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香初上舞·再上(九功舞系列) > 序

目录

  

  藤来了

  一为藤作树

  我在最近才晓得上网,到上周才由网友告诉我:有关“温瑞安”有两万多个网路。

  坦⽩说,我不管闭关、出关、破关、过关,都算是个忙人。不忙写作,也忙读书。不忙办文社,也忙朋友。不打坐,就旅行。忙公事,忙私事,忙公司事,也忙‮人私‬公事。相关网站,能常去浏览的,不过二三耳。

  不过,上网后令我最不后悔的事,就是了许多朋友,其中最值得的一位赏心悦目的同道,最任侠述情的女子,就是藤萍。

  藤萍是位名作家,她已出版了的几十部作品,从我读过的《锁琴卷》、《锁檀经》到《姑洗徵舞》、《太簇角舞》、《祀风师乐舞》和《钧天舞》,无不反映了这位女作家⽇后在中文文坛上必定有令人惊的成就,更显示了她对写作各类相关题材、形式与技巧的用心之深,以及消化糅合圆融之妙。她对文字真是情到深处,她对写作才是大爱无言。才情对她而言是挥洒即就的,反而并不出奇,但难得的是她那一种别人拟摹不来的侠意奇情。

  坦⽩说,我在上网之前,还未读过藤萍的作品,只知道“小楼”‮坛论‬上有位同志叫“藤”

  开始的时候,她只是一位和大伙儿一起上来为我登坛鼓掌的网友而己。不过,很快地,我发现她的跟帖有怒剑有狂花,但都以一种小桥流⽔的理方式叙述出来,说服力极強;她的发帖也有滑稽有突梯,但常在文理中透悟了枯荣与无常,是个有耐力有底气的写手,而且善于情知糅,更难得的是:她任侠。大凡哪个‮坛论‬“遇袭”朋友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与非难时,她必⾝出战,就像一位飞跃驰骋而不需蛛丝的网上奇女子!

  在网上“藤来了”就好比是一位女侠出现:有她在,或及时赶到,即能生起一种平定大局、‮定安‬人心的信服力。虽然,我认为她那么年轻。爱玩,正是光彩花哨的年龄,这样的寄望和孚众对她而言,是不是太超载了一些?但还是为她的任侠情怀非常欣喜。

  于是,我为了我的好奇,真的发愿去看了藤的大作,从而知道她就是女作家藤萍,而且知晓她年轻而多才,还真的是法律系的⾼材生,以她的所学、所知和所写、所长的去济世助人,或与知音共鸣。

  我跟她是侠道相逢,网上相惜,总算,不枉我忙里抢闲,到网上一行,慕其容而折其眉,倦里闻筝,灯下看剑,识藤而知树,寄萍而逐流,侠女写侠情,阅之人生一大快事,不虚此行也。

  

  待省容华心已困

  我一直喜那个叫藤的女孩儿。

  2004年的广州,拥拥堵堵。我们见面的那天光很強,流花的椅子上,她告诉我说,她喜老人。

  后来又重新各处一城时,她在QQ里发给了我一句她小说里要用的歌词:“请你为我霜华如旧。”

  我本能地觉得有点半通不通,可半通不通中却也另有会意。她给我的印象是在网络与现实的叠中七八糟的重合。网络里,她是那个叫藤的女孩,写过很多书、有个我很喜的书名:《锁檀经》一把一种木本植物自有的香气印⼊经卷不说,还要锁到泛⻩,锁到记忆都模糊时,再翻出来像新的一样的读。人世太过平常,又如此反复难测,哪个女生没有一点点蕙心呢?欣喜的是她终于找到一种方式,锁一点檀香而⼊故纸荒经,将之保存下来。

  而现实中,她是一个喜宣称自己平凡的女子。常常觉得:这种自称平凡其实是某种‮态变‬的标志。广州的烟雾灰灰,她在这里读大学读了两年,四周如她般年纪的女子一个个都在张红颤地笑着。急速的,夸张的人流在中大外面汹如嘲涌,那时她躲进字码的空间里耽红谜绿,写竟了,书总有完时,在屏幕前一睁眼,回到现实时,可能如一场烟花散尽,灰滞滞的生活中,她眼无所寄,只开口说:我喜老人。

  老人是一种安然,她年轻而厌倦的眼里,闪起一点渴念暮⾊的安然。

  藤有时说话是很有趣的,记得有一次她说起某女友的男朋友:“⾝⾼一米六,气焰却⾜有一丈六”印象很深刻,觉得形容很到位,人好似被她一句话就拖到眼前了似的。

  她在广州两年了还不会坐地铁。今年五月,我、藤,还有一位外地来的朋友在广州小聚,我因为急着赶车先走了。回来后她电邮里告诉我,拖着那位朋友在烈⽇下走了三个小时也没找到我跟她说可以坐坐的那个‮民人‬公园。她用了“传说中的”四个字来形容:“传说中的‮民人‬公园”我一下感觉到我这个正常人在一个路痴眼里形象的⾼大——我所常驻⾜小憩,离我跟他们分手地方也不过十来分钟步程的一个地方,在她印象中竟具有这种神话般的传奇。跟这样的女孩子相识,真长咱们男儿的自尊心呀!呵呵。

  她也常说起她版子里那些小女生的叽叽喳喳。在那里,她是“藤姐”一个一听就很有一种久泡江湖、像《十面埋伏》里的宋丹丹式的威风。她也常常潜⽔,神秘莫测一因为一年中起码要宣扬十余次潜⽔避居、不闻世事。我还没看过她写的武侠小说,不过,就这一点而言,她已⾜具有一代⾼手行动不依规则的江湖风范了。还有,听她说有次她们几个女生约好广州版聚,愣是把天河的地铁站弄戍了个现实版的古墓城,几个女孩握着或欠费或没电的‮机手‬,在那个只有两三个出口的地铁地下城里找呀找,找了一两个小时,最后惊喜地发现:啊!莫愁前路无知己,纵是天涯也相逢!然后热泪握手,怆然相见,恍如隔世。这种能把必然的一见都化做小概率事件来惊喜的本领,确实已有⾜够能力做好武侠小说中的经典场景一一呵呵。

  不好,我唠叨得太多了,这只是-个小序。我只是要给读者们介绍一下我眼里的“藤”

  结尾时,最后总结一句:她其实是个跟现实、时代与社会都很有那么点脫节的女子。常听她惊叹比她小两三岁的那些小女生的想法“这些小女生!”迅速把自己划⼊了跟我一样“⾼龄”的行列,让我大有一种“李代桃僵”的知遇之感,所以我才会听令写序。

  记得她有一个网名叫“炉烟酒晕”我很喜,还特意用这四个字敷衍成过一首词。合不合仄先不管它了,抄在这里大家看看吧,毕竟她要送我书的,先贴个我送过她的东西在这儿,以示不必感恩,不打算领情。

  那是在网络深宵,时光在⾝边噼里啪啦地溜走,而我们浪费得毫不可惜时:

  记得当年残酒晕,

  鬓欺皙颊,

  容易归来闷。

  小字书成溪茶韵,

  霜瓷裂得冰雪纹。

  如今憔悴谁相问?

  旧酒新垆,

  倦眼炉烟衬。

  待省容华心已困,

  尺素裂笺终寸烬。

  好不好不去管它吧,聊录在此,记彼此蜉蝣生中,万维网际、相逢一键的⽇子吧。

  小椴

  2004年9月14⽇

  藤注:那个“外地来的朋友”同为路痴的某人叫做“相信意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时未寒”望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