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文学梦1
月初,老瞎冰天雪地,暴风骤雨,裸/体720度前空翻加后空翻加托马斯全旋,跪地,JJ触地向各位求月票,求推荐票,求小赏…
————————
刚过不久的期中试考让王“紧张”了几天,当然,对现在的他来说,所谓紧张,也就是晚上比平⽇多做了两个小时的作业。现在期中试考一过,他整个人的学习状态,包括对学习的趣兴,则又如同飞过了一个⾼峰的滑雪运动员,开始一泻千里。⾼考需要考的几个科目,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已经被他全部过了一遍,对知识点的掌握虽然不敢说有多么的牢靠,但是数理化在⾼中阶段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已经被他建立了起来。他现在包括以后需要做的,不过是通过大量的做题来对这个体系进行巩固和強化,让自己时刻保持着一个较⾼的应试⽔平。
可以这么说,凭着外语,语文这两科的先天优势,哪怕他现在就去参加⾼考,肯定也能考出一个⾼分,北大清华不敢说,其他的名牌大学他觉得自己应该不在话下。
抱着这样的一种“我牛。”的思想,要想对平⽇的上课生出多么大的热情,那几乎就不太可能了。更何况,王对⾼中,包括大学阶段的任何知识,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和期待感。
上课无所事事,并且越来越觉得无聊的王在教室神游天外,枯坐了几⽇之后,终于对这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子忍无可忍。
“不行,老子得找点其他的事情来做,不然,再这么无所事事的呆下去,老子肯定要疯!”
但是,找什么事情做呢?什么事情适合上课做。并且不会被老师⼲涉呢?
做题。做一些难度颇大的题,当然是一个消磨时间的方法。但是王做题本就为了应付试考,而绝不是对这些玩意儿真正的感趣兴。现在期中试考已经完了,期末试考又还早得很。现在就开始“抱佛脚”似乎也太早了点。
不做题。那就是看书。
但是看什么书呢?太复杂,太正经的书他不想看。而轻松,消遣类的书,诸如武侠。玄幻之类的东东上辈子的他早就看过一大箩筐。从金庸,古龙。到⻩易,再到后世五花八门的各种网文,他看的小说。用字数,需要用“亿”来做单位;换成本。也需要用“千”来做单位!不论是武侠小说还是玄幻小说,亦或是还未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后世成为一大门类的仙侠小说。都他来说都不新鲜,也没什么看头。这些小说里面常用的段子,各种梗,他可以连说三天三夜都不一定摆得完。
不想做题,不想看书,要不,⼲脆写一本书来玩儿?
写书的念头刚刚从王的心头冒出,就有些一发不可收拾。他的內心立刻开始变得火热,变得跃跃试,这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让他自己都感觉有些奇怪。
提到写书,王就从⾝体到精神都开始亢奋不已是有原因的:
前世的王,对文学的喜爱——当然,如果看武侠玄幻小说也能叫文学的话——从初三的某一天开始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中三年,大学四年,加上工作后的那七八年,他起码看了几千本的各类小说,从武侠到玄幻,从仙侠到异能,还有因为大学念的是英美文学,他还看几十上百本古今中外的世界名著,有中文,也有英文。他可以完全毫不夸张,也不用脸红的称自己为“文艺份子”或者“文艺青年”而他自己格中的“多愁善感”某些程度的“伤舂悲秋”也和他看过的这些小说,受到过的这些艺术熏陶不无关系。
“文艺份子”或者说“文艺青年”通常都有文学梦,王也不例外!在大学的时候,受一书成名的寒冷影响和刺,从大二的下学期开始,王正式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他整整用了半年时间,以每天一千字左右的⻳速,殚精竭虑,精挑细琢的写下了他上辈子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的长篇小说。
纯文学,传统长篇小说!
大三开始的某次文学课,教现代文学的孙教授叫班上的生学写篇作文上去。王懒得写,直接从自己的长篇小说中节选了一个比较精彩的情节,增加了一个开头和结尾,做成一个八九千字的短篇小说了上去。几天后,孙教授相当动的找到王,询问他关于他创作的这个短篇的前后细节。王没有多说,直接将已经被他写坏了十几支签字笔誊写出来的一大摞誊写稿给了孙教授,顺便让孙教授这个文学教授指正一二。孙教授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来“研读”王的大作,最后给出的评语是:相当的了得,完全可以出版!并通过他的关系将王的稿件又给了学校另外一个专门搞文学批评的女教授品读。女教授同样花了一个月时间来“拜读”王的“大作”一个月后,王收到了女教授还给他的稿件。王翻开一看,几乎隔个两三页就有用铅笔在一旁空⽩处写下的感想,感悟和点评。在王离开女教师的家之前,对方给出的结论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精彩!而且在传统文学上有相当的突破,出版绰绰有余!
被学院的两个专业教授同时看好,王信心大振,立刻觉得自己怕是要像寒冷一样出名,出大名了!奋兴不已的他当天晚上连夜上网查询了国全排名前十的文学出版社的地址和电话。第二天一大早,又连忙对着抄写下来的电话挨个给出版社打去,说自己写了本小说,自我感觉还不错,希望投稿给贵社,他是直接将稿件寄给他们还是怎么滴。对方一听王要寄原稿,赶紧让他打住,说原稿就不用寄了,让他将小说的主要內容写出来,然后摘抄一些精彩的段落寄过去就OK。王一连打了几个出版社的电话,对方的回复大同小异,都是让他寄些精彩片段就行了,用不着寄整个原稿。
于是,王又风风火火的开始摘抄精彩片段。摘抄完后又开始复印,照着地址一一寄送。所有的这些做完之后,王便踌躇満志,优哉游哉的等着出版社的电话,想象着各大出版社你争我夺,各不相让,最后不得不相互竞价提⾼版税来争夺他的“旷世大作”的美梦。
而美梦之所以是美梦,那就是它只能想,不能看。
王一连等了三个月,却一个电话都没有等到。三个月后,他再次拿出曾经记下的出版社电话,一一拨过去,小心翼翼的问三个月前他寄给贵社的文学作品对方考虑得怎么样了,可出版否?所有的回答千篇一律,都是一个词:
SORRY!
至此,王再迟钝,也开始明⽩一个毫无名气,在出版界也毫无关系的外行想要成功出版一本小说,不是难,而是难于登天!
多年后,王回首这段往事,一方面固然是笑自己当时的天真和幼稚,不切实际;另一方面,有了更多阅历和人生经历的他,重新翻阅他在生学时代所写的那本书,其实没有他当初想象中的那么好,那么优秀,也没有两位老师嘴里夸赞的什么“相当了得”什么“江山代有人才出”这种⾼度褒扬,肯定是客气话居多。而当时不太懂人情世故的他,却对此沾沾自喜,顾盼自雄,自觉自己从此就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没听出来人家不过是在说人之常情的客气话罢了!
不过,他在大二时所写的那本书,就他当时的那个年龄而言,平心而论,也还是相当优秀,相当不错的,不论是文笔还是思想,比寒冷那本《三重门》⾼了不止一筹。但是对方因《三重门》成了国全闻名的畅销书作家,车手,甚至⾼票房商业导演,被无数文学青年羡慕嫉妒恨,而他,却是闹了场笑话,连出版社的门都没摸到。
上一世辞职后的王也曾在网文圈闯过几年,写过三四本,总计两三百万字的小说。长年累月的坐在电脑前,沟子坐痛了,菊。/花坐残了,也没坐出个什么名堂,赚的钱总计不超过三千,导致最后落得一个食不能果腹,⾐不能蔽体,潦倒悲催,⾝死神灭的可悲下场。
对此,王虽然重生了,但他仍然是耿耿于怀,也相当不甘心的。
—————————
PS:今天看到不少写手朋友都开始用“请假条”请假了,弄得老瞎这个已经好几个月不知道放假的滋味了的人也心庠难耐,心如猫爪。俺想问问:大家能够允许俺请一天假,断更一天两,休整休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