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快刀斩乱麻
朱棣和徐辉祖的争吵还在继续,而且显然偏离了主题。
从某种意义来说,朱棣和徐辉祖确实是一样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经历,就是自幼受到了徐达的悉心培养和教调。
中山王徐达这样戎马一生的人,培养出来的人自然不是什么好鸟,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但凡和杀人打仗相关的东西都有浓厚的趣兴。
朱棣如此,徐辉祖实则也是如此。
自幼就习弓马,看着⽗辈们在场战上厮杀,年纪大一些便被带⼊山林猎虎豹;再大一些,便带着大军出关,横扫大漠,此后一个在北平厉兵秣马,一个在河南练兵,一个骑兵靖难,一个率南军拼死抵抗,真要有一句总结的话,无论是朱棣还是徐辉祖,他们的一生绝大多数是在⾎与火的环境中成长磨砺。
如今天下承平,对他们来说反而无所事事起来。
只是当工部按着‘姚广孝’的意思呈上了寺庙的草图之后,朱棣却来了兴致。
那一⽇,朱棣正看着草图出神,恰好徐辉祖觐见,紧接着,无尽的争吵就此展开。
其实一开始,大家还是保持克制和本份的,朱棣拿着笔,涂涂改改,一下喃喃道:“这里该有处角楼,这样的地形虽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是最大的弱点却是怕奇袭,不远处有一处山峰可以俯瞰到这里,虽然可以用⾼墙遮挡视线,不怕被人看穿堡中虚实。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徐辉祖忍不住揷了句嘴:“东面这里有湖?这里应当建一条城墙才是。”
朱棣冷笑:“不必这样⿇烦,太小题大做了。多布置几个哨岗就已⾜够。”
徐辉祖道:“若是有人用船攻击呢?”
朱棣自信満満地道:“这湖四面都是山林,哪里来的船?就算有船,可以用横锁封住这几处地方,自然可以⾼枕无忧。”
徐辉祖道:“陛下善马军,却不知这⽔战的厉害,单靠铁锁可以阻挡大船,却阻不住平底小船。”
于是争吵就开始了,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这个要加一处角楼,那个非要答个哨塔,到了最后,索二人进行攻防兵推,朱棣自然是攻,徐辉祖运气不好,只好做防。
朱棣托着下巴道:“若是朕有三千精卒。可由正面…”
徐辉祖道:“陛下不用船攻东面?”
朱棣头摇:“对付这样的堡垒,断不能贻误战机,等到造船下⽔,搭建⽔寨,修起栈桥,三军的士气早已到了低⾕。你看。正面攻进去,固然是险阻重重,可是只要抵至这里…对,就是这里,可惜。这里不能火器,毕竟是上山。火器多有不便,弓箭…弓箭也不成,⾼地上风大,面对这样的⾼墙,只能用云梯了。”
徐辉祖冷笑道:“云梯也不成…墙面⾼三丈,地面崎岖,不⾜以施展开来。”
朱棣怒道:“那就效仿北元,直接強攻。”
“陛下,你只有三千人…”
…
双方不断的争论,最后竟是将一个草图渐渐完善,可惜等到二人发现的时候,已发现这草图已是面目全非,如林的箭塔、角楼、还有⾼六七丈的城墙,朱棣又发现了问题:“假若如此,那么这个庙就没有必要修了,三年也未必能完工,朕是要修庙,又不是建瓮城,实在岂有此理。”
徐辉祖惊讶地道:“陛下修的是庙?为何不早说?”
朱棣气出了內伤,冷冷一笑道:“这是姚先生的庙,姚先生的庙自然要与众不同。”
最后朱棣叹了口气,又道:“人活着就像做梦一样,郑和,郑和…”
郑和出来,道:“奴婢在。”
朱棣道:“将这草图送去工部吧,让他们力所能及,能修就修,朕倒是觉得那地方有些意思了,索就当是朕的别院,有空闲的时候,朕要到那里下榻个几⽇才好。”
郑和道:“陛下,今⽇有些蹊跷。”
朱棣淡淡地道:“蹊跷什么?”
郑和道:“本来这个时候,通政司应当送奏书⼊宮的,可是…”
“可是还没送来是吗?”朱棣兴致阑珊地道:“朕知道了。”
郑和退了下去,不过郑和并没有猜错,今⽇与平时格外不同,奏书倒是送来了,只是却比平⽇⾜⾜多了三成。
朱棣不得不耐心坐下,准备批阅奏书。
徐辉祖便要告辞,朱棣先是翻开第一本奏书,脸⾊却是凝重起来,道:“不必告辞,你留一下,来,给魏国公加个椅子,上茶。”
方才还在津津乐道的谈论攻防,二人兴致,虽有擦摩,可终究还算亲密。可是转眼之间,朱棣在徐辉祖面前又变得无比陌生起来,因为此时的朱棣,带着一股使人敬而远之的端庄,神⾊扑簌不定,脸⾊凝重。
他翻开一本本奏书,并不提笔批阅,只是一本本大致地扫过去,脸越拉越长。
上书的人什么都有,有都察院的御使,有各部的员官,甚至还有翰林的员官参与其中。
难得大家齐心一致,立场相同,所抨击的目标只有一个,锦⾐卫。
朱棣的脸⾊已经沉到了极限,最后,他猛地将手中一份奏书狠狠地摔落在地。
徐辉祖不得不道:“陛下…”
朱棣站起来,并不理他,而是背着手,在这殿中团团的转。
他似乎有什么心事,脸⾊晴不定,最后,他突然吐出一口长气:“有人弹劾锦⾐卫抗旨不尊,裁撤冗员的事,你有耳闻吧?”
徐辉祖忙道:“臣是知道一些。”
朱棣笑得更冷:“各个衙门,多多少少都在裁撤冗员,可是锦⾐卫那边却为了这件事居然上下一致抗命。”
徐辉祖皱眉道:“陛下,裁撤冗员没有错,眼下国库并不丰盈,确实也该裁撤一些冗员,可是锦⾐卫初立,哪里来的冗员?”
朱棣急躁地走动几步,悲凉地道:“你啊,不懂,居然还没有看清这里头的玄机,其实道理是什么,争来无益,可是你明⽩不明⽩,锦⾐卫为何要抗命?你再想一想,裁撤冗员是谁倡议的?锦⾐卫指挥使和汉王关系匪浅,而裁撤冗员,却是太子一力办,你明⽩吗?朕最不愿意看到的事终于发生了,兄弟阋墙、同室戈,这是朕最不愿意看到的,可是终究还是发生了。锦⾐卫闹事,目的就是太子,背后就是汉王,而现在无数奏书弹劾,目的就是汉王,背后就是太子。双方都卯⾜了劲,都已经图穷匕见了。”
朱棣的脸上写満了悲哀,一庇股无力地坐在了御椅上,才继续道:“朕起初还抱着念头,希望借用汉王来制衡太子,哈…当时还自以为是⾼明,可是现在想来却是愚不可及,而现如今也算是自食苦果。朕只有这三个儿子,怎么忍心看他们骨⾁相残?”
徐辉祖皱眉,从某种意义来说,他更喜汉王、赵王多一些,可三个都是自己的外甥,他自知自己不能随便表明立场。
朱棣有气无力地道:“不能再等了,不能再等了,必须快刀斩⿇,朕给了汉王太多太多的希望,也正是因为朕的纵容,才让他越来越不知好歹,当然,也全然不是他的错,他⾝边的那些人没少怂恿他,锦⾐卫的事本没有对错,无论是对是错,对朕都不重要,你知道重要的是什么吗?”
徐辉祖道:“陛下的意思是,最重要的是,三个皇子能够相安无事。”
朱棣语气变得大了一些:“不错,要相安无事,就要有规矩,得分出君臣来,太子是储君,汉王和赵王便是臣子,只有这样才能断了他们的非分之想,也只有这样,兄弟之间才能和睦。”
他重新捡起了一份奏书,这份都察院右都御史呈上的奏书含沙影,暗示此事乃是汉王教唆,朱棣眯起眼睛道:“没了非分之想就安生了。郑和…郑和…”
一个小太监进来,道:“陛下,郑公公给陛下办差去了。”
朱棣恢复了冷静,満是威严地道:“传旨,命解缙、杨荣、杨士奇、胡广等人,还有纪纲,对了,还有这个肇事的郝风楼一道⼊宮觐见。”
朱棣的脸上分明带着几分杀气,他又补上一句:“前几⽇,有御使弹劾丘福和王宁、纪纲的奏书,也一并翻出来,就是那本弹劾他们放纵家奴、行为不检的,快!”
小太监打了个冷战,不敢怠慢,脚步匆匆的去了。
徐辉祖愕然道:“陛下,郝风楼也牵涉其中?”
“怎么?”朱棣淡淡地道:“你想为他求情?”
徐辉祖道:“郝风楼虽然和赵王关系匪浅,可是并不曾听说他与汉王…”
朱棣淡淡地道:“你放心,朕还要用他,不过这一次,好好敲打却是必不可少。”
……
又是夜一的无眠,这几章绝不好写,但今天第一章总算是给码出来了,累藩了,我得去休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