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万一?前提?
本书接近尾声,最近一两周的更新会速加,感谢一直以来支持、鼓励我的朋友们。新书《抗战惊雷》已上传,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在此致以最诚恳的感谢。
*********************
在专车的车厢里,陈文強正与法金汉进行着又一轮秘密的会谈。不出协约国所料,德国确实在进行着拉拢国中的行动。而且,开出的条件也相当优厚。
可在陈文強看来,德国人正在慷他人之慨,除了提供一亿马克款贷的条件比较人外,其他将俄国和法国在远东的利益和殖民地让给国中的承诺,这本就是空头支票。
在会谈当中,陈文強还发现德国认为英国一直想避免一场欧陆大战,如果战事爆发,一定取中立立场无疑。所以即使对法国或俄国开战,也仅是一场局部战争而已。而照德国总参谋部估计,俄国要在1916—1917年才能完成军备计划,德国决定赶在俄国战略准备完毕之前先发制人,击败法俄之中的一个。
陈文強并未提醒德国注意英国的态度,因为这很可能会使德国采取审慎的态度。但他也不能答应加⼊同盟国的事情,这关系到家国的前途。
“坦率的讲,现在国中加⼊同盟国集团并不是非常合适。”陈文強很实际地表示道:“这将使国中遭到来自协约国集团的大巨庒力,而且中德两国在地域上的隔离,也使国中无法得到德国的有效支持。当然,国中对德国的感情是绝对真诚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这些在贵国那几位参谋军官回来之后,阁下会很深刻地感觉到。”
法金汉承认陈文強所说很有道理,德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并不⾜以给国中提供充⾜的信心,而国美又明确拒绝了德国要求结盟的请求,这使国中采取审慎态度也就不⾜为奇了。
借口可以找,但某种程度上的承诺也是必须的。陈文強命人拿上一幅国中地图,指点着说道:“现在我国顾虑的是英国的态度,因为这将影响到远东另一股強大的军事力量——⽇本。如果英国在欧战中采取中立,我国府政将立刻加⼊同盟国集团,从背后给予俄国以军事打击。”
对于一个新兴家国,一个海岸线漫长而海军又薄弱的家国来说,畏惧英⽇两国,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能做出这样明确的承诺,无疑也是国中 府政所能做到的极限。
“那么,中德两国是否可以签署一份秘密协议,将这些內容固定成书面文字。”法金汉认为这样的话,对德国来说,已经达到了目的,英国参战,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换句话说,国中加⼊同盟国集团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不过时间上要拖后一些,形势要再明朗一些。
“当然可以。”陈文強很慡快地答应下来,国与国之间的协议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同盟国中的意大利不就反⽔了吗?更何况,英国参加一战是必然的事情,前提条件固定了,国中是不必为此担心的。
法金汉对出访国中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感到很満意,况且德国对国中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也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首先,德国资本在国中取得了很大的扩张,不仅在汽车、化工等方面占据了很大分额,而且染指了国中西北石油的开发,四个大炼油厂,美德各占一半。
而且,国中的⾖类、芝⿇、牛⽪、羊⽑、猪鬃等农产品及锑、钨等矿产原料,对德国的出口几乎没有限制。要知道,这里面有很多都是战略物资,特别是钨锑矿,对德国的军事工业有很大的帮助。
“国中 府政的坦率让我感动。”法金汉亲自倒酒,准备为秘密协议的达成而举杯庆祝,在他看来,国中已经被绑上了战车,这是毫无疑问的。
陈文強却放下了酒杯,笑着说道:“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如果英国参战,那又如何?”
法金汉断然头摇,说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且不说英国极力避免欧战的爆发,只说我国陛下与英王的亲戚关系,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事情总有万一。”陈文強的态度在法金汉看来有些执拗,但陈文強依然说了下去“如果发生这种不幸的事情,我国府政将不会过早参战,这点也请贵国陛下和府政能够理解。而且,签订秘密协议应该将此写进去,包括青岛问题。”
法金汉沉默下来,思索片刻,试探着问道:“国务卿先生,难道因为英国参战,贵国府政就会向我国宣战吗?”
“不是这样。”陈文強摇了头摇,说道:“但保持中立是很必要的,阁下不会认为依据我国的力量,可以抵挡住英⽇,甚至是俄国的联合进攻吧?”
法金汉眨了眨眼睛,继续问道:“那么青岛问题,需要怎样解决?”
“正如我国所做的承诺有个前提条件一样,我希望贵国也能就某种特殊情况做出个针对的计划。”陈文強缓缓说道。
“特殊情况是指什么?”法金汉问道。
陈文強沉昑了一下,说道:“特殊情况是我国府政所作出的假设,那就是欧战爆发后,英国如果参战,就一定会邀请⽇本加⼊协约国一方,对贵国的远东舰队及青岛驻军开始进攻。”
“这种情况基本可以排除,贵国府政是不是有些——呵呵。”法金汉似乎觉得很可笑,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确,就是说国中 府政有些杞人忧天。
“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呢?”陈文強很郑重地说道:“那时,由于英国参战,我国极可能会采取战时中立,而贵国的武装却给了英⽇两国略侵我国领土的借口。因为关系到切⾝利益,府政必然要对此表示忧虑。”
法金汉摸着下巴想了一会儿,说道:“那么贵国府政是希望在这种特殊情况出现时,我国将青岛归还贵国,并按照中立法由贵国解除青岛驻军的武装,然后在二十四小时內,胶州湾舰队离境。”
“如果英国参战,希望贵国能做到这些。”陈文強说道:“这样的话,就在⽇本宣战前提前解决了青岛问题,以免落人口实。”
法金汉很感惑,但却并未放在心上,因为这个前提条件在德国府政看来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当然,他并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他需要向国內请示,请威廉二世定夺。
“贵国府政的要求我可以向国內转达,希望能够顺利达成协议。”法金汉与德国公使耳语了几句后,有些抱歉地说道:“不过,有条件还青岛并不困难,但解除武装的事情恐怕有些⿇烦。因为在此之前曾有过恶劣先例,⽇俄战争时有俄舰一艘遁⼊胶州湾,自行解除武装以接受国中保护,结果却被⽇舰直接掳走。所以,在青岛德侨及陆海军保留武装以供自卫,这样比较全安。”
“现在不是満清统治的时代了。”陈文強断然拒绝道:“类似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我国的军队为了家国的荣誉和主权,不怕与任何家国⾎战到底。我可以明确告诉阁下,解除贵国青岛驻军的武装后,他们将被转移到疆新或蒙古,在对俄国人的战斗中发挥作用;或者由我们组织中立国船只予以遣返。”
“我国府政可能需要一个书面保证。”德国公使说道:“当然,为了应付这种特殊情况,我们还可以多想些应对方法。”
“书面保证是可以的。”陈文強笑着举起了酒杯,说道:“恕我直言,贵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敌不过英⽇两国,与其给⽇本人制造些无关紧要的⿇烦,损害我国的利益,倒不如保存下有生力量,为以后的变局作打算。当然,贵国如果能将青岛归还我国,得到的利益将远远大于失去远东的据点。我国所能拿出的东西,可是非常优厚的,将对战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法金汉和德国公使相视一笑,共同举杯。虽然他们不知道陈文強的自信源于何处,但这些已经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了。
对于青岛问题,陈文強看得很重,也与参谋总部仔细研讨过欧战爆发后,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相应的对策。
最理想的莫过于在英国宣战后,⽇本宣战前,德国主动将青岛归还国中;次之则是德国方面进行拖延,用外努力避免⽇本参战,外失败后,将青岛归还国中;最坏的结果便是德国人脑袋进了⽔,以为凭那几千海陆军能挡住⽇英的联合进攻,不把青岛还国中,而用武力顽抗到底。
出现第一种情况,事情就简单了,国中和平接收青岛,保持中立立场,解除驻青岛德国武装,限令德国胶州湾舰队在二十四小时內离港,⽇本也没有进攻的借口;第二种情况就比较⿇烦了,象历史上一样,⽇本会阻挠国中接收青岛,并以战争相威胁;第三种情况对于国中来说,是不能允许出现的,总参谋部为此制定了強攻青岛的军事计划。
不管出现何种情况,国中都必须做好与⽇本一战的准备,对于不可理喻的⽇本人来说,什么际国公约,中立原则,他们都可能置之不顾。国中所要做的,只是不违反际国公约和中立原则,在道义上占据⾼点,避免协约国的联合行动,只单独对付⽇本这一个敌人。
⽇本本⾝在一战前欠账庒力很大,财政濒临崩溃,糟糕的财政情况不允许它进行长时间的战争。
而欧洲诸国⾝陷战争泥潭,也不会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支持⽇本打一场不必要的、无理的战争。
国美一向和⽇本不和,到时即便不能出兵,也会在其他方面支持国中。俄国想找国中报仇,落井下石,也因为军力被德国牵制而无能为力。
一对一的战争,国中尽量避免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国作战,这是基本的原则。战争初期就对德宣战,硬啃青岛,这样做的利益不会大过中立。然而,保持中立并严噤战国使用国中领土,⽇本会无视国中,坚持出兵吗?
陈文強觉得很有可能,但这时国中处于上升期的新府政统治下,和⽇本顶牛乃至擦走火,那⽇本这时能动员多少军队来国中?⽇本除了海军強大外,常备陆军只有二十个师团,五十多万人,能够倾巢出动吗?不太可能。
即便全部出动,又能怎样,国中还会比历史上的抗⽇战争打得更惨烈吗?现在的⽇军的战斗力还没有达到当时的那种态变程度,而中军国队的力量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却有了长⾜的进步。
在陈文強看来,战争初期,如果⽇军倾尽全力,由于国中海岸线漫长,他们有可能取得几次战斗的胜利,但最后战争的胜利必将属于国中,付出的代价也会比历史上轻微许多。
当然,这个时候并不是与⽇本人决一死战的时候,如果能将战事局限于青岛,使⽇本人知难而退,也是非常理想的结果。这就要通过外努力,利用英法美等国庒迫⽇本。协约国邀请⽇本参战,可不是要⽇本独霸国中,甚至是独霸亚洲的。⽇本不派兵⼊欧作战,却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这肯定会引起英法等国的不満,甚至是警惕和抵制。孤掌难鸣的⽇本,必然不能与国中长期对抗下去。
在陈文強的设想中,中⽇围绕青岛必然发生战事,不管是德国人主动还,还是中军国队強行夺取,⽇本肯定不会善罢⼲休。这场战事因为国中准备充分而相持不下,双方都会有较大的损失。最后,英法美等国进行外调停,中⽇两国罢战,青岛战事遂告一段落。
虽然这只是设想,但陈文強可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并且结合了历史上的种种因素而得出的。
对于陈文強提出的秘密协议条款,德国府政很快便给法金汉和驻华公使发来了电报,要他们仔细评估国中方面所拿出的换条件的价值,并提一份详细的报告。
虽然德国方面认为国中的担忧有些无聊,但还是就英国参战后的远东局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与国中 府政相似的结论。那就是英国如果参加欧战,在远东为了围堵德国胶州湾舰队,就肯定要借助⽇本联合舰队,那么拉⽇本参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如果国中 府政假设的前提条件存在,国中方面的担忧便不无道理。
当然,威廉二世此时并不认为这个前提条件会真的实现。所以,对于国中提出的有关青岛的要求,他很是不以为然。相反,对于国中的承诺,他倒是欣喜异常,认为事实上已经将国中拉上了德国的战车,国中加⼊同盟国集团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德国代表团在陈文強的陪同下,参观了几家中德合资的大工厂,访问了济南、青岛、天津,最后抵达京北。在京北,德国人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宋大总统不仅在第一时间予以接见,还设国宴以示。
在现在比较敏感的时刻,中德双方的⾼调外,引起了协约国方面的极大关注。特别是英国,对于中德可能结盟,抱有极大的警惕。
“公使先生,与德国的战争会发生吗?”朱尔典公使的秘书很担心地问道:“您,您知道,我手里握有很多股票。如果战争爆发,价格肯定会一落千丈的。”
朱尔典望着车窗外的景⾊,头也没转过来,缓缓说道:“买些⻩金吧!”
秘书沉默了片刻,试探着说道:“即使爆发战争,肯定也会很快结束,不是吗?”
“很快结束?”朱尔典转过头,嘲弄地反问道:“我们打败布尔人,用了多少时间?你认为德国人容易对付些?”
秘书张了张嘴,讷讷地说不出话来,把宝押在打一场短期战争这一点上,确实过于冒险。而且他从朱尔典的建议中确定了欧战爆发有极大的可能,战事一起,就不会是短期內能够结束的。
京北这座首都城市的第一期的基本建设已经基本告一段落。
马路拓宽了,城市的排⽔系统也终于建设了起来,虽然因为资金问题,大兴土木的地方并不多,但却已经渐渐有了些近代化大都市的风采。街上跑的都是东洋车和汽车,原来充斥在整个城市的骡车、马车越来越被排挤出內城了。这种繁忙的景象,让这个城市又多了一种政治中心的气度。
袁世凯将目光从车窗外收回,心里不由得警惕。新朝气象早已经显露出来了,复兴有钱有,又有势力強大却看不见的国安部和调查局,权政稳固是谁都能看出来的。
与复兴作对的,有,但都被打庒了下去。复兴可不是善心菩萨,表面看起来是宽容大度,海纳百川,但对敌人不下手则已,下起手来又狠又快又准,而且师出有名,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也不得不让人提⾼警惕,时时自戒。
特别是同盟会的改组,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只有按照规则来玩,才能在国內有立⾜之地,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