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倩女幽魂之游园惊梦 > 第七十三章 修真法门(四)

第七十三章 修真法门(四)

目录

  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天心自与人心合,玄旨须从觉后参。四万八千皆未法,无为妙有乃真诠。”天心即真元神,无为妙有乃元神作功,识神同步修炼。外炼、內炼皆依此做去,法术可灵金丹可得。较之有为修炼,其时迅速,易进⼊自动修炼状态。

  明心见,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洁无尘,洁净无尘垢,方可见。见者,先见其光,洗魂炼魄,继见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內外用功,命双修同步而进,修真可⼊门矣。

  三、修德明道论

  道的体特征是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十种特点。这些体特征,从人⾝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最⾼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显山不露⽔,是无意的流露。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

  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正如《清静经》所云:“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心,便遭浊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mht。la 超多好看小说]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正如圣祖所云,所谓德,应当是唯道是从。没有体悟到道的真境,没有得道,失道而后德,才需要人们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人们没有得道,没有悟到道,才必须讲究德心、德、德行的修持。修德万⽇,就是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虑了,因为心⾝合乎于大道,万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执德,是为上德、真德。还没有得道,那就必须⽇复一⽇,年复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连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视和修持仁、义、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修真者必须达到的修为。其最终目标是道,它是总纲,失德、缺德、无德者将永远也达不到道的境界。德、德心、德行缺乏者,则必须从礼、义、仁修持起,一步一个脚印,达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状态,继而才能进⼊道之门。

  圣祖《道德经》內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基石和总纲。但是,其理最终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道”和“德”而最后⾼度概括,只有一个字“道”千⽇修炼,一⽇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就在于悟到道,并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则一切繁文缛节都抛弃得⼲⼲净净,一切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则掌握了万物的实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分合、繁衍,万象之变化,都是道的运行变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得道则在乎手,变化由乎心。

  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径,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何谓明德,明德就是要明⽩德的含意,德与道的內在联系,德与炼功的关系。不明此三者,则不能重视德、德心、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无所谓守德。不明德、重德、修德、守德,则将终生只在炼气的境界,无法进⼊道门,无法进⼊气功之“功”的境界。

  德的含意是什么?德就是真善,仅从字上解析,德乃众人应该一心做到,或解为一心为众人做到。十种善行,坚持四项行为准则。此十善,乃十心,就是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处世,则十善备矣。四项行为准则就是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行。有此十心四礼,而且修持不辍,则德可全,德全且备则心静“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大道可至矣。

  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处世之大节,万善之源,古圣前贤垂训谆谆,载于典册备至,究而研之,贯以今世新义,遵循行之可也。好善心者,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之危,则救活解脫。尽己之力而为,如不能为则委曲求其全,设法周旋,用善心満⾜而后已,不仅仅是表现在施财好义上,谓之善也。慈悲心者,天下人心虽然不齐,好恶有别,但皆存元,皆吾一体,禽兽昆虫、草木亦同此生机,必须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可损伤,所谓尽己、尽人、尽物是也。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乃师其、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待之,则世俗之浊气消除殆尽,和气周流⾝心矣。博爱心者,以博大心,爱护世人及万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尊老爱幼,仁爱广施于‮民人‬和万物,不以识心之好恶而区分是也。教化心者,见人之善行,则褒扬宣传,倡其善行,扬

  其善心;见人之恶,则苦口婆心,规劝其改恶向善,以己之行代为化解,以遏其恶。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人之恶,如去己之恶,岂可小视耶。忠恕心者,己所不,勿施于人,推已及人,视人如己,时时自省,以忠信宽恕之心待人处世。和蔼心者,人无⾼低贵之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待人皆要和蔼亲近,勿存亲疏,一视同仁。勇猛心者,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为人排忧解难,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是为勇猛心也。

  德与道的內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德是有形,道是无形。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门,炼气功无法。

  进⼊“功”的境界。今人炼气功者,大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德是道之⼊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室也非难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