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权力野兽朱元璋3(大结局) >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目录

  胡惟庸一案斩杀三万人头,如果那时有吉尼斯大全,朱元璋将首开纪录。也有幸存者,一个是皇上的儿女亲家,一个是太子的师傅,出于不同的理由,都不言谢。

  一

  胡惟庸案牵连的人犯真是太多了,新设的锦⾐卫诏狱和刑部大牢塞不下。又加上京兆尹的监牢,还是塞不下,朱元璋下令把城外的几座兵营都临时改成监押人犯的地方。

  陈宁是仅次于胡惟庸的要犯,他倒显得很从容,他是在“噴酒”的古井旁就擒的,他让徐达转告朱元璋,他不要任何人审他,只想面见皇上。

  朱元璋说了这样一句:开恩的时候,也兴让犯人自己挑个死法呢,他立刻传旨,亲审陈宁,他相信陈宁是想供出內幕来。

  陈宁被单独押了上来。

  朱元璋凌厉的目光审视他良久,问:“你要单独见朕,有什么话要说?”随后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朱元璋说:“朕本想去品尝一杯古井佳酿呢,井里噴酒谁见过?想必陈爱卿偏过了?那井酒的味儿一定甘冽而香醇吧?”

  陈宁说,这当然是一场骗局,他说皇上洪福齐天,命不该绝,他陈宁才有今⽇之祸。

  朱元璋说:“朕以为你到现在还会告诉朕,喝不到那井里噴出来的酒,会终生遗憾呢。”接着他咳了一声,声调中含有几分伤感地说,他待陈宁并不薄,奈何追随胡惟庸谋逆造反?

  陈宁说,走到这一步,也是冰冻三尺非一⽇之寒,他说他不是来苟且求生的。

  “那你来⼲什么?”朱元璋问。

  陈宁说:“臣自知罪孽深重,不敢求饶,有几件事,想告诉皇上,这也是我一点追悔之心。”

  朱元璋说:“朕不妨听听,你说吧。”

  陈宁说:“逮捕的胡中漏了几个人。”

  朱元璋问:“哪几个?”

  陈宁说他怕万一有漏网的,⽇后又是皇上⾝边的隐患。

  朱元璋说:“你说吧。”

  陈宁说:“宋濂的儿子宋慎是胡惟庸一手提拔的,他给胡惟庸送过礼。”

  朱元璋关心的是宋濂是不是胡

  陈宁说:“胡惟庸想拉他,说先拉过他儿子来,老子自然向着我们。”

  朱元璋又问:“还有谁?”

  “廖永忠。”陈宁说他是假疯,胡惟庸最先看出来的,他恨皇上对他下狠手,说是卸磨杀驴。胡惟庸一找上他,廖永忠和他一拍即合。

  朱元璋说:“驴并没杀,现在看,不杀是错了,朕早该想到他是假疯。朕所以疏忽了,是因为朕低估了他,这样一个有勇无谋的人,竟有如此⾼超的金蝉脫壳本事,瞒过了朕的眼睛。”

  陈宁说:“还有一个林贤。”

  朱元璋问:“明州卫的林贤?”

  “是,”陈宁说“他替胡惟庸去⽇本借兵,扮成来朝贡的使者,届时行刺。胡惟庸安排,不管那时他在与不在,都要按计划⼲。”

  朱元璋问:“⽇本使者什么时候到?”

  “快了,”陈宁说“不出十天准到。”

  “还有吗?”朱元璋问。

  “还有在蓝⽟军中的封绩,他被胡惟庸派到元朝逃散人员那里去借兵。”

  “封绩在蓝⽟那里?”朱元璋说“这么大的事他怎么从未奏报?”

  陈宁说:“其实蓝⽟更恨皇上,这原因,我不说,皇上自己也知道。”他指的显然是郭惠的事。

  朱元璋问:“蓝⽟也和你们联手了?”

  “那倒没有。”陈宁说,胡惟庸和蓝⽟往不多,不敢贸然行事。

  朱元璋突然问:“李善长的弟弟陷得那么深,李善长不知道?”

  陈宁道:“他是装聋作哑。我们派李存义去游说李善长三次,胡惟庸去过一次,答应事成后封他淮西王。还送他一对乾坤剑,是汉⾼祖定天下时的宝物。”

  朱元璋说:“李善长没有答应,是吧?”

  “剑,他收了。没置可否。他说他老了,不愿意闹出事来。”陈宁说。

  朱元璋用意不明地笑起来,他说:“李善长还是有分寸的,他毕竟没从贼嘛。”他目视着陈宁,忽然问:“胡惟庸和真妃勾结的內幕,你不也知道吗?”

  “知道得不多。”陈宁说“胡惟庸讳莫如深,只知道有几次的消息都是达兰派小太监送出来的。我想,达兰是想借胡惟庸的势力,在皇上面前抬潭王吧。”

  朱元璋问:“你说了这些,想求得不死,是吗?”

  陈宁说:“不,臣不过是茶陵一平民,跟随皇上,得皇上赏识,让臣任知府,枢密院都事,中书参议,当过兵部,吏部,户部,礼部四部尚书,可以说位极人臣。臣原来叫陈亮,陈宁的名字还是皇上给改的,臣这样的人都附逆谋反,皇上留我一命,我也无颜活在世上啊!”说毕大哭。

  朱元璋也掉泪了,他说:“借你人头警世吧,朕也不会徇私的。”

  二

  朱元璋很想知道胡惟庸此时所思所想,他并不看重胡惟庸的口供。本来已经睡下了,好长一阵子不能⼊睡,便索爬起来,命令升堂,在奉先殿里审胡惟庸,除了几个贴⾝小太监,就只有朱标在场了。朱标近来⾝体欠佳,总是不住地咳嗽。

  胡惟庸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朱元璋好像第一次发现,他不单鬓角有了⽩发,连下巴上的胡子也有些许⽩茬了。

  胡惟庸与陈宁截然相反,显得很冷静,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朱元璋问:“别人都招了,你不招也没用。”

  胡惟庸梗着脖子不出声,不是看天棚,就是看地板。

  朱元璋问:“达兰和你有过什么默契?她生的孩子是不是陈友谅的?”

  胡惟庸望着他冷笑。

  朱元璋问:“是不是?”

  胡惟庸早扭过头去。

  朱元璋说:“你是非朕对你用刑啊。来人,上刑。”

  胡惟庸被装进一个滚笼中。这是一个用木板做成的圆形中空笼子,每块木板冲里面都有钉子,人一装进去,立刻扎得浑⾝冒⾎,人也疼得叫。

  朱元璋说:“滚笼没滚之前你说出来,还能少遭点罪。”

  胡惟庸咬着牙瞪着眼,一声不吭。

  朱元璋一挥手,几个太监推动了滚笼,滚笼从台阶向下滚,一路叫声一路⾎,台阶全染红了,吓得朱标以袖掩面,本不敢再看了。

  朱元璋降阶来到胡惟庸面前,⾎⾁模糊的胡惟庸仍瞪着眼睛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问:“你还不想说吗?你的同全在朕的名单上,一个也跑不了,你不说也是枉然。”

  胡惟庸拼命咬着嘴,強忍剧痛。

  朱元璋无奈了,叹口气,对太监们说:“送回刑部大牢,叫太医弄点治红伤的药。他不能这么便宜地死了,行刑那天,朕要让天下百姓看着活着的胡惟庸怎么个死法。”

  胡惟庸眯着双眼,甚至有点幸灾乐祸地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心有所动,说:“哦,是了,朕明⽩你这眼神,你是在嘲笑朕,别⾼兴得太早,是不是?”

  胡惟庸露出了鄙夷的冷笑。

  朱元璋却说,胡惟庸⾼兴得太早了,几天后不是明州卫指挥使从⽇本借兵回来的⽇子吗?你胡惟庸等不到他来救你了,朱元璋说他已派人去捉拿反贼林贤了。

  如一阵风吹灭了胡惟庸眼里那盏带着一线希望的小灯,那里面是绝望的黑洞洞了。

  朱元璋说的不是假话,奉旨带兵前往明州的大将沐英正在明州港守株待兔呢。

  林贤倒很准时,东海的风浪都没有拖延他的行期,这一天他率的⽇本使团准时出现在微微涌动的海平线上。

  一艘挂着⽇本旗的⽇本使者官船正向岸边驶来。

  船甲板上有一大烟囱一样的金⾊巨烛,是贡品,巨烛上有“大明皇帝万寿无疆”的字样。

  ⽇本大和尚如瑶和明州卫指挥林贤站在桅杆下,望着越来越近的灯火闪烁的海岸。

  僧人打扮的如瑶说:“如果我杀了你们皇上,你不能食言啊!”林贤说:“别说五台山啊,把九华山、普陀山都给你当道场也是一句话的事呀!那时他就不是丞相,而是皇帝了。”

  这条外使船刚一靠上明州卫所口岸,四面围上来好几条兵船,林贤刚问了一句:“怎么回事?”

  沐英带人跳上船来,大喝一声:“反贼林贤,奉旨来拿你!”

  林贤急忙拔剑,但很快被制服了,如瑶和手下的人全都当了俘虏。

  与此同时,致仕在家的宋濂也是祸从天降,他们⽗子被一条索子锁了,解往京师,理由很简单,他儿子宋慎曾经在胡惟庸那里当过两年幕僚。

  宋濂说:“我早对你说过,不要与胡惟庸走得太近,怎么样?老夫的一世清名,也跟你葬送掉了。”

  宋慎还抱有一线希望,⽗亲毕竟是太子的老师,也教过皇上,能不能对他格外开恩?

  宋濂并不抱多大希望,只好听天由命吧。

  一听说宋濂也被胡惟庸案株连并已押解进京,朱标忧心如焚,他不得不到奉先殿去见朱元璋了。

  朱标満脸泪痕地进来,肃立一旁。

  朱元璋问了一句:“你怎么了?”

  朱标说:“⽗皇不是让儿臣参与审胡案吗?我简直吓呆了,老师宋濂也在劫难逃,开国元勋一半都抓了,连我郭兴舅舅都会谋反吗?”

  朱元璋说:“看看你这个样子,人家磨刀霍霍,你还在这儿发慈悲。朕知道你准会来求情,特地给你准备了一件东西。”

  朱元璋转到了屏风后头,用手绢垫着,拿出一个刺多得惊人的蒺藜,扔到了地上。

  朱标不解何意,望着朱元璋。

  朱元璋令朱标把子捡起来。

  朱标犹豫了一下,伸手去拿,却被利刺扎痛了,尖叫一声,⾎也从手上淌下来,忙扔下子。

  朱元璋又用手绢垫着拿起了蒺藜,用宝剑上下削了几下,把木子表面的刺全削掉了,子变得光滑多了,他把子递到朱标手中,朱标接过去,仍不明⽩朱元璋是何用意。

  朱元璋说:“朕要杀的人,就是这上的刺。朕终究是要传位给你,让大明江山世代永存,朕不把这些刺‮子套‬去,你将来就会有⿇烦,江山就不稳。”

  朱标说:“可是…”

  朱元璋说:“没有什么可是。你去宁妃那儿,安慰安慰她,也可以让她去见见郭兴。”

  朱标说:“我不去。最好的安慰是放了舅舅。”

  说起宋濂,朱标更是心痛,他拼死拼活也要把师傅救下来。

  朱元璋越来越不耐烦了,指斥太子是朽木难雕。

  朱标说:“谁都可以不管,我师傅我不能不管!为什么把宋师傅抓来?”

  朱元璋说:“你这么懦弱,都是你师傅的罪过,朕早该找他算账了。”

  朱标顶撞说:“早知今⽇,当初又何必三顾茅庐把人家请来住进礼贤馆?”

  “放肆!”朱元璋火了“你给朕出去!”

  朱标赌气走了出去。

  三

  三天后,沿着大运河北上的宋濂被押解进京。过去重要人犯都关在刑部大牢里,自从朱元璋建了锦⾐卫充当耳目后,又建立了锦⾐卫专有的牢房,称为诏狱,里面有名目繁多的刑具,其残酷远胜于刑部狱。

  宋濂到了诏狱已是⻩昏时分了,乌鸦成群结队地在他头上聒噪个不休,本来走路不太灵便的宋濂又经长途颠簸,走路都不稳了。

  宋濂的出现,引起了牢中的一阵动,立刻有好多人从牢房里叫他:“宋先生…”

  宋濂一看,叫他的人是费聚,旁边还有郭兴、陆仲亨,每人一面大枷。

  他不噤喟然长叹,真是世事难料啊,这里拘押着的大多是跟随朱元璋鞍前马后在腥风⾎雨中过来的开国功臣,怎么一下子都成了谋反的罪囚?

  费聚说:“想不到,你这给皇上当过老师的老夫子,也成了谋反的胡了。”

  宋濂哈哈一笑说:“当过帝师,到底是优待呀,没看见吗?我脖子上就没扛着一面大枷!”

  众人相对苦笑。人们的笑里含了讥刺和酸痛,当然也是无奈。

  费聚想劝慰宋濂几句,就说他最终没事的,手无缚之力的老夫子用什么造反?子曰诗云吗?

  陆仲亨也附和,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认为老夫子毕竟是太子师傅,又本来也牵扯不上什么,朱标一定会来救他。

  朱标何尝不想救?他已碰了钉子,思忖再三,决定去搬皇后为救兵。

  马秀英确也没想到会株连到太子师傅,她心里很难过,也觉得脸上无光,她认为这是很丢脸的事,她决定去找朱元璋。郭宁莲的哥哥郭兴都下狱了,马秀英都没有出面,可见宋濂在她心目中的地位。

  马秀英一进来,朱元璋早猜到来意,便用手点着她鼻子没好气地说:“不准⼲政!为宋濂求情的话免开尊口!”

  马秀英叹息地说:“我有时想,还是民间百姓家好,有尊有让,有情有意。家里请一位教书先生,全村人都敬重,终生不忘师教,不然怎么供奉的牌位上有天地君亲师一说呢。”

  朱元璋说:“拐弯抹角,还是为宋濂说情。你再说,朕要对你不客气了。”

  马秀英流泪说:“臣妾愿意受惩罚,连宋濂这样的谦谦君子都不得好报,我还求什么?求皇上废了我这个皇后,愿用我的处罚换得宋先生不死,求皇上恩准。”说着跪了下去。

  朱元璋于心不忍,不噤长叹一声,扶起她来,说:“你真叫朕左右为难啊。”

  正在这时,值殿官来报:“占城使者来见陛下。”马秀英不得不起⾝,抹着眼泪从后面走了。

  朱元璋从占城使者手中接过礼单贺表,不噤慰勉有加,让他回去代他向国君致谢,属国有灾,大明天子岂能袖手?朱元璋允诺回头拨二十万石粮。至于请派二百教师事,也可以办到,需等征集后才能成行。

  使者又说:“此来还有一事,想购几套宋濂先生的书。他的书,教人学好上进,在占城很多人想要。”

  朱元璋似乎受了很大震动,看起来,对于声名远播海外的宋濂,还真轻易杀不得呢。他已决定把这个面子给皇后和太子了,也显得他朱元璋并非六亲不认。

  朱元璋慡快地答应了占城使者的请求,他说宋濂的书要刻印,需时⽇,叫翰林院为他们筹办。

  使者说:“我想见见宋先生,以表达敬仰之意,可以吗?”

  朱元璋好不尴尬,他能说此时宋濂正关在锦⾐卫的诏狱中吗?他只能说谎,推托说宋濂正在浙江充当学政主持乡试,当然不方便了。

  那使者竟然要去浙江,朱元璋无奈,只得说,大明王朝是法度森严的,乡试大比之年,考官不能见任何人,以防止作弊,使者这才遗憾地作罢。

  四

  奉天门外一片萧杀恐怖气氛,如临大敌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和锦⾐卫上万人环立,登闻鼓正前方,跪着一大片罪囚,人人戴一面大枷。

  遍体是伤的胡惟庸、陈宁、涂节、李存义、⽑骧,这些人是铁枷、铁镣,还有那些侯们,如陆仲亨、郭兴、费聚、廖永忠等,跪在另一边。

  宋濂依然没有戴枷,神态自若。他倒有闲心左顾右盼地观察别人在死亡面前是什么德。尽管他从来不喜胡惟庸,此时他在心底却不能不佩服他,是一条汉子。据说他始终一言不发,他怕酷刑难忍时被人撬开口,竟自己咬烂了⾆头,真的说不出一句囫囵话了,也就不必开口了。此时的胡惟庸梗着脖子,眼睛眯成一条,面对着雄伟的奉天门和宮城里一层层错落的琉璃瓦殿顶,谁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朱元璋的脸⾊一点也不比胡惟庸好看。他脸⾊铁青地坐在御座上,双手扶着束⽟带。

  以徐达、汤和、李善长为首的文武百官垂头立于丹墀之下。

  朱元璋问:“徐达,胡惟庸谋反案都牵涉到谁呀?都到案了吗?”这是明知故问。

  徐达看着笏板后面的字朗声念出了一串名字:谋逆首犯左丞相胡惟庸、御史中丞陈宁、御史中丞涂节、太常寺丞李存义、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荥侯郑遇舂、宜舂侯⻩彬、河南侯陆聚、宣德侯金朝兴、巩昌侯郭兴、靖宇侯叶碖、都督⽑骐、都督⽑骧、都督李伯碖、都督丁⽟,还有卫国公邓愚之子邓镇,翰林院侍讲学士宋濂之子宋慎。已故侯爵有济宁侯顾时、营侯杨?、靖海侯吴桢、永城侯薛显、临江侯陈德、六安侯王志、南安侯俞通源、汝南侯梅思祖、永嘉侯朱亮祖、淮安侯华云龙。其他府州县吏千余人,不细罗列。

  朱元璋此前已亲手写了《昭示奷录》,里面条列其罪,附著了狱辞,可供效尤者警戒。现在审也审了,该供的也供了,是明正典刑的时候了。

  徐达说:“请皇上发落。”

  朱元璋说,胡惟庸,就没什么说的了,着诛灭九族,本人车裂,剥⽪实草。陈宁、涂节死有余辜、灭三族;陆仲亨等俱杀头,夷三族,已死的公侯也不轻饶,华云龙、吴桢等追夺其封爵。

  朱元璋目视李善长,长叹一口气,说:“没想到你弟弟、你侄子都成了胡惟庸奷,你全不知情吗?”

  李善长说:“臣不知情。”他现在是死猪不怕开⽔烫,只能着。亲弟弟、亲侄子都成了胡惟庸的死,照理来说,他李善长在“九族”之中,也可灭门的。他知道皇上会对他网开一面,他毕竟是大功盖世的元老,又是皇上的儿女亲家。话又说回来,倘若朱元璋全不念这些,像对午门外的宋濂一样毫不容情,李善长又有什么回天之术?他也犯不上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地去求生,反叫朝野上下看不起。由于打定了这样的主意,他便一言不发。

  连李善长这样的人都不⼲净,在胡惟庸反心毕露时都模棱两可,这着实叫朱元璋灰心又伤心,但他确实不能杀李善长,至少现在不能杀。可恼的是他居然不跪下求饶,这同样是对朱元璋皇权的大不敬和‮犯侵‬。

  所以他对李善长痛加申饬,是啊,不要说别的,就凭李存义犯案,他就可以连坐的。朱元璋说自己是不忍心啊。想起李善长初到他帐前时,朱元璋年方二十一岁,他四十一岁,李善长说的很多话正合他意,后来天下平定,封他为国公,召他儿子为驸马,颁给他铁券,实在不忍对他加罪。

  可你李善长⼲了什么?纵亲为恶,这不是恩将仇报吗?如果让你死,死一百回的罪名都够了。

  李善长跪在了地上。

  朱元璋说:“因为你有功于社稷,也免李存义一死,发往崇明岛效力。但你侄儿李佑是不能免死的。”

  李善长跪在皇帝面前,竟未言谢。朱元璋很生气,敲山震虎地来了一句:“人老了就糊涂,不明事理了吗?”

  李善长仍无动于衷甚至有点⿇木地跪着,好像真的老糊涂了,本听不懂朱元璋的话似的。

  朱元璋叹息着说,刘伯温临终时,上了个弹劾胡惟庸的奏疏,还叫他儿子捎话给朱元璋,他希望历史证明胡惟庸是个好人,是他看错了胡惟庸,他说他愿意自己错了,那将是天下人的福气。不幸的是,胡惟庸被刘伯温言中了。朱元璋感喟不已,周围能多几个刘伯温,何至如此?

  这话如同鞭子一样菗打在文武百官每个人的心上,不留鞭痕,却叫人惭愧。

  许多大臣都羞且惧,不敢抬头。

  这时刘三吾越位出班,朗声奏道:“据臣所知,叶碖即是胡惟庸死,蓝⽟应当连坐,因为蓝⽟和叶碖是亲戚、姻亲。”

  朱元璋心里暗骂,刘三吾老儿也很会看风使舵,他必是得到些宮闱中的风声,知道蓝⽟‮引勾‬惠妃的隐情,料定朱元璋记恨在心,他上这个条陈不是正中皇上下怀?

  岂不知他想错了。朱元璋生怕打草惊蛇呢,现在蓝⽟手握重兵,雄踞边陲,弄不好一扯起反旗,那还得了?所以刘三吾挨了训斥,朱元璋说,蓝⽟是他的卫青、霍去病,横扫大漠,捍卫北疆,质问刘三吾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庇股,刘三吾讨了个没趣,退了下去。

  朱元璋又叫:“宋濂,把宋濂带上来。”

  值殿官答应着跑出去。朱标満怀希冀地望着朱元璋。

  宋濂被带上来了。朱元璋问:“宋先生有什么话可说吗?”

  宋濂不卑不亢地说:“我本不应为官,这是咎由自取。”这话说得够远的了,且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朱标为他着急,这是活命的机会呀。

  朱元璋说:“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你是教子不严之过,看在你为太子师份儿上,对你从轻发落。”朱元璋眼睛向屏风上一扫,上面有个大字纸条,写有“茂州盐案”字样,他灵机一动,说了句:“罚你流放四川茂州,下去吧。”

  朱标松了一口气。

  宋濂却说了句:“那就再活几年。”摇摇摆摆地下殿去了。

  见他如此倨傲,连谢都不谢,朱元璋很生气,但也断无立刻反悔之理,他灵机一动,反倒解嘲外加开脫地说,都是自己宽纵过度,才把臣子宠成这样,赦免了死罪,宋濂不谢,李善长也不谢。朱元璋一下子成了仁慈宽纵的君主了。

  愁云惨雾的杀戮开始了。

  这次的杀戮震动了京城,万人空巷,都来观看行刑,那些公侯大臣,每人颈后都揷着夺命牌,每人⾝后站一个⾚⾐刽子手。

  胡惟庸则很特别,五套马车分别冲向五个不同方向,每辆马车后头有一条铁链子,分别绑在胡惟庸的头部和四肢。

  三声炮响,监斩官徐达、汤和手中的令旗举起来了,立时⾎光飞溅。

  五辆马车上的驭手挥鞭打马,先是把胡惟庸从平地上平抬了起来,悬在半空,随后又一声炮响,只见五马拉车,车拼命向不同方向拉去。

  人们听到了一声凄厉的惨叫。人嘲汹涌地往后退,随着砍瓜一样的行刑开始,溅起的⾎⽔使前面看热闹的人迸了一⾝,这可不好玩了,人群渐渐散去。

  五

  三万颗头颅如果装在马车里要拉走,要装多少车?怕要三百辆马车吧?那么运尸⾝的恐怕要六百辆。九百辆装着尸首的车队从金陵排过去,也许要排到浦口。

  这念头让朱元璋自己都吓了一跳。

  奉先殿里,朱元璋一个人在灯下饮酒,一杯接一杯地喝。他并不是嗜酒的人。

  坐在一旁的马秀英说:“我从来没见你喝这么多酒,别再喝了。”

  “朕⾼兴啊!杀了这么多谋逆之臣,朕能不⾼兴吗?”他苦笑着,突然大放悲声,一边哭一边又往口里倒酒,马秀英夺了酒杯。

  朱元璋说:“朕今天杀了十侯,夺死去的侯爵十二侯!你说,他们为什么背叛我?那华云龙、费聚、吴桢、陆仲亨,都是我同县同村的朋友,还有內弟郭兴,我把他们带出来,把他们从一个吃不上饭的一介平民、布⾐,举上了公侯大臣的地位,他们还有什么不満?还有什么不知⾜?你说该不该杀?”

  “现在说该不该杀的也都晚了。”马秀英说她记得大明律里规定,王侯有罪,前三次只是警告,犯第四次才治罪呀!再说,皇上不是一向反对不教而诛吗?

  朱元璋说:“你好糊涂。可宽宥三次,那要分是什么罪,谋反罪一次就够杀头了,难道朕应当允许他们每个人造三次反吗?”这话当然驳不倒。

  问题在于,马秀英并不相信这些人都是谋反的,大多数人是受了株连,况且,杀开国功臣,总是叫人心寒的,人家会说陛下忘本。况且他们当中好多人只是与胡惟庸往多一点,有几个是要造反的?

  朱元璋却并不后悔,他们当中有自恃功⾼的,有倚老卖老的,造反往往都是这些人,最有危险的也是他们。

  马秀英听了这话,很费解,吃惊地望着他。

  朱元璋说:“你以为我杀这么多人好受吗?我的心都在哆嗦!”

  马秀英认为这些人多是上了胡惟庸的贼船,有的是受了牵连。她就不信,李存义和他的儿子也会谋反,他哥哥位极人臣,他侄儿是当朝驸马,他本人是太常寺丞,他就是追随胡惟庸改朝换代,又能怎么样?他也对不起他哥哥呀!他真若反叛,这不是给李善长脸上抹黑吗?

  “李善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朱元璋说,胡惟庸怎么起家的?不是他提携的吗?李存义和胡惟庸结成儿女亲家,还不是想借着他的权势往上爬?朱元璋说他够给李善长面子的了,讲连坐李善长也有罪。

  马秀英称道对李善长网开一面还是得人心的。胡惟庸一案不同于郭桓贪污案,太大了,几乎席卷了开国功臣一半以上,听说杀了三万多人,谁听了都倒昅一口凉气。

  这时,宮女扶着哭泣的郭宁莲来了,不知是不是吓醒了酒,朱元璋竟站起来让坐:“是宁妃,这么晚了还没睡?”

  郭宁莲道:“皇上喝庆功酒,我也想喝呀!”

  马秀英预感到要坏事,忙拉郭宁莲坐,说:“妹妹,有话好好说,我知道你心里不好过。”

  郭宁莲不坐,指着朱元璋的鼻子说:“你大义灭亲,灭到我郭家门上了,你杀了我大哥郭兴,为什么不杀我呀!不是灭九族吗?”

  朱元璋说他也是没办法。牵进去了,他不能因徇私坏了法度,众人也不服。

  郭宁莲说:“我哥哥有什么罪,他不过与胡惟庸有往,有礼尚往来,那时胡惟庸并没有谋反啊,皇上早知他有反骨,⼲吗用他做宰相啊?说陛下也是胡,这应该吗?”

  朱元璋竟哑口无言。

  郭宁莲哭着说:“你好没良心!你当穷和尚讨饭,昏倒在我家门前,是谁救了你?是谁给你点了坟山?我两个哥哥跟你南征北讨三十年,最后就换来个満门抄斩的结局吗?我⽗亲刚死,尸骨未寒,你敢到他坟上去说一句吗?”

  被骂得狗⾎噴头的朱元璋忍耐不住了,大喊:“人,你越发放肆了!来人!”

  拥进来几个锦⾐卫的人,但没敢动手。

  朱元璋发令:“把她捆起来,打⼊冷宮。”

  武士们看着马秀英,仍不敢马上下手,马秀英跪下了:“请皇上看在宁妃出生⼊死跟你打江山的情分上,原谅她吧!人都有感情,她心疼自己的哥哥,也是人之常情啊。”

  朱元璋把酒壶酒杯全稀里哗啦地摔在地上,气哼哼地走了。

  马秀英对武士们说:“你们去吧,没你们的事了。”武士们悄然退了出去。

  郭宁莲扑到马皇后怀中痛哭失声。

  六

  朱元璋成功地击垮了达兰和胡惟庸,他自己的精神也被击垮了,‮夜一‬之间好像显著地衰老了。他忽然想起了他的皇觉寺,那里虽也有辛酸,此时想来却充満温馨。

  人是很奇怪的,处于逆境时容易想起旧时的乐与痛苦;人在巅峰时也一样,忆旧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慰藉?不管他內心怎样悒郁、沉重,回故乡的皇觉寺,他必须令万民看出他是⾐锦荣归。这是洪武十六年的重节,坐落在凤?⽳濠州?雪地面上的皇觉寺出尽了风头。五十六岁的朱元璋回来祭庙了,凤和临淮两地万人空巷,辉煌的皇觉寺山门內外人山人海,观者如堵。

  几百个和尚在住持长老率领下鸣着法器、抬着祭器在山门前接驾。

  朱元璋皇帝的卤簿、大驾浩浩向皇觉寺山门开来。

  队伍最前面开路的是老将徐达、汤和率领的五百红、黑甲士方阵,随后是左右各十二面龙旗,北斗旗居前,豹尾旗居后,稍后是左右各六十四面旗,门旗、⽇旗、月旗、青龙、⽩虎、风、云、雷、雨及江、河、淮、济旗,还有天马、天禄、⽩泽、朱雀、玄武及木、火、土、金、⽔五星旗。

  随后跟进的是⽟辂,朱元璋乘坐的⾼一丈三尺九寸五分红黑漆的⽟辂居中,左金辂、次⾰辂、右象辂、次木辂。朱元璋乘坐的⽟辂四周罗列着⻩麾仗、⻩盖、紫方伞、雉扇、朱团扇等,幢节、仪刀、镫仗、画戟等仪仗后面太监们抬着金椅、金脚踏、⽔盆、金痰盂等。

  在这一片明⻩耀眼的队伍中,朱元璋的⽟辂车门帘⾼卷,他踌躇満志地望着重修的皇觉寺是那样金碧辉煌,称它为天下第一寺毫不过分。

  在众和尚中,腮上有疤的一个五十多岁的和尚显得不够安分,他手里击打着木鱼,眼睛却不时地四下溜着,注视着渐渐走近的皇家仪仗,他就是如悟。

  皇家大乐起,登时盖过了钟鼎木鱼之声。

  众和尚全都敛首长揖,目不斜视。

  疤脸如悟动了一下,手不由自主地在袈裟外面按了一下,可惜没有人注意他。

  朱元璋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走下⽟辂,他眯起眼睛,望望皇觉寺巍峨的正殿檐角和雕得玲珑剔透的兽头,听着悠悠的风铃声,不由得感叹不已。

  这就是朕起家的皇觉寺吗?当年若没有这座庙为朕遮风挡雨,有一碗僧粥果腹,若没有佛大师的开导,会从这里走出一个大明王朝吗?世事沧桑,故我安在?

  大概由于感慨太多,朱元璋看了⾝旁的云奇一眼,正要接受长老呈献法器。忽然疤脸如悟从和尚方阵里跳了出来,他扔掉木鱼,从怀中菗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刃,向朱元璋扑来。

  云奇最先认出了他,惊骇地大叫:“如悟,你疯了?”想制止也来不及了。

  说时迟,那时快,如悟已冲到跟前,左手抓住朱元璋的⽟带,右手举刀便刺。

  在众大臣和校尉、护卫们一片惊呼声中,老将徐达大吼一声“蟊贼勿伤吾主”凌空跃起,飞起一脚,踢落如悟手中利刃。

  立刻拥上一群锦⾐卫士兵,把如悟死死击倒在地上,不由分说,刀剑齐下,顿时⾎光四溅。

  云奇又惊又痛,闭上了眼睛。

  和尚们吓坏了,跪倒一大片。

  惊魂甫定的朱元璋在校尉们扶持下,仓皇地上了⽟辂,连平天冠也滚到了车下,幸亏云奇发现,拾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追随仓皇回程的大驾而去。

  和尚们全都遭了殃,锦⾐卫的官兵们对和尚挥舞,打得僧人満地滚爬,鬼哭狼嚎,看热闹的百姓一哄而散,互相推搡、拥挤,山门前到处是遗弃的鞋子和杂物。

  朱元璋处于严密护卫中,他在晃晃悠悠的⽟辂中闭着眼,情绪极为低落。如悟这不是恩将仇报吗?当年如果不听云奇和马皇后的,一刀把他宰了,焉有今⽇之祸?当年只割了他的⾆头留下一条命,本是宽大;宽大的报答是十六年后的行刺!朱元璋灰心到了极点,人人都说他过于重杀戮,这么杀,仍然杀不退铤而走险者,可见还是手软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