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云端
“怎么样?郭院长,汽油机动力系统有什么难度吗?”沈丹青习惯的问⾝边的郭东道。
“难度当然有,发动机系统是一个复杂动力生成与传递的系统,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就需要我们投⼊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实验,此外,它的运行环境恶劣,这里面我们就不能像其它的机械设备一样随便设定一个理想值就可以了,或者是尽量精密就可以,它太精密了反而不行,会⽑病频出。但是零部件间隙太大了也不行,那样也会影响使用寿命并且产生严重的噪音,所以我们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验,找出一个理想的中间值。这么多零部件,每两个零部件之间的最优间隙都是不同的,所以我才说不简单。”郭东趁机大倒苦⽔道。
“还有其它方面的难题吗?比如说材料。”郭东的话他很认同,他知道研制动力系统肯定不简单,每种发动机的运行工况都是不同的,不能完全照抄别人的发动机技术,否则那样会是一款十⾜的垃圾发动机。
另外变速器最好也是为发动机特定制,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发动机的优秀能。公版变速器在调校的时候,会严重削弱发动机的能。
“那倒没有,就是要时间。”郭东实话实说道。
“要时间我也是理解的,但是我也不能给你们太多的时间。因此,你们必须想办法提⾼研发速度,比如:连班实验,多造实验发动机变速器等等。”沈丹青又使出了庒窄**。他是个只问成果,不考虑成本的土豪。你如果只用了一台发动机和变速器实验,那么搞一百台甚至一千台同时实验,肯定会提⾼研发进程的。他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耝思维头脑,或者他是湖兰人的原因吧!他就是会扮蛮。
“好的,老板,我知道怎么做了。”郭东看到老板扮蛮了,就马上答应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研制的发动机不是一款两款,而是全系列。有0。9升、1。6升、2。0升、2。4升、3。0升、4。2升、6。0升的微排量到大排量的发动机。其中0。9升排量的发动机是三缸发动机,1。6升和2。0升排量的发动机是四缸发动机,2。4升、3。0升是六缸发动机,4。2升排量的发动机是八缸发动机,最后的6。0升排量的发动机是12缸发动机。
总共是七款五个不同系列的发动机,又加上还有配套的变速器总成,所以他们是分成多组,每组负责单一的动力系统研制任务,再由一队技术⾼手负责整体调配。
现在机械技术研究院又招聘了一大批机械专业的工程师,虽然还是新手,但是当学徒助手质还是合格的。做实验的时候,打打下手,设录一下数据,打扫一下卫生什么的,这样,原来的机械工程师的任务就减轻了许多,也能负责更多的实验课题了。
所有新招聘的机械工程师,不管经验多少,一律只能当学徒使用。这主要是现在正是机械工业向电子工业转型的特殊时期,国內此类方面的工程师基本上还处在机械工业时代,而长胜投资集团却先行了一步,正式迈⼊了电子工业时代,甚至正在向智能工业时代迈进。所以他们刚来肯定是不合格的,还得学习先进的电子工业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
沈丹青也知道不可能马上就有堪用的汽车动力系统,因此他返回公司的路上,心情也并没有低落。和平常一样,平平淡淡,古井不波。
他正在考虑公司下一步的发展调整了,还是同以往一样肯定不行。国內与国外的经济大环境就不一样。
环境不一样,下一步的产品研制方向就不一样。普通产品反而不是急需的了,相反⾼科技产品才是重点研制对象。比如:⾼科技的医疗诊断设备,尖端的实验设备,⾼科技的电脑及网络传输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等等。
这些才是家国急需的设备。刚好电子研究所和软讯公司暂时空闲了下来,又该给他们加加担子了。
但是他们的人员也不是很多,还有一些其它产品研制任务,所以不可能一窝蜂全上,只能是专注某一单一科研领域。经过综合权衡,沈丹青决定还是电脑以及网络传输设备最重要,如果有可能,无线通信设备也可以加上。因为这两者是关联行业,无线通信设备,也只是未端设备,地面主⼲网络也可以和网络通信系统共用,将来这两者之间肯定也会互相通信的。
回到公司,沈丹青就要刘秘书通知洪涛和卢汝成到他办公室里来,他有科研任务要发布。
其实,网络通信设备,早在几个月前,沈丹青已经叫洪涛和卢汝成开始研究了,只是一来,他们当时都有科研课题,二来,他们也没有此类的专长人才。
这类人才在国中 陆大可以说是凤⽑鳞角,有也在邮电部所属的研究机构。因此实际上这几个月,他们并没有开始研究。
过了半个多小时,洪涛和卢汝成就联蕴到了沈丹青的办公室。在打过招呼,一套规矩礼节之后。沈丹青就对他们说道:“叫你们来,没有别的事,就是旧事重提,我们必须研制电脑网络通信系统了。
洪所长,几个月时间过去了,你们电子研究所招聘了多少相关人才啊!”
“老板,对不起!光纤通信方面的人才我们只招了3个,网络通信方面的人才一个也没有。”沈丹青近乎责问式的语气,令洪涛只好实话实说道。
“怎么搞的?这都几个月了,你们竟然一个也没招到?”沈丹青有点恼火地问道。
“老板,网络通信是新兴行业,这方面的人才实在不多,我们也没办法啊!”洪涛大倒苦⽔道。
“那就没有办法了,事急从权,你们这些外行电子工程师也只好顶上了。
网络通信是一种光编码与电子信号相互转换的这么一种信息传输技术。它的原型是二战时期的无线电密码技术。就好比是长度单位米的规则一样,是最先研究这个领域的科学家定下的一种相互转换规则。
今后,全世界就是一个信息地球村,国与国之间有频繁的信息传输需求。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宜另起炉灶,应该据他们的规则办事。
具体光电信号是如何转换的,肯定有相关的资料,只不过是你们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任务,所以你们才缺乏动力去学习这方面的技术。
在这个规则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研制出相关的网络传输设备。而光纤也是网络传输系统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称之为:信息⾼速公路。
据我了解,光纤內壁敷上一层薄薄的稀有金属元素铒,就能显著地增加传输距离。在信息传输中,铒这种稀有金属就好比是一个个型微光泵,它能对光进行无损似的反并速加。使用这项技术的光纤就能将传输距离从几公里增加到上百公里,这是一次大巨的技术飞跃。
网络传输的第二个关键节点是光泵站,这是一种光电子设备。光在传输的过程中总有衰减的时候,因此在这个节点上,我们就要有一个光泵站。将光信号放大并速加,又进⼊下一个传输环节也可以称之为中继器。
下一个环节,是以县为单位,大城市以区为单位的网络接⼊点。这里是第一个集成节点,从这里起,正式接⼊主⼲光纤网络。但这里仅仅是接⼊,没有网络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因此可称之为网络通信换机。
必须说明的是,主⼲光纤网络不仅仅是电子网络信息的传输⼲道,它同样是数字电视信号,数字电话信号,移动电话信号的传输⼲道。因此这种网络通信换机也是一种⾼精尖的设备,原理和电话换机差不多,只不过它更复杂,万门程控都不够用,可能要十万门程控。这里就可以用软件系统技术,代替纯电子转换技术。
下一个环节就是网络通信系统的终端处理机构,它又是网络信息的存储地,这里既是网络地址解码所在地,又是计算、处理和存储所在地,是总枢纽,我称之为云端。
打个比方,用户在电脑上实名注册后,他就可以下载各种应用软件,下载他喜的文字、图片和频视信息,这就是用户的电脑桌面了。但我们与微软的电脑界面不同,它不是存储在本地,而是存储在云端。用户不论在何地,在哪种公用电脑设备上,只要输⼊他的电子⾝份账号,那么他的专有电脑界面就会出现在那台电脑屏幕上。具体的就是一个家庭有几个成员,那么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用的云端界面。之所以叫云端,就是他随便到哪里,他的专有电脑界面和他的人私存储信息就能在异地的电脑屏幕上出现,而不仅限于他家里的电脑上,这就是云端。因此今后我们的电脑屏幕上就只有一个屏保界面,没有任何应用软件。
云端有什么好处呢?除了刚才我所说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外,它还能极大地加快信息传输速度,即上传下载速度,因为是系统集成主机內部之间的信息传输,它的快就是理所当然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