相信始终被报导为“充満哀戚”的你们,在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同学们多笑了”
如果真的有人笑了,会是哪一种笑呢?是“这个问题真荒唐”的笑?是“怎么扯到这上面来”的笑?是鄙夷还是害羞?到底是什么地方可笑了?
我还在七月二十六⽇的中时晚报上,读到记者陈香兰引述师大附中辅导室主任⻩福的话——“劝社会大众不要做任何的判断,因为任何涉及感情的判断,事关小孩子的名节。”
名节?!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这两个字,是从宋朝哪一位理学腐儒的书上剪下来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把两位少年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一种感情,当成了可笑的对象?当成了可怕的、避之唯恐不及的洪⽔猛兽?
这种对感情的洁癖,到底是哪里来的?
4
我再強调一次,我无意,也没资格揣测两位死者杀自的原因。当她们已经用生命来换取一个存在下去的空间时,我们生者只能默默承受,而且尊重她们的选择。
我们有什么权利去宣称“这不可能”、“那不可能”?她们在遗书中都已经不愿多说了,你们为什么还要任意代她们做说明、做裁决?!如果你们要“外界”尊重死者沈默的本心,那你们的尊重在哪里?
5
社会大学几年前曾组了教授团访问国中 陆大,晚宴席间,不知怎么提起了同恋的话题。当场一位什么青年会的“⾼⼲”就站起来得意洋洋的宣称:“我们国中,绝对没有什么同恋!绝对不可能!”
我一直认为,这个⾼⼲的发言,正具体标示了国中 陆大与湾台两地文化⾼度的差距。国中的⾼⼲什么时候可以面对同恋,就稍有可能靠近多元化的社会一小步了。我这一点点天真的、对湾台的自信,被你们在整个事件中表现的价值和行为,打得粉碎。
整个湾台的中学教育,依然对爱情和充満盲目的戒心,像清末的人怕照相机会摄去魂魄那样。课本里可以歌颂任何一种人类的感情,就是不提爱情,好像人类文明,跟爱情或都没有关系似的。
杀自事件发生了以后,被建议在中学增设的课程里,依然只见“宗教”、“人生”、“哲学”的课,没人敢提“爱情”或“”半个字。湾台一定得这样乡愿吗?我们不都是在爱情的幸福中,肯定了生命与自我吗?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学校教材为什么提都不敢提?!
6
我和北一女向来没有关连。北一女的师生怎么想,怎么做,可以与我毫无关系的。
可是,当我对着两位少女遗书里那段——“使我们觉得困难的,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挫折或庒力,而是在社会生存的本质就不适合我们。”时,我实在觉得有义务要提醒你们,不论死者杀自的原因为何,请你们想想,你们所以会拒绝面对、会极力排斥、会极度困扰,可能正因为你们就是那遗书中所说的“在社会生存的本质”啊!
你们已经一再表明了,不能再让这样的事发生。可是你们有尝试稍稍改变她们所谓“在社会生存的本质”吗?我没有看见。
我没有看见任何一点“本质”上的努力或觉醒。
那你们要如何“不再让这样的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