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闻风而来的麻烦
简单的洗了洗换上了干净衣服,姐妹俩便去了堂屋,一家人已经坐在那儿,桌上果然也端上了喜冰带回来的海蛎壳。
见两人回来,喜庆靖才淡淡的看了她们一眼,示意开饭。
席间,除了柳氏偶尔的抱怨几句,倒是没有谁训斥她们姐妹俩。
吃过了饭,喜庆靖把喜清喊到了身边,细细的问了她对那十两银子的想法,下午他一回来,喜守业就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包括喜清的那一番话也没有落下一个字,说实话,喜庆靖乍听时也有些意外,一个十岁的女孩,竟有那样的心怀。
“爷爷,柳爷爷同意了吗?”喜清也记挂着这件事,说完便问道。
“村中的几位长老都在,他们倒是报了一年五两,不过,我觉得太少,便还是给了十两。”喜庆靖淡淡的点头“以后,这一片山林都归我们使用了,只是村长的意思,还是希望我们能多多提携乡亲们。”
什么?!喜清听罢顿时瞪大了眼睛,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人家提五两还主动给十两?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奇闻?可这个人偏偏还是她的爷爷,她能说什么?敢说什么?
唉,这样一来,只怕以后的麻烦事少不了了。喜清暗暗叹气,苦笑着问道:“爷爷,你答应了?”
“小四,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家能过上好日子,可是,乡亲们对我们有恩,我们能帮得上的,就帮帮吧。”喜庆靖以为她不甘愿提携别人,不由皱了皱眉,语气有些加重的说道。
“是。”喜清只好应下,退了出来,只是她心里不舒坦的很,回到屋里。大姐二姐居然把鱼网拿到了屋里。现在织的都是细网,倒是不占地方。
喜清一时也不想睡,便向大姐要了些麻线,拿了一支木梭子往上面绕线。
没一会儿,喜冰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捏着一个竹筒一把刀,笑着坐到了边上。动手去削那个竹筒,现在家里学着织网的人一多,喜清在镇上买的梭子就不够了,所以,她便试着做了几个,感觉还不错就又去拿了个竹筒。
姐妹四人边干活边闲聊。竟到子时才齐齐睡下。
第二天卯时未到,四姐妹便又自觉得醒来,洗洗漱漱处理了个人卫生,便各自拿了锄头要出门,喜延年和江洛比她们还要早,已经提了一趟水回来,虽说现在家里不用提那么多水,可是多少还是要用的。
“小姑姑。门口有好几个人在等呢。池塘那儿也有几个人在看。”喜延年和喜清走的最近,有什么事总是第一个告诉她。这时看到喜清,便把木桶随意的往地上一放,低声说起外面的看到的事。
“来干嘛的?”喜清惊讶的问,取经?找麻烦?找帮助?抢地?种种可能在她心头一闪而过。
“不知道呢,刚才我们遇到了,还冲我打招呼来着。”喜延年挠了挠头,他也看不出那些人是干嘛来的。
“你去跟你爹说一声。”喜清点点头,拖着锄头和三位姐姐一起出门。
院门外,居然等着四五人,或站或蹲,听到院门有动静,齐齐的转过头来。
“阿禄伯伯,二泉叔,尖子叔,这么早可是有事儿?”喜玉认识几人个人,便笑着招呼。“哎,有点儿事,你爷爷起了吗?”最当中的一个削瘦的中年人站了起来,有些不好意思的了手,笑着问。
他的左边,是个壮实的年轻人,看到她们四姐妹也是憨憨的笑了笑,黝黑的脸上浮现一团可疑的红色。
中年人的右边,也是个瘦瘦的年轻人,脸形有些尖,皮肤微白,也是没说话,只是眼神一直在游离。
其他两人年纪更小,看着只比江洛略大些,也是安静的等在中年人身后,拿眼睛偷偷的瞄着她们四姐妹。
喜清打量了他们一下,心里对那个尖脸的年轻人有些排斥。
“爷爷还没起呢,要不,先进院里坐坐?”喜玉客气的请他们进门。
“不用了,我们在这儿等就行。”依着喜清的猜测,这个中年人应该是喜玉口中的阿禄伯伯,他冲着喜玉连连摆手,目光落在她们手里的锄头上,犹豫了一下,问道“你们这是…要下地?”
“是呢。”喜玉欢笑着点头,看向了喜清。
“大姐二姐,我们先去了。”喜清冲他们笑了笑,便和喜冰两人相携离开,到了池塘那儿,果然看到有几个人站在放水闸那儿看,她不由皱了皱眉,和喜冰互相看了看。
那几个人看到她们姐妹俩只是回头看了看,并没有把她们放在心上。
喜清想了想,冲喜冰示意了一下,两人径自拖着锄头到了要修鸭池的那块地里,一边开始挖土一边注意着几人的动静。
没一会儿,喜庆靖带着几个人过来了。
这边几个也围了过去,纷纷笑着和喜庆靖打招呼。“喜伯,这个就是你家挖的池塘?”被喜玉称为阿禄伯伯的中年人看起来对喜庆靖很尊敬,看了看池塘又看了看喜清这边“那边还要挖吗?这种事,你喊一声就好了,几个孩子怎么行?”
“乡亲们已经帮了我家不少了,哪能事事麻烦你们呢?这点儿事原是想给几个孩子锻炼的。”喜庆请微笑着回道,顺势向喜清招了招手“小四,过来一下。”
“爷爷,怎么了?”喜清一直留意到这边,这时看到喜庆靖的招呼,把锄头放到一边就跑了过来,还不忘给别上的一个笑脸。
“小四,这几位都是来给我们帮忙的,你都安排一下,每人每两斗米。”喜庆靖随意的指了指阿禄、二泉、尖子以前在早早在池边等的几人,吩咐了一句。
“啊?”喜清顿时傻了,这大池塘都挖好了,还请这么多人干什么?
“喜伯,这是?”阿禄有些奇怪,这么大的事。怎么就让他们听一个小丫头的呢?
“阿禄。你有所不知,现在我们家当家的就是她,守业家的小四。”喜庆靖呵呵一笑,指了指池塘“这些都是她的主意。”
众人听罢,看向喜清的目光都有些吃惊和疑惑。
“爷爷。”喜清犹豫的看了看喜庆靖,又看了看众人。最终还是将不情愿忍了下来,爷爷都当众这么说了,今天就是硬着头皮也要把他的话给圆过去,有什么问题,还是等回了家,没有外人的时候再说不迟。“那几位伯伯叔叔,请跟我来。”
阿禄等人虽然对小小的喜清心存轻视,却也很给面子的跟着过来。
“小四,怎么了?”喜冰看到她带着这么多人,也忍不住问了句。
喜清摇了摇头,笑着对身后的人说起了这儿要做的事,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她的脑子倒是飞快的转了几转。他们既然来了。爷爷又同意了,那今天的米可不能浪费了。
按着喜清的安排。阿禄伯伯带着两个年轻人挖鸭池子,二泉、尖子还有剩下的几个跟着喜庆靖进山砍树,众人倒是没有异议,甩开手便开始干活。
阿禄姓柳,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是他的一双儿子,大的叫柳小财,今年十五岁,有些腼腆,正眼也不敢看喜冰和喜清两人,另外一个叫柳小福,今年十三岁,子倒是活泼些,喜清说话的时候,他还能上嘴问上几句,对喜清安排的这些池子套池子的做法很是好奇。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进度果然快了许多,到了下午,鸭池已经夯了一半,搭竹台用的材料也聚齐了。
眼见天色已近黄昏,喜庆靖便发了话,让喜清去安排发米,喜清只好乖乖的回去,心里多少有些担忧,家里哪来这么多米?还有,要是今天的消息传出去,明天来更多的人怎么办?明天倒是要去镇上一趟,可被人看到她们挑那么多鱼出去会不会起疑呢?
左思右想,喜清都觉得湖里捕鱼的事情只怕是保不住了,她不由叹气,决定明天还是让喜冰、年哥儿和洛哥儿三个人去算了,她得留在这儿看着爷爷,免得再有人找上门来,爷爷一心软便发话散米,那样,她这段时的努力只怕又要哗哗的出去了。
回到家,李氏正不高兴的和尹氏说着什么,看到喜清过来便招了招手:“小四,来。”
“。”喜清本就有话跟她说,便快步走了过去。
“你爷爷留了几个人?”中午吃饭时,李氏也没来得及问,喜清几人便匆匆出门了,害她在家担了一天的心。
“九个。”喜清偏头想了想,报了个数。
“唉,糟老头子,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呢?”李氏叹着气骂了一句。
“,爷爷说每人每两斗米呢,家里的米估计还不够,您看,怎么办好呢?”喜清也是叹气,她算是第二次见识到爷爷的慷慨,第一次是分野猪,这次是分米,不过,比起上一次,她还是觉得进步了许多,至少这次是分了东西也得了实惠的,她不得不承认,用这样的方式雇人做事,她的目标实现的便能快些。
而且每人每两斗米,也不过是十六文,确实不贵。
“让他自个儿想办法去。”李氏拉着脸极不高兴。
“,您别生气啦,爷爷也是一片好心,再说了,比起以前白给人家东西,今天我们家也算是捞了便宜了,现在大伙儿都知道我们家挖了池塘,消失已经散出去了,我们要是不能尽早的把鱼养起来,让人抢了先机可就真亏大了,所以,只要能尽快把我们的池塘起来,这点儿米还是值得的。”喜清反倒笑着劝起李氏,想通了之后,她也不再纠结于爷爷的“烂好人”做法。
“唉,先把家里的米拿出来吧,还有,晚上别做饭了,就熬稀粥,哼,也让他知道知道滥好心是什么后果。”李氏还是不高兴的冲尹氏吩咐道。
尹氏和喜清闻言不由轻笑,倒是没有异议。
两人进了厨房,把家里的米缸搬了出来,估算了半天也只估算出家里的米只有四斗,这还是喜守业和喜世廉刚受伤时,各家送过来的,喜清在镇上买的那些也所剩无多,凑到一起,也只是勉强凑到这些。
“两半米值个十六文,要不,我们折算了现钱给他们吧?”喜清心里早有主意,这时才说出来。
“也只有这样,明儿去镇上,我和你们一起去,也好多挑些米回来。”尹氏竟主动提起去镇上。
喜清不由一喜,有尹氏跟着,必不会出什么差错:“太好了,我正想让他们三个自己去呢,有二伯娘带着,最好不过了。”
这边商量好,便由尹氏去准备铜钱,喜清又去找喜庆靖:“爷爷,家里才两斗米呢,用现钱代成吗?”
喜庆靖一愣,他确实不知道家里有多少米,这时听到喜清的话,想了想,便点了点头:“你看着办吧,莫亏了他们便好。”
好吧,不亏了他们。喜清心里暗暗叹气,看来这样的事以后不会少了,不过,只要人家肯付出劳力,她倒是无所谓做做好人的。
喜清把实情和众人一说,众人倒是体谅,纷纷同意了用现钱代替两斗米,事实上,能拿到现钱对他们来说更实用些。
唯有柳阿禄提出要一斗米一半的现钱,他家一家三口在这儿,家里又确实的揭不开锅,所以,他才会老着脸贴上门来,说到这些,柳阿禄父子三人均是一脸窘。
顺利的结了今天的“工钱”几人千谢万谢的离开,心里都暗暗在想明儿一定早来,不能让别人抢了先。
而喜清却在想,明天一定要记得让二伯娘收铜钱,碎银再碎也是银子,要是让人看到以为他们家是“大户”可就麻烦了。
可是,事情却远远的超出了她的预料。
晚饭果然是稀粥,只是,喜庆靖似乎并没有察觉什么,如往常一样,端起碗便吃了起来。
倒是李氏私底下赏了记白眼给他。
吃过了饭,柳氏和杨氏收拾了碗筷进了厨房,喜庆靖留下喜守业和喜世廉在堂屋说话,尹氏几人到了院子里,趁现在还不算晚再织一会儿网。
喜翎在这儿住了多,心里也记挂着家里,便打算明天和尹氏他们一块儿走。
喜清回屋把今天的支出记录完,又回到院子里,盘点起这些天织的网,这样,明天尹氏等人去镇上要买多少的麻绳麻线也好有数。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在院子里说了起来。
就在这时,院门轻轻的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