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书屋
首页 > 言情 > 盛唐烟云 > 第一章 笳鼓 (九 下)

第一章 笳鼓 (九 下)

目录

  第一章笳鼓(九下)

  一群年青人,庆功宴上喝多了,说了几句出格的话。正常得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第二天早晨,大伙便不约而同把昨晚的话忘了个一干二净,谁也不再提起。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转眼便到十月下旬。眼看着第一场雪即将飘落,大宛都督府和大食东征军之间的疆界也重新以乌浒水为分隔线稳定了下來。王洵便打算班师东返,回柘折城去养蓄锐。

  新打下的几片地盘,包括铁门关之内,都分给了参战诸侯。一众大食国俘虏也瓜分的瓜分,遣散的遣散。有着前几次“战后分赃”的经验,王洵处理起这些事情來轻车路。非但令西曹、东曹和沙洲三个得到了大片地盘的诸侯感恩戴德,其他沒能开疆拓土的人,也从中看到了今后发财的希望,把阿谀奉承之词挂在了嘴边上。

  唯独在如何处置几位降人的事情上,王洵有些犯了难。按照当初与马宝玉的约定,兵不血刃地拿下忽伦和怛漠两城之后,他要将马宝玉和阿里本城主平安释放。然而在见识到了阿里本的治政之能和马宝玉的舌辩之才后,王洵却变得有些犹豫了起來。

  将这两个人招揽于麾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从马宝玉和阿里本二人日常说话做事的态度上,王洵便知道对方对其远在千里之外的母国有着非常深厚的归属感。先前所做之事不过是权宜之计,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忽伦和怛沒两城遭到联军的洗劫,若是相让他们转过头來跟大食为敌,肯定会是个宁死不从的结局。

  然而就这样放二人离开,王洵又实在“舍不得”特别是对于马宝玉,此人可谓对大唐和大食两国的情况都有着极深的了解,万一其后能在母国得到机会独当一面,必将会成为安西军的劲敌。

  还有马宝玉一直念念不忘的那个师父,唐人杜回。按照他的说法,这位在怛罗斯之战中被高仙芝当做弃子丢下的参军,绝对堪称学富五车。非但精通各种处理政务的学问,对于造纸、制药和纺织等技能,也都有广泛的涉猎。在他和几位同是于怛罗斯之战被俘的工匠指导下,如今大食国内已经开始制造颜色堪比白雪的中国纸,服用了后立即去除军中流行瘟病的中国汤,还有远比大食人以往所用先进的播种、收割机械,甚至连缫丝、纺纱这些连王洵都不太清楚的技术,也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大食人。

  如此一來,大唐对大食的国力优势,便愈发不可久恃了。而朝中诸公对大食的了解,却还停留在“不过化外蛮夷”这种几近于无知的地步。一方傲慢自大,一方却能做到知己知彼,后两国之间的较量,输赢胜负,还真的像马宝玉说得那样,很难确定最后鹿死谁手。

  人才不能为我用,必为我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忘记当初的承诺,直接将马宝玉和阿里本处死,以免他们将來成为大唐的祸患。可这又与王洵的秉性格格不入。他还年青,虽然经历过一些磨难,却远沒有学会恶毒。对身外世界和自己的未來,同样怀着信心。

  “要不,您先放他们走。末将再去跟曹忠节他们几个打声招呼!”对于王洵的长处和缺点,沙千里都看得很清楚,找了个单独相处机会,低声建议。“反正西去的路上一直不甚太平。有人要是不幸死于匪盗之手,也不能怪到您的头上!”

  “也…。,算了!”王洵差一点就答应,话到了边,又匆匆摇头。毫无疑问,沙千里的办法切实可行。既维护了自己这个大都督的声誉,又避免了放虎归山。可这样做,与当年高力士勾结哥舒翰,暗中对付自己的手段有什么不同?岂不是一样的肮脏龌龊,一样的见不得光?

  既然瞧不起高力士、哥舒翰那种人,王洵这辈子,便永远不会令自己成为那种人。尽管后者可能活得更滋润,可能掌握更大的权力。“让他们走吧!将來的事情,将來再说。”仿佛猛然想通了,他脸上的表情瞬间轻松起來。“他后有一飞冲天的潜力,咱们也不是混吃等死废物!大不了将來在战场上,咱们再抓他们一次。”

  “那…。。,那倒也是!”沙千里先是急得直皱眉,旋即展颜而笑。自己还是小瞧了大都督,以他的本事和潜力,又何必忌惮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小卒?!且不说马宝玉后有沒有机会独当一面,就是真的让他做了东征军的主帅又能如何?王都督年龄比他小,临阵经验比他丰富,个人武艺和威望,又何止是他的十倍百倍?双方真的有在战场上重逢的那一天,也应该是马宝玉望风而逃。大都督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占尽了优势!

  正说话间,亲兵入内禀告,马宝玉和阿里本二人在门外求见。“这两人,估计早就归心似箭了!”王洵笑着调侃了一句,然后吩咐亲兵请二人入内。须臾,马宝玉和阿里本气呼呼地赶到,远远地,便冲着王洵施礼“待遣降人听闻大都督准备班师,冒昧前來打扰,请大都督见谅!”

  “你们两个就别客气了。我正准备派人去找你们!”王洵笑着摆摆手,和颜悦地回应。“这两个城市的事情比较杂,我身边又沒有合适的人才帮忙处理,所以才留下你们两个在身边,以便随时请教。如今能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咱们之间的约定,也该提上程來了!”

  “大都督真的准备放我们走?!”“你真的守信放我们离开?!“马宝玉和阿里本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站在距离王洵数尺远的地方,瞪着眼睛反问。

  “是啊!难道你们不想走么?”王洵笑着回应了一句,把自己先前的犹豫和权衡一股脑的扫地出门。“我这里,可养不起太多的闲人!“

  “什么时候?!”马宝玉和阿里本还是不敢相信,双双向王洵拱手。在大食国有一句格言,欺骗自己的敌人不算欺骗。而铁锤王与自己,恰恰处于敌对双方。

  “随便你们!”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放对方离开,王洵便不介意好人做到底“你们可以在我留下的俘虏中,挑选二百人做护卫。我给你配齐了战马和兵器。这里距离昏磨城不过百十里的路,过了乌浒河,便是艾凯拉木的地界。你们两个都是领过兵的,想必在路上不会出什么问題!”

  见对方脸都是难以置信,王洵以为二人还在怀疑自己的诚意,笑了笑,继续道:“你们若是实在舍不得这里,也沒关系。可以在城中多留几天。等我率领的大军开拔后再走。我跟东曹国主打个招呼,让他不要难为你们!”

  “我们,我们…”阿里本和马宝玉以目互视,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煞为好看。易地而处,他们绝对不会像王洵这般,行为被一句口头的承诺而拘束住。他们会做出对自己,对大食,最为省事儿的选择。

  正是因为想到了此节,他们两个临來之前,才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宁可大骂王洵一顿之后,被其所杀,也不再继续于复一的绝望中苟延残。谁料想像中的慷慨陈词场面根本沒來及出现,却得到了一个做梦都梦不见的结果。

  随时可以离开,发还马匹兵器,还能在俘虏中,挑选二百人作为护卫。这哪里是给降将的待遇,分明是礼送贵宾!有二百护卫在手,即便他铁锤王中途反悔,马宝玉和阿里本也相信自己能平安逃到乌浒河对岸。可是,逃过乌浒河,就真正安全了吗?艾凯拉木那边,恐怕正等着两头替罪羊呢吧!

  “怎么,舍不得走?我这里,可是真不养闲人!”突然发现对面的二人表情非常古怪,王洵笑着打趣。

  “大,大都督说笑了!”“大,大都督今之恩,我们两个一辈子都不会忘!”马宝玉和阿里本又互相看了看,先后开口。

  “我们…。。”“我们…。。”二人本來都是非常沉稳的性格,此刻话却说得有些争先恐后。发现再说下去就要彼此冲突,赶紧又闭住嘴巴。然后尴尬地苦笑。

  “有话就直说!当初跟我老沙斗嘴之时,你们可不是这般摸样!”看不惯对方言又止的摸样,沙千里故意将。

  马宝玉今天沒勇气再跟他争口舌上的威风,苦笑着摇了几下头,讪讪地补充“大都督有所不知,我们两个,现在恐怕是有家回不得!”

  “为何?”王洵本能地发问,旋即便想清楚了其中所有关节。“怕是艾凯拉木正等着你们往他刀尖上撞吧。这的确是个麻烦。要不,你们且忍耐些时,明年开,混在西去的商队中,悄悄通过艾凯拉木的防地。想必,他那时也沒心思再找你们了!”

  “多谢大都督替我们两个降人考虑!”马宝玉难得服了一回软,诚心实意地向王洵躬身。“我们两个的家族,虽然都有些实力。但眼下恐怕也庇护不得我们。所以,如果大都督肯赏一口饭吃的话,我们两个,愿意在大都督麾下先效力几年。等国中的纷结束后,再想办法西返!”

  “你们两个想为大唐效力?!”这下,轮到王洵发愣了。他可不相信自己是茶馆里闲话的主角,随便上前松开俘虏的绑缚,对方便纳头下拜,从此死心塌地的效忠,永不背叛。

  “是向大都督效力,不是大唐!”阿里本的语锋沒马宝玉那般机,却也言简意赅。“我们两个,愿意替大都督效力五年。五年之后,请大都督兑现今的承诺,准许我们自由离开!“

  “我们,我们…”马宝玉扯了朋友一把,脸色变得更红“我们两个,原本以为,最差的结局,便是被大都督永远扣在军中。谁料,谁料,大都督根本沒把我们这两只臭鱼烂虾看在眼里。亏得我们还自以为是了好些天。眼下,眼下,其实我们两个已经无处可去,如果大都督不嫌弃的话,我们,我们两个,愿意在您麾下混口饭吃。只是,只是有一个请求,若是跟安西军与大食开战,请,请大都督考虑我们二人…”

  “这有何难!”王洵迅速一摆手,打断了马宝玉的解释“本都督答应了。今后与大食国方面的任何行动,都不让你们两个参与!”

  “多谢大都督看顾!”

  “多谢大都督!”

  阿里本和马宝玉再度躬身,抱拳。这回,行的却是唐礼。

  “两位将军不必客气!”王洵走上前,笑呵呵地将二人的胳膊托住“阿里本将军颇有治政之能,可以暂且帮助本都督处理一些日常政务。至于马宝玉将军,我麾下还有一个参军的位置,希望不至于委屈了你!”

  “不敢,不敢!”马宝玉和阿里本再度拜谢,心中对王洵好生感激。

  沙千里在旁边看得直想捂嘴。自家人知道自家人的情况,当年王洵离开长安之时,行匆匆,根本沒來得及聘请谋士。况且以他当时的资历和职位,即便出了高价,也聘请不到真正有本事的人。而西出葱岭之后,王洵崛起的速度又太快了些,想聘请谋士都沒时间。加之在中原人眼里,西域乃蛮荒之地,根本不会有读书人愿意冒险出关。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大都督内文职匮乏。能领兵上阵的将军一抓一大把,能统计谷物钱粮、量入为出,谋划后勤保障的参军之选,却是比凤麟角还要稀缺。

  阿里本和马宝玉的加入,恰恰解了王洵的燃眉之急。抛开二人忠诚与否的因素且不说,至少日常政务处理和应付各路诸侯方面,能让大都督本人稍稍歇一口气。

  他显然看低了二人的本事。在得到了王洵“不安排你们两人直接参与针对大食国的一切行动”的承诺之后,阿里本和马宝玉很快便以实际作为,回报了王洵的善意。

  非但把一切布置到头上的任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某些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如果王洵问起,也能很快给出恰当的建议。这让沙千里、宇文至和宋武等人暗挑大拇指,不断赞叹,王明允就是运气好,瞌睡时都有人主动送枕头。而王洵听到这些话,只是笑笑,不肯与大伙争论。

  一个多月后某个下午,马宝玉拿着一叠往來公文,急匆匆地走进王洵的帅帐“大都督,这几件事情,恐怕是有蹊跷?!”

  “是么?”王洵匆匆向公文上扫了一眼,笑着回应。都是些在自己出征在外期间,从安西军那边转发过來的公文。内容也仅仅涉及到河北山西一带的正常驻军调动。距离大宛这边数千里,沒什么关联,更不具备什么保密价值。这种官面上东西,王洵向來是看过了就丢在一边,不止麾下任何人翻阅。

  “您看,这可不是简单的兵马调动。”马宝玉很是不满意王洵的态度,有些急促地解释“河北道几处兵马同时南移,河东道的兵马偏偏这个时候又被调向了朔方。如果有人带兵从这个位置向南再动一动的话…。。”

  “这个,是朝堂上那些人需要考虑的事情。咱们只能看一看,根本沒权嘴。况且事情已经近两个月过去了,咱们即便想说些什么,时间上也…”王洵依旧不太在意,笑着向马宝玉解释大唐地方将领需要注意的各项潜在规则。忽然间,他心里打了个突,两道目光直直地盯在了公文上。

  河北、河北,往南动一动,便是东都洛

  

  

  

  上一章 盛唐烟云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