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党转型,挑衅的想法
无论是改⾰,还是⾰命,都有⾼尚的目标:救国救民,使家国強盛,使民众幸福。
但目标是目标,说⽩了,就是美好的理想,就是鼓舞的口号,就是划出来的大饼。最终能否实现,甚至结局是否令人大失所望,都是未知数,谁都不敢确定。
而复兴会却不一样,相对于宪政派和其他⾰命团体,它打下了一块据地,可以将其作为实现目标的试验田。
“一县不治,一地不治,一省不治,又何谈国全?”宋复华停顿了一下,扫视着与会众人,都是朝气蓬的年轻人,都怀着救国救民的崇⾼理想,但也正是如此,切之心在所难免。
“从起事到现在,我们的战士们用鲜⾎和生命打下了这一片据地,加起来已超一省之地。⾰命形势看起来是乐观的,最后的胜利是值得期待的。但有一个现象我们要注意,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政务、经济,乃至法制建设,只是刚有起⾊,离我们的预期还差之很无。”
“光复了,光复区的民众是否生活得比以前轻松安乐,是否感觉到了与清廷统治时的不同?我们的财政是否能支撑⾰命的继续发展?⾰命军浴⾎奋战,我们能不能保证他们不饥不寒?保证他们弹药无缺?”
朗朗的声音在屋中回,接连的发问使人深思。
“显然,我们做得还不够,远远不够。”宋复华的声音低沉了下去“致力于救国救民,致力于家国富強,致力于民众幸福,目标⾼尚而伟大,但实际上呢,连据地都经营不好,连这不到两万⾰命军都支撑不住,还谈什么振兴家国。谈什么造福百姓?”
“我们充満了⾰命情,也为着⾼尚而伟大的目标不惜生命,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命不是改朝换代,也不是光靠热情和勇敢便能达成我们心中的美好希望。当我们成功地推翻満清**朝廷。建立起民国的时候,我们要怎么使家国富強,要怎么使民众幸福?”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说句不好听的话,当⾰命成功之后,如果我们成为执政。能做得比清廷好吗?如果我们是在野,是否能有⾜够的智力和才识监督府政,并为家国強盛出计献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仔细审视自己的能力,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吧?反正,面对着积贫积弱的家国,面对着需要提⾼文化知识和觉悟的广大民众,而对着要发展的科技、工业实力,千头万绪,复杂的综合工程啊!兴许是我才疏学浅。能力不够,每想到此,我是感到沉重,感到艰苦万分的。不知道诸位同志是什么样的感觉,是否还以为只要推翻満清,只要⾰命,便一切都能变好?”
下面的人们或微笑,或苦笑,或皱眉思索…却没有出言反对者。特别是在西南据地工作过一段时间的,都有切⾝感触。纷纷点头赞同。
宋复华伸手向下庒了庒,语气也缓和下来,说道:“今天的议程主要是设立⾰命军府政的各部门,以及选举各部门导领、明确各部门工作。然后是颁布各项政策措施。从政治到经济,再到军事。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命军府政就是一个权政,要在据地內行使权政的职责和权力。现在,请⾰命军府政特别顾问刘永福先生主持。”
对于七十多岁的刘永福来说。官职名位已经无关紧要,他也自知在思想理论上不如这些年轻人。但他愿意投⾝其中,感受到那股生新的朝气,为能参加到推翻久已厌恶、失望的清廷而感到振奋和自豪。
“下面老夫来宣读⾰命军府政的机构组成,本着军政分开的原则,现役军人不可在政务机构任职…”刘永福早已割掉了辫子,光头也长出了头发,七十多岁的老头子精神很好,声音洪亮。
被称为“十二九”会议的召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着⾰命军府政真正地向部门齐全的权政过渡,从以军事为主,转向军事、政务、经济并举,工作更加细分,人才使用更加合理。
更重要的是从⾰命逐步向执政或在野进行转变,为⾰命成功以后的诸项工作培养并储备人才,积累工作经验,增強着综合实力。
…
是主动开战,还是被动应战,在陈文強与总部沟通过之后,似乎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当初的想法,陈文強是想着自卫反击,让澳葡先挑起战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布置的完成,他却发现被动地等下去,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资源浪费,神经紧张,一千多步兵,还有路环岛的民团,再加上⽔师,光这着瞪大眼睛等着,终究不是长远的办法。更令陈文強感到纳闷的是,澳葡似乎暂时还没有用武力解决划界问题的意图,而是专注于在澳门附近海面和內河航道上搞疏浚工程,企图通过这种手段取得对內河外海的控制权。
鉴于此种情况,陈文強开始与手下商量主动挑衅,以尽快给澳葡以打击,从而解决划界问题带来的隐患。
其实在陈文強看来,也不是什么挑衅,而是反击⼊侵。因为在1864年,葡人便侵⼊路环岛上的荔枝湾,占地数十亩建造炮台,并屯兵数十人。
当然,陈文強不会用这个借口,他要引澳葡倾其全力,从而一战定乾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便要制造假象,使澳葡产生错觉。
“如果路环岛上发生战事,⽔师可有把握将步兵迅速送上岸?”陈文強面⾊严峻地看着面前的数人。
⽔师巡弁李炎山等人因为查验扣留“二辰丸”号而被处罚,本来以为已无出头之⽇,但陈文強却起复他们,并且重用升职,由此使这几人甘心听命,为陈文強效力。
“回大人,澳葡不过两三艘可战兵舰,广东⽔师大小舰船三十余艘,战则必胜,又何况是运兵抵岸。”李炎山躬⾝恭谨地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