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科幻 > 重生之文化帝国 > 313.更上档次的拷贝

313.更上档次的拷贝

目录

  杨一在班会所说的那些话,到底能对家长们起到多少作用,可以让多少同学从“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走出来,他没有能力去关注,也没这份闲暇。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至于后果,那得看天意。

  也许有父母听了他这话后,就此改变自己的态度,以后对子女说话的时候,会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当然也有人绝不会因为一个陌生人家的少年,就改变一直以来习惯了的教育方法。

  对于后者,或许不仅是杨一说了没用,就算是何岳出面说那一番话,他们也能找到使用“别人家孩子”作为参照的理由。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管他呢。

  …

  对杨一来说,这些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次小小的调剂,反正现在老妈又不会用别人家孩子来为难他。这个过了后世大学城包租婆一样悠闲生活的大妈,不拿杨一去人那里炫耀,杨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杨一觉得苏晚的母亲可比自己老妈厚道多了!论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苏晚的名气——至少从明面来可比他大得多,但是苏母却从来不在街坊面前炫耀自己的女儿。

  她的低调,和自己老妈动辄“我儿子如何如何”的架势,简直就形成了鲜明对比。杨一觉得要是把自己所有的成绩都摆出来,老妈看过之后怕不是要冲到帝都去,在天安门广场前面吼的世人皆知了。

  高下立判啊。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杨一一直扎在自己的卧室里,潜心回忆学习…好,直说,潜心抄袭改编《坚韧的石头》。

  这本杨一虽然也是读过不下五六遍,但毕竟人脑不,想要做到文字的完美重现,还是有几分不现实的。就拿名来说,原文的波斯语名,都是出自一个广为传的民间故事——一块专门走人们苦难的黑石。

  但是好在拼典故拼民间故事,华夏几千年的渊源之下,倒是不怵国外任何一个系统文明。

  盘古髓化玉珍,女娲炼制补天石,卞和琢磨和氏璧,缘定三生,顽石点头…

  近一些有史可查的,五柳先生醉卧醒石,米癫拜云骨,徽宗的花石纲,明太仆因石败家…不要太多才好。

  修修改改,一点点回忆这本国外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得不说,有人想当然以为抄袭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杨一以前也是这么认为,但当他犹如便秘般痛苦地挤出《神农密码》的时候,他就不再这么认为了。现在来重现《坚韧的石头》,那就更是非一般的苦难。

  哎,杨一想起自己前一世,和其他人一样对四娘冷嘲热讽的日子,就不有些后悔。抄不是你想抄,想抄就能抄!

  想必四娘在抄袭的时候,也和自己一样费劲了心血?不同之处在于,杨一不用顾忌原作者跳出来打假,和原著越是一丝不差才更好;而四娘则需要改头换面好好包装一下。

  但是那厮手边就有原著,对照着改编就行了,杨一则是全凭自己的记忆力。

  到底谁比较苦,也是不好轻易下定论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总之都是厚颜无罢了。

  …

  这十几天的时间,杨一窝在家里哪儿都没去。偶尔在电话里辗转得知,苏晚只是在一高挂了个名,也是一天没有去过教室的,两人倒还真是夫唱妇随了。从那天魏飞飞和陈成等人期盼的神情看来,他们免不了还要继续期待和失望下去,如此反复替,此怨绵绵无绝期。

  而姜喃则是“彻底”和他断了联系,总之副班长大人看起来是真的傲娇了。往常隔个一两天,最多也不多一个礼拜,姜喃总会主动给杨一打过来电话,又或者杨一挂到市委大院一号楼里面。

  但是现在,已经天,大小姐仿佛就人间蒸发了一样。

  杨一在中间回过神来的时候,也觉察到有些不对劲,虽然没想要要以什么样的身份和心情面对姜喃,但还是往那边打过去一个电话。

  具体情况如下——黄婶接起电话后,听出来是杨一的声音,没有多问,重生男就听到她在那一边招呼“小喃,你的电话”

  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

  再然后,去而复返的黄婶重新拿起电话,干笑着说着她自己都不信的鬼话:“那个,小杨啊,喃喃今天去同学家复习功课了,那个…”

  杨一无奈苦笑,姜喃既然表明了态度,他也只好陪着她,把这个掩耳盗铃的游戏玩下去。

  谁让他立场不坚定,被苏晚一举击败,然后就一步步沉沦到冰冷女孩的温柔乡中呢?那是对他来说格外别样的体验,一无视这世绝大多数人或事的女孩子,偏偏就认定了他一个人。这样的情况,杨一觉得似乎不能怪自己。

  “好,我是不是有点儿无了。”落笔已定,今天的计划内章节算是差不多完成。杨一翻看了一下,接近3万的字数,这还是基于翻译的抄袭改编,要不是这样,十六天能写出一千字就算是高产作家了。

  传统经典文学和普世向畅销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此,更不用说先前模仿《明朝那些事儿》,以及《藏地密码》这种带着几分网络质的畅销。

  现在的字数并不算多,但是杨一不打算一口气重现出来,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关节没有打通。

  那就是找一个好翻译。

  在前世中,华夏的当代文学,虽然一直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除了本身质量不济之外,缺少一个好翻译也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只有充分理解了一种语言的妙之处,才会对这种语言写就的文章产生共鸣和兴趣。

  汉语博大深,最是曼妙不过,但稍显遗憾的是,世界最主要的一些文学奖项,却都是耳曼语系和拉丁语系占据了主。中文就的文章,哪怕是从天得来,也抵不过翻译过程中的褪

  但是这一次,杨一是有相当把握的。

  他自家的老师季棠郸,就是一位学贯中西的高人,或许离开宗立派还有些许的距离,但是说起文章翻译,不止是国内文化学术圈子承认,国外一些名家名作翻译之后进入华夏市场,那些经纪人或者出版社的编辑,也都是会指明请老爷子出手的。

  这种资源要是不好好利用,杨一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白抄了这么好的。

  …

  “这,是你写的?”

  杨一到老人家中的时候,老爷子正在把心爱的兰花往屋子里搬。雾气在9点多的时候就散了,一个半钟头的光照,差不多正是挪回暗室的时间。听杨一提出来意后,老人颇有兴趣地钻进卫生间洗手,出来的时候手的水渍都没来得及擦干,就把稿从杨一手抢了过去。但只是随意翻了翻前三张稿子,老人脸色就沉了下来。

  “这里也没有别人,你就老老实实跟我说,这到底是不是你写的。”季棠郸低头盯紧了杨一,干瘪的身体里却自有一股老而弥坚的气势:“当然,你要来就是开玩笑的,老头子我也不怪你。”

  描述的是民国,字里行间的那些前尘往事,确然是一股青砖黑瓦洋雨伞,长袍马褂小礼服的味道。中西方文化汇碰撞的风云时代,有喝着大碗茶的车夫,也有带金丝眼镜打着领结的教先生,有夜幕初升后醉生梦死的莺,也有学了向往着西方世界的大家闺秀…

  季棠郸又随手翻了翻后面的内容,战争,宗教,社会制度的碰撞,女争取尊严和地位的觉醒。这么多的东西,居然一点儿都不让他觉得好笑,这些文字反而是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具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他的眼前。

  如此到洗练的文字,还有对人心世情的彻,甚至是很多小的细节方面,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矛盾心理,无一不是描写精准而生动。

  这样题材的文章,怎么可能是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所能写得出来的?

  季棠郸一向最重学生的品德,如果是有才无德之人,他连打个招呼都觉得浪费。

  但是杨一的回答,让他立时就皱起了眉头:“是啊,是我写的,有什么不对的么?”

  这厮算是把节什么的,全然抛之脑后了,下限么,不就是用来突破的么?一个外国佬的,不对其实施拿来主义,岂不是对自己的犯罪?

  总之每一个重生者,其内心都会有及其充足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抄袭做出无罪辩护。杨一觉得自己就是继承了重生者的传统而已,而且咱现在已经不对自己同胞下手了,已经改归正。

  嗯,改归正,是杨一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他觉得这个批语是很准确的。

  “自己写的?”季棠郸深深地看了一眼杨一,就在后者险些抵挡不住这种犀利眼神的时候,老人点点头:“来,跟我过来。”

  到了老人的房,杨一在季棠郸的示意下规规矩矩做好,就听到老爷子哼了哼问道:“既然你说这都是你写的,那我来问问你,你知道不知道,以前民国时候那些黄包车夫,他们的汗巾子都是搭在脖子呢,还是掖在?”

  “脖子肩膀的都有。”杨一开心地笑了,这些东西《坚韧的石头》里面可没有,他为了把描述阿富汗的这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对于民国时期的一些资料可没少翻阅。这些天光是从越大图馆和越州市图馆借回来的资料文档,都快堆了他的屋子。

  季棠郸一个问题没难住杨一,继续面色不变地问下一个:“你这里面涉及那个时代,女新思想的东西比较多,那你说一说最初的女学是怎么个情况?”

  “03年出来的《奏定学堂章程》,开始把女学归到家庭教育法里面,1905年最开始设立女学学部的时候,还是归属在家庭教育部门下面。后面一年那个建奴妖婆下谕令办学校的时候,女学才单独成为一个系统,列入了学部管辖。再后面一年,39条和2条颁布后,女子教育才正式合法化。”

  “那时候也出现过破除迷信的要求,一般都是怎么认为的?”季棠郸丝毫不放松,提问也是随兴所至:“一曰壮其胆力。”

  “二曰多求知识。”

  季棠郸这一开口,足足问了将近半个多小时,从居家风俗,到各个不同行业的行规,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总之老爷子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完全不给杨一反应的时间。

  但是到了最后,连他也不得不承认,光从考据方面,杨一是绝没有半点儿问题的。那也就是说,这本很可能就是杨一独立完成的结果。

  难道是自己冤枉他了?季棠郸百思不得其解,杨一有天分他不是不知道,但有些事情单单凭借天分,是绝对不可能做得好的。要不然,这个世界也不会伤仲永一说。

  季棠郸绝对没办法想象得到,这个世界,还能有人从十七年后的世界,逆时间长河而。这些文字根本就是杨一抄袭他人的成名作,无非是人物地点风俗一一对应换掉而已。

  总之耿直如季棠郸,是没法儿按照常规方法揭穿某人了。

  杨一看着季棠郸又是纳闷,又是将信将疑的样子,佩服之余也是有些好笑。

  这老头儿还跟自己耗了,要是不打消他的怀疑,别说让他帮自己翻译文章,怕光是“追究”这份稿子的“原作者”都能闹到天荒地老去。

  “老师,要不这样,你在这里看着,我把下面没写出来的后续章节,也赶一些出来让你看看。”杨一试探着开口,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虽然不能从根本质疑这份稿子的作者问题,但好歹也能稍微洗些嫌疑。

  季棠郸沉颔思考一下,也觉得现在只能这么办了,就点点头:“你写,我等着。”

  …

  半个小时过去,杨一为了让这老头儿放心,也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地回忆着《坚韧的石头》原文,一丝一毫也不松懈。

  很凑巧的是,如果按照后世那些网络小说的名词解释,文章接下来即将描写到的场景,正好是文章的一个高部分,所谓“燃点”是也。这个不多的场景里,敌人的哨兵即将近,子弹随时有可能撕碎女主人公的身体,但是那些不能自制的忏悔仍在继续…

  苦难的画面一点点被冷静地展现在纸面,季棠郸开始还不以为然,但是等到他的视线落在飞速划动的笔尖时,老人终于忍不住吃惊了。

  的就是人物,而杨一笔下的人物,分明已经有了自己的灵魂。

  这一段后续的作品,风格和前文极度统一,而且在情节和人物的刻画也是前后呼应,缓缓升华。最为重要的是,所有的文字,都是杨一在自己的监视下一蹴而就。

  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埋首伏案的杨一终于抬起了头,很是惬意地伸了个懒后,手腕,把稿纸递给季棠郸:“老师你看看。”

  不用看,季棠郸刚刚就没离开过杨一身边半步。

  续写一篇小说不难,尤其是对于有文字功底在身的人来说,熟悉了前文后,模仿风格照猫画虎,也不算什么难事。

  但杨一刚刚写出来的这些东西,怎么都不能说是续写而已。文章前后对照读起来,根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圆融无暇。

  老头儿这会儿也没办法怀疑了,他看向杨一的目光,从最开始的不悦和肃然,变成了此刻的难以置信。

  这怎么可能呢?要是没有深刻的社会阅历,没有经历过那个人心动的时代,又怎么能写出眼前这些文字?所谓文由心生,特别是描绘特定群体或者特定个体的心理活动,心境变迁,如果没有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根本就是写不出来的。

  要是一个有过类似经历,哪怕就是听了当事人口述…

  咦?等等,当事人口述?季棠郸约莫也是没办法不信,就只能开始为自己的弟子找借口了。很微妙的心理变化,但情况开始向着杨一有利的方向变化。

  “你,是怎么会想到写这个题材的?还有你写的这些东西,像是熟悉的啊?”季棠郸眨眨眼睛,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的关门弟子:“你以前在哪里接触过这些东西?”

  杨一其他的方面未必拔尖,也就是靠着比别人知道的多一点,这才无往而不利。但是于某些方面,譬如察言观,譬如顺水推舟,那份功力可是远超一般人。

  这会儿看到季棠郸话头有松动的迹象,脑袋里面急速电转着,嘴巴已经顺着老人的话解释道:“以前过年回溪止的时候,舅太姥,舅姥姥,总是拉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讲以前的事情,有些东西听多了现在想忘都忘不了。而且这段时间一直在读老舍先生的文章,看了那个月牙儿的中篇后,就总是若有所感一样。”

  在无之尤的道路,杨一已经越走越远,大概是回不了头了。

  季棠郸听了这解释,也不知道是接受,还是无法相信,总之是有些呆愣地站了半天,才摇着头微微叹了口气。

  这叹气让杨一心惊胆颤了老半天,生怕老人忽然来这么一句——“虽然我没法证明这不是你写的,但我还是不相信”云云。

  一时间房里沉默了下来,就在此刻,一连串清脆但是有礼的敲门声,打断了师徒之间的默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