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南阳府
南府的守将是个汉人,満清朝廷也算是明⽩了一个道理,靠着他们的族人,一百年也别想平定汉人的叛,当初満清为什么能够⼊关?还不是靠着有洪承畴、吴三桂等三顺王这些汉人冲杀在前,才能平定天下?
既然有了前车之鉴,当然要好好利用,但是现在汉人的大臣也不都是傻子了,洪承畴就差把命卖给你们了,最后听说你们还要把他写进奷臣传里边去,你们也算是又想当那个啥又想立牌坊了,既然如此大家也就是应付差事就好了,你満清有席卷天下的大势,我们就给你卖命,你们若是要被人赶出关外去了,鬼才要跟你们同甘共苦呢。
南府守将刘广武便是这么一个想法的人,好在现在満清还没有露出败势,他也就不着急做出什么选择,好好守城便是了,明朝的军伍一旦攻城,自然有人来帮他,若是没人帮他,他尽到力了也就撒手了。
不得不说现在的満清朝廷还有很大的弊端,朝廷上层一边要用汉人一边又有些瞧不起汉人,満人尊贵的想法本来在⻩太吉一朝已经被庒下去了,但是多尔衮掌权以来又重新提起了这一说法,毕竟他跟⻩太吉不对付,而且早就看不惯他重用汉人的想法。
不过当初満清大势一成,也就顺势⼊了关得了天下,只是満汉地位不对等的事实却没有得到缓解,若是程孝廉不横空出世,再过十几年康熙或许会做出一些改变,但是现在绝对是没有精力改变这些了,尤其是当张勇和蔡毓荣接连叛变之后,朝廷之中对于汉人的看法已经是接近非吾族类,其心必异了,虽然太皇太后站出来阻止了一次,但是若不能从源上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満汉始终不能同心。
康熙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想效仿祖⽗,但是有没有祖⽗那般权势,再说了当初⻩太吉能够抬起汉人的地位,內有范文程、宁完我等重臣,外有三顺王,如今想要找个能够扛起大局的汉人可不容易了。
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汉人若为一军之将,军中必有満人监军,尤其是经历了这些背叛之后,康熙很难再让汉人为帅,就连图海那样的人也会因为手下的勇士偏向満人一些,大环境如此,不改变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改变汉人的地位。
秦越的大军已经拿下了南府的新野城和邓州城,倒是没有着急前进,而是徐徐图谋,首先要摸清楚了敌军的底细才不至于被人算计,秦越可不是⽑头小子,这一点分寸掌握得很清楚。
汝宁府、河南府和开封府的三府人马已经集结完毕,只等朝廷一声令下便要涌⼊南府对付明朝的军伍,这次的前敌主帅是満清简亲王喇布,这个人不过二十四岁的年纪,是济尔哈朗的孙子,军中素有威名,被称为小多铎。
当然在后世看来这完全是往多铎⾝上泼脏⽔,因为据清朝史料记载,这个人在场战上曾经不战而逃,死后被削去王爵
但是要知道,京师齐王一抓一把,为什么能让一个二十四岁的人成为満清的一军之帅这本⾝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不能因为他曾经败逃过就抹去他的功绩,若是凭借他有个好爷爷就能成为一军之帅也未免太小看満清朝廷了。
喇布这个时候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便成为了一军主帅,比起三国的周郞还年轻,若是能够建立丰功伟绩,还怕不青史留名么?
不过他没有着急,如今明朝不过是占领了两座城池,若是着急把大军调集过来,把那些人吓跑了怎么办?只有敌深⼊才好把他们全部歼灭,到时候功劳就跑不了了。
可以说満清的报情虽然发达,但是报情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也就是天下的事情都可以装在皇帝心里,别人若是知道了就是死罪,到了如今这种地步,喇布竟然还以为明朝的军伍是那些泥腿子,可以说是报情有些落后了。
康熙虽然警告了他一番,但是并没有给他看实真的报情,因为这些报情都是皇帝才能掌握的一手材料,在封建王朝里,这些东西绝对不能给臣子看的。
所以喇布并没有把明朝的军伍放在心上,他的志向在于击败明朝之后去击破吴三桂,明朝虽然占据了三省之地,但是因为低调,在満清的大部分人眼里,大敌还是吴三桂,因为他们只打了一个潼关守卫战,吴三桂可是在満清手中夺取了无数的地盘。
不过喇布既然做了一军主帅,也不是酒囊饭袋,已经出派了哨兵去探查明朝军伍的情况,若是情况不妙,他定然会做出防范,而不是傻呵呵地毫无准备去战。
这也就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南府的原因,只有明朝的军伍打下了南府,満清的军伍才有把握把他们留在河南,而喇布也能看清楚眼前这个大明是个什么货⾊。
若是明朝连南府都打不下来,喇布也懒得跟他们废话,直接挥师收复湖广去了。
秦越他们则是看中了南府的地位,一旦拿下了南府,他们就能够在河南立⾜,到时候无论是联合陕西的扫北军还是东面的吴三桂,都能弄出不小的动静。
而吴三桂这几⽇也来了精神,若是大明真的能够打下南府,大周就能缓一大口气,到时候就算他真的死了,夏国相和胡国柱也能下去。
当然南府的守将刘广武⾝为天下人的焦点并不怎么紧张,他知道自己不过是満清的一颗棋子,若是守卫成功了,就是进军的先锋死士,若是守卫失败了那就是玩忽职守的倒霉将军,反正这些年来他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从満清朝廷捞着过,捞到好处的都是那些満人。
此战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赢了固然好,若是输了直接带着家眷回到家乡躲起来,満清焦头烂额也未必有时间缉拿他,反正天下间腾腾的,不如回家种地来的安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