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仙侠 > 大明仙人 > 第六十八章 神明降世,了尘撒豆

第六十八章 神明降世,了尘撒豆

目录

  敦煌城內成一片,无数天神教徒和大明守军以及汉民杀成一片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泉山顶峰上也有一座碑塔正⾼⾼耸立,犹如利剑直揷云天。

  碑塔以‮大巨‬的花岗岩石砌成,光雕刻花纹就动用了数千工匠⽇夜赶工,石中有孔,內浇以青铜汁固定上下,千年不倒,万年不朽。⾼约九丈,宽约一丈。形如利剑,剑指苍穹。塔碑一面刻満了道教符咒经文,鎏金而成,另外一面便是几个鎏金大字——华夏不灭,英灵不朽。塔碑之下就是纯⽩大理石的基座,和汉⽩⽟砌就的祭台,上圆下方,雕刻着无数祥云的图案。

  塔碑几天前的落成了,原本正德皇帝是准备待到“华夏千秋祠”落成的时候,再启用的。谁知道,云华却突然改变的主意。一定要今天落成。不知道她是如何说服了张天师,还有一⼲道教⾼层的,在改变主意的当天就带着全京城的道教弟子前往了⽟泉山念经祈福,为塔碑开光。

  一时间京城轰动,什么时候能见到道教这么多宮观这么齐心地做一场法事啊!一时间⽟泉山下人嘲涌动,若不是有京营官兵封锁了山道,还不知道到底到会有多少老百姓来“占领”山头呢!

  道门如此大的动静,佛门也不是聋子。华夏千秋祠事关国祭,谁能拿到这桩差事谁就是理所当然的“国教”正统。本来说好的各占一半,没想到道门如此“卑鄙”竟然想甩开他们吃独食。

  这还了得?就在道门弟子前脚出城,后脚京师的几位⾼僧大德,以及进京的活佛喇嘛们就联手跑到了正德皇帝面前,他们也要率领全京城的佛门‮弟子‬前往⽟泉山念经祈福,开光请神。

  正德皇帝愁到不行,原本就是人家道门的事情,了尘仙师忙前忙后,你们这么横揷一脚好像不太地道啊!就在正德皇帝被一群和尚烦到不行的时候,李东率领着內阁大臣们也闻听到了消息,急冲冲地赶来了。

  一番商议之后,正德皇帝和內阁大臣们便相出了一个甩锅的主意,让佛道两教自己去商量就好,什么结果朝廷都表示同意。几位⾼僧和活佛立刻満意而回,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和张天师以及三山掌教们商议的,反正第二天満京城的和尚也跟着一起上了⽟泉山。

  于是本就不大的山头上,一边道士一边和尚各自念经,黑庒庒好大一片,经声如雷,好不壮观。

  第三天一大早,正德皇帝就陪着张太后,还有夏皇后,带着一班文武大臣出城了。御驾凤鸾,浩浩好不壮观。说起来可怜,正德皇帝可是好不容易出城一趟,一路上上兴致颇⾼,张太后也终于有机会离开那座冷冰冰地紫噤城四处看看了,心情颇好,和自己儿媳妇有说有笑的,难得给了皇后一个好脸⾊(因为子嗣问题,没少埋怨皇后不得力,没办法抓住正德皇帝的心)。只是一班內阁大臣们的脸⾊就不怎么好了,怎么看都一脸不⾼兴的样子。

  从京城到⽟泉山的路并不遥远,大清早出发,哪怕走得再慢,正午也到了。正德皇帝还要在山下‮浴沐‬更⾐,然后便是礼部的‮员官‬将封禅泰山的一套礼仪拿了出来,正德皇帝看来是没什么希望去泰山封禅了,如今用在这里也算安慰一下。给正德皇帝讲课,啰啰嗦嗦,絮絮叨叨,弄得正德恨不得掐死了对方,好好的一番心情全给败坏了。

  正德皇帝正在遭受礼仪轰炸的时候,太后就带着皇后以及一班宮女太监在山下向着山峰顶上仰望了。群山之中,哪个最⾼的山巅之上,直揷云霄的塔碑还是很显眼的。其实远在几里外便能看得见了,只是没这么清楚罢了。

  “⺟后,哪个像剑的石碑是⼲什么的?”皇后一直闷在深宮里,倒是很少打听外面的事情的,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我听云华说:这个塔碑叫英灵塔,是接引四方英灵,代天封神所用。还可以让我大明武运昌隆,江山永固。此塔不倒,大明江山永固!“张太后颇为骄傲地说道。

  了尘一对师徒的本事,全京城谁不知道。如今如此大兴旗鼓地一定要建这么一座国祭之台,哪怕大臣们再有意见也不敢明着反对了。只能拿国库空虚来久拖不决,暗暗反对。但若是谁敢明目张胆地反对,那就真是找不自在了。

  难道你不希望大明武运昌隆,威服四海?

  难道你不希望大明江山永固,万世不移?

  谁敢说一个不字,谁就是大大的反贼。最起码都是居心否测,其心可诛了。皇家绝对不会放过他的,而且别人还不能说情,这就叫政治正确。你看那班大臣再不愿意,不也捏着鼻子跟着来了吗?

  “哦!”夏皇后一阵惊叹。立刻就有宦官前来劝驾道:“太后,皇后娘娘。外面天冷,为保凤体,还请进⼊凤帐歇息。晚上还有祭祀要忙呢!”

  “走吧!这天也确实够冷的。也不知道皇帝晚上还受不受得了。还有云华,一个小姑娘,念经又不少她一个,竟然带着师妹们全跑山上去了。哀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连狐狸都不放过。狐狸它会念个什么经啊?”张太后抱怨道。却没发现⾝后的夏皇后的脸上一阵难看。

  显然在太后眼里,云华才是真正能陪她说话的人,却把正牌的儿媳妇,大明皇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夏皇后心情能好吗?

  ⽟泉山上经文阵阵,声飘十里。一帮子养尊处忧的道士和尚哪儿受过这些罪啊。哪怕⾝上有着厚厚的棉⾐,依旧在这山上冻了个半死。还一点形迹都不能漏。谁要在这道佛两门别苗头的时刻掉了链子。回去准没好果子吃。

  塔碑之下,云华也正带着两个师妹们和龙虎山张天师,齐云山张掌门,武当山张静定真人,还有说起来的邻居青城山掌教余真人,还有就是茅山,云浮山,峨眉山等等地一大堆道家有头有脸的道教⾼人们一起一边念经。米饭如今就卧在石台的不远处,状似打盹。实则眯着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小西经文还不太,只能由云灵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着读,实在有些丢脸。可奇怪的是,无论张天师还是其他掌门真人见过小西之后,全都恭恭敬敬地,从不敢有半句怪话,要问为什么,连他们自己都说不上来。

  经文⾜⾜念了半个时辰,又到了歇息的时间。山上山风甚是寒冷,早有负责后勤的道人僧侣们抬着大桶的热茶,送到了山上,分与众人。

  “奇怪,云狐子师兄跑哪去了?”小西端着热腾腾地茶碗左张又望道。

  云华一愣,屈指算了算,扑哧一笑道:“这个惫懒的家伙。”说完就站了起来。走到米饭⾝边,从米饭的肚子下面抓出来了一条雪⽩的大尾巴。不是云狐子是谁?

  “师兄,你怎么能这样?”小西哀怨道,云狐子却显然不愿意离开米饭热乎乎的⽪⽑”被窝“,被抓出来了还不老实,一个劲的又要往米饭哪里钻,实在丢尽了玄关观的脸面,倒把周围的人引得哈哈一笑。

  说实在的,若是以了尘真人如今的⾝份和修为,喊声要收亲传弟子,队伍能一直排到天边。哪怕是诸位掌教的嫡系门人,哪怕破⾰出墙,也要送到玄关观门下去。也不知道了尘真人是怎么想的,竟然就收了几个女娃娃,还有一只狐狸。简直胡来!但人家真人⾼兴,其余的人哪有资格去说三道四呢?

  不知不觉,太就已下山。山上的道士和尚们也顿时精神了起来。张天师和各位掌教真人,以及硬贴上来的佛门⾼僧大德们一起站在了巨石碑塔之下,齐齐的颂了一声“福生无量天尊!”和“南无阿弥陀佛!”

  大典开始了。

  山上经文声徒然⾼起,山下正德皇帝,太后皇后,以及文武大臣们也早早准备完毕,随着军号声响起,缓缓地一步一步踏上了登山的道路。沿途侍卫林立,刀闪亮。犹如朝廷大典一般。

  正德皇帝面容肃穆,⾝穿九龙⻩袍,头戴冠冕,按祖传宝剑。顺着山道一步一步向着山巅而去。沿途还不能有人搀扶开路,全要凭着他一路走上去,他还好,到底年轻,还喜习武。可后面一班七老八十的文武大臣们可就真要了老命了。一个个还没走到半山,就已经气踹如牛,手软脚软了。偏偏还一声都吭不得。可把正德皇帝暗地里乐坏了。

  总算出了口恶气啊!

  倒是太后面不红,气不踹的。从容而上,把一帮子文武大臣的眼珠子都块瞪出来了。这下就更不敢露出丝毫疲态来了。不然脸望哪儿搁啊!

  倒是李东看着前面张太后步伐从容,暗暗地道:“了尘真人传下来的那套拳法真这么神?”心中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回去一定要找云华或者皇帝请教一下。不然自己这⾝子骨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啊!

  今天的第一次国祭由张天师亲自主持,毕竟他才是道门领袖。是名正言顺的不二人选。随着皇帝带着一班长长的队伍逐渐靠近了山头,祭台之上的祭祀灯火次第亮起,一杆杆星宿旗杆也纷纷树立了起来。

  祭台之上,皇帝一⾝正装地对着⻩天后土,山川大地三拜而起,然后就是张天师亲自念诵李东写的青词,然后焚裱告天,清⽔香供。云华手捧着“新道典”一步一步走到了塔碑前,恭敬地照着道典念起了经文来。

  台下众人包括张太师他们都纷纷不明所以,不知道云华这是要演那一出。可随着云华一声声经文念起,道典之上突然金光出,照在塔碑之上,塔碑之上雕刻经文咒语也跟着一个个次第亮起。远远看去,整个石碑之上,无数金光涌动,引得台下鸦雀无声。

  “赐尔英灵,永生神国,万劫不朽。卫我华夏,虽死佑生,永脫轮回。今许神位,普度苍生,卫我华夏,威德远布,佑我将士,死后神灵!”云华清脆的念诵之声,犹如晨钟暮鼓,声透十里,让山上山下每一个人都听得犹如在耳边昑唱一般,份外清晰,使人难忘。

  云华念完之后,竟然手捧着道典,对着塔碑三拜道:”有请神国降临,有请神恩赐予,有请神君现⾝!“

  云华声音一落,天地间突然一片寂静,连夜风都停止了吹动一般。云华昂首向天,口中念念有词。众人肃穆以待,却不知所以然的时候,天空中突然阵阵军乐响起,犹如千军万马,鼓号而来。声震四野,响砌夜空。

  “啊!”山上上下几万人一阵惊呼,天空中突然一道金光从天而降,破夜空,搅得夜云四散,壮观而让人心畏。

  金光越来越盛,越来越盛。直到刺得人眼睛微微眯起的时候,才堪堪止住。天生金鼓奏响,号角长鸣,犹如让人置⾝沙场一般,眼前就是千军万马,整装待发。

  金光中,出现了一扇金⾊大门,就在众人翘首以待的时候,大门竟然缓缓打开了。就在几万人的注释之下,一片片金甲天兵整齐而出,护拥着一辆几只蛟龙拉的銮车,从天空中缓缓降下。

  异香生起,天花铺路。天兵开路,神光无量。众人眼见的天上真的神灵降世,山上山下跪倒一片。

  正德皇帝心理一阵恍惚,这天上神灵竟然真的来啊!~

  还有比这个更能证明自己上天之子,君权神授的事情吗?从今天起,自己的皇位就是铁打的江山啊!是有老天背书的,谁还敢质疑自己半分不成?

  天空中金光万道,正德皇帝看着众人纷纷跪下,一时间竟然就忘了自己的⾝份,刚准备也跟下跪的时候,銮车已经到了半空之中。只见那位神君左手微微一抬,正德皇帝就犹如一股无名大力涌来,将自己扶得直直的。

  “太乙无量救苦天尊!陛下既然已经位列九五,真龙天子。本座不敢当此一拜!”銮车之上,神明竟然走下了马车,缓缓从天而降,来到了正德面前。

  光,无量光。。正德皇帝和在场所有人,感觉神君明明就在眼前,却无法看清半点真容。无法描叙,无法形容!

  “前宋失德,得国不正。文兴武废,始有崖山之疡。大明太祖,龙起布⾐,顺天应命,再造华夏。得国之正,莫过于此。本座不忍华夏再有檀腥之祸,又见大明武运衰微,有剃发易俗,亡天下之祸。这才将神瑜降下,筑此封神之台。效法武王伐商,鼓励将士用命。希使大明武运长久,华夏江山永固。”神君话音一落,不但正德皇帝,连在场文武大臣无不⾊变。

  什么意思?剃发易俗,亡天下之祸。难道大明还要复蹈前宋之祸么?

  一帮子文臣脸⾊不太好了,显然这位神明此话一出,大明文臣以后的⽇子就难过了。谁还敢在肆无忌惮地打庒武将,到时候岂不又是武夫当国,天下大

  勋贵们的脸⾊也不怎么好了,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大明武运不昌,他们可就是最大黑手了。一个个脸⾊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正德皇帝倒是欣鼓舞,觉得这位神明讲得太对了,正和他心意。以前没有理由,现在神明旨意,看他谁敢反对?

  神君说完,立刻缓缓升起,站在半空之中,突然对着下面跪拜的人群开口道:“吾为神明,引接四方英灵,临终之时,称颂吾名,吾当普渡华夏英烈,往来神国。神国有⽟桥一座,可往东方长乐妙严宮。一过此桥,永脫轮回之苦,万劫不灭。吾有丹青,遍记千秋功过。有功者长生极乐,有罪者,沉沦苦海。千秋祭祀,香火不绝。英灵永在,华夏千秋!”

  神君说完,伸手一指。一道金光从天而降,照到塔碑之上,一时间塔碑之上金光万道,照彻四面八方。

  “太乙无量救苦天尊!”神君一声低颂之后,登上銮车,缓缓离去。

  直到金光消散,夜⾊回复平常了许久之后,人们才从震惊中清醒了过来。一时间议论纷纷,神⾊惊疑不定。倒是山下将士开始齐声⾼呼万岁,一时间四方夜空回音阵阵不绝。

  文武大臣这才纷纷跪倒在地,三呼万岁。正德皇帝満面红光,望着神君离去的方向,仰首望天。久久不语。

  不知道为什么?正德总觉得那位神君给自己的感觉好悉。明明自己看到的只有一片无量金光,本就看不清面目。可为什么总会觉得自己在哪儿见过呢?

  正德甩了甩头,将这个“荒唐”de想法抛到脑后,四目远眺,第一次觉得自己原来也可以意气风发,江山再握。

  ⽟泉山上,众人还在为了神迹呼不已,震撼莫名的时候,了尘却在几千里之外的敦煌上空,眼见着敦煌城里一片刀剑相击,⾎⾊一片。突然眉头一跳,旋即站在云端之上哈哈大笑。

  “太乙无量寻声救苦天尊!”了尘对着东方轻轻一个稽首,在伸出手来的时候,手中却多了一个和⽟泉山塔碑一模一样的造物。只是了尘拿在手里的不过是一个缩小了无数倍的你型号罢了。

  “去吧”了尘将塔碑轻轻一抛,一道无量光华冲天而起。就在城內城外酣战不休的人们被这道突然出现的金光弄得惊疑不定的时候,了尘不知道从哪摸出来了一大把⾖子,面向着敦煌城里撒去。(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