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重庆女子
我祖⽗陆焉识跟着婉喻祖孙三人来到婉喻家的弄堂口,目送她们不徐不缓地走进去,再次被撇在黑影子里。等她们进了弄堂,他就开始往楼上看。婉喻信中告诉他,房子是临街的,所以从他站立的位置应该能看到婉喻的窗口亮灯。她们能在点心店和陌生人坐在一个桌吃团圆饭,他也能跟她们人鬼两不扰地团圆。几分钟以后,三楼的一家亮灯了。那是带个小台的屋子,灯光透出来,照着绳子上晾晒的⾐服。他真的像进⼊了她们的生活,満心的温柔和酸楚。这时台的门开了,他看见出来的人是丹珏。等丹珏消失以后,台上晾晒的⾐服也都消失了。
我祖⽗陆焉识因为想穿了自己的下场而彻底洒脫起来。在下场到来前,他要好好跟自己的家人暗中团圆。第二天是礼拜天,他到达的时候,看到婉喻的台上已经晾晒出了洗过的被单。
下午三四点钟,弄堂口支起一个小吃摊,卖排骨年糕和小馄饨以及舂面。人们都是买了东西带走的,小吃摊一共就两张折叠桌和四把折叠椅。他买了一碗舂面慢慢地吃。吃完了他可以再来一碗舂面。不要粮票的⾼价舂面一角四分一碗,他口袋里的钱够他吃一阵,够他把这把椅子坐稳。一碗舂面刚吃几口,出情况了。从对面的弄堂口走出他的孙女,牵着她手的是一个30多岁的男子。男子的⾝后,跟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以一种垂头丧气的步态走路。男子文弱⽩皙,谨小慎微的眼睛躲在玳瑁框眼镜后面。一个非常常见的南方男人。陆焉识给一口不知什么时候呑下去的舂面噎住,眼睛暴突地看着越走越近、朝自己走来的儿子冯子烨。
1951年陆焉识被捕之前,儿子还是大生学,没有那么文弱⽩皙。冯子烨走到了马路这边,也是用婴儿腔调跟女儿说话,一点也没来留神这个吃舂面的老头。⽗亲和儿子以及孙子孙女儿只有一步之隔,老头把脸转开。
陆焉识是在西宁自首的。当察警们朝着他走过来时,他后悔了。他还能为婉喻和孩子做点什么?也许写一张离婚协议书?
我的祖⺟冯婉喻收到我祖⽗寄来的离婚协议书时心脏差点停跳。协议书上有劳改农场第九分场邓⽟辉副政委的签字,还盖了分场的公章。什么事都给我祖⺟办妥了,只差她的签名。那是海上1965年7月,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关于离婚的理由,他一个字都没有提。
婉喻读完那封信就一直坐在椅子上。一直以来她是抱着希望的,不管它多渺茫。这一张公文来了,她一签字,希望不再渺茫,因为不再有希望。子烨已经跟⺟亲谈了很久;不是谈,是上课。外面一场运动接一场运动,哪一场运动都要点到监狱里的老“无期”老头子早就该识相点,提出离婚了。子烨讲着讲着就迁怒到⺟亲,说⺟亲也该多为孩子们想点,在老头子被捉进去时就该跟他离婚。婉喻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丹珏跟哥哥吵起来她都没有动。“我现在就签字。”婉喻说。
婉喻就像服毒一样心一硬,一笔而成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手被泪⽔洗得淋淋的,马上花了“婉喻”二字。第二天,那只装着离婚协议书的信封被投递了出去。信封到达我祖⽗手里时,他拆开一看,除了协议书,还有一张信纸。婉喻在那封信里也写了她最后的关照:⾝体保重好,将来看见的时候不至于太不敢认…
我祖⽗是1979年冬天回到海上的。此时,我祖⺟的失忆症已经恶化,她悄悄问女儿:伊是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