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古玩人生 > 第二百六十三章 考究

第二百六十三章 考究

目录

  听到于立飞对雍正时期的釉里红了解得很清楚,吴文古欣慰的点了点头。、、康威浩也觉得今天长了见识,他万万没想到,于立飞这么年轻,竟然对釉里红这么了解。这完全颠覆了他对保安的看法!

  “立飞,看来你对釉里红的了解很深,那你能详细说说清朝各个时期的釉里红吗?”吴文古搬了把椅子,坐了下来。既想考究一下于立飞,也想知道他到底知道多少。

  “雍正皇帝对瓷器的要求非常⾼,雍正釉里红画得非常精细,主要特征就是:轻描淡定。画的笔道非常细,一点也都不晕散。而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经常发黑。因为那个时候,对温度控制不好。一旦温度⾼,颜⾊就飞了。所以工匠们,宁愿温度低一些,至少不会烧成一个⽩瓶。

  而且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甚至包括康熙早期的一些瓷器,都不会写款。就算要写,一般也会写明朝的款。如果一个颜⾊偏黑的釉里红,上面还落有‘康熙年制’,肯定就不真。可越是这样,反而价值非常⾼。民国时期,很多收蔵爱好都知道,康熙的釉里红可是了不得的收蔵。”于立飞也没有蔵拙。

  知道,自己只是多看了几本书,跟吴文古是没办法比的。甚至跟康威浩,也有一定的距离。在他们面前,可以尽情发挥,就算说错了,也不会被他们聇笑。而且,如果自己理解错了,还可以得到他们的指正,这可是千金难求的学习机会啊。

  “那乾隆时期的釉里红呢?”吴文古又问,于立飞对康熙和雍正的釉里红,理解的还是比较深的。整个釉里红的历史,主要就是元朝、明初和康乾,只要把握了各个时期的特点,就不怕被人骗。

  “乾隆则继承和发扬了雍正和康熙的态度。据《清档唐英奏折六十二号》记载:乾履年十月二十五⽇,唐英在‮京北‬,太监胡世杰奉乾隆皇帝之命,给唐英釉里红挂瓶一件,画样一张。并传旨:‘看明瓷器釉⾊,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并将古瓷样式好者挑选几种,亦烧造釉里红颜⾊,俱写乾隆年款,送来呈览’。”于立飞说道。他在看这些资料的时候,就好像在听故事,既觉得好玩,又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自然就记忆深刻。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唐英,但只要是对乾隆时期的瓷器有研究的人,肯定就知道唐英是何许人也。他是乾隆皇帝任命的督陶官,由朝廷亲自派到景德镇坐阵,专事管理和监督烧瓷。虽然这个督陶官的品级不⾼。可是权力非常大。

  唐英也不负圣恩,他从四十七岁到景德镇,⼲了二十八年,一直到七十五岁。实在⼲不动了。才请旨退休。唐英在退休之后,才几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可见,他确实是⼲到了油枯灯灭。

  当时唐英是直接可以跟乾隆对话的。可见乾隆对烧瓷的重视。现在很多博物馆里,都有落款“沈唐英”的国宝级瓷器。甚至唐英在景德镇时期所烧造的瓷器,行內人都称之为“唐窑”可见唐英在瓷器史上的地位。

  “唐英当时把挂瓶看了许久,把样子和颜⾊仔细记在脑子里,拿着纸样回去,亲自督促窑工。一定要把釉里红的颜⾊充分表现出来,釉⽔要肥润、颜⾊要鲜明。这件事发生在乾隆初年,说明当时对釉里红的重视程序非常⾼,釉里红的地位也显得很⾼。”于立飞缓缓的说道。其实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一把手重视,效率就会非常快,质量也会特别好。

  谓的挂瓶,就是挂在墙壁上的瓶子。瓶子一般都是圆的或是方的,那怎么挂呢?其实挂并只是半个瓷器的状态,前面有个弧度,后面是平的,可以挂在墙上装饰。当时的乾隆皇帝,很喜挂瓶。

  当然,论价值的话,雍正时期或者乾隆时期的釉里红三果纹⾼⾜碗,还是不如宣德时期的。虽然雍正期的釉里红质量好,技术⽔平⾼。可是保有量也大啊,什么东西都是这样,物以溪贵,越是稀少的东西,价格自然就越贵。雍正和乾隆时期,由于已经掌握了全面的技术,不管烧多少,都能达到前所未有的⽔平。

  “那好,我再问你,釉里红为什么会衰败?”吴文古又问,现在他不是给康威浩鉴定这个釉里红三果纹⾼⾜碗了,而是专门教授于立飞。

  康威浩本来只是想让吴文古鉴定一下自己的几件古玩,可是现在看吴文古的做法,恐怕今天下午,是不可能全部鉴定完了。可是吴文古这样的做法,他也不会反对。

  为一位民间收蔵家,也经常邀请三五几个蔵友,一起边喝茶,边流古玩。古玩的很多知识,和一些最新的信息,不就是这么来的么?如果一位收蔵爱好者,不能跟同行经常流,是跟不上时代的。

  “吴老,这个题目可就有些大。我要是说的不对,你再批评指正。釉里红到了乾隆后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自然就谈不上突破,只是陷于一种程式化。随着乾隆盛世的结束,釉里红的⻩金时代也跟着结束了。晚清的时候,咸丰一朝曾经烧过一些,咸丰的特点是,画的很细弱,软弱无力,以后就再也没有烧造过了。”于立飞说道。

  顿了顿,于立飞又说道:“釉里红的衰败,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清代其他彩瓷品种的出现。清代有大量体貌瓷在生产,尤其粉彩中的矾红彩的出现,对釉里红产生了強烈的冲击。釉里红瓷器,从清雅角度上讲,不及青花。它是暖调子,青花是冷调子。从热烈角度上讲,它不及其他彩瓷。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都显得比它热烈。所以从这两个角度要求,它都显不出优势。”于立飞说道,虽然釉里红很珍贵,可是当有替代品,或者更好的产品出来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

  比如说从建国以来,我国很多行业,原本都是手工制造。可慢慢的,都被机械化代替。因为机械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但成本低,而且质量好,不容易出次品。当然,也有些行业,因为机械化,反而失去了传统文化。

  “立飞,你这番话,很像是一个收蔵大家讲出来的嘛。康先生,你认为他讲的对么?”吴文古笑着说。

  “于先生对清代瓷器研究得很透彻。”康威浩不知不觉用上了“先生”这个词。

  “其实也说不上啦,我隔壁有家专做清朝瓷器的店子,我没事的时候,就喜到他店里去偷师。”于立飞谦逊的说道。

  “立飞,刚才你只说了第一个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吴文古问,于立飞的表现让他很惊讶。他甚至怀疑,现在的于立飞是不是换了个人,这哪里是刚到潭州几个月,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古玩的小伙子?

  “是的。第二个原因,康熙时期不仅仅只有釉里红,还有其他品种。比如说朗窑红、豇⾖红,雍正时期的祭红,乾隆时期的珊瑚红、矾红等等。各种红釉的出现,导致对釉里红逐渐丧失‮趣兴‬。第三,尽管当时釉里红的工艺比较成,但烧造的难度和成本依然很大,导致它在市场上缺乏相应的竞争力。”于立飞说道,很多红釉,他都只见过仿品,这让他很是遗憾。

  “是啊。清代有一个很喜写陶瓷诗歌的诗人叫龚鉽。他在《景德镇陶歌》中写道:‘市上今传釉里红,唐窑独著百年中。暗然淡简温而理,都识先生尚古风。’龚鉽提到了‘唐窑’,就是唐英时期的瓷器。诗里说:乾隆时期,市面上还很流行釉里红,唐英时期釉里红的生产,能够独领一百年。但这种瓷器还是显得比较暗淡温和,也许只有唐英先生才能够理解,古代的这种风尚。”吴文古感慨万端的说,其实他也很喜这种暗淡温和的古代风尚。

  “于先生,你说这么多,是不是上上手?”康威浩问。这次他来博物馆,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一个保卫科的副科长,竟然对釉里红如此了解,他要是回去说给蔵友听,想必没人会相信。

  “好。”于立飞轻轻拿起这只釉里红三果纹⾼⾜碗。刚一上手,他的脑海里,马上就钢出这只⾼⾜碗的立体图形。而且这只碗若隐若现,就好像有⾎有⾁似的。于立飞知道,越是清晰的图形,代表年代越久。如果是康乾时期的,应该不会这么清晰才对。

  “吴老,雍正时期跟宣德时期的三果纹,画法好像也有一些差异吧?”于立飞问。

  “确实是的,宣德器三果为苹果、石榴、桃。雍正仿品把苹果画成两只连在一起的形状,而宣德的苹果,是一整只。”吴文古说道。于立飞能注意到这两者的细微区别,可见的功课还是做的很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