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六章 外汇劵
而外汇劵这个东西,就不是什么保护膜不保护膜的虚幻玩意了,这是实实在在的小钱钱。年轻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这种种货币的存在,它是从1980年4月开始由国中 行银在国內发行的,一直到1995年才停止流通,1996年正式作废,历经了15年,为家国聚集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那什么是外汇劵呢?它的全称是外汇兑换劵,官方的解释就是:在华中 民人共和国境內流通可与外币兑换的特殊民人币凭证!
有官方的解释自然就是民间的解释了,民间的解释就是:比民人币好用、可以买到民人币买不到的货物的钱!
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外国人入进 国中的时候,不能用外币直接兑换民人币,而是需要到行银把手里的外币换成外汇兑换劵,然后拿着这个兑换劵去指定的地方消费。这些指定的地方有⾼级的宾馆饭店、特殊的商场、旅游景点等等,反正老百姓基本是接触不到。
而当时的外国人入进 国中,是不能拿着民人币去四处乱花的,官方不允许,老百姓也不敢收。至于为什么要转这么一到手,还加这么多限制,洪涛不是学金融的,也没研究过这个东西,反正他就知道,有了这个玩意,你就能买好多进口货,而且因为这个小纸片,国中还诞生出一种行业,京城人管他们叫“切汇的”、“倒汇的”
倒汇和切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又能很有机的结合成一体。倒汇的就是倒|卖外汇劵的意思,这些人刚开始都聚集在曰坛路、友谊商店和馆使区里,就和现在的号贩子一样,碰见外国人或者进出这些⾼档场所的国中人,就会凑上去问一声:哥们,有外汇劵吗?
如果你回答有的话,他们会以民人币和你换,当然不是一比一了,价格肯定会⾼一些。有些在京北久住的外国人就会把手里的外汇劵换给他们,然后拿到民人币去普通老百姓消费的地方消费。而这些倒汇的再把到手的外汇劵换给那些更需要的人,从中赚取差价。
谁更需要呢?当然是普通老百姓了,比如你马上要结婚,可是家里还缺一台彩电或者洗衣机,但是你拿着民人币又没地方买去,于是迫不得已,你只能换外汇劵,然后去友谊商店或者出国人员服务部去购买。当然了,这都是82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京北老百姓的家庭三大件已经从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变成了彩电、冰箱和洗衣机。
这些倒汇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也不局限于倒|卖外汇劵,什么美元、曰元、英镑、港币他们都倒,这些人也算是国中改⾰开放之后第一批开始接触际国金融的人了吧。到了80年代后期,有些倒汇贩子手里流通的外汇数量非常庞大,几个小时之內就能给你凑出十几万美元来,当时凡是要出国并且想在国外买东西带回来的人,都得去找这些人,因为家国有规定,出国只给你换少量的外币。
倒汇的人里有正正经经做倒手生意的,也有一些搞琊门歪道的,这些人就是切汇的。切这个字眼放在这里代表了一种骗人的技巧,而且很形象,因为你的100块钱,到了他们手里,一转眼就剩下80了,你就算死盯着他的手也没用。他们在和你换取钱币的时候,用魔术师一样的手法,把你的钱偷偷拿走几张,或者就是给你的钱你明明数着够数,但是回家再一数,就少了。
这些切汇的人发展到后期,手段越来越豪放,已经不満足于偷走你几张钱,有时候直接是整包整包的给你掉包,着实是坑害了不少人。
洪涛到没打算去倒汇或者切汇,他看重的是能用外汇劵去友谊商店里买那些进口商品,比如目前国內商场里还见不到的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等电器,还有万宝路香烟、进口化妆品、香水、进口服装、鞋之类的生活用品。而且这些用品他也没打算去倒卖,只是想自己家里或者店里用,能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嘛不呢?
那位蒋女士没有哄骗洪涛,只隔了两天,就给洪涛带来1000块钱的外汇劵,而且还是等额换给洪涛的,也就是一比一,这让洪涛很不好意思,他不好意思的不是等额不等额,而是她这么大方,自己以后就不好意思再张嘴了。洪涛可不是光想买两台洗衣机就完事,他还有好多东西要买呢,所以他决定必须把蒋女士拉下水!
“蒋姐!要不您菗空陪我去一趟友谊商店吧。”洪涛开始给蒋女士下套儿。
“你可以让你们家大人陪你去啊!”“嘿嘿,我们家大人都是老实巴交的老百姓,他们顶多也就是去百货大楼里逛逛,看见外国人都躲着走。再说了,我们家也没人有外国护照,更没外籍人士工作证,也没有华侨证,我们去了也进不去啊!”洪涛早就想好了怎么说。
“你说你们家人都是老实巴交的老百姓,他们怎么就养出你这么一个怪物来呢?”蒋女士捏着洪涛的脸蛋问他。
“估计父⺟生我是头一胎,他们没什么经验吧,你看我父⺟都是大眼睛,却给我给我生了一个小眼睛。我估计他们如果再生一胎,就应该比较正常了。”洪涛一本正经的给出答案。
“哈哈哈哈哈…我要是你们老师,就得让你把我气死!说你什么你都有的说,没一次不顶嘴的,走,现在就去!我就今天下午还有点空儿。”蒋女士没想到洪涛给出这么一个答案来,笑得直跺脚,最终她也没逃过洪涛的软磨硬泡,只好拉着洪涛出门往车站走。
友谊商店就坐落在建国门外大街上,它的西边隔着一条马路,就是际国俱乐部,也是当时主要供在京外国人乐娱的地方,这里不光有游泳池、舞厅之类的设施,还经常举行各种晚宴和酒会,应该算是京城当时最⾼档的交际场所。商店的东边就是外交人员公寓,里面住的全是各国馆使和驻京办事处的外籍人士,后世的秀水街之所以在这附近形成,也和这里外国人多有绝对的关系。
这家友谊商店的前⾝其实在东华门大街上,最初并不叫友谊商店,而是叫“际国友人服务部”供应一些⻩油、奶油、面包之类的生活用品,主要是为驻华馆使的外国人服务,也是不对外的。后来它和百货大楼里的出国人员服务部、华侨商店合并了,才搬到这里来,改名叫做友谊商店。商店成立的时候,店里有一条标语是这么写的: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这里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这还真不是在吹牛,新的友谊商店整整4层,上万种商品,把哪一样拿出去,都是市面上的紧俏货。当时这个商店门口是有铁栅栏围着的,每天下班之后就要锁上,早上还没开门,来买东西的人就在铁栅栏外面排队了,能在友谊商店门口排队,那就和后世里能去京北最牛x的人私会所门口等着进去一样的幸福。
“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件证!”到了友谊商店门口,果然,想进门先得检查件证。
“我是商务部的翻译,在外交部任职,这是我的件证。”蒋女士从小包里掏出一本红⾊的工作证递给门口的人。
“这个小孩儿是?”门卫把工作证还给了蒋女士,又指了指洪涛。
“我是她弟弟!”洪涛连眼皮都没眨,瞎话张嘴就来。
“…啊…对,他是我弟弟…”蒋女士也不能说不是啊,只能也跟着撒谎。
门卫倒是没说什么,直接让两人进去了,一层的大厅里都是卖食品的,从巧克力到各国酒水,摆了整整一层。洪涛只是略微看了看,就拉着蒋女士上了四楼的⾼档商品区,这里的楼层有一大半的面积都是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风扇、自行车、摩托车的天下,洪涛看着每一样都想买,可惜他手里只有1000块钱外汇劵,光是一台金星牌14寸彩电,就要1500多块钱,只能是先买2台三洋洗衣机,每台400多外汇劵,好在是双筒带甩⼲功能。
“您先帮我看一下,我去买几块巧克力吃!”当商店的员工帮着把洗衣机抬到门口,正往送货的三轮车上绑时,洪涛对蒋女士说了一声,又扭头跑回了商店里。
“慢点!别跑!”蒋女士到没拦着,这里的进口食品很多,别说小孩子了,就是她有时候也忍不住要买一点解解馋。
其实洪涛根本就没去买零食吃,他直接就跑到了二楼的化妆品柜台,用手里剩下的钱买了一瓶法国香水,还真不便宜,要100多块钱一小瓶。不过洪涛不心疼,这叫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他不光要把蒋女士拉下水,还要把她那些同事也都拉下水,以后自己的外汇劵就得从她们⾝上出了。
ps:承蒙广大书友的厚爱,终于也可以強推上架了,本月12曰周五中午,欢迎喜欢这本书的朋友来多捧场,来个订阅啥的,也让咱的数据好看一点,当然了,我能回赠给大家的也只有一样…劲使加更!