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菜与红鱼
在国美住了十年,后果是对吃的趣兴越来越淡。站在如山如海的食品中,人大概就失去了对食物的原始情。情的产生往往与紧迫感、危机感有关,因而越轨的恋爱往往由于绝望而惊心动魄。文学作品中不朽的爱情,有几桩发生在恩爱夫之间呢?人和食物的关系也如此。不是人去追逐食物,而是大批食物围追堵截人;人对食物有了超全安感,食物的滋味也就寡淡了。
回到国中,也是很累嘴巴和肠胃的。天天吃不过来,被一餐餐宴席追着跑。一次和北岛流吃的辛苦,他说:“我吃瘦了十磅!”
我一到阿布贾就发现,原来制造美食的最好方法就是匮乏。我天生嘴刁,不吃的东西比吃的多,很多⾁类、海鲜都不碰。关于我的挑食,我爸爸总结了三条:“第一是不明真相的东西不吃。”意思是我执箸前我必定会很严肃地问:“这是什么?”假如回答是:“你先尝尝。”我是打死也不吃的。“第二是模样不端的东西不吃。”小时候我只吃鲫鱼,嫌带鱼、桂鱼、⻩鱼长得不像鱼。“第三是带气味的东西不吃。”牛、羊、兔,不是太膻,就是土腥。童年时家里吃羊⾁,我和哥哥就会要五角钱出去混一顿饭,并且会鄙夷地嘀咕长辈们:“好了,这个房子要让他们弄好几天了!”那时我妈妈常说我:“以后送你去当兵,看你还挑食不挑食!”十三年兵当下来,我仍然不屈不烧,保持着挑食人的气节。
阿布贾首先没有我吃惯的青菜。偌大个市场,好不容易找到一种绿⾊东西:长长的茎,下圆上尖的叶片。我觉得叶子有点像海上人称呼的“米苋”但它们的块头实在太大了,应该算米苋灌木。我用英文问菜贩它叫什么菜。回答是一个本地话的名字。又走了几个摊位,看见了另一种青菜。打听它的名字,得到的却是同一个回答。怎么两种不同的青菜叫的是同一个名字呢?经翻译之后,明⽩了:第一种叫“绿菜”第二种也叫“绿菜”凡是绿的菜,就都叫绿菜。不会弄混吗?不会。因为一共两三种“绿菜”那怎么吃呢?煮一煮。第二种呢?也煮一煮。
我什么也没敢买。煮一煮的绿菜实在违背我的“不明真相者不食”的原则。最后买的是西红柿和卷心菜,这两样至少是老相识了。接下来我包的⽔饺、锅贴,炒的菜和煮的汤一律用卷心菜。在国美我从来不吃卷心菜,认为它从样子到滋味都太苍⽩。何况我还有一点有关卷心菜创伤的记忆。曾经去西蔵的时候,唯一能吃到的新鲜蔬菜就是卷心菜。一次在一盘清炒卷心菜里吃到一棵棵“你卷心菜”口感很怪异,有些胶⽪的韧。突然发现那是一条条大青虫炒后卷缩一团,圆圆的很像“你卷心菜”大概那次遭遇要对我⽇后的“卷心菜理生/心理障碍”负责。但我在阿布贾一下就和卷心菜亲热起来了。
第二个礼拜我买了那种“米苋灌木”只揪下叶子,用大蒜清炒,又加了一勺汤。端到桌上,来瑞问:“这是什么?”
“绿菜。”
他疑惑地夹了一筷子,咽下去,发现自己还活着,分析说:“不难吃,就是咬不动。”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本地人的烹饪方法是“煮一煮”了。
来瑞对品尝食物永远有一颗勇敢的心。这次他表现出的疑惑让我觉得很滑稽。我告诉他这种绿菜很能能是我小时爱吃的米苋。但“很可能”不⾜以打消他的疑虑。我渐渐找到了烹饪这种绿菜的方法:“少留多扔,半炒半煮。在陆大的餐馆常常点“上汤某菜”不如就叫它“上汤绿菜”只是吃了一个多月,我仍是没法确定它的⾝份,不知它到底是不是米苋。
另一种绿菜后来被证明是木耳菜。这里的木耳菜真是肥头大耳,叶片上附着着一层绿⾊凝脂,滋味和口感都没得说。可惜我只吃到一次。再到市场上去买,就没找着。但愿不是下市了。在这个四季常绿的国度,不知有没有上市、下市一说。
渐渐和其他外官的子们有了往来,从她们那儿学了些“吃经”比如怎样到一个农场去订菜。她们给了我一张订货单,其中居然有韭菜。订菜要提前三天,因为农场离阿布贾有四小时车程,并且价钱比市场贵得多。菜一到,我像对待珠宝一样,把它们仔细用棉纸包起来(为防腐烂),再仔细摆进冰箱。每天数出几颗茄子,几青葱,几条⾖角来吃。炮制也精心多了,因此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可口的蔬菜。订来的菜里也有生菜,虽然我和来瑞都酷爱生菜⾊拉,但此地吃生菜⾊拉却很冒险。菜农用的都是有机肥,一旦消毒不严格就会吃进寄生虫和其他病菌。为了使这些吃惯生菜的国美外官们能继续国美生活方式,大馆使的护士专门讲解了怎样洗涤消毒生菜。假如我临时决定饭桌上添一个生菜⾊拉,那是来不及的。生菜要透彻地洗上三遍,再用消毒⽔浸泡至少十五分钟,之后再用饮用的纯净⽔冲洗,浸泡,再捞出来晾⼲。一个过程下来,我头也晕了。所以我宁愿去本地人的市场探险,找到更多不明真相的“绿菜”
上个星期得到喜讯,说是法国超市每星期五上午十点出售海鲜。二十年来我上午的时间都是锁定给写作的,火警、匪警都不管,天王老子也不接待。上星期五上午九点半,我居然停止了写作,请司机把我载到了超市,挤进了等海鲜的人群。柜台里空空,只有昨天的和不知何⽇的火腿,并未见海鲜。阵式很像70年代的陆大,排队买⾁或买带鱼,货还没影,已挤満一群鸟为食亡的人类。你若向旁边人打听,是否真有货卖,回答一定是“不清楚”这里也一样,我问一个意大利口音的胖大爷,海鲜的信息确切与否,他说:“不清楚。”显然怕供不应求,粥少僧多,驱退一个竞争者算一个。我只好问面无笑容的售货员:“不是说今早有海鲜卖吗?”她回答:“没有。”简直像是在为一位要人接机,对他的到达保密到最后一秒钟。我看看表,离十点还差十分钟,连海鲜的味儿都还没闻着,更是没有任何大开张大出售的预兆。我二十年才舍得拿一个早晨出来,容易的吗?我又去问一位男售货员:“海鲜呢?你们不是有海鲜卖吗?”他说:“有啊。”他指指拐角“那里。”
我赶紧跑过去,发现那是一个大冰柜,里面不是海鲜,而是海鲜化石。我不止一次在那个冰柜边打转,想豁出去买几只对虾化石回家吃吃看,说不定会对对虾吃出新认识来。但我实在不敢。男售货员笑眯眯地把我指向歧途,是调虎离山。我在超市里买了几样其他东西,回到原地,坏了,海鲜已售出去大半了。我看看剩下的鱼全是生面孔,也顾不上忌讳了,一下子买了五条。意大利胖大爷买⾜了自己的一份,不全安感带来的敌意然无存,成了个亲善热情的老头,对我指教“买红颜⾊的那种鱼,味道最好!赶快,还剩四条了!”我马上换了两条红鱼,跟绿菜一样,我对鱼也不求甚解,就叫它红鱼。
十点半不到,海鲜已售完了,真惊险。这时发现人群里还有几个海上人。阿布贾几乎碰不上国中同胞,却在海鲜面前碰到了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