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两由之
——读严歌苓《花儿与少年》
八瓣格桑花
《花儿与少年》,04年出的本子,在我的印象中它并不是严歌苓的代表作品。最初在书堆里看到书名时也没有动心,我以为又是哪个故作深沉的少年作家大叹人生。转⾝准备离去,突然看见作者的名字:《第九个寡妇》的作者。那本小说给了我很好的印象,那个作者自然走进了我的视线。果然,这个“短篇”的长篇小说没有让人失望,至少我自己这么看。
21世纪旧金山的《雷雨》
李敬泽先生在序言里称之为21世纪的《雷雨》,于是阅读时总摆脫不了这样的先见,想来这先⼊为主怕是把我对文本的理解缩⽔了。倘若真的把《花儿与少年》作为《雷雨》的异时异地版,那么徐晚江比繁漪幸运多了,她还有精神寄托,比如那个家,比如她的一对子女。故事读来一点都不觉着新鲜,也没有张扬的个人风格。即便是这样的淡然也触动了我的神经,让我为之一颤。比如⾎缘的实真真的要被距离融化吗?仁仁在继⽗的贵族式教育下从格到言谈都是完全的国美化,她不愿意说中文,她对懵懂的认识和那个开放的环境把她一步步往深渊里推进,如果没有她的⺟亲用和⾊来换,她怕是一只途的羔羊。她不愿意和他的亲生⽗亲谈,连见面也显得勉強。难道十年的分隔换来的就是⽗女之间的冷漠与隔阂?我开始怀疑⾎缘的实真。
两个徐晚江
仁仁的老继⽗敏感而又圆滑,好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可惜被他玩弄的木偶把他当作全然的局外者。我不大相信老继⽗——我也喜用这个词称呼他——对已婚的徐晚江是一见钟情,或是被她精湛的橱艺所服征,可是故事还是这么发生了。徐晚江离开了她和洪敏的单⾝宿舍,和一个完全能做她⽗亲的男人飞到了太平洋的对岸,直到徐晚江和洪敏再次相遇在他乡…
我觉得“…”后面的故事才是小说的重点和看点所在,而这部分恰是《雷雨》的异质。徐晚江有了两个家,两个男人,两种生活,两对子女,还有两个“徐晚江”成双的“徐晚江”把重心转移到哪个徐晚江⾝上才是她的本意呢?我总觉得她更在乎十年前和洪敏在一起的徐晚江。
故事结束时,徐晚江把一切的本末通过信件告知仁仁的老继⽗,可他似乎并没有收到那封攸关两个徐晚江的信,他在那天晚上擦了香⽔——那是他和徐晚江爱做的标记…
尘埃落定,到此我才确定老继⽗对待生活淡定的本领。这份淡定里说不出是自尊、自信还是过分的自卑与掩饰。至少他留住了一个徐晚江。
花儿何堪少年闲来摆弄
徐晚江的年少我们太易想像,她和洪敏——曾经的花儿与少年,花儿因为少年无心或有意的拨弄恋上了少年。蝶恋花或花恋蝶是说不清的绵。十载之后,花儿依旧笑舂风,少年有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和伤痛。少年不再撩拨花儿的⾐襟,花儿离去,故事才刚开始。仁仁和路易——一对没有任何⾎缘关系的兄妹,十载之后这一对花儿与少年在素的分泌和作用下,即将引出另一个天伦破败的故事。那朵花儿有着耀眼与夺目的鲜红,那个少年却失去了纯真。逗挑也好,本能也好,都在徐晚江敏锐和颇为无助的方式下把这把火熄灭了。徐晚江用她的破坏天伦终结了这对花儿与少年的故事。
《花儿与少年》在花开花落的无序里讲述了一个近似于生活本⾝的故事,谁都有过去谁都有未来,花儿与少年的前世不知道结下了什么样的是非恩怨,非得用今生可遇不可求的关系了结前世的罪恶。那天无意间看到了严歌苓的一个访问,说的还是《第九个寡妇》的故事。她说她可以在小说里再生活一次。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否真的就是21世纪的那个《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